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玄幻 > 乱世巨商 > 17章 解元九岁半

乱世巨商 17章 解元九岁半

作者:罗夫子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02:08: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赵重阳回到家里,首先来到了火器坊。凌家三父子已经把手雷、石雷、铁皮雷造出来了。赵重阳每样都检测了一下它们的威力:手雷是用火药制成的,威力虽不及后世的手榴弹厉害,但落在人群中,还是可以给敌人造成伤害。石雷、铁雷是用酒精棉制成的,威力比手雷大得多,战场上如果用投石车拋出,无论是功城掠地,还是守护城池,都将给敌人以最大的杀伤力。火箭的试验还在研发阶段,估计还要两个月后才能制成稳定的产品。前不久,王镇南根据年前的计划,又到苏州、杭州等地以赵重阳赵公子的名义,买了几百个家奴回来,分了三十个十二岁到十五岁的到火器坊,给他们打杂,当学徒。其他要害部门也各分了些青年男女去。孔武有力的家奴就分到各地保镖队去当保镖。

看火器坊基本上步入了正轨,赵公子又于次日来到了刘家村,去看铁器坊中的几个技术骨干,是否已经基本解决了燧发枪的制作技术。年前,赵重阳就将造燧发枪的小作坊取名为枪炮坊,隶属于铁器坊下面。现在他们已经造出了四支燧发枪的样枪,两支是有堂线的。因为要等赵重阳验收后,作了技术改进,才能每天定量生产。所以,制出后一直没有量产。

赵重阳立即让木工坊做了几个移动木靶,将火器坊带过的弹药和这边准备的铁砂,装入枪筒,用约量由少到适量,测出最佳用药量。用了散装火药,又用颗粒状的。虽然是第一批造出的实验枪,但因为枪管是用钢材制作的,性能稳定,稍为加大用药量,也没有造成枪管的炸裂。经过一个小时的试射,测出没有堂线的火枪,最大射程达到200米,有堂线的达到了300米。有效射程无堂线的100米,有堂线的150米。

赵重阳赵公子根据刚才使用时的经验,指出了几支样枪的不足,提出了改进的方案。并特别强调,枪管内部一要光滑。

钢铁的冶炼技术也日趋成熟,冶出的熟铁质量稳定,虽然产量比最初翻了两翻,但还是供不应求,几乎都是需要者直接找到赵家庄或刘家村来采购。当然来采购的不仅需要铁,包括其它的铁器、布、纱、纸也一并采购了。所以,赵重阳让他父亲安排人分别在赵家庄和刘家村修了客栈,为前来提货的人提供方面。路途遥远,又担心路途不安全的,只要商家愿意出保镖的费用,两个村都可以派保镖队直接把货物安全押送到商家的老家。

冶铁的技术主要掌握在第一批老师傅身上,而炼钢的关键技术主要掌握在赵重阳的二外公和两个舅舅以及几个家奴的手里。

把铁器坊的一些事情作了安派后,赵重阳提前几天就了南京府城。这次赵重阳没有住到原来的赵家总店,而住到了飘香酒楼为自己准备的住处。他在这里把自己关起来温习了三天功课,第三天下午,他大姐夫周代富到酒楼来找他。

现在周代富对他的这个小舅子的能力,是真的领教了,不仅对赵重阳送给他千金难求的宝剑赞不绝口,就是对赵家造的好喝的白酒和管钱的香水也羡慕得紧,幸好他老婆是赵重阳的亲姐,需要香水时直接在店里拿来用。否则,就是老婆和女儿用的香水,也会将他们周家搞穷。此外,赵重阳送的蘸水笔,实在是快速提高学习效率的好东西,过年回到家里的这段时间,他用蘸水笔摘抄和写文章,写字频率何止提高一倍。他今天来找重阳,就是想来问一些学习上的事情,顺便对他赠送自己好笔,明显的提高了学业表示感谢。

郎舅二人见面后,赵重阳问他订客栈没有,如果没有这里比较宽厰,可以过来一起住。周代富说,客栈已经订好,不便退了,反正也住不了几天。赵重阳吩咐服务员准备好饭菜,端到住处来,他和姐夫一同用饭,当然周代富免不了要喝两杯。用过饭后,二人又讨论了一会儿学习上的事情,周代富才告辞回家。

次日就是初五,众学子到府学学堂去参加抽签,熟悉考试环境……

府试一共进行了三天,赵重阳自我感觉良好。虽然他对写八股文极为反感,对写古体诗词也不是特别喜爱。但因为基础和功底在那里,所以写出的无论是诗词还是文章都是不错的。如这次考的诗词,是让考生自己写一首古诗或词来产阐述自己平生的愿望,以及体现自己的志向。赵重阳以《风化石》为题,将自己年前的偶然之作写到了答卷上:“如今变成砾石滩,默默无闻躺山涧。回首平生无憾事,曾于绝壁垒昆山。”

