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帝国崛起:西班牙 > 第二百七十五章 :海军发展计划

虽然法国在谈判中的态度很强硬,但很明显,再次回到谈判桌上的意大利已经占据了相当的优势。

法国没有向意大利发动战争的打算,这也代表着法国和意大利的殖民争端只能在谈判桌上解决。

西班牙又是偏向意大利的,法国再怎么着也只能保证自己不太吃亏,不可能再从意大利那里获得什么好处。

虽然谈判陷入了僵持,但随着西班牙表达了支持意大利的态度,法国最终还是选择了退让。

双方同意以目前两国占领的土地为基准,各自建立自己的突尼斯殖民地。

法国人本来还提出用加夫萨到加贝斯的中部突尼斯地区换取意大利所占领的凯鲁万到斯法克斯海岸一线。

如果双方能够交换殖民地,法国将占领北部突尼斯,意大利将占领南部突尼斯,不会再有两块殖民地并不相连的尴尬局面。

但意大利政府很快就拒绝了法国政府的提议。法国人所提到的加夫萨到加贝斯一线虽然也沿海,但同样也深入突尼斯内部。

这里不仅有面积庞大的杰里德盐沼,南边还是大沙漠,可开发的土地实在有限。

反观意大利目前占领的凯鲁万到斯法克斯一线,地形相对来说更加平坦,几乎都是平原区域,非常适合用来开发农业或者畜牧业。

虽然将殖民地整合成一块更加有利于殖民开发,但在土地价值不匹配的情况下,意大利人肯定更愿意持有凯鲁万地区。

这也导致意大利的突尼斯殖民地将分成两块,南北突尼斯殖民地之间并不相连,只是依靠港口进行物资运输。

随着双方的合约正式签署,两国关于突尼斯的争端也正式告一段落。

对于法国来说,他们拿下了大部分突尼斯地区,并且这些地区和阿尔及利亚相连,也算是有不小的收获。

对于意大利来说,他们成功在突尼斯地区抢占了两块土地,成功建立了意大利第一块殖民地,算是给自己未来的殖民行动开了一个好头。

更重要的是,意大利所掌控的南部突尼斯与利比亚相连,这也代表着意大利将会在殖民利比亚的行动中占据极大的优势。

法国已经基本上退出利比亚殖民地的竞争了。因为他们想要殖民利比亚必须绕过意大利的殖民地,或者穿过突尼斯南部的沙漠,殖民所付出的代价是极大的。

当然,现实情况是法国人也不打算殖民利比亚。利比亚的面积虽然比突尼斯大得多,但利比亚的可耕作土地只有国土面积的1%,能够用于农业或者畜牧业的土地只有突尼斯土地的五分之一左右。

这一数据是相当夸张的。突尼斯的总面积只有16万平方公里,而利比亚的总面积高达176万平方公里,是突尼斯的11倍。

11倍的国土面积只凑出了五分之一的可耕作土地,光是这条数据就足以想象利比亚是怎样的国家了。

都说中东是沙漠上建立的国家,但利比亚的情况丝毫不逊色于中东,甚至比中东部分国家还要夸张。

也正因为遍地都是沙漠,利比亚在漫长的时间里一直是人迹罕至的边缘地带,这也正是突尼斯臣服于奥斯曼帝国却相对独立的原因。

和谈会议结束之后,法国外交大臣甘贝塔不辞而别,很明显对这场和平谈判的结果很不满意。

但不满归不满,法国对于和谈的结果只能接受,谁让他们无法承担向意大利和西班牙发动战争的后果呢?

甘贝塔离开之后,倒方便了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友好商谈。

意大利能够从法国虎口夺食拿下两块殖民地,西班牙的力挺发挥了相当关键的作用。

如果没有西班牙坚定的支持,意大利就算能够占领这两块土地,最终也是要在法国人的威胁之下还回去的。

意大利方面自然也清楚西班牙力挺的重要性,翁贝托一世和意大利首相贝内德托·凯罗里也都在和谈会议举行之前吩咐过意大利外交大臣,不管这次和谈的结果如何,一定要维护好和西班牙政府之间的关系。

