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玄幻 > 乱世巨商 > 109章 杨家军那些事

乱世巨商 109章 杨家军那些事

作者:罗夫子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02:08: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却说,西军折可求手下将领杨怀玉,因为受到上司的不公正待遇,反出军营,举家上了太行山。

西军统帅枢密使童贯不但不主持正义,为杨怀玉平反,反而听信折可求一面之词,执意调动大军平叛。谁知刘延庆和折可求共出动十万大军围巢太行山,被杨怀玉手下几员大将利用地形以逸待劳,各个击破,或伏击,或火攻,或水淹,杀得进攻太行主寨的各路人马人仰马翻,落花流水,一月不到就损失了三万五千人马。同时,丢失战马两万匹,盔甲、器械、粮草更是不计其数。一场大战下来,太行山杨家大寨岿然不动,不但未受丝毫损失,反而凭空得了无数军用物资。

童贯、折可求、刘延庆三人进攻失利,欲退兵又怕被满文武嘲笑,欲进攻又失了锐气万无取胜的把握。三人就一直接兵不动,在营帐里闷闷不乐,喝闷酒。

就在三人进退两难之际,忽然闻有种师道、种师中二人派来的劝和人员到来,他们不但持有种师道、种师中兄弟二人的劝和文书,还持有圣旨和尚方宝剑……

却说种师道、种师中兄弟二人接到杨怀玉的文字书信后,知道杨家军实在是冤屈,便有心为杨怀玉开脱。同时,二种也从书信中看出了朝廷的危机,如果枢密使童贯和朝廷真的只听信折可求的片面之词,必然会使忠良寒心,逼得杨怀玉带着一万多杨家儿郎扯旗造反,到时倒霉的是百姓,削弱的是大宋的国力。

何况杨家军历来骁勇善战,朝廷的军队是决计不是对手的。把朝廷的军队打得越惨,杨家军回归朝廷的可能性就越小。所以,兄弟两人碰头后一合计,便立即将自己的意见写成奏章,派快马立即送往兵部,直接交给兵部左侍郎宗泽,由他代为上奏朝廷,一定要安抚好杨家军,赦免他们的过错,承认他们的军功,抚恤阵亡将士。如果他们愿意留在西军,请把他们暂时划归种家军代管,让他们自成一军。

但两位种帅派出的快马终归慢了几天,到达京城时,童贯的平叛命令已经发出,他自己已带着一干亲信卫兵督军去了。

这天早朝,当宗泽将种师中的随军参赞交给他的奏章及杨怀玉的飞云堡之战的情况说明上奏宋徽宗时,宋微宗当即问宗泽对这件事如何看。

宗泽道:“臣听说这杨怀玉是开国之初著名的几大将门之一的杨家将的后人,其先祖杨继业有大功于国家,曾受封令公。双龙会上当时的杨家大郎、二郎、三郎曾分别假扮太宗皇帝、八王爷和铁卫,三兄弟一同为国捐躯,替主丧命。太宗皇帝感念杨家大恩,曾赐杨家玄铁宝刀一把,留下御言:持刀者除谋反外,其余罪行一律赦免,这就相当于赐了杨家一块免死金牌,与柴家的丹书铁券是一样的效用。

臣听闻杨怀玉在西军中,颇善治军,且素怀忠义之心,所言折可求公报私仇之事多半属实。这折可求打压忠良,不但有功不赏,反而想借机治杨怀玉的罪,夺了他的兵权。这才逼着杨沂中和杨再猛两位青年将领出手的。而杨怀玉在两员年青将领的保护下,冲出中军帐,逃回本部驻地时,折可求又不断派兵追杀,至使杨家第一猛将杨再猛战死。

杨家虽然举家上了太行山,但并没有打出反叛的旗号,只是要求惩罚折可求,。其闯关之罪杨家有玄铁宝刀是可赦之罪,朝廷实在没必要派兵围剿。所以,童枢相调西军围巢杨家军实在是小题大做。至于他是不是收了折可求的好处,有意将杨家逼反坐实所有罪行,就不得而知。

我认为杨家只是不满折可求,并不是真的要造反。只要朝廷派人调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还杨家军一个公道,赦免他们的其它罪行,对折可求该罚的罚,对杨家该奖的奖。

所以,我认为种帅兄弟二人的建议可行,陛下可让人拟旨,就以种家军营中的随军参赞为天使,派他带人去与童贯和杨怀玉打招呼,让双方不要轻举妄动,童贯无论输赢都立即撤兵,杨家军就地驻扎,事情清楚了再对他们作出适当的安置。”

宗泽话音刚落,王黼第一个跳出来反对:“杨家军从驻地逃回老家河东时,沿途穿州过府,使朝廷这一路的兵马损失殆尽,而他们却一路招纳亡命,人马像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据说,上太行时,他们已经有了十万之众。这不是想聚众造反是什么?”

