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玄幻 > 乱世巨商 > 11章 县学学习

乱世巨商 11章 县学学习

作者:罗夫子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02:08: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进入县学学习,又可以见到不少本县的少年英才,赵重阳倒是不反对。

几名教师中,提学教授负责讲五经,陈老师负责讲四书,李知县负责讲文章的起承转合,以及文章中历史典故的灵话运用。9月18日下午,李知县给他们讲完课,派差役请赵重阳和黄凤明二人到县衙后去堂叙话。

二人学完后,正在整理笔记,听了差役的话,二人收拾好书篮,让家里的仆人背回住处,二人就朝县衙走来。一路上,二人猜测李知县请他们去谈话的原因。

黄凤明说:“也许李大人见我俩考得好,想收我们为门下弟子。”

赵重阳道:“李大人已经是我们的老师,拜不拜师,今后都可以将我们收归门下,何必多此一举。我估计,差役污陷你的事情已经查清楚了,叫我们去是告诉我俩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二人来到县衙门口,向门口的守门人说了来意。门吏就将二人带到后堂。李县太爷没有带家眷上任,煮饭的厨娘都是本地请的。他上任时,只带了一个十五岁的家人名叫张宝的上任。

此时,赵重阳还不知道,这李知县就是另一个时空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民族英雄,与抗金英雄宗泽齐名的大忠臣李纲。他的病牛一诗,正是他高尚情操的集中体现:

“耕田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李知县李纲见两个青年才俊到了,便让他们坐下说话。二人告了罪在老师下首坐下。李纲便对二人说道:“黄生考场受人污陷一案,那两个差役已经招了,是爱县丞于光的指使,就是那个副主考官的指使。因为县提学周玉明周教授前一天病了,他就主动要求担任副主考。我当时也没有介意,想到他是这个县城的地头蛇,就同意了。”

“谁知道,这一切都是他谋划好的。他先是收买周玉明身边的家奴,给主人下了泻药巴豆。周玉明本身身体羸弱,连拉了几道就脱形。那家奴也是一时糊涂,看见主人受罪,于心不忍,就把这件事主动坦白了。知道了病因,周玉明吃了药后,很快身体就复原。他于当天下午就令人写了状子交到县衙,我看了周教授的状纸,才知道这两个案子是连在一起的,目的就是好让于光自己当副主考,以便和两个差役互相配合,将黄生作弊一事办成铁案。”

“事情牵涉到于光指使人给一个两榜进士下药,我当天下午就将其收监。先当着他的面,我审了周教授的家奴周军,把他指使人谋害朝廷命官的罪行坐实,这一项罪判流放西北十年的刑。周军主动自首,杖责二十后交主人领回管教。然后审了两个差役,将他指使差役,陷害黄生的罪行坐实。以破坏朝廷开科取士,选拔人材的罪名,又判他流放西北十年,罚款3000贯。最后,才审问他本人的案子。”

“他本人的案子就多了,指使差役陷黄生你只是其中一件。他在此地担任县丞二十年,培植亲信,包揽讼狱,包揽全县的税收,直接和间接的命案就有数起。特别是上一任郑县令,看不惯他的种种不法,欲要治他的罪,被他勾结童知府栽赃陷害,说郑县令贪墨税银一千两,被迫丢官。在解甲归田的途中,他又买通四岭山的土匪,将郑县令一家老幼满门砍杀。如果此罪成立,则于光会落得个满门抄斩,家产充公的罪名,这一次恐怕他的靠山童知府也救不了他。至于险害黄生的案子,也是于光的儿子怂恿的,目的就是要把朱成刚家的钱弄出来,变成他们于家的。因为,那天游玩的朱成刚他们一伙人中,有一个就是于光的儿子于小光。具体的起因还要问黄生你,反正于小光怂恿朱成刚拿出一千两银子,他们父子下来帮朱成刚操作,让黄生名誉扫地,被当场逐出考场。朱家号称有十几万贯家产,对一千两银子也没有很在意。”

“至于朱家,间接也损失了一千两银子。但毕竟事情的起因是他家引起。但朱成刚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料,下一次允许他考,他也考不起,我的意思就罚他家出两万贯钱,一部分用于重修县学,一部分存在那里资助贫困而又学业优秀的学子上京考试,争取从贫困家庭中走出几位进士出来。不知你们二位感觉如何?”

