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 第174章 牛郎星建设工程……开始!

李青松知道,解决高航速下粒子撞击所带来的材料性变问题,仅仅只是第三级别的强核文明的科技体现之一。

在这一项科技之外,强核文明必定还具备与之匹配的其余方面的先进科技。

推进技术、能源技术、探测技术,等等等等,全都全面超出第二级别的电弱文明。

而这一切先进技术的核心,便是统一强核力。

用物理学术语来讲便是,将SU(3)×SU(2)×U(1)合并到一个更大的群如SU(5)或SO(10)中。

更简单一些说便是,比如有一个不锈钢杯子和不锈钢锅,原本人们以为这是两种东西。但经过进一步的研究,人们认识到,这两种东西其实都是不锈钢,不同的形状仅仅只是不锈钢这种材料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已,它们其实是同一种东西。

之前人类将电磁力和弱核力统一为电弱力便是这种模式。

现在,在不锈钢杯子和锅之外,人们又发现了另一种物体,譬如一把由特种钢制成的匕首。

如果人们经过研究,发现制造这把匕首的材料也是钢材,只是这种钢材和不锈钢不同。

现在人们所需要做的,便是统一“特种钢”与“不锈钢”。如果能将特种钢与不锈钢的共同前体找出来,譬如找到了“铁”,进而发现无论特种钢还是不锈钢,都是铁元素经过添加微量元素后的不同表现形式,便等同于是将“特种钢”与“不锈钢”统一到了“铁元素”这个更大的集群之中。

放在基础物理理论之中,便等同于是统一了电弱力和强核力。

在将电和磁统一为电磁力,将电磁力和弱核力统一为电弱力之后,再将电弱力和强核力统一为统一力,掌握了描绘这一整套物理学基础理论的“大统一理论”,便可以算是拥有了这个核心,进而以这个核心为基础,发展出一系列先进的技术来。

早在人类时代,人类科学家就已经对统一强核力做出了许多尝试与研究,并在这一过程之中有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成果,标准模型。

标准模型做到了将电磁力、强核力、弱核力这三种基本作用力放到了同一个理论框架之下,使用同一套物理语言来描述它们。

这个成果虽然重要,但并未真正将这三种基本作用力统一为一个力。

李青松原本以为在这个成果之上,后续自己统一强核力会较为简单。但来自蓝图人的科技资料却显示,这其中还有太多太多的障碍,远远不是自己原本想的那么容易。

“但……只要给我足够的时间,给我足够的物质基础,我一定能冲破这一障碍,完成由电弱文明到强核文明的蜕变。”

遥望着仍旧遥远的牛郎星,李青松心中默默的想着。

此刻冲过了这一片星云,对于舰队的修补工作立刻开始。

大量的克隆体和机器人,以及各种各样的小飞船汇聚到了那些大型飞船之上,有条不紊的将那些破损的设备和装甲拆卸下来,或者维修,或者更换。

也幸好李青松携带的物资足够多。否则,单单是修补破损飞船的损耗,就能让这一支舰队山穷水尽。

时间仍旧在悄然流逝着,转眼间又是数百年时间过去。

在日复一日的航行,以及航行之中始终未曾停下过的小型实验、理论计算与推测之中,此刻,李青松的庞大舰队终于来到了距离牛郎星仅有两万亿公里的地方。

类比太阳系情况的话,这个距离应该已经深入了牛郎星的奥尔特云范围。

但牛郎星的情况较为特殊。

它太年轻了。此刻它的年龄不过约8亿年左右,比太阳年轻了太多。这导致它还来不及形成一个稳定成熟的奥尔特云,用于构成奥尔特云的众多天体仍旧堆积在距离它较近的地方。

从数光年之外航行到此刻距离,李青松虽然早就进入了牛郎星的引力边界,但并未找到任何宏观天体。

不过没有关系。

继续前进的话,牛郎星系的物质密度将迅猛提升,甚至于比太阳系内部的物质密度还要高。

李青松的舰队开启了全功率的减速。

众多尾焰朝着牛郎星的方向展开了喷射。那消失已经数百年时间的微弱重力再度出现在每一艘飞船之中。

牛郎星的亮度也在这一过程之中迅猛提升。

望远镜之中,李青松已经可以清晰看到这颗年轻气盛、活力四射的庞大星体。

它整体呈现出椭球的形状,因为它的自转速度太快了。它的颜色是黄白色的,因为它的表面温度比太阳更高。

李青松看到了无穷无尽的天体在围绕着它旋转,看到了比地球更大的,尚且处于形成早期,表面被熔岩覆盖,终日承受小天体撞击的岩质行星,看到了质量高达木星4倍,体积却与木星相差无几的庞大气态行星,看到了围绕着那颗气态行星旋转的众多卫星,其中最大的一颗卫星,无论质量和体积都超过火星。

它已经完全具备了成为一颗大行星的资格。但没有办法,那颗气态行星的引力太过庞大,在可预见的未来,它都无法挣脱,都只能作为一颗卫星存在下去,而无法被称之为一颗大行星。

除了这两颗大行星一颗大卫星之外,李青松看到了由高达数万亿兆天体组成的庞大的岩屑盘。

那是形成牛郎星、形成大行星的残余物。

这样一个庞大的岩屑盘便在距离约两亿公里的地方,如同一条巨大无比的腰带,围绕着牛郎星旋转。

岩屑盘之外,还有无穷无尽的小行星、彗星等天体在星系之内横冲直撞,或者撞击到牛郎星之中,或者撞击到大行星和其余天体之上。

整个星系如同在上演着一场永不落幕的撞击游戏。

这样一个活力四射、极度混乱的星系,似乎完全不适宜生命存在。

但李青松对此却极为满意。

原因很简单,以他如今的科技程度,已经不再是区区撞击能威胁到的了。

这样一个矿产丰富、物质众多的星系,对于李青松来说就是天堂。

时间仍旧在悄然流逝着,转眼间又是数年过去。

牛郎星在李青松看来越来越亮,越来越亮。

当李青松的庞大舰队停泊在那颗距离牛郎星约有16亿公里的庞大气态行星旁边时,牛郎星的视星等更是直接提升到了-24.2等。

这个数字意味着它的亮度达到了从地球上看到的正午时刻太阳的大约十分之一,同时,相当于地球上看到的最亮的满月亮度的约4万倍!

这个亮度,已经完全足以让克隆体感觉刺眼,无法直视。

李青松意识所在的克隆体转过头来,看向了自己的庞大舰队。

漫漫数百年时间的远航,自己舰队之中的飞船已经千疮百孔,满是破损与修补的痕迹;

那众多的巨型货运飞船,与空天母舰的众多物资舱早已经干瘪,物资差不多已经消耗完毕;

漫长的航程之中,自己已经积累了高达数亿个实验需求,但因为之前航程之中缺乏物资,无法进行相关实验,无法实现技术提升与突破。

自己此刻虽然说不上山穷水尽油尽灯枯,但也差不了多少。

现在,自己终于到达了这个星系。

这个星系之中,有比木星还大的气态行星,其中蕴含着堪称无穷的聚变燃料;

有巨大的卫星、大行星、矮行星,有无穷无尽的小行星和彗星,同样有堪称无穷的各种矿产可供自己开采。

这里除了属于自己的势力之外,没有任何其余智慧存在。

这里自形成以来,就从没有过智慧存在涉足。这里的一切资源,都可以供自己任意取用。

既然如此……

李青松豪气干云,终于下达了那个已经期盼已久的命令。

“牛郎星建设工程……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