当阅倦的老师看到他的这首诗时,有两位认为只是一般的言志诗,志向算不上特别崇高。李纲本是朝中重臣,虽然因为没有迎合皇帝,被贬到南京府来当了个小小的知县,但他下地方时,皇帝还是怕他在地方受到地方势力的打压,放不开手脚,暗中赐了他尚方宝剑。而南京府的提学早就钦佩他的学问和为人,让他也来参加此次阅卷,共同完成为国家取士的任务。李纲李知县看了这首诗后,说道:“这首诗,是一位功成名就的高洁之志,晚年归隐山林,在临终之时的绝笔。一句‘回首平生无憾事,曾于绝壁垒昆山’,叙述了一位曾经为国舍身忘死的英雄志士,他曾经在绝壁为国家垒起了昆山,使我们华夏的脊梁得以再次挺起。绝壁垒山,何等危险之事,但他和他的追随者办到了。难道诸君认为这样的志向还不够高洁吗?如果我们每一位在坐者,临终的时候都能够自豪地说,我一辈子没有什么遗憾的事了,因为我已经为国家的崛起付出了最大的努力。所以,我认为此诗在这次的试卷中,应算一等一的佳作。”其他几位阅倦老师听李纲这么一剖析,都认为此诗确实不错。这样,赵重阳这篇并不算特别优秀的七绝居然得了高分。

这个时代,对士大夫太优惠了。一旦中举,自己就真正的踏进了士族的门坎,成了士大夫的一元。虽然,赵重阳提倡士农工商一律平等,但从秦汉以来,一千多年形成的固有观念,不是谁说改变就轻易改变得过来的。所以,既然暂时改变不了这种等级观念,赵重阳就只有先爬上高处,取得了各种特权后,再慢慢地改变人们的观念。因此,赵重阳还是尽量强迫自己将八股文章练得得心应手。敏捷的反应、敏锐的洞察能力,辩证的思维方法,加上超越这个时代上千年的见识,使得赵重阳的策论堪称写得精彩,这次毫无悬念,获得了真正的头彩!最后,考试成绩总汇,他毫无疑问地取得了府试第一的名的好成绩,成了一个受到大家追捧的解元。

但当府学的教授将他的名字与登记的资料对照时,发现今年的解元只有九岁半,这可是至隨唐开科取士以来取上的最年轻的一个举人,除此之外,从来末听说在十岁以前就有中举人的。这也太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了,9岁多的孩童,大多数都还在启蒙阶段,四书五经也才开始接触,谁知这家的孩子,竟然在一众高手中脱颖而出,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放榜的这天,南京府学的大门前万人空巷,人头攒动,大家都争着看榜。这次全州共取了230名举人,占全部考生的六分之一。赵重阳和赵安用不着挤到前面去就已经知道结果了,因为大家都在议论,这一次考第一名的解元是一个叫赵重阳(对外登记注冊考试,他从不用赵本川这个名字)的小孩,是临江县的一个小秀才。

更令人惊奇的事还在后面,陈永福老师再次令人刮木相看。他教的学生6个秀才参加举人考试,居然全部都中了举。临江县这次取了12名举子,他的学生占了一半。除了赵重阳中了第一名外,黄凤明考中第三名,谢正元中了四十三名,赵元贵中了四十五名,赵本华中了四十六名,只有胡淘书,名次稍靠后,考了一百二十二名。王振南的儿子这次也考得很顺利,考上了第六名。

周代富这次能考上举人,并勉强进入前一百名(九十八),确实是多亏了小舅子发明的蘸水笔,写起字来又小又快,以往要抄四五个时辰的学习精要,现在只需一个时辰就完成了,这样一边抄一边记,节省了大量的学习时间。加之,赵重阳这次府试高中头名解元,成了全州有名的才子,具说许多有待字闺中的女儿的大家族都准备前来遣媒提亲了。只是一打听,这次的第一名才子才九岁多,那些人家才作罢。

周家再也不敢嫌赵重阳家门坎低,赵家这次不但一门中了三个举人,而且谪系小儿子还取了第一名。所以,周家决定交好赵重阳家,周代富的爹周大善人破天荒的在府试成绩公布了的第二天派驴车来接,将赵重阳请到周家去庆贺,祝贺两郎舅双双考上举子。

周府在南京城东门外八里处的周家集,离赵家码头只有三四里路远。一想到周家以往的作派,赵公子是很不想去,但考虑到大姐在周家的地位和脸面,还是决定亲自去一趟。

这次,他们还把和赵公子同住在一起的赵本华、赵云贵、黄凤明、王达平等人也邀请了去。这几个人这次发挥得不错,都比周代富考得好,去了后周家也非常觉得有面子。席间周代富父子频频向众人敬酒,喝的是周代富上次从赵家带回来,他们还没有舍得喝的高度酒。并不断夸奖赵重阳年少才高,是古往今来少见的少年英才。

赵重阳见周老爷子的态度大为改观,便有心帮周家一把。并且周家曾经也是这南京府有名的豪门旺族,这些年虽然已经衰败了,但俗话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周家在南京东门外的影响力,还是无人可比的。赵重阳知道他们周家也有纸坊和酒坊及纺织作坊的,便问了他们的生产情况和白酒销售情况。周老爷子说:“白酒的销售量虽然稳定,但利润不高。纸坊的生意又下跌了,南京城今年新上市了一种新式纸,不但纸质光洁,且洁白无瑕,几乎把南京城外销的大宗交易都抢光了。”说罢,摇头苦笑了一下。至于纺纱和织布作坊的生意,也有些缩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