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 第167章产量翻倍(求订阅)

生产车间,正在生产柴油发动机。

只见铸造好的发动机机体,正在数控机床中进行加工着。

整个柴油发动机,都是钛合金材料打造而成。

数控机床正在对发动机机体进行高精度加工。

当发动机机体加工后,工程师们借助工具,慢慢地将机体搬运到工作台,然后利用工具一一进行检查。

刘韬同样也借助着系统,在扫描着加工后机体,经过高精度数控机床加工足足两天后,今天终于完成。

刘韬略微点了点头,经过五轴加工中心高精度加工后,确实满足了设计要求。

工程师们测量好数据后,都没有问题,便开始利用机器,在机体上刻上专属的序列号,这序列号相当于柴油发动机的身份证,每一台柴油发动机都有自己专属序列号,会专门以序列号为基础,建立相应的档案。

随后,两个工程师开始查看机体的每一个角落,确保没有裂痕、毛刺等细小的瑕疵,然后工程师们利用工具,吊起曲轴安装到机体之中。

曲轴,也被称为发动机的心脏,重要性不言而喻。

工程师们按照一个个工序,不断地将各个零部件组装进去,刘韬全程参与其中,随时关注着,一旦有问题就会立马挑出来。

大家都很小心谨慎着制造着这台发动机。

终于,一台全新的发动机就完成了。

“接下来进行试验测试!”刘韬说道。

虽然他知道,这台发动机没有问题,但是依旧遵守着要求,对发动机进行着测试。

随后工程师们开始对这台柴油发动机进行测试,然后记录一个个测试数据,有人测试报数据,有人专门记录数据。

“厂长,测试数据都没有问题!”李华忍不住激动地说道。

其他人忍不住地鼓掌喝彩着。

这是他们第一次,用数控高精度机床,全程生产一台发动机,而是由刘韬亲自动手,刘韬只需要在一边就可以。

亲自看到一台先进的柴油发动机在自己手中诞生,这种激动兴奋和成就感,充满心间。

“好,很好!”刘韬忍不住说道。

这意味着,他不需要再全程参与发动机的制造,只需要进行最后的质量检测即可,这无疑可以节省他大量的时间。

而且按照现在的速度,三天就可以生产一台发动机,一个月都可以生产十台发动机,这个效率无疑大为提升。

只要再搞一台高精度数控机床,提升发动机机体加工能力,发动机的生产效率将再次提升一倍,也就是三天可以生产两台发动机,一个月可以生产二十台发动机,一年便可以生产两百四十台发动机。

发动机,毫无疑问是自行高炮、坦克的动力心脏。

发动机产量增加,意味着自行高炮、坦克的生产速度也会提升。

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虽然这里是临时坦克生产工厂,但是这里将支撑起前面两年坦克、自行高炮的交货。

而且这里将可以锻炼一批工程师,让坦克制造工厂建造后,便可以很快投入生产,而不需要又得有两三年时间去培养工人。

“这台发动机运送到总装厂,以后发动机生产好后,先放到检测室,我检查没有问题后,再送去总装厂。”刘韬说道。

这几处生产车间,原本是打算生产枪械的,后来因为要生产坦克、自行高炮,原定生产枪械的生产间工人便调去其他分厂。

毕竟其他分厂也有生产车间,而且二期、三期工程都在建设,规模并不比盘山机械厂总厂这里差多少。

甚至有的,规模比盘山机械厂总厂这里还要大。

“明白,厂长!”李华说道。

作为高技术的人,最是讲实事求是,在他们来到盘山机械厂,刘韬就一再跟他们强调,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他们也是最佩服有本事的人,对于刘韬的技术,他们都很佩服。

甚至绝大部分人心目中,都是将刘韬视为老师。

毕竟以前,他们生产的都是520匹马力的柴油发动机,哪里能够想到有一天,能够生产这么先进的柴油发动机。

刘韬教会他们很多东西,让他们学到很多。

对于刘韬的话,他们就像学生听老师的话一样,不折不扣执行。

柴油发动机在工人们借助工具下,花费了大半个小时,才运送到到总装厂,别看柴油发动机并非很巨大,但是重量却是达到了1.8吨!

柴油发动机送到总装厂,起重设备轻易吊起1.8吨重的柴油发动机,然后缓缓地放到坦克车体之中,那里留有柴油发动机的位置。

刘韬微微皱起眉头,条件终归有限,要是等到坦克制造厂建成,设备工具齐全,就不需要这么麻烦了。

那里的最大起重设备,甚至可以吊起70吨的重物,各种类型的起重设备都很齐全,有专门的吊起发动机的起重设备,也有吊起炮塔的起重设备。甚至最大型的起重设备,可以直接将坦克吊起来。

只是在这里,原本就不是专门用于坦克生产的,大家就得比较辛苦。

随着刘韬几乎不用参与发动机的生产制造,节省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也可以稍稍松了口气。

接下来只要再搞出一台加工发动机机体加工的高精度数控机床,发动机产量就可以翻倍。刘韬乐观估计,在春节前,完全有希望月产坦克、自行高炮二十辆,这个产量就已经非常可观了。

上千个技术骨干、上百个教授或者科研所研究员,再加上有着各种各样的机床,有这样的产量刘韬其实是挺满意的,毕竟是属于前期熟悉阶段。

等到后面坦克制造厂建成,同样这批人,一年正常产量都可以达到上千辆坦克、自行高炮。

若是等到配套厂扶持起来,很多零部件交给配套厂或者分厂制造,那么产能还将会更大。

生产制造高端数控机床得时间,培养技术骨干同样也需要时间。这些研究员、教授学习同样也需要时间,就是坦克制造厂建设也同样需要时间。

刘韬现在已然接受,凡是无法一蹴而就,都得一定时间来等待,毕竟不是谁都像他一样可以开挂。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