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老婆是花木兰 > 第766章 迁都之争

我老婆是花木兰 第766章 迁都之争

作者:最后的烟屁股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2:06:37 来源:平板电子书

乾国十二年十月,曹蛟再次率军攻打张掖,沮渠奚念得知曹蛟这次带大量攻城器械起来,担心城池被攻破,于是决定先发制人,带兵出城迎战。

曹蛟命先锋梁翼率军五千出战,沮渠奚念在战斗中被杀,兵马溃散,梁翼趁势追杀。

两日后,张掖城的北凉残余势力不战而降。

十一月,曹蛟率军攻打酒泉,沮渠无讳知道曹蛟兵力雄厚,无法与其抗衡,于是舍弃酒泉带着八千多人马前往敦煌投奔其堂弟沮渠唐儿。

曹蛟大军兵不血刃占据酒泉,但其攻击势头也就此而终止。

时值冬季,气候寒冷,天降大雪,大军无法行军,又加上大雪封路,辎重粮草无法运来,曹蛟大军留驻在酒泉三月有余。

到了乾国十三年二月,五万乾军的后勤辎重供应出现了问题,补给线拉得太长,造成辎重无法及时运抵,大军因此也失去了进攻的能力,曹蛟不得不上书朝廷请求班师,要不然这五万大军在这里非出事不可。

八百里加急快马用了九天时间把曹蛟的奏疏从酒泉送到了乾京,平均每天赶路超过五百里,尽管距离日行八百里还有一些距离,但凉州才刚刚归于乾国之下,信使只用九天的时间从四千多里外的酒泉把信送到乾京已经是很了不起了。

赵俊生坐在御案后处理各地送上来的奏疏,花木兰蹲在旁边煮着茶水。

这时太监走进来禀报:“陛下、娘娘,崔大人求见!”

“宣!”

崔浩拿着一道奏疏走进来行礼:“臣参见陛下!”

赵俊生抬头,抬手说:“免礼!崔卿来见朕有何事?”

“陛下,曹蛟大将军派人送来加急奏报,因道路、天气和补给线太长的缘故,辎重时常不能及时运抵酒泉郡,将士们很多时候每天只吃一顿饭,以致战力大减,无力向敦煌方向进攻!曹蛟上书请求班师回朝,若再留驻酒泉,他担心大军会因为缺乏辎重而失去控制!”

这奏疏显然是刚刚送来的,因是前方战将的上书,崔浩不敢怠慢,先拿来给赵俊生处理。

赵俊生接过奏疏看了一遍,久久无言。

良久,赵俊生对崔浩说:“看来朝廷的方略要变动一下了!崔卿是怎么想的?”

崔浩拱手说:“情况肯定要比曹蛟说得更加严重,出征在外的大将一向是报喜不报忧,曹蛟写这封奏疏只怕是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臣建议同意曹蛟率军班师,留下少量兵马驻守酒泉防备北凉残余势力!”

“同时派人去见沮渠无讳,下诏令让他投降归顺!”

赵俊生考虑了一下,同意了崔浩的建议,下旨命曹蛟留下将军赫连贵带兵三千镇守酒泉,统带其他大军班师回朝,同时派出使臣前去敦煌向沮渠无讳宣旨,命他投降归顺。

没过几天,曹蛟大军因为补给线太长而无力进攻,不得不被迫班师的消息在朝中上下传开引起了朝臣们的大量议论。

三月初一的朝会上,给事中温凡礼上奏:“陛下,如今我朝东北部已没有威胁,北方柔然人被我们打得逃回了漠北,三五年不敢再南下,从今以后我朝的主要经略地区是西部和南方,乾京的地理位置已经不适合继续承担国都的使命,臣建议迁都长安!”

“迁都长安之后,无论是经略西域还是对付南朝,我朝都可以游刃有余,若是继续以乾京为国都,每次大军出征都会出现补给线太长、辎重不能及时运达的问题,这会严重阻碍陛下一统天下的进程!”

温凡礼的话音刚落就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迁都之事非同小可,这里面牵涉到各方面的利益,许多人在乾京刚刚花大价钱置办了房产和其他产业,刚刚经营出一些势力,你说迁都就迁都,消息一旦传出去,只怕乾京的房价、物价必定会大幅度下跌,市面上肯定是人心惶惶。

“陛下,臣以为温大人简直是唯恐天下不乱,迁都之事何等重大,岂能说迁就迁?这涉及到方方面面,一个不好会引发大乱子,还请陛下三思!”

