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 第259章冒险(求订阅)

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第259章冒险(求订阅)

作者:白白是只猫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1: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坦克生产基地一期工程完成,让刘韬略微松了口气。

这意味着80式主战坦克、80式自行高炮产量的提升。

哪怕一期工程完成以后,80式主战坦克、80式自行高炮的交付压力依旧很大,但是哪怕提升一些终归是好的。

刘韬回了一趟盘山机械厂,大半个月时间,需要他质量检测的武器装备很多。

用了一天时间,将这些武器装备都给检测完毕。

盘山机械厂的武器弹药,一部分是海外订单,一部分是部队订单。

很多子弹生产出来,是送入仓库的。

而仓库的弹药则是送到前线,消耗的是以前生产的弹药。

而枪械,主要是送往天竺山的训练部队,以及少量作为前线部队损耗武器的更换补充。

目前在前线的是40师,在天竺山进行训练的是37师。

按照现在的情况,部队在天竺山训练一个多月,然后在两山前线战斗两个月,从而让更多的部队可以进行轮战。

刘韬看着新的一批坦克装备运输走,目送着它们离开。

这一批坦克装备主要有三个去处,一个去处是西南两个军区,毕竟81式轻型坦克、81式中型坦克都适合高原作战、山地作战,在这里可以更好的发挥战斗力;一个去处前往北方,那里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继续坦克补强战斗力;一个去处则是去金陵军区,81式轻型坦克、81式水陆两用坦克都很适合在南方作战。

他大概每个月交付两次这些坦克装备。

至于80式主战坦克、80式自行高炮,主要是先放在合成旅,然后等到即将交货的时候,再送往羊城港,或者前往西域省。

80式主战坦克、80式自行高炮自用版产量比较有限,增加速度比较慢,远不如出口版那么高的产量。

当然这个产量,主要是军方采购少,自家合成旅用的逐步增加即可,现在主要是出口赚小钱钱。

人家定金都给了,他自然要努力完成订单,及时交付,维护自己的信用。

随后,刘韬动身返回京城,毕竟他的妻子分娩就在这几天。

京城,四合院。

今天虽然没有下雪,但是温度却很低。

刘韬将军大衣脱掉,洗了个手,坐了下来。

此时桌子上,火锅的汤底在沸腾着,浓浓的牛肉香味散发着。

今天家里准备的是牛肉火锅,刘红英早早地用牛骨头熬制好了汤底。

牛肉都是切得薄薄的一片片,放好一个个盘子,洗好的青菜更是放着一盆。

刘红英已经在烫牛肉和蔬菜给孩子吃。

几个小孩子兴奋地在大呼小叫,有的要玉米多一些,有的要花菜多一些,有的则是要牛肉多一些。

当然这里也少不了汽水,小孩子的最爱。

“你姐过年的时候能够一起回来吗?”陈芳将碗筷递给刘韬,问道。

刘红蕾不能像刘韬这样,每个月都可以回来几天。

“二姐她们就是打算回来过年,周末都没有放假呢。”刘韬说道,然后自己配一些酱料。

刘红蕾夫妻两个和刘韬不一样,虽然因为刘韬稍稍徇私了一下分到房子,却是不能像刘韬这样,每个月都回京城。

刘韬可以是自己休假,也可以是到京城出差工作。

刘红蕾他们不行。

刘红蕾因为是在办公室,限制还比较小,像陈维民现在是在发动机生产间,已经属于军事机密,写信回家的话都得经过审查,没有问题才能寄回家。他家人写信来,也是得有关部门看过以后没有问题才能给陈维民。

陈维民现在也已经是工程技术员,有了干部的身份,更是要以身作则。

“那就好!那就好!”陈芳说道,“上次跟你姐说过,让她干脆回来,她就是不肯。”

刘韬好笑道:“二姐他们现在工作好好的,这是在为国防做贡献。”

想当初,刘振邦和陈芳夫妻两个,那原则性可强了,死活不肯让两个女儿回京。

现在陈芳都会想着,让刘红蕾回京。

这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京城,果然引起人们很多观念的变化。

“说得没错,你这思想觉悟下滑了,很危险。”刘振邦颇为赞同地说道,“红蕾他们在盘山机械厂好好工作着,为国家做贡献,我们应该为他们感到骄傲自豪才是。”

“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刘振邦说这句话的时候,颇为义正言辞。

“好好吃伱的牛肉,喝你的酒,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陈芳瞪了一眼刘振邦。

她感觉刘振邦自从成为副司级干部后,在家里愈加显得嘚瑟了。

一家人吃吃喝喝着,气氛很是融洽。

“对于粤省琼州岛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这事你怎么看待?”刘振邦提起一事。

刘韬神色一动,就在月初的时候,粤省正式宣布琼州岛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这事他还在人人日报上看到。

此时琼州岛还不是省级行政单位,而是归属于粤省管辖的行政区,也就是相当于一个地级市。

琼州岛实行对外改革开放,毫无疑问是国家改革开放政策更进一步,扩大了范围。

“这是好事,说明我们在改革开放的道路又往前跨了一步,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地区对外开放。”刘韬说道。

“之前你写的文章,在京城这边引起很大争议,虽然有不少人支持你的观点,不过也有很多人批评你,要不是你不在京城,口水都会淹没你!”刘振邦意有所指地说道。

刘韬缩了缩脑袋,知道刘振邦说的是什么事。

就在月初的时候,他在人人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上面有关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要消灭贫困,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的追求’等一些观点,在以后属于耳熟能详,也是政治课必学的。但是在这个时代,绝对属于颠覆性的。

很多人纷纷写文章反驳他的观点,甚至引发很大的争论,两种不同的观点对此展开交锋。

说实在的,要不是刘韬不在京城,而是在盘山机械厂,说不定他会被人当面喷得体无完肤。

现在的思潮,可不是跟以后一样,对于改革开放这事,很多人认知是还不够的,对于这种摸着石头过河、对未来不知的恐惧,使得很多人其实并不是很认同,毕竟之前三十年的道路走得好好的,国家建设也比三十年前好了不知道多少,干嘛不一直走下去。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