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一百十七章 秩序整顿(六)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一百十七章 秩序整顿(六)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1:55:36 来源:蚂蚁文学

从北宁镇往承恩乡一带,在未被后世大规模开发的17世纪,曾有着一片面积不小的林海,森林中也有许多空旷地带,这里自然形成了城镇,几条穿行于森林的道路歪歪扭扭伸向远方,联结了各个城镇——当然在森林间还有着许许多多的林间小道,不过那就不是东岸人短期内所能摸得清楚的了。

徐大专员的队伍行走时就是沿着森林的边缘,在这个幽静、蛮荒的环境里,即便是最勇敢的少年的情绪也会受到环境影响,进而沉默起来。大家的脚步都不快,但也不慢,士兵们将枪端在手里,随时准备迎击任何可能出现的敌人。

或许是情绪过于紧张而发出了异响,一匹马不知道怎么突然就受了惊,竟然猛烈嘶鸣起来然后飞速逃走了。这时候,竟然有几位惊慌失措的印第安人用土语大叫“敌人来了”,然后抛下货运马车,飞速往队伍后方窜逃,并引起了极大的混乱。他们恐慌的情绪很快传染给了后面的移民队伍,甚至就连护卫的桃园县民兵也有些不安,毕竟他们平时其实也是农民,只不过战争期间被临时征召了起来而已。

“真是荒唐,我们中可以说还没任何人与敌人打过照面,就四处大声嚷嚷‘敌人来了’,一群蠢货、懦夫,真神奇!就凭你们也想上战场和敌人拼杀?趁早洗干净了脖子受死吧!”年纪大了脾气却仍不小的前骑兵营长骑在马上大怒道,“乔宇,你是承恩乡派出所所长,这些人之前也经受了一个月的训练吧,现在就这副德性?我现在质疑你的能力!”

听到“老大人”这么说乔宇的头上也有些冒汗,只听他一边吩咐手下警员去约束移民队伍,一边小声汇报道:“徐专员有所不知,这一批移民除少许有军事经验外,其余多来自清江浦镇,很多人原先是高官富商的下人、奴仆,要么是妓院、酒家、赌档的小厮,老实本分的农民不是很多,故习气颇有些不堪,训练了一个月就想有所转变委实太难了些。”

徐宇闻言脸色稍缓,不过却仍旧要求道:“我不管他们是什么人。到了承恩乡后,一有时间就操练,如有畏惧、缺席民兵训练者,轻则鞭笞、罚款,重则判罚苦役、流放,总之要让每个人都重视起来。而且还要让他们知道,傻瓜和懦夫是没法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的,每个人都必须拿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众人闻言立刻唯唯诺诺,然后花了老长时间,才将队伍重新整理起来。一些率先逃跑的印第安人被罚跪在地上,狠狠接受了一顿鞭笞,军官们明言,若是再有临阵脱逃之事,一概处死,绝不容情——只不过这话有多大效用就很难说了。

队伍之后再次行进了起来。到了下午四点多钟的时候,路愈发难走了起来,骑在马上的徐宇放眼望去,只见小路已经隐隐淹没在了树林之间,给人们行路造成最大困难的不是那参天的古松,而是古松下那成片的高大芦苇。

“塔克罗斯!”徐宇难过地叹了口气,这种巨型芦苇在巴西南部到处可见,有些适宜其生长的地方尤为密集,形成令人无法逾越的障碍。

“让人伐掉一段芦苇,找地方扎营吧,今天是赶不到承恩乡了。”徐宇摆了摆手,眼前这个地方有一小块林间空地,地上只生长着一些矮小而稀疏的草木,既谈不上对军事行动有所阻碍,也不能遮挡任何视线,正适合东岸人扎营露宿,只是他们先要把空地旁边的一片芦苇丛林给砍掉。

