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龍遨乾坤 > 第 1 章 名山胜域 风雪现侠踪

龍遨乾坤 第 1 章 名山胜域 风雪现侠踪

作者:雲深居士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1:4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北风嘶吼,雪花狂舞。一夜之间积雪三尺,山川河流银装玉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大地被冰雪严严地裹进了冬日的梦里。

埋在雪底下的人们一任风吼雪舞,一个个都躲在自己的土砖茅屋里,生着旺旺的大火,煮着大块的腊肉血粑,架起火塘上方的“神仙桌”,一边烤火聊天,一边慢慢地品尝着自酿的米酒。

残冬下雪,对他们来说是好事,“瑞雪兆丰年”嘛!他们又何愁之有?

这是一年辛苦集中享乐的季节!

这是养精蓄锐准备春耕的季节!

此时,乃清乾隆年间,历史上有名的“康乾盛世”年代。以“十全武功”治天下的乾隆皇帝,向以雄才大略、治国有方盛载史册。

从表面上看来,的确是国泰民安、六蓄兴旺。然而在暗地里,却永远是暗流汹涌。尤其是在波谲云诡的江湖上,几乎没有一天安宁的日子。

这里是地处湘西南十万大山中的扶阳古城。碧绿的夷江水优雅地环城而过,形成天然的护城河。然后直泄宝庆府,汇成资水,注入浩瀚的洞庭湖。

自古以来,这条扶夷江水给予了当地居民多少富庶!土壤赖以滋润,人们赖以为生。河水永远是那么清澈,水底游鱼历历在眼。

春暖以后,绵延两岸的杏花绿柳,更赋予了人们多少诗情画意。

从古城沿扶夷江逆水而上约五六十里,就是以风景灵秀奇美闻名于天下的崀山。历代均有不少文人墨客,不惜跋山涉水,以到此一游为幸。

传说,最早发现崀山之美的,乃是远古一代明君舜皇爷,就是“崀山”之名,还是舜皇爷“钦赐”的哩!

崀山脚下,一条小河从崀山深处蜿蜒而出,注入奔腾的扶夷江。寒冬季节,小河水面已结了冰,但冰层下面的水流,却犹如波诡云谲的江湖,永远是不会静止的,始终在缓缓地流动。

小河下游近出口处的中央,生一天然巨石,上长苍松两株,每株均直上百尺,粗有三人合抱,枝桠如怒龙张髯,覆盖面足有五亩大小,当地人称之为“迎客松”。

以巨石为中心支点,两侧各有一座石拱桥与小河两岸相连。此桥不但沟通了小河两岸的交通,也是进出崀山的必经之路。

巨石临江一面光滑如镜,其上刻诗一首:“古石竖何年,苍松种在巅,盘根虽缺地,劲节可参天。老杆为鳞甲,新枝愈翠妍,几经霜雪练,德气最尔坚。”笔力苍劲,据说还是徐霞客游崀山时所留。

石拱桥的左岸有两间茅屋,屋前挂起一张酒招儿,上绣“神松店”三个大字,显然是一家荒村野店。

这种店,酒菜、茶水一应俱全,如果客人赶不上宿头,也可在这儿暂住一宵。大长炕,不论男女,尽可用最便宜的价钱往上滚,以便熬过一宿。

由于此地并非通都大邑,加上寒冬腊月,大雪封山,因此别说是留宿的客人,就是歇脚的行人也难得见到几个。可以想象,客店的生意自然也好不到哪儿去了。

一连三天大雪,所有有生命的东西都被埋在雪底下了。

连日阴晦的天空,今天好不容易露出了笑脸,柔和的阳光照在白皑皑的雪地上,反射出刺目的光芒。

虽说是阳光普照,依然是朔风凛冽,酒招儿被吹得猎猎作响。

一大早,客店掌柜的就催着小伙计小三儿把店堂里的炭火升得旺旺的,将屋子烤得暖烘烘的;督促着厨房大师傅将一应酒菜准备齐全;自己则不时跑到店门外翘首以待客人的光临。

掌柜的姓徐,自称是徐霞客的后裔,就因为他的老祖宗游崀山时在此刻字留书,所以他才大老远地跑到这儿来开店。此说不管是否属实,但从徐掌柜的身上,却实在难以看出一丁点儿徐霞客那种文人墨客的遗迹来。大概是年代久了,早就发生变异了吧!