赵重阳作为开封的代理知府,只是免强有资格参加早上的朝会。但在一众文武中官阶低,站在后面,一般是没有发言权的。但听了这个话后,忍不住心里的愤怒,从众文武中出列跪下道:“启奏官家,王少宰单以人数多,超过了十万之众,就判定杨家要谋反,这未免太武断了。臣认为,宗泽大人分析得有理。杨家如果要造反,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带兵投降西夏,不但可以获得高官厚禄,还可借西夏之兵,灭了折可求。当然,有人会说,他们害怕河东的族人遭到灭族之祸。二是回到河东后,可以举族投靠大辽,一样不但可以得到高官厚禄,并且还无后顾之忧。他们在太行山的大寨离宋辽边境不足两百里,他们如果有心要投靠辽国,边关住守的那些将士能够把他们拦下吗?”

这时,蔡京发言了:“官家,老臣也认为王相之言太过武断,不如就依宗大人之言,一面派人安抚好杨家军,一边派人到飞云堡了解情况,查明事实真相。”

赵佶是没有什么主见之人,见附合宗泽意见的多,就同意了宗泽的意见,让人拟好圣旨,交付与西军中来的那位参赞。为了怕童贯自恃权重官高,不肯奉皆,还让那位参赞带上尚方宝剑,让他便宜行事。时间紧迫,那位参赞次日就就带着一帮人出发了。

接下来,就议论派人去西北飞云堡了解调查事情的真相问题。

刚才赵重阳出言反对王黼的意见,支持宗泽的观点。让这家伙很没面子,他怀恨在心。赵佶让大家讨论去西北的人选时,他灵机一动,向赵佶进言道:“陛下,开封府的赵大人年少有为,可以派往西北了解飞云堡的战斗实情。”

这蔡京正要开口推荐赵重阳,听王黼居然主动先提出,心里道:“这小子是睚眦必报之人,刚才受到赵重阳的抢白,这次肯定没安好心。既然你想达到目的,我就要给你设置点难处,为这小子要点好处,好还他送厚礼之情。”想到这里,蔡京见官家正好把眼睛看向他,于是向前一步奏对道:“陛下,这赵重阳虽然是两榜状元,能力出众,但毕竟还不到十五岁,恐身体经受不住这千里爬涉之苦。”

王黼见蔡京反对他的意见,忙申辩道:“这年轻人嘛,就是要多吃些苦,受些磨难,今后才能担当重任。”

蔡京道:“杨太宰这爱才之心是没有错的,只是这是一伴苦差事,让一个新出道的年轻人去处理,办好了是分内之事,办不是要受处罚的。大家都知道,这件事如果调查属实,折可求轻则降职,重则免官。所以他必定要千方百计的阻扰,或派人恐吓,或派死士半路截杀都有可能。以往朝廷派往西军查访的钦差,哪一个不是灰头土脸的回来的?如果王大人认为这是一件美差,不若让你在翰林院任闲职的侄儿王太品去。反正翰林院里人多,编修国史少他一个人也无所谓。如果王翰林愿意去的话,无论成功与否我都建议吏部将他的品级上升一级,从从六品升到正六品,这样他就可以直接外放知州了。”

“这可怕不行,我家那小子身体太单薄,确实受不了那个苦。”王黼急了。

蔡京道:“官家看出来了吗?这到西北去调查了解事情真相是一件相当危险之事,你看这满朝文武没有谁敢主动请缨。这件事让赵重阳去不是不可以,但总得要许他些好处,给他些权力,他才好放开手脚去做。”

赵佶把眼睛看向其他文武官员,包括那些身居高位的武官,也没有人主动站出承担此事。知道此事可能真的只能落到赵重阳这只初生牛犊身上。于是开口说道:“那丞相看给他什么样的权力,完成后又许些什么好处合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