士兵们很快组织移民及军夫前去干这类粗活了,芦苇林里尽是各种野兽,还有许多长着能致人死命的毒刺的爬虫,只有非常了解这片森林的人,才能知道哪里有危险,哪里是安全的。幸好东岸人的队伍里就有一些来自北鸭子湖一带的干部,从小生活在那里的他们对“塔克罗斯”芦苇林是再熟悉不过了,他们小时后甚至还从里面抓过毒蛇玩——当然在巴西南部,当地土人对这种芦苇丛林的称呼是“卡皮纳拉”。

“在圣维森特将军区内陆的野外行军,尤其是在树林较多的地方,使用任何交通工具都是很困难的,就像我们这些货车一样,我想你们已经领教过了,使用它们长途运输是根本不可能的,也就只能在两个相距不远且路况尚可的定居点之间短途用用罢了。”宿营下来后,民政干部、承恩乡代理乡长刘厚非给手下一些年轻干部们上起了课,只听他说道:“根据宪兵队情报官员总结的消息,如果是一支不超过五十人的小部队,在野外获得补给的唯一来源就是套索,当然也只在是野牛成群或有其他野生动物出没的开阔地上才有用。如果是在森林密布的地区,即狮子、老虎所栖居的地方,这种捕猎工具就大大失效了,几乎没有任何用处。”

“原始森林中的许多河流间彼此往往相距很近,河水总是漫无止境地激涨,这大大增加了旅人的不幸。记住,任何时候你们都不要过于相信地图,地图上总是将小森林、小沼泽、小溪流给忽略掉,而且错误还很多,必须学会靠自己的经验来辨别方向。”刘厚非其实也没太多经验,他也是在宪兵队那里学了后回来再教给别人而已:“野外的地貌经常会有所改变,因为一场暴雨就可能将一切都变得面部全非,在这场情况下,向导也会经常迷路,只有经验丰富的野外活动专家——比如我们非常讨厌的圣保罗旗队武装分子——才有可能在野外如鱼得水地进行活动。”

刘厚非讲的东西都是非常实用的知识,因此就连桃园县保安团的民兵们都津津有味地听了起来。他们中的有些人一边用饲料——一种混合了塔夸里芦苇叶和黑豆的混合食物,骡马非常爱吃,产自于塔夸里河畔的定西县——喂养着军官的马匹,一边听着这些野外生存知识,虽然战后他们都会返回大草原上的桃园县,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北方森林的生活有一番更深入的了解——也算是段有趣的经历,不是么?

“野外还有一种更危险的存在,那就是山民!”刘厚非翻了翻讲义,又口沫横飞地开始了演讲:“所谓山民,其实就是一些没被葡萄牙人归化的野蛮部落(其实到了19世纪,巴西境内依然有着数不清的未被归化的印第安部落),他们没有任何是非观念,除了跟圣保罗旗队武装分子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外,桀骜不驯的他们甚至还可能会伏击巴西总督派来的队伍——这在历史上可不是没发生过——当然了,我们华夏东岸共和国军人的战斗力很强,决心和意志也不是敌人能比的,早晚会将这些部落都连根拔起,让他们跪在地上亲吻我们的靴尖。不过在此之前,大家最好还是小心一些,这些天杀的家伙经常会在路上设置大量抓住敌人脚的捕机,上面往往会蒙上树枝和草皮,非常难以发现,所以大家一定要小心,最好别单独前往定居点以外十公里的地方,以防被敌所趁。”

刘厚非讲的是如此有趣,以至于下面一些保安团的官兵都吹起了口哨。这些人从小生活在东岸大草原上,擅长驯马——某位军官曾在巴西南部纵身一跃就跳上了某匹野马的马背,并紧紧抓住马的鬃毛,骑着马在林间空地上狂奔,直到这匹野马肯服从他的操纵,承认被征服为止——种地和打猎,对于森林里的野蛮人还真不是很熟悉,因此这会听到高兴处纷纷起了兴致,似乎想要与这些山民们会一会。不过在徐宇徐专员的咳嗽声下,这帮“牲口”很快又收敛了起来,盘腿坐在地上,一边吃着松子一边听刘厚非讲课。