虽然意大利成功的保住了自己占领的土地,但接下来对于这些土地的维持,仍然需要西班牙的支持。

意大利没有在突尼斯地区站稳脚跟之前,和西班牙共同对抗法国的殖民入侵是最好的选择。

除非意大利的军事实力扩张到了足以保证自己本土和殖民地安全的地步,否则意大利不会放弃和西班牙之间的良好关系。

因为双方都有共同合作的意向,在和意大利外交大臣进行了简短的交流之后,卡诺瓦斯首相就和对方签订了一份关于两国在北非地区殖民合作的事宜。

所谓的殖民合作并不是两国共同开发某一片土地,而是两国的殖民地在外来殖民竞争的情况下共进退,以确保两国殖民地的安危。

说白了就是西班牙通过支持意大利在突尼斯殖民的方式,换取意大利支持西班牙在摩洛哥殖民。

至于北非之外的殖民冲突,比如西班牙在西非地区和法国爆发殖民竞争,意大利就可以不用遵守这则合作条款。

这也是两国政府留给自己的可变动空间。虽然两国在殖民方面和法国都有各种各样的竞争关系,但目前西班牙在非洲的殖民地是要远远多于意大利的。

意大利虽然愿意和西班牙合作,但明显也不愿意为了西班牙的西非殖民地彻底将法国人得罪死。

合作范围局限于北非,这能确保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利益差距不至于太大。虽然摩洛哥的土地面积更加广阔,但突尼斯的可耕作土地更多,差不多也算是平衡。

虽然和意大利正式签署了有关于殖民合作的条款,但卡洛并未打算制定有关入侵摩洛哥的计划。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盯上摩洛哥的并不止法国,还有那看似游离于欧洲大陆之外,实际上比欧洲大陆上的国家还要关注欧洲局势的英国。

西班牙和意大利联合起来能够抗衡法国,那是因为法国的海军并不能碾压西班牙和意大利联合起来的海军力量,陆军也几乎不可能快速解决西班牙和意大利。

但英国人不一样。英国的海军能够轻松碾压西班牙和意大利的联合海军,这也代表着英国人不用出动陆军,就能够将西班牙和意大利封锁在海岸之内。

在海军力量没有达到威胁英国人的地步之前,或者英国人没有被其他战争绊住手脚之前,西班牙只能暂时放弃对摩洛哥的殖民,暂时性的向英国人低头。

不过暂时性的放弃对摩洛哥的殖民对西班牙来说也并非没有好处。至少西班牙可以集中精力开发西非殖民地,并且尽早促成和葡萄牙的殖民地置换。

之前提到过,黄金海岸北部有一个土著国家名为阿散蒂帝国,这个土著国家也正是曾经英属黄金海岸主要交战的土著势力。

既然西班牙已经接收黄金海岸殖民地,那么为了黄金海岸的安全和稳定,征服这个土著部落是很有必要的。

所谓的阿散蒂帝国实际上只是一个松散的土著联邦,成立时间大约在18世纪初期。

这个土著联邦是比较特殊的,由一个名为酋长议事会的组织管理,名义上的最高首领是阿散蒂部落的首领,也是整个国家的政治和精神领袖。

但作为国家元首,阿散蒂部落的首领对于其他部落没有任何指挥权,所有土著部落是平等的一员。

不过为了整个联邦的稳定,酋长议事会的所有参与者们也共同制定了一项守则,那就是所有土著部落要宣誓效忠于酋长议事会,每年交纳一定的税收,遵守酋长议事会制定的贸易守则,并且在战争时期交出一支部队的指挥权,用于对外作战。

也正是这项规定,让这个看似松散的联邦面对大英帝国的殖民一直坚持到现在。

英国人是拥有坚船利炮,但这些土著对当地地形十分熟悉,利用地形对英**队也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在和这些土著接触之后,英国人从最简单的武力征服转变为了挑拨各邦和最强大的阿散蒂部落的关系的计划。

事实证明也很有成效。虽然表面上阿散蒂首领对于其他部落没有任何指挥权和其他权力。

但阿散蒂首领始终是整个联邦的首领,总能找到钻空子行使自己权力的时候。

在漫长的时间里,联邦的其他部落或多或少的都对强势的阿散蒂部落有着些许的不满,这也让英国人挑拨关系的计划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不过很显然,在西班牙接手黄金海岸殖民地之后,英国人之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就为西班牙做了嫁衣。

从殖民地事务部门了解到黄金海岸附近部落的情况之后,卡洛就决定仿照英国人挑拨关系的政策,继续离间阿散蒂联邦各邦国之间的关系,破坏他们在面对强敌时候的团结。

尽可能让他们内部先爆发内乱,随后西班牙再一鼓作气灭掉整个联邦。

相较于英国分而治之的态度,卡洛并不打算把这些土著纳入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当中。

