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 第177章 巅峰工业实力

小行星的质量可是相差极大的。

除了数公里、数百米到数米的较大小行星,还有众多尺寸仅有几十厘米,甚至几厘米的微小小行星。

这部分小行星就没办法用推进器推离了。

而仅从数量来看,这部分小行星才是数量最多的。

毕竟对于10吨的质量来说,较大小行星只需要一颗,换做这种微小星体的话,可能就是数万数十万颗。

为了对付这部分小行星,李青松便开始了天网计划另一个组成部分的建设。

天基和陆基防空基地!

采取与战舰防御系统相同的思路,在地表或者太空建造巨型雷达站,全面扫描所有敢于闯入的一切微小星体,并建造众多电磁炮阵地与激光炮阵地,借助来自雷达站的数据,以动能撞击或者激光烧灼的方式,撞碎它们,或者融化它们!

牛郎a1是有稀薄大气层的。这大气层的作用虽然不高,但烧毁那些被撞碎后的微小星体还是能做到的。

对于其余没有大气层的卫星来说,被撞碎或者融化之后,这些微小星体的杀伤力也会极大降低,可以通过加厚建筑物钢板来抵挡下来。

各种型号的自动游弋推进器、大量的自动太空基地、大量的天基和陆基防空基地,便构成了李青松天网计划的全部。

整个天网计划的自动化程度极高。

现阶段李青松已经向太空之中散布了1000多万台各式推进器,建造了1000多座太空基地,在牛郎a的总计76颗规模以上卫星上,建造了2000多处陆基和天基防空基地,整个系统的规模已经极为庞大。

但用于维护这一整套系统运转的克隆体,却仅仅只需要不到十万名而已。就算加上后方用于生产各种设施的克隆体,总用量也不超过50万名。

神工AI和悟空AI的作用在这一刻再度发挥的淋漓尽致。

此刻,太空之中仍旧每时每刻都有巨量的小天体闯入进来,但每一颗具备威胁的小天体,都会迎来轨道的改变或者电磁炮、激光炮的打击。

整个牛郎a系统如同撑起了一把大伞,又像是撑起了一张巨网,将所有来自外部的侵害全部挡了出去。

李青松的视线转而投射向了位于牛郎a内侧,距离牛郎星更近一些的那颗岩质行星之上。

这颗岩质行星被李青松命名为牛郎b。

与牛郎a一样,牛郎b同样在承受着似乎永不停歇的巨量小天体的撞击。同时,牛郎b在李青松的规划之中同样也占据着重要地位。

“那么,把牛郎b也纳入到天网的防护之中!”

一支舰队立刻出发,携带着众多游弋推进器、太空基地、防空基地以及其余各式工厂的建筑材料和建设机械,离开牛郎a,向着牛郎b飞行而去。

于是短短几个月时间之后,就再也没有一颗小天体能撞到牛郎b之上了。

完成了天网计划的全部建设,彻底解决了来自环境的威胁,李青松心中终于松了口气。

“终于能毫无顾忌的进行后续建设了。”

他暗暗的想着:“只是这一套系统对牛郎a,牛郎b,以及它们的卫星的后续发育不利啊……但现在顾不得了。”

小星体撞击原本就是大天体增加自身质量,发育成长的必要过程。现在这一过程被李青松硬生生打断。

大规模的建设随之开始。

仍旧遵循着当初开发太阳系之时的流程,李青松开始以最快的速度建设太空电梯,并通过太空电梯,将牛郎a的几十颗大卫星与牛郎b完全联系了起来,同时开始在各颗星球之上大规模的建造各种工厂。

矿场、电厂、化工厂、机器人工厂、飞船工厂……

等等等等。

算上备用的,总计二十多亿名克隆体在各颗星球之上忙碌,几十万艘飞船在不同的星球之间穿梭,无穷无尽的物资在不同的星球之间流动。

蓝图人在这一过程中也发挥了一些力量,但全部都限制在较为“高级”的层面,譬如制定策略,规划图纸,指挥神工AI进行工厂建造之类。

较为基础的生产,李青松不允许蓝图人插手。

这当然是李青松为了剥夺蓝图人的自我独立能力,但这却反而意外的赢得了蓝图人的感激。

看到众多人类工作在艰苦的环境之中,工作在一线,执行大量极为繁重、劳累的任务,己方蓝图人却能坐在温度适宜、空气清新的办公室中进行脑力劳动,有什么基础性的任务全都有人类和AI代劳,完全远离危险和劳累,蓝图人们感激涕零。

有了对比,才有感触。

这种日子,以往我们在母文明之中都没有享受过啊!

现在被对手击败,成了俘虏,倒是过上了这种天堂般的日子。

出行有各种豪华交通工具,居住有大大的房子,商店里各种货物像是会从货架上长出来一般,完全不用担心物资不足的问题,生了病有完善的医疗体系,孩子们有最好的教育。

完全不必担心生活的压力,只需要贡献出自己的脑力即可——话说贡献脑力也是一份十分有成就感的工作。

己方只需要站在高处指手画脚,无需付出任何劳力,自己的构思便能得到真正实现。

还有比这更好的工作吗?

不忠诚于这样的主人,去忠诚谁?

人类真正目的是压榨我们的脑力,本质上是拿我们当奴隶?

那又怎么了?做奴隶其实也挺好的啊。

一时间,李青松在蓝图社会之中的声望真正如日中天,不知道多少蓝图人甚至于真正将李青松当做了神灵来效忠。

便在李青松的众多克隆体与整个蓝图社会共同全力以赴的建设之下,真正完善且具备足够规模的工业体系仅仅只用了十几年时间,便真正搭建了起来。

现阶段,李青松所拥有的工业实力已经完全不亚于当初在太阳系之中的巅峰时刻,甚至还略有超出。

因为在进行星际航行的那数百年时间里,虽然限于物资供应不足而科技发展缓慢,但总归也是有一些技术进步的。

那些技术进步此刻便得到了完全的应用。

那么,该开启下一步计划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