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 第1299章 锋利的矛

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第1299章 锋利的矛

作者:白白是只猫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1: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此之前,导弹的发展,主要朝的是多弹头领域发展。

导弹与反导弹,就像矛与盾一样,两者在螺旋式上升提升技术。

随着美国、苏联、华夏在防空导弹方面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在防空导弹上技术已经具备比较高的水平,可以拦截大部分导弹。

而如何突破防空导弹系统、加强突破能力,在这方面此前主要是朝着多弹头方面去发展。

也就是一枚导弹,携带着多枚分弹头!

这里面各国能力各不相同。

当然多弹头发展只是一个方向,另外一个方向,便是高超音速武器。

说起高超音速武器,就不得不提起钱學森!

钱學森当年在美国的时候,提出了一种新型导弹导弹的设想,即‘助推-滑翔’弹道。

这种弹道的特点是将弹道导弹和飞航导弹的轨迹融合在一起,使之既有弹道导弹的设突防性能力,又有飞航式导弹的灵活性。

在苏联时期,曾出版《军事百科词典》关于‘火箭(即导弹)弹道’中指出了五种形式,即弹道式导弹弹道、高射导弹弹道、滑翔导弹弹道、巡航导弹弹道和符合导弹弹道。

其中的滑翔式弹道是弹道式弹道和在稠密大气层内依靠空气动力面升力的滑翔段相结合而成的,以便增大射程。参与滑翔弹道的导弹通常具有不大的空气动力面和自主式或复合式控制系统。这种形式的弹道是一些舰对舰导弹、地对舰导弹和空对地导弹等所特有。

只是一直以来,这方面都有意或者无意被忽视。

直到这些年,面对着越来越先进的防空导弹,高超音速武器航程远、速度快、结构简单、性能超卓而备受各国青睐。

钱學森弹道,也被从资料堆里翻了出来,这种有助于突防、让防空导弹难以防御的弹道,也得到了重视。

目前国际上对高超音导弹的定义是,最大速度超过5马赫,通常在大气层内飞行,并具备高机动性。

高超音速导弹的特别是高速度、高机动性、高精度,其中高速度体现在最大速度超过5马赫、甚至达到10马赫以上;高机动性则是体现在飞行过程中进行大幅度机动,增加拦截难度;高精度则是通过复杂的飞行轨迹和末段机动能力,实现高精度的打击。

高超音速飞行器是当今航空航天领域的前沿技术,其高速度和高机动性可以突破任何导弹防御系统,对现有导弹防御体系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威胁。

发展高超音速武器,是人类战争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各主要军事强国、大国之所以高度关注这种武器,便是因为他们现役的导弹防御系统难以对这种导弹进行定位侦查、跟踪捕捉和火力拦截,极大的削弱了他们防空反导系统的有效性。

而东风-17,便是一种高超音速滑翔载具,飞行速度高达10马赫。

至于射程,最大射程可以达到2500公里!

随着发射车进行发射,刘韬盯着屏幕上的导弹轨迹线,这是通过各个观测站、卫星捕捉,进行坐标观测绘制的。

随着后面,导弹进行滑翔,如同打水漂一般,非常的漂亮。

当导弹准确命中目标,刘韬脸上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按照东风-17表现出来的规矩,世界上目前为止任何一款防空导弹,都防不住。

哪怕是神盾防空导弹系统,也拦不住。

没办法,这里面的钱學森弹道,太过变态了。

按照弹道数据计算,去拦截,根本就拦截不了。

其他人,已经在进行鼓掌了。

这是东风-17第一次进行测试,就取得圆满成功,可以说是打了个大胜仗。

刘韬同样也很高兴,因为东风导弹是华夏手中锋利的矛,是用于突破重重阻碍,给与敌人致命打击的。

有这么一款中近程弹道导弹,意味着在其射程范围内的一切防空导弹系统,都失去了作用。

而且中近程弹道导弹可以应用这项技术,战略弹道导弹同样也可以!

刘韬不由想起不久前研制成功的东风-41导弹,东风-41导弹乃是洲际战略核导弹,这个名字足以让任何对手心生敬畏。

作为洲际弹道导弹的佼佼者,它拥有14000公里的惊人射程,足以覆盖全球任何角落。25马赫的飞行速度,让它在突破敌方防空系统时如入无人之境。而多弹头分导技术,更是让它的打击效果倍增。

可以说,作为新一代洲际战略核导弹,就是华夏国防的‘定海神针’。

整个东风-41导弹长16.5米,重量超过60吨,可携带分导式核弹头,打击精度100米。除此之外,东风-41还有一个特点是灵活机动,在高速公路甚至篮球场上都可以进行发射。

精度100米,看似误差还挺大的。

可是要知道,东风-41导弹威力巨大,破坏力达到数百平方公里,100米的误差在这种破坏力面前根本没有什么区别。

作为华夏第四代战略核导弹,东风-41的威慑力,可想而知。

再加上巨浪-2这第二代洲际潜射弹道导弹,可以说华夏在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上已经非常完善了。

如果说有什么欠缺的,也就只有核弹头数量了。

不过核弹头数量虽然比不上美俄,可要知道,核弹头数量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够用就可以了!

返回京城的时候,刘韬去拜访钱學森。

钱學森已经96岁高龄了,这几年身体抱恙,越来越少在公众面前露面。

刘韬将东风-17导弹研制成功的好消息告诉钱老,并且告诉钱老,华夏已经建成了新一代的风洞。

推着推车,晒着阳光。

钱老笑呵呵的,他的思维早已不敏锐了,但是还能清晰表达。

当年历尽千辛万苦方才离开美国返回祖国,参与祖国的建设,在战后一片废墟中,将中国建设成一个现代化工业国,亲眼参与、见证祖国的伟大复兴。

说实在的,让他去搞火箭、载人航天之类的,其实是有些不务正业,因为他最强的领域其实是空气动力学!

但是祖国有需要,他就毅然挑起重担。

在数十年的工作中,他帮助华夏建立起了风洞,将最重要的成功、下半辈子的所有科研成果都留给祖国,培养了一个个杰出的学生。

经历过华夏苦难时代,才会明白华夏今天的一切,来得是如此不容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