接下来刘代乡长又讲了开荒时会经常遇到的一些疾病,其中某些还非常凶险,经常造成拓荒者大面积死亡,由于主要爆发在各新建定居点的早期建设阶段,故被称为“开荒病”。这些疾病在相对温暖潮湿的北方森林地带更加容易爆发,因此刘厚非足足讲了一个多小时,直到晚饭做好后才停了下来。

晚饭又是老样子:木薯、肉汤,但移民们吃得很欢,毕竟这些食物的营养还是相对充足的。官员们的伙食或许要丰盛些,多了一些五香鲸肉干、罐头食品,一些高级军官甚至还有烟、啤酒和糖,条件还是可以的,而这也是维持大伙士气必不可少的东西。

晚饭结束后,带队军官开始安排哨位,民政官员开始安置移民,徐宇靠在一辆马车车厢上,抽着上等刚果烟丝,默不作声地看着他们。他想审视下这些年轻人的能力,如今看来,只能说中规中矩,还要继续积累经验。

夜间宿营总体来说没什么大事,不过凌晨两三点时一声枪响还是惊醒了众人,军官过去查问一番后,得知不远处有人在快速跑动、窥视,隐约还有说话声传来,一名哨兵沉不住气开了一枪,不料惊醒了众人。

从车厢被窝里钻出来的徐宇看了看黑黢黢的树林和芦苇丛,下令所有人回帐篷,以静制动。不过他也嘱咐六十多名士兵们分作三组,轮流守夜,所有人守好大车与铁丝网搭成的临时营地,不得擅自出击,一切等天明后再说。

1661年4月26日清晨,后半夜再无任何动静的东岸移民队吃完早饭,拆除了帐篷和临时营地,然后继续进发,朝承恩乡而去。在野外又一次吃过午饭后,当天下午,众人抵达了正处于草创之中的承恩乡——准确地说,是一个面积不大的林间空地,里面原本有着一个面积不小的葡萄牙庄园,原主人及其混血后裔已经踏上了艰难的北返之路,而庄园则被东岸先遣队占据变成了落脚点,这下也正好安置一下新来的移民,虽然挤是挤了点,但也只能将就下了。

徐宇爬上了一座新竖起的木质哨塔,用望远镜朝远方看了起来,只可惜视野很不开阔,到处是森林、丘陵、溪流和芦苇丛。森林间的道路很不清晰,断断续续的,隐约能看到少许开辟出来的农田,那大概都是葡萄牙人的庄园,除此之外大地一片蛮荒,正如她千万年来的一贯模样。

这座被东岸人强制赎买的庄园占地面积不小,其主体建筑似乎还是由石头砌成的,虽然略显阴暗、潮湿了一些,但胜在结实、坚固,充做早期拓荒的核心中枢还是相当不错的。庄园内搭着很多葡萄架子,从旧大陆带来的葡萄藤在这里长势良好,这从主人还有一个酒窖就能看得出来。

这个主人同样还有一个牲畜栏,养着超过百头牛、驴、骡、马等大型牲畜,这会都成了东岸人拓荒的好帮手——曾经有人开过玩笑,我们应当以葡萄牙人的庄园为根基进行拓荒,大型庄园附近就设乡镇,小型庄园附近就设村子,一步步安排移民鹊巢鸠占,依托葡萄牙人一百多年来的拓荒成果进行开发,必能事半功倍,如今看来至少承恩乡这边是真的这么做了。

庄园外的农地里只有稀稀拉拉的一些野麦子,大概都是战争爆发后未及收获遗留在地里的麦子自个长出来的。据说原本地里不止这么些麦子的,但在东岸来之前不知道被谁割去了,就成了如今这副样子。不过好在土壤地力维持得还算不错,刘厚非看了后就打算尽快阻止人手清理土地,然后种下一茬越冬小麦,产量高低先不管,至少明年不会一点收获都没——要知道,在圣保罗这种与外界较为封闭的地方,从外大规模调运粮食本就是件不太现实的事情,万事最好还是靠自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