已经好几天不见一个客人了,今天一大早,一只雪鹊对着徐掌柜的窗口叫个不停;接着红日初升,霞光万道。

好兆头,预示着今天肯定有客人来。

然而整个上午,路上别说是人,就连兽也不曾见过半只。

直到晌午过后,终于来客人了,而且一来就是好几批。

首先是一伙架鹰牵犬的凶猛恶汉,拥着一位锦衣公子,一路大呼小叫地进山而去。这批人并未进店,徐掌柜也巴不得,这些豪门恶少,还是少惹为妙。

稍后来的是一位身材高大、背微驼的红面老者,左手拄一根拐杖,右手提一个大包袱,穿一件老羊皮外袄,足下是半统牛皮靴,带一顶掩耳皮风帽,帽檐下露出的绺绺银发与颌下那一蓬根根见肉的赤髯相映成趣。

红面老人一进门,徐掌柜忙带着小三儿笑呵呵地迎上前去:“是老管家呀!快请坐,请坐。哎呀,天这么冷,您老又这么大年纪了,真够戗的!去城里啦?”

显然,红面老者乃是这里的常客。他一边在靠窗口的一张桌边放下包袱、拐杖,一边笑道:“就要过年啦,还缺些年货,趁天气好,到城里走了趟。”

红面老人脸上虽带着笑容,却难掩一丝淡淡的隐忧。

徐掌柜与红面老者相识多年,一眼就看出他今天的神情有点反常,不由诧然道:“怎么啦?您老不舒服?”

红面老人摇摇头说:“没什么。还是老规矩,一壶二锅头,一碟花生米,再加一碗麂子肉。”

徐掌柜帮着小三儿将酒菜、碗筷端上,刚欲与老人侃谈,门帘一掀,一前一后走进两名大汉来。

徐掌柜一见又来了客人,忙不迭地迎上前去招呼:“两位客官,请坐,请坐!大冷的天,快喝两杯暖暖身子,小店有上好的白干……”

走在前面的大汉不耐烦地一挥手,喝道:“少啰嗦,有什么好吃的搬上来就是了。”边说边与同伴在靠门口的一张空桌边相对坐下。

两大汉生得豹头环眼,一身羊皮大袄,里面是青色劲装,肋下吊着百宝囊,背上斜背着单刀,相貌威猛,粗胳膊阔肩膀,年约四十上下,看去就不像善类。

那年头,凡开店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有辨人之明,要一眼就能看出哪些客人是有钱的阔大佬,哪些是混白食的小无赖;哪些是出手阔绰、豪爽大方的江湖客,哪些是斤斤计较、爱财如命的土财主……若不分辨清楚,见人就糊吹乱拍,也许就拍到马腿上去了。

徐掌柜虽处身于荒村野店,不精此道,但毕竟人老成精,善于察言观色。一见两人模样,就知不是好惹的主儿,忙回头吩咐小三儿尽选上好的酒菜往上送,自己却悄悄地退回柜台后面去了。

小三儿一见两大汉的凶像,心里就有点发毛,慌慌张张地将酒菜送上后,即远远地退到一边。

两大汉也不多说话,各自闷声吃喝,偶尔以一双阴森森的眼光瞟一眼一直背向着他们的红面老人。

红面老人自从两大汉进来后,心情反倒平静下来了,一个人不慌不忙地自斟自饮,悠然自得。

整个店堂里充溢着一种令人窒息的压抑气氛,除了红面老人和两大汉的吃喝声外,只偶尔闻及一两声炭火爆裂的“噼啪”声。大有“山雨欲来、乌云压城”之势。

徐掌柜躲在柜台后面冷眼旁观,凭他的经验,已敏感到两大汉似是冲着红面老人而来的。

暗忖:也不知老管家是如何得罪了这么两个煞神的?万一这两个家伙欲对老管家动粗,凭老管家那走路都颤巍巍的身子,又怎么受得了?看来,得想个什么法子帮帮老管家才好。

徐掌柜冥思苦想,却始终没有想出能帮助红面老人脱困的好办法来。

终于,红面老人在招呼他结账了。他神色惊慌地走近红面老人,低声说:“老管家,些许小资算小老儿请您的啦,您老快走吧!”

红面老人笑道:“那怎么成?我们虽是老主顾了,但账还得算清楚,告辞啦。”边说边起身背好包袱,拄着拐杖,并顺手将一块散碎银子放在桌上,转身向门外走去。

徐掌柜眼见他那微驼的背影蹒跚地消失在门外,心中暗叹一声,只能暗暗祷告:但愿菩萨保佑老人一路平安回家吧!

两大汉一见红面老人离去,双双一打眼色,亦起身向门外跟去。

眼看两大汉就要跨出店门,徐掌柜忙叫道:“两……两位客官,你们的酒钱……”

话未完,陡闻一声冷喝:“给你!”一道白光闪电般地向他迎面射来。吓得他惊叫一声:“妈呀!”却不知该如何躲闪。

突感一阵微风拂过,似有人将他上身一推,迫得他仰面便倒。那道白光恰好擦着他的鼻尖而过,“啵”的一声,击在他身后的柱子上。

好险!

