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玄幻 > 乱世巨商 > 146章 群众的力量

乱世巨商 146章 群众的力量

作者:罗夫子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02:08: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朝会上,对童贯的问题赵佶只言片语未提,蔡京也没有主动提醒官家。说明八王爷的分析很到位,赵佶对童贯依然信任,不想动他。

这天下午,蔡府来了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是新任开封府同知的秦桧秦大人。

秦桧今年只有二十八岁,身高有一米七五,看上去身材修长,五官也算长得周正,只是眼睛是一双三角眼,鼻子略带鹰勾,给人以精明能干,而又有些阴险的感觉。

秦桧见到蔡京后,二人略为寒喧两句,秦桧便抢先发言:“小子早就想来拜访太师,因身边俗事太多,一直没有机会。这次再不来,下次就只有到老家去拜访你老了。”

蔡京不屑地哼了一下道:“怎么,你们就那么希望老夫退下来,好上王大人上位?”

秦桧冷笑道:“太师如果再同童枢相、王相等人闹意气之争,可能今后的朝堂就不是你们的天下了。以太师之精明,难道看不出来,赵重阳以十五岁的幼龄位列宰辅,又是军功高高在上的定边侯。你们几个再不联手对他采取制衡,他再往上升一下,就是一品。整个朝中就只有你太师、高太尉、童枢相位列一品,到时你们三个人谁让位?恐怕首先官家就想到的是你老太师,因为你也年过七旬,已经到了告老还乡的年龄,官家之所以没有动你,主要是你想到你有一些弄钱的办法。比如杭州知府是一个大肥缺,官家不可能亲自开口问翰林院那批想外放掌实权的翰林们:你们谁愿出钱十万贯,那个五品官就是他的了。但你可以暗中操作,并且把大部分钱给官家,自己背上卖官鬻爵的恶名。

现在可不一样了,你再会弄钱,弄得过那个号称神童的人吗?这次灭西夏一战下来,仅私下奖励全体参战官兵,他本人就出了两百万贯,给朝廷减少了多大的开销?所以这次他在奏章里,亚根就没有提重奖有功人员,抚恤战死的将士。因为他已经代朝廷出了。既然有了一个更大的金主,加之你也确实老了,所以到时动的人一定是你。”

此话说得很有蛊惑力,又一针见血击中要害,让蔡京无法反驳。他沉默了一会儿,方才问秦桧道:“依你之见,老夫应该如何应对?”

秦桧道:“他现在战功在身,也是实打实的定边侯,急切间很难动摇他的地位。现有上中下三策,说出来太师任选。

上策,想法让官家招他为驸马,一旦与公主成亲,他就不能承担任何实职,就只能当一个逍遥侯爷,最多官阶上升到一品,多领几个奉禄钱。前不久那金兀术不是派人留下话,明年春天要与官家挑选的驸马爷比试文武双艺吗?谁赢了谁就是茂德帝姬的驸马。估计现在你和官家都没有良好的对策。现在不如让令公子体面退出,建议官家指定赵重阳为驸马,代表大宋参战。为了大宋的脸面,不管赵重阳心中愿不愿意都必须出战。

中策,奏请官家在西南或东北再设立一个大都督府,远离京师权力中心,官家需要人时,让他鞭长莫及,有能力也用不上,这样他就没有了立功和表现的机会,十年八年后,其意志消沉失去进取心之后,就不会对大人父子构成威胁了。到时蔡攸、蔡鞗两位公子早就独挡一面,爬上高位了。最好设在西南一带,战事少,让他安安稳稳的当个闲耍的逍遥侯爷。

至于下策,当然就是什么也不管,任其坐大,最终取太师爷而代之,掌管大宋朝纲。

当然,太师爷要顺利达成上策或中策,肯定少不了童枢相和王相爷的鼎力相助,加上太尉高大人是你亲家,自然不会撤你的台,就一切都好办了。所以,童枢相的去留,对太师爷也是有影响的。”

秦桧说了半天,最后终于道明了这次来拜访的目的。

蔡京对秦桧的分析和上中下三策还是比较满意的,决定选上策依计而行。最后,他对秦桧说道:“看来你和赵重阳各有所长,你善于合纵连横。谢谢你的提醒,我会尽力保住童大人的位置。并且明天就让官家宣布解除蔡鞗与公主的昏约。”

秦桧见目的已达,就告辞回去了。

秦桧走后,蔡京让下人备轿,他要进宫去见官家……

赵重阳封了侯的次日早朝,赵佶就颁发了圣旨,这次大战中的各有功人员封爵的封爵,升官的升官,并象征性地让三司省和户部凑五十万贯钱交给赵重阳,给各位侯爵和伯爵修府第,并奖赏有功人员。

