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 第四十三章 11万(3/3)

完成了克隆体培育工厂的建设,后续,整个工厂集群便只需要留下不超过一万名克隆体维持即可。

李青松便将大量的多余出来的克隆体全部投入到了更多外围基地、基地与基地之间的铁路线、供电网络、通讯网络的建设之中。

于是,一座又一座矿场飞速出现在了洛神星的大地之上。并且,这些新建造的矿场的技术含量更高,能在采矿现场就完成矿产的初级处理,且需要的人手比起以往更少。

一条条铁路快速延伸,电网和网络四通八达。

但此刻的问题是,现在的矿场虽然多,李青松却并没有足够的人手去让它们运转起来。

建造好之后,便只能闲置。

不过没关系,很快,第一批新培育的克隆体马上就要诞生了。

在繁忙的建设之中度过了约半年的时间,第一批克隆体的培育终于完成。

在李青松的操纵之下,高达五万个培养罐被逐一清空,克隆体则被运到了休息室之中,在那里接受初步的检查。

略有些激动的等待之后,这五万名克隆体终于苏醒。李青松没有迟疑,立刻将自己的意识链接延伸了过去。

刹那间,澎湃的脑力延伸过来,李青松的思维立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超高速度。

在这种情况之下,一些之前累积下来,但因为脑力有限,还未来得及思考解决的问题一瞬间便得到了解决。

就像是一名学生因为时间有限,还来不及将面前这厚厚一叠卷子做完。但此刻,瞬间又有了更多学生加入,于是短短一小会,这所有卷子便全都完成了。

感受着这澎湃的脑力,李青松将注意力再度转移,开始试验自己此刻究竟能连接到多少个意识体。

意识链接数量在快速的提升着,从一开始的六万余个,瞬间暴增到了此刻的七万个。

但这并不是终点,数量仍旧在快速提升之中。

八万,九万,十万……

一直到十万都仍未停止,最终,暴涨到了10.22万个,李青松才有了那种所有意识链接份额都被占据的感觉。

很显然,此刻的连接数上限便是10.22万个了。

但这只是现在这具身体的连接上限。

同样采取了怪鸟体液作为营养补剂,但这新培育的一批克隆体,培育流程更加标准化、严格化,他们的“质量”,应该比此刻自己所使用的这一具克隆体更高才对!

李青松立刻将自己的意识转移到了新培育出的一名克隆体身上,但意识连接数并没有提升,反而下降了500个。

“细微的差异,导致质量也有细微差别,很正常。”

李青松暗暗想着,再次转移。

这次,意识连接数又提升了900个,来到了10.26万个。

如此,李青松逐一试验,最终将每一具克隆体身体都尝试了一遍,挑选出了可以承载最多连接数的那名克隆体。

这名克隆体的意识连接数达到了10.98万个!

差不多可以算是11万了!

而算上这新培育的五万名克隆体,自己手中拥有的克隆体总数差不多刚好11万!

“很好,很好。”

李青松满心欢喜,立刻操纵着这五万名克隆体穿上衣服,进行第一次用餐,做恢复性训练之类,完成之后,立刻将它们派遣到了之前便建造完成,但因为缺乏人手,一直未能投入运转的各个矿场、工厂、养殖场等工厂之中。

此刻,新的一批细胞样本已经被放置进去,新的一轮培育随之开始。

此刻自己的意识连接数提升到了11万,但很显然,只有11万个克隆体是不够用的。

他们也是需要休息的。想要维持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都有11万名克隆体在保持工作,自己至少需要17万名克隆体才够用。

如果不想让克隆体们工作那么劳累那么极限,再多一点调度冗余的空间,那么就至少需要20万名克隆体。

再多一些储备的克隆体,再留出未来仍旧可以提升的意识连接数的储备,那么,自己恐怕需要100万名克隆体才够。

至少未来十年,这座克隆体工厂都要全功率运转,一刻不得休息了。

此刻,李青松名下总计拥有了269座基地。

因为此刻已经有了充足的人手,这269座基地已经全部开启了全功率运转。

无数辆列车在铁轨上飞驰,无数辆大卡车在洛神星荒凉死寂的大地上开动,无数座工厂、矿场在日夜轰鸣。

但就算全功率运转,李青松此刻所能操控的11万名克隆体,仍旧有高达三万名暂时闲置。

“终于有了闲置的克隆体了。”

李青松暗暗感叹着:“有了这三万名完全脱产的克隆体,我终于可以成立专门的科技发展部门了。”

在之前,科技研发工作,李青松也一直在进行着。但那时候的科技研发工作,更像是遇到了什么问题,就临时抽调一批人员研究一下解决方案,更像是临时应急,而不是特意研发。

但此刻情况却又不同。

现在,李青松已经彻底脱离了初期的,为生存、为自保、为维持基地正常发展而竭尽全力的状态。

是时候主动推动技术的发展了。

毕竟,建造这么大的基地,这么多生产线,这么完善的工业体系,生产不是最终目的,在生产之中提升科技,推动科技发展才是最终目的。

于是,另一座庞大的基地快速从洛神星的大地上拔地而起。

这是一座综合性的科技研发机构。

它内部被李青松划分成了几个大的模块,有材料研发大楼、铸造工艺研发大楼、机械研发大楼、光学研发大楼、化学研究大楼、计算科技研发大楼,等等等等。

每一栋大楼内部还有更为细微的划分。譬如材料研发大楼,里面就有聚乙烯研发部、金属研发部、玻璃研发部、耐热研发部等等。

计算大楼里,则分为光刻胶研发、硅提纯研发、电路研发,等等。

其研究内容包含了现代科技的每一个方面。

虽然都还很基础,但整体的研究框架,此刻已经搭建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