大量殖民非洲会带来一个坏处,那就是国家会有被黑化的风险。历史上的法国就是这样,随着源源不断的黑人进入法国本土,法国也从白人国家转变为白人黑人混居的国家。

众所周知,黑人和其他所有人中生出的婴儿都是黑人,这其实也代表着法国在未来很有可能成为一个黑人占据大多数甚至极大多数人口的欧洲国家。

对于这一点,西班牙是要进行高度防备的。其实每个人种都有或多或少的缺点,不管是目前自认为高贵的白人还是正在饱受压迫的黄种人都是这样,这也是人之常情。

但相较于这两个人种来说,黑人的缺点极多,并且有许多缺点是比较致命的,这也是卡洛排斥黑人的原因。

首先,黑人普遍懒惰且粗鲁。相较于踏踏实实种地获得粮食填饱肚子,黑人更喜欢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获取收入,比如抢劫和偷盗。

当他们是国家最底层人种的时候,他们的危害还没有那么大。一旦等到世界开始重视人权,各国不得不赋予他们人权的时候,黑人的危害就会立刻显现。

当大规模抢劫和偷盗事件发生的时候,会引起整个社会的恐慌和骚乱,甚至会引起人种对立,增加国家分裂的风险。

除此之外,黑人身上携带的病菌也是各种各样的。这并非对黑人的歧视,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现实情况。

非洲的卫生条件不管是现在还是后世都是极差的,黑人根本不会重视卫生条件,这也为疾病的传播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可能。

同时,像艾滋病这样的人人谈之色变的传染病,同样也是从非洲流传出去的。

据说最早的艾滋病病毒是从大猩猩身上发现的,至于这样的病毒怎么从大猩猩的身上传播到人类的身上,那就得问当时的非洲人是怎么想的了。

艾滋病的后果已经相当严重了,但这并非非洲传播向世界的唯一疾病。

包括后世相当严重的埃博拉病毒,这些都是以非洲为源头的致命病毒。

卡洛不仅不会考虑将非洲人纳入西班牙的殖民统治,甚至还会考虑在西班牙现有的殖民地有效的清除黑人的数量,避免通过和黑人接触导致非洲病菌传播向西班牙殖民地的可怕事件发生。

虽然频繁和这些非洲土著爆发战争会增加西班牙的军事开支,但往好处想,西班牙军队的战斗力也会随之增加。

和非洲土著的战争肯定没有和欧洲国家的正规战争有效果,但也能让西班牙的士兵们见见血,感受战场上的残酷。

目前需要大规模向土著发动战争的殖民地也只有黄金海岸一个,刚果领地暂时不需要大规模对外扩张。

原因也很简单,刚果领地向南扩张方向已经被卡洛和葡萄牙的殖民地置换计划阻挡,目前只能向北或者向西北扩张。

但一味的扩张也并非好事,刚果领地的面积太过庞大,管理起来也很麻烦。

目前刚果领地的移民也只是刚刚突破5万人,没有必要再进行大规模扩张了。

倒不如暂且安稳下来,将有限的精力集中到其他的殖民地。

马德里和谈结束之后的内阁会议上,内阁成员们投票表决并且通过了由殖民地事务大臣威廉所提出的阿散蒂征服计划。

按照这份征服计划,除了黄金海岸的两个殖民地守备团之外,西班牙还需要从南摩洛哥殖民地,刚果领地以及几内亚殖民地各抽调一个殖民地守备团,凑够五个殖民地守备团对阿散蒂联邦发动战争。

五个殖民地守备团差不多也有1.2万人的兵力了,征服一个小小的阿散蒂联邦肯定是不在话下的。

当然,前期准备工作,比如加快对阿散蒂联邦各部落关系的离间也是很有必要的。破坏了阿散蒂联邦的内部稳定之后,西班牙军队进攻也能更加轻松,避免更多的伤亡和军费投入。

因为只动用殖民地军队,再加上总兵力只有1.2万人的原因,因此这次行动的军费开支也很少,预估在1500万比塞塔到2500万比塞塔之间。

这笔军费投入并不多,但如果计划顺利的话,西班牙的黄金海岸殖民地面积能够扩张一倍,总面积将达到十万平方公里以上。

这其实也是欧洲国家热衷于殖民的原因。基本不需要太大的花费,就能够获得一大片可供开发的土地。

要知道,大部分欧洲国家的土地面积就只有数万到数十万平方公里不等,面积超过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领土延伸到亚洲最东端的俄罗斯帝国。

