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 第146章军火贸易是国际贸易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这个时代,信息传递很慢,华夏现在还处于比较封闭的时候。

要是互联网时代,这笔订单绝对第一时间引起巨大的轰动。

而此时,双方签完合同协议,很有默契的没有大张旗鼓,甚至连个新闻发布会都没有。

电视新闻、广播,都没有报道相关新闻。

就如同之前的历次军售。

刘韬只能归结于,华夏人确实深谙低声发大财的道理,哪怕过去三十年社会主义建设,中庸之道依旧刻入每个人的骨子里面。

随着这事画上圆满句号,他在京城的所有正事便都结束了。

这一天,刘韬便请到一间会议室。

望着一个个领导,刘韬咽了咽口水,心脏不争气地快速跳动。

上一次见到这些领导,还是去年的全国科技工作大会的时候。

“我们的财神爷,这里没有老虎,不用紧张。”一个约莫七十来岁的老人操着浓浓的巴蜀口音,笑着说道。

他个子不高,但是自有一股睥睨天下的不凡气度。

“这些天我们的财神爷可是和阿普杜勒亲王建立了深厚的友情,阿普杜勒亲王登机时还夸赞不已。”陪同阿普杜勒亲王去军事基地的领导也跟着笑道,“刘韬同志,这次你立了大功,现在可有什么困难需要国家解决?”

“完成订单有没有问题?”领导问道。

老人充分肯定道:“去年提出改变无偿军事援助为有偿军事援助,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说明这条路是走得通的。”

改变无偿军事援助,这是经过多次讨论之后形成的决议。

实在是华夏太穷了,武器装备无偿援助太耗钱了,华夏也支撑不起。

没想到这个决议刚刚下达,刘韬便身体力行,拿到了首笔订单,来了开门红,去年的军贸订单可以说是大丰收。

到了今年,更是再上一个台阶。

伊拉克、沙特这两笔订单高达90亿美元,这已经差不多相当于前年华夏一整年出口总额了。

最重要的是,这是直接以美元作为结算,而不是像计算出口总额,是出口各个国家,最终换算。

90亿美元,定金就高达45亿美元!

这定金华夏是可以动用的,毫无疑问给了华夏一场及时雨。

虽说90亿美元的订单,是要分五六年才能最终完成,但是平均下来也意味着完成18亿美元左右。

武器装备的利润,可比其他行业高得多。

毕竟一直以来,军火贸易都是世界上所有产业中最为暴利的一种,没有之一,利润不但数额巨大,而且还会产生长久持续的收益,并附加着各种经济、政治利益!

至于暴利的原因,自然是其高度垄断性和高技术性!

这个世界上,能够造出先进武器的国家,就那几个!

“领导说得对,军火贸易一直是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我们无非是在做生意,只不过商品是军火而已。”刘韬有些拘谨地说道。

“你们盘山机械厂有什么困难?能不能及时完成订单?需不需要617厂帮忙生产?”领导问道。

617厂,全称国营617厂,也就是内蒙古第一机械厂,简称‘一机厂’,位于内蒙古包头,是我国最大的坦克生产基地。

“80式自行高炮、80式坦克,一机厂生产不了。”刘韬说道。

领导疑惑:“一机厂生产不了?”

“是的!一机厂生产不了!”刘韬肯定地说道:“80式自行高炮、80式坦克和59式坦克不一样,有着大量的零部件,生产加工精度要求非常高,需要动用到大量的精密机床,特别是高精度机床。很多零部件生产加工精度要求是0.05毫米,误差甚至比一根头发丝还要小。”

617厂比256厂自然规模要大得多,拥有的设备也多得多。

但是要说工业水平,两者其实是一样的!

256厂的作用,便是大草原沦陷,617无法再为国生产坦克装甲车后,256厂等坦克车可以承担起为国生产坦克的重任。

他们的仪器设备,是一样的。

甚至连工人技术水平,也是处于同一个层次。

“加工精度要求这么高?”有领导惊讶起来。

刘韬点点头:“越是高精尖的武器,加工精度要求就越高,生产就越不容易。我们现在上千人,其中还有不少是八级工,一个月累死累活下来,现在勉强能生产出两辆自行高炮、两辆坦克。”

这还是他不断地开挂,才有这个产量。

不然的话,仅仅是坦克的主炮,就搞不定。

“坦克制造厂那边建设,有什么困难?”又有一个领导问道。

领导们都知道,盘山机械厂在建设一座大型坦克制造厂,投资超过十个亿。

这是今年全国最大的投资,而且还不是国家投钱,而是盘山机械厂一个国营厂投资。

“困难还是有的,主要是建筑材料方面。”刘韬说道。

老人斩钉截铁地说道:“电告巴蜀,务必确保256厂顺利完成建设。”

刘韬心中暗暗松了口气,这代表着256厂建设,不会出现材料短缺或者地方为难之事。

毕竟这可是国家意志。

虽说现在开始实行双轨制,但是毕竟目前来说,计划经济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

再大的国营厂,都对抗不了上面的意志,要是哪个国营厂敢怠慢,厂长甚至整个厂领导层都会被撤换。

随后领导又是关心了刘韬和盘山机械厂一番,详细了解盘山机械厂。

虽然盘山机械厂的资料,他们都了解过,但是终归不如刘韬这个厂长亲自说来得详细。

很多领导其实都觉得很不可思议,盘山机械厂一个处于深山老林中的三线厂,两年时间就完成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不仅仅建成了一个现代化工厂,甚至于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因此被拉动起来。

而这一切的变化,都是这个不到三十岁的小伙子带来的。

财神爷!?

刘韬‘财神爷’的名头不仅仅在五机部很响亮,领导们也都听到刘涛‘财神爷’的名头,这也是一开始就有领导打趣刘韬是‘财神爷’。

而从某种角度来说,刘韬还真的是名副其实的财神爷,毕竟短短两年时间,就创造了无数财富。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