二人齐声道:“全凭老师作主安排,我们没有意见。”二人见事情真相已经大白,便各问了李纲一些学问上的事情,便告辞了出来……

走在路上,赵重阳才问他是如何与朱成刚等人结怨的。

具黄凤明讲,县试前的头几天,黄凤明他们就提前来到县城,几个住在一起的考生学习之余,便去县城周边游玩。这天中午时分,几人游累了,见前面不远外的小山包上有座宝塔。几个人便来到塔前的石阶上坐下喝水和吃带来的方便食物。不一会儿,对面也来了几个年轻人,虽然全部都作秀才打扮,但一看就是一群不学无术,游手好闲的地痞无赖。偏偏其中一个手拿扇子,一见到宝塔就摇头晃脑地胡吟起来:“远看宝塔头尖尖,下面大来上头尖。要是把它倒过来,上头大来下面尖。”他同路的几人连忙点头哈腰地夸赞起来:“好诗呀好诗。”……“朱公子学富五车,才追子建。真仍当今的李杜也!”时下也是秋末,天气早已转凉,他却拿着一把扇子不断招摇。

听到这一个比一个更令人肉麻的吹捧声,惹得黄凤明火起,又不好大声发作,寻思道:“待老子戏弄他一回。”这朱成刚与黄凤明外公家是同一个村的,儿时经常去他们村玩,自然是老相识。只见黄凤明向前走了几步,来到朱成刚面前拱手道:“朱兄真是好雅兴,刚才那首诗作得确实好。只不过,后面要是再加上两句,那就更完美了。”

朱成刚晃着他那肥胖的大脑袋,满脸堆笑地问道:“哦,是吗?那请黄兄说来听听。”

“朱兄请听,”黄凤明一本正经地说道:“我今塔前把酒醉,醉后地上沉睡酣。梦中朝天放过屁,香气直达九重天!”众人听后,全部捧腹大笑,狗屁不通的朱成刚还以为加得好,坚持要黄凤明把诗句给他写出来。

黄凤明道:“这荒郊野外的那里去寻纸笔。不如你去寻一坨黄泥来,我念你写,最后落款写上你的名字。”朱成刚依言而行,将他吟出的和黄凤明说的凑成一首七言律诗,把它写在了宝塔底层的墙壁上。

听了黄凤明的叙述,赵重阳认为定是朱回去,在同窗面前炫耀,被老师知道,骂了他一通,说他被别人戏弄了都不知道。这于小光与朱成刚本是同一所私塾读书的,他们父子是专门叼唆人打官司的或扯皮的,见到这样的时机自然不会放过,立即就唆使朱成刚家出钱,他负责找人把仇给朱家报了。朱成刚本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二世祖,加之又不差钱,就答应了。

听了黄凤明的叙述后,赵重阳提醒黄凤明,今后要注意说话场合和分寸,否则有时就会被人惦记,总之要记住“祸从口出”的教训。黄凤明再次谢过。

这样,赵重阳就安心在县城住了下来,潜心研究学问。倒是把他不甚喜欢的儒家经典真正的学了进去,并用后世辩证的观点加以分析。转眼三个月时间过去,眼看年关将至,腊月初10这天李知县宣布县学放假,等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后,又才集中学习。同时,从县衙传来消息,四岭山的土匪已经被剿灭了。李知县离京时,皇帝给了他一把尚方宝剑,允许他便宜行事。于是他让张宝拿着尚方宝剑,调动了南京的府兵三千,目的就是要把四岭山的土匪剿灭,抓到土匪头子后大刑伺候,让他彻底交待收了于光多少钱,把郑知县一家灭门的经过。童知府明知这件事牵涉到他的心腹死党,但因为张宝持有尚方宝剑,他根本不敢冒险阻拦。

果然一场战斗下来,五个土匪头子,当场死了两个,抓住了三个。李知县一番求生不得,欲死不能的大刑下来,三个都交待了:于光不仅给了土匪一千贯钱的好处费,他还亲自带着几名家丁参加了劫杀郑知县的全过程,其中郑知县本人是他亲自杀害的。

果然依照于光的罪行,李知县叛他满门抄斩,所有家产被没收充公。

放假前夕,听到这样一个好消息,赵重阳的心里自然高兴。放了假后,他和堂兄赵本华、族侄赵云贵一道坐车回家。

赵重阳回到家里的第二天,便到刘家村舅舅家去看铁器坊的生产情况。他的舅舅说,现在刘家铁器作坊的名气已经彻底打开。他们的铁虽然比闽铁还略贵,大家还是争着要。于是,他们又增加了两座铁炉。

还有,按赵重阳的要求,刘家铁器坊在菜刀、砍柴刀、斧头、锄头,犁铧等铁器的关键部位加少许钢,像砍刀、斧子、菜刀就不会卷口,也不容易起缺口了。而犁铧、锄头等工具也变得非常耐用,尽管价格卖得比原来贵,还是销量大增。许多私人的铁器坊干脆自己不制铁器,直接到刘家村来进货卖。这样,刘玉华就让那些不再制铁器的匠户将他们原来的工匠介绍过来。因此,现在刘家铁器坊仅师傅就有一百一十多人,每个师傅带一名徒弟,仅铁器坊制作铁器就有二百多人。

至于用他们自己的优质钢材制作的宝刀全剑,现在打磨好,配上了漂亮刀鞘的宝刀宝剑各有两百把,全部存放在库房里。等着赵重阳有空时,到南京城去拍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