说话的是礼部尚书卢玄,看他那架势就像是一只要马上决斗的公鸡,谁要敢再提迁都之事他就敢跟人拼命。

有人站出来说:“乾京经过十三年的兴建才有如今繁华的景象和规模,不说其他,就只说这皇宫,历时十年才完全修建完成,耗费了无数人力物力和财力,若是迁都,这里就得空下来,这岂不是白白浪费了百姓们的赋税吗?”

这话说出来让温凡礼不乐意了,他反驳:“下官想问诸位大人一句,到底是一座皇宫、一座城池重要,还是陛下一统天下的大业重要?”

这下大臣们都不敢乱说话了,这要是说得不好,引起赵俊生的恶感就不妙了。

赵俊生问东方辰:“东方卿家,你是什么看法?”

这一开口就要得罪人,东方辰着实不想站出来,但赵俊生却点了他的名,他也只能站出来。

“陛下,温大人提出迁都之事太过突然,臣和其他同僚都还没回过神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乾京距离南朝和西凉的确是太远,朝廷要经略西域和南方,若是出兵的话,补给线太长是不争的事实,但要迁都就要解决很多问题,这绝不是短时间之内可以解决的!”

“臣以为,迁都之事的争议暂时不能泄露出去,否则容易引起城内百姓的慌乱。这件事情可以在朝廷内部议一议,等有了定论再做计较也不迟!”

其他朝臣一听,东方辰这话说了等于没说,真是一个老狐狸。

这时有人提出把中军分散部署在各地;在河南和关中分别建造大型粮仓,把从全国各地征收上的粮草都运往大型粮仓囤积,一旦朝廷有出征南方或西方时,可以直接就近调兵、就近补给。

这个提议立即遭到了不少人的怒斥,裴进直接大骂:“简直是混账狗屁,把中兵分散部署在各地?谁来护卫乾京?谁来护卫陛下和满朝文武大臣?靠你这个手无缚鸡之力、风一吹就倒的老朽吗?”

被骂的大臣羞愧难当,掩面退到了最后一排。

赵俊生其实早就有迁都的想法,这个想法从前两年就有了,但他也知道这件事情不是短时间可以做到的。

先不说迁都是否会让朝中文武大臣的利益受损,大臣们是否会反对,就说中兵各军将士们只怕也会产生抵触。

为何?大乾建国十余年,中兵各军不少将校都在乾京内外或附近安了家,如果要迁都,势必要让中兵各军护卫前往,中兵各军将校就不得不把家也迁往新都,重新安家且不说麻烦不麻烦的问题,仅仅建立新家、置办家业都要花费不少,而且一旦迁都的消息传出去,乾京地价房价和物价势必会直线下降,直到最后无人问津,军中将校浴血奋战十余年才置办下这点家业,你让他们舍弃,他们会心甘情愿的答应?一个不好就会闹出大事来。

赵俊生把朝堂上各大臣的表情神色看在眼里,有些人是明确反对迁都的,这些人都是一些地位比较高、思想方面比较保守的大臣。

还有一些是地位较低,却明确支持迁都的,这些人在乾京没什么产业。

其他一些大臣的态度模棱两可,有心想赞同迁都,却又担心得罪一大批人而不敢支持。

赵俊生观察这这些大臣,特别是那些赞同迁都、支持迁都的人,他在猜测这些人当中到底有多少是真心出于对乾国未来战略布局来考虑表示支持迁都,又有多少只是想捞取政治资本呢?

经过一番思考,赵俊生开口了:“迁都之争不得外传,今日的朝会就到这里,退朝吧!”

太监立即站出来尖声大叫:“退朝——”

赵俊生从侧面走到偏殿,沉思一会儿召来太监吩咐:“去把东方辰、崔浩、寇谦之、裴进、梁寂、高允等人叫来!”

“是,陛下!”

此时大臣们在没有走远,太监跑过去很快就把这些人叫了回来。

赵俊生在御花园见到了这些大臣。

“臣等拜见陛下!”

赵俊生抬了抬手示意他们免礼,问道:“温凡礼提出迁都之事,抛开私心不谈,从大局方面来看,你们说说是否要进行迁都?”

这几个大臣互相看了看,东方辰不得不站出来说:“陛下,从大局上来说,迁都对我大乾一统天下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但是要进行迁都必然会遭到各方反对,想必陛下也清楚这一点,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是弊大于利的!”

寇谦之这个国师没什么产业,一些徒弟也都不争气,迁不迁都对他而言没有利益关系,他站出来说:“陛下,老臣以为朝臣们反对倒也没什么,只要陛下下定决心,他们还能胳膊拧得过大腿?老臣担心的是军方的反对,只要能让军中不出乱子,迁都就可以进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