待他爬起身来,早已不见了两大汉的踪影。却见小三儿两眼愣瞪着他身后的柱子发呆。忙转身一看,只见柱子中央嵌着一块白亮亮的东西,上前用手一摸,是银子!从外表推测,一坨这么大的银子恐怕足有十两吧!而现在竟齐崭崭地嵌进了柱子里面,那大汉的手劲可真厉害呀!

徐掌柜不由惊出一身冷汗,乖乖!这一下若打在人身上,岂不打个大窟窿?若不是刚才有人及时将自己推倒,此时恐怕已没命了。

是谁救了我?四下一看,除了仍呆愣着的小三儿外,并无旁人。难道是小三儿?不像。那是谁?

唔,一定是祖宗菩萨显灵了。好心有好报呀!

当他眼见两大汉尾随红面老者出门时,心里颇为紧张。突然灵机一动,想以收酒菜钱为借口,拖住两大汉一会儿,也好让红面老人走得更远一点,不想,险险为此惹来杀身之祸。

** ** ** **

小河上游距“迎客松”约十余里处,高耸一块巨石,活像一位身披铠甲、巍然屹立的将军,这就是崀山著名十二景之一的“将军石”。

相传远古时期,这一带气候宜人,六畜兴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们过着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不想却引来异族南蛮人的觊觎。那南蛮人一个个青面獠牙、身长力大、野蛮凶残,凭仗一身蛮力,不断前来骚扰、掠夺,欺凌百姓,让人们的生活苦不堪言。

终于出现了一位叫颖龑的青年英雄,他带领人们奋起反抗,历经无数次的血战,赶跑了南蛮人,恢复了美好家园。消息传达天庭,天子钦封颖龑“上将军”。

为保护家园不再被掳掠,“上将军”颖龑率勇士镇守边关,屡败蛮军,令南蛮人不敢越边关一步。

后将军不幸误中奸计,身陷重围,中箭身亡。

颖龑将军虽被乱箭穿身,雄躯却屹立不倒,怒目圆睁,威视敌军。南蛮人见状大畏,赶紧引军退去,从此再也不敢来犯。

将军伟躯,日久风化成石,人们称之为“将军石”。

这一传说,千百年来不断激励着崀山儿女,在历代保家卫国的战争中,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如南宋名将杨再兴,就是崀山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孕育出来的民族英雄*。

正面远望巨石,俨然是一员傲视战场、威风凛凛的战将;绕到巨石后观,却又似一位赤胆忠心、手捧朝笏正在朝见天子的人臣,故又名“崀笏朝天”。

对内赤诚尽忠,对外威慑敌胆,正是古之忠臣良将之完美写照。

明御史曹一變游历至此时赋诗曰:“拔地芙蓉耸翠痕,嶙峋千尺指天门,扶夷江水平如掌,红云捧日朝至尊。”

清初名士冒辟疆亦曾在此吟哦道:“湘西南粤鄂西东,别有将军石一峰,巍然屹立诚勇在,魁梧杰秀惊憧瞳。”

腊月的“将军石”,早已披上了一身银白色的冰甲,在晚霞的映照下,闪现出绚丽的光彩,更增添了“将军”的雄姿英风。

陡然,“将军石”下横空如虹般地射落两名豹头环眼的粗壮大汉,正是在“神松店”跟踪红面老人而去的两位凶猛恶汉。

两人一落地,鹰目四扫,脸上均浮现出一片讶异之色。

只听一名大汉道:“噫!怪了,莫非是眼花了不成?适才在那边山头,分明瞧见这儿有人,怎么如今非但不见人影,连脚印也不见一个?”

雪地上一平如镜,哪有人兽走过的踪影?

另一大汉目光流动,阴冷地道:“只怕是我们碰见‘鬼’了。”

先前说话的大汉不屑地说:“老二,咱们兄弟生平杀过的人不在少数吧?要真有鬼,那咱们身后岂不是早已跟了一大群?”

被称为老二的大汉冷“哼”一声道:“既然不是鬼魂,老大,今天我们可遇上高人了。”

老大点点头说:“不错,能够在雪地里不留下一点痕迹的,必然是身俱‘踏雪无痕’之类轻功的高人了。不知是哪一路的人物?这个时候进山来干吗?”

老二冷冷地道:“你仔细想一想,难道就不值得怀疑吗?”

老大疑惑地说:“你是指……那个糟老头子?”