赵重阳代表西军将士接旨谢恩。

接下来,赵佶终于提到了童贯私下与西夏达成协议,问大家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童贯的一干死党早就得到了消息,这次由刚从淮西路回京的杨戬打头:“启奏启官家,其时当时童枢相也是一种权宜之计,目的是为了减少西军的份亡。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每次打仗都要销耗国家许多钱粮。所以,这件事童枢相虽然没有经过朝廷和官家同意,也是情有可原。”

“附议。”“附议。”……“附议。”

杨戬一提出,他们所有的亲信立即附合,最后蔡京也表态附合。

只有耿直的李纲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如果这件事不作处理,枢相今后不知道还会背着官家和朝廷作出何种惊人之事。上次,童枢相听信折可求一人的片面之词,就调动十万以上的大军去围剿杨家军,可最后的原因,居然是折可求害怕忠心耿耿的杨家将访碍他投降叛国的事,故意要逼走或逼反杨家军。这件事朝廷还没有给个说法,又发现了他私下与敌国签定合约之事。这两件事情童大人都有卖国叛国久嫌,请官家三思。”

赵佶道:“各位爱卿,童贯对大宋的忠心无须怀疑。朕也认为这两件事他办得欠妥。这样吧,罚他一年的奉禄吧。好了,此事到此为止,退朝。”

宗泽、张叔夜、赵重阳等人都还想争辨,可是皇上不给机会。几个人都摇了摇头,叹了口气,无可奈何地走出了皇宫。

赵重阳回去后,立即把朱武、汪老头、陈东等人找来商议对策。最后,赵重阳吩咐众人如此如此,大家领命,立即去准备……

第二天一大早,一千多太学生和京城的许多士子直接围在宫门外,每人手里拿着一份东京晚报,高呼:“严惩卖国奸贼童贯!”“童贯滚出东京!”……“童贯不死,国无宁日!”

几千学者将宫门围得水泄不通,要上朝的大臣被赌在了外面。不知是谁发现了童贯的坐轿,呼啦一声围了上去,将童贯扯下了官轿。

“打死你这卖国奸贼!”“你残害忠害,与折可求狼狈为奸!”……“杨家将何等忠勇,你竟然要派重兵剿杀!”

一部分士子大声呼口号,一部分将《东京晚报》(增刊)发给前来看热闹的市民。市民们看了增刊上朝廷对童贯事件的来龙去脉及处理结果,当即有德高望重的石姓举人带头,大家按血手印,上万民书,要求朝廷顺应民意,把童贯赶出朝堂,流放千里!

皇宫外的抗议活动,早被当值的太监传给李彦和梁师成等大太监。

赵佶正在大殿傍的一间小房间内等待文武百官到齐后,他就上金殿设早朝。谁知等了好一会儿,都不见文武百官到来,正要遣人去宫外问原由,李彦和梁师成两人一同前来报告:“外面几千士子抗议,要求皇上和朝廷严惩童贯。现在童大人已经被士子们拖出官桥,一顿猛揍,生死不知。士子们又听说杨戬和王黼在朝堂上帮着童贯说好话,为他开脱,正在围攻两人。

这是士子们提的条件,皇上若不答应,他们今天就不离开。”

“将童贯抄家,公开审理他的罪行,太学生将派代表参加刑部、大理寺、御史台的审迅,明证其罪。杨戬和王黼与童贯沆瀣一气,互相勾结,应予严惩。请皇上快速定夺,迟则童大人性命难保,杨王二位也可能遭受池鱼之殃。”

这赵佶是一个最无主见的皇帝,平时一干大事,都问蔡京、童贯等人,现在要作主,他一时那里作得了主。就问李彦和梁师成怎么办,二人和杨戬、王黼的关系犹其好,害怕皇上久不答应,杨戬他们性命难保,就让皇帝快速发一道圣旨,答应士子们的请求,马上让高毬带御林军去抄童贯的家。看童贯等人伤得重不,伤得重就先让太医调理,然后才三堂会审。

赵佶让梁师成代写了一道圣旨,用了玉玺,赶紧去宫门外传旨。

士子听了圣旨后,确定皇上已经下令查抄童府,并把开封绅士们上的万民书一并交给了二人,才陆续散去……

文武百官将童贯三人救起时,一看奇了怪了,童贯只是受了些皮外伤,远没有杨王二人伤势严重。秦桧只是个五品同知,没有上朝的资格,当时过来看了三人的伤势,心里道,这是一场有预某的行动,童贯马上要接受三堂会审,所以是轻伤,而另外两人只是帮童贯说了些好话,反而受了重伤。这是在警告大臣们,不要偏坦童贯啊。

众大臣上了殿,行了礼后,赵佶问大臣们对今天之事有何看法。

一位武将答道:“本朝不杀士大夫,优待士子,所以这些士子们一遇到看不惯的事,就要站出来闹。现在他们又受到新近出现的《东京晚报》盅惑,这次闹得特别凶。”说完将自己手里的一份《东京晚报》(增刊)让太监传给皇上御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