老二低沉地道:“不错!我们先前在路上碰上那个糟老头时,只是觉得他那个身形外貌有点特别,好像在哪儿见过似的,至少也应该是曾听人说起过的,所以才想查个究竟。哪知这糟老头儿滑溜得很,竟一下就在我们眼皮底下神秘地失踪了,我当时就觉得奇怪。要知能躲得过咱们兄弟眼睛之人,岂能是常人?现在想来,假如那位糟老头子就是这位身俱‘踏雪无痕’轻功的高人的话,那自然是武林中的一流高手。老大,你想想看,‘上头’不是一再指令我们要留心注意一个如此形貌的人吗?”

老大一惊,道:“你是说……‘赤面天罡’?”

老二点点头说:“我猜十有八九是他。嘿嘿!若真是他,合该我们兄弟走运了。”

老大忙道:“对,对!听说‘上面’找寻这老匹夫已找了十多年了,却连一点影子都没有。我们若把发现‘赤面天罡’之事报上去,岂不是大功一件?哈哈!天助我们也。快回去报告吧,迟了恐怕这老匹夫又溜到其它地方去了。”

老二摇摇头道:“别急,还有几个问题我们得想办法搞清楚。第一,那糟老头究竟是不是‘赤面天罡’,我们只是猜测,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否则一旦有误,上面怪罪下来,我们就费力不讨好了。第二,若证实真是那老匹夫的话,得想办法探出他的隐身处来,然后顺藤摸瓜,找出他背后的那个什么‘五绝仙子’来,那才是上面要找的正主儿哩。我们……”

老大不等老二说完,连连摇头道:“老二,你别贪心太大。就凭咱们兄弟两人,岂能将那‘五绝仙子’、‘赤面天罡’捉住?得啦!别说那‘五绝仙子’乃是二十年前纵横江湖的‘武林双秀’之一,功力高不可测。就是那‘赤面天罡’,也是当年令人谈虎色变的人物,其功力岂非泛泛?我看还是早点回去邀集人手,方为上策。”

老二“嘿嘿”冷笑道:“就算他‘五绝仙子’、‘赤面天罡’有三头六臂,难道咱们‘舜皇双煞’就是吃素的?再说,我也并不是说去找他们拼斗呀,咱们只要暗中摸清他们的居处就行了。老大,难道你连这点胆量也没有?”

老大——“舜皇大煞”仍摇头道:“老二,你别激我,这不是怕不怕的问题。你应该有自知之明,若一旦被他们发觉而动起手来,咱们十有八九不是敌手,说不定连小命也丢掉了。功劳虽然重要,小命更是要紧。老二,以前我每次都听你的,这回你就听我一次吧!”

老二——“舜皇二煞”阴阴地说:“想不到相交数十年的‘舜皇大煞’,竟是如此贪生怕死之徒。也罢!既如此,我也不愿拖累你,你就先回去吧。我一个人也要将那什么‘五绝仙子’、‘赤面天罡’揪出来,看看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奢栏人物,竟令‘舜皇大煞’如此害怕。”

“舜皇大煞”闻言脸色时青时白,心中气怒不已,但最后还是忍下满腔的怒火,长叹一声,道:“老二,既然你一意孤行,我也只好舍命陪君子,陪你一起闯一趟了,谁叫咱们是兄弟呢?”

“舜皇二煞”虽在不断地冷言相激,乍听“舜皇大煞”此言,也颇为感动,一把抓住“舜皇大煞”的手,激动地说:“老大,你不愧是我生死与共的好兄长呀。”

“舜皇大煞”淡然道:“只是,那老匹夫鬼影子也不见了,我们到哪儿找去?”

“舜皇二煞”阴森森地说:“这个你放心,我自有办法能找到他。”

“什么办法?”

“从那糟老头子的形迹看来,当就居住在这一带附近。而且,我看那野店里的掌柜似乎与那糟老头子颇为熟悉,只要回去抓住那掌柜的,不愁问不出那糟老头子的下落。”

“不错,此计甚妙。只是……不知那掌柜的死了没有?”

“没有,那老儿竟无巧不巧地摔了一跤,恰好躲过了银锭的一击。”

“那算他命大,正好我们还用得着他,这就走吧。”

话音刚落,陡闻“将军石”顶上传来一阵“嘿嘿”冷笑:“没想到‘舜皇双煞’竟是如此的毫无人性,就连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也不肯放过。”

*【史载:杨再兴(1104-1140年),南宋抗金名将,南宋武冈军(治所在今湖南省新宁县盆溪)瑶族人,据传是宋初名将杨业的后代。宋崇宁三年(1104年)出生于城步,年幼丧父,随母李氏来新宁崀山盆溪外婆家居住。自幼习武,枪法神奇。年长后初随曹成为寇,后成为岳家军的骨干,为岳飞破伪齐立下大功,大破金兀术于郾城下,史称“郾城大捷”。后误入小商河,战死沙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