哪怕是沙俄对于领土的扩张也十分热衷,更别提面积只有数十万甚至数万平方公里的欧洲其他国家了。

除了通过阿散蒂征服计划这个提议之外,内阁会议还通过了国防部门的一项新的申请,那就是关于新型战舰的建造计划。

自上一次皇家瓜尼佐造船厂拿出复兴级铁甲舰的设计图纸已经过去了好几年的时间,西班牙的各大造船厂一直没能拿出让海军方面比较满意的造舰设计。

西班牙和法国以及意大利也有相关的造舰合作,只不过普遍聚焦于装甲巡洋舰的建造,而非真正意义上的铁甲舰。

所谓的装甲巡洋舰和未来出现的战列巡洋舰一样,都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军舰设计。

装甲巡洋舰拥有接近铁甲舰的强大火力,在火力方面绝对是主力舰的级别。但巡洋舰和铁甲舰的最大不同,就是每艘军舰的造价成本。

相较于铁甲舰,装甲巡洋舰的投入更低。这也导致在设计军舰的时候不得不削减装甲巡洋舰的防护,确保其能够拥有堪比铁甲舰的火力。

装甲巡洋舰说白了就是安装主力舰炮的巡洋舰,装甲防护能力只比普通的巡洋舰强那么一点点,远远落后于各国大规模投入的铁甲舰。

这款军舰最早由俄国出资建造,目的只是作为舰队的辅助军舰,为主力舰部队的舰队提供额外的火力。

但随着俄国的腐朽,在日俄战争时期,这样有明显缺陷的军舰已经成了俄国的主力军舰。因为装甲巡洋舰的装甲相对薄弱,最终导致在战争时期有许多装甲巡洋舰遭受了敌人的沉重打击。

在卡洛的影响下,西班牙对于海军的态度是可以不建造主力舰,但建造就必须要建造最好的主力舰。

历经多年的辛苦打造,皇家瓜尼佐造船厂终于拿出了一艘能让海军军方满意的军舰,这也是军方提出建造海军提议的原因。

新的军舰设计与其说是全新设计,倒不如说是皇家瓜尼佐造船厂在复兴级铁甲舰的基础之上进行改进之后的产品。

当然,改进力度是很大的。这能确保新的军舰设计仍然保持世界一流地位,能够有效加强西班牙海军力量。

在动力方面,新的军舰将会采用两套双缸反向复合膨胀式蒸汽机,共有12个圆柱形锅炉,采用双轴推进,自然通风的情况下可以提供大约7000马力的动力。

要是转换成强压通风的模式,大约能为军舰提供9600马力的动力,比之复兴级铁甲舰的动力改善了太多。

动力加强之后,造船厂就可以在军舰的装甲以及火炮方面施展拳脚。

主炮方面,这艘军舰仍然采用12英寸305毫米的后膛装舰炮,这门大炮是西班牙军工企业和奥地利军工企业合作下的产品,射击范围和威力都提升了许多。

虽然口径和复兴级铁甲舰的主炮口径是一样的,但在火力方面,总提升至少两成以上。

再有就是装甲防护方面。因为和德国的合作有效提高了西班牙的炼钢能力,这艘铁甲舰的装甲将会采用西班牙最新的特种钢板,防护能力比之前的普通钢甲提升了至少30%。

目前西班牙的钢铁产量提供给一艘军舰足够的钢板作为防护是绰绰有余的,这也让这艘军舰设计中的钢甲厚度比之前的复兴级铁甲舰还要夸张。

从铁甲舰的装甲防护能力就能明白西班牙对装甲巡洋舰不感兴趣的原因。虽然在火力方面相差不大,但铁甲舰在不命中弱点的情况下,是能扛住几发主力炮的轰炸的。

但装甲巡洋舰做不到。一旦被敌人主力舰的舰炮命中,装甲巡洋舰不死也伤,十分影响战斗力。

说回西班牙的军舰设计。因为装甲厚度提升的原因,整艘军舰的吨位将会达到一个夸张的数字。

仅仅是常规排水量就已经达到9552吨,在满载的情况下,这艘军舰的排水量会在顷刻之内超过万吨,这也是西班牙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万吨巨舰。

不过因为动力提升的原因,哪怕这艘新的铁甲舰设计吨位达到了万吨级别,皇家瓜尼佐造船厂预估的军舰最高航速也能达到17节左右。

总体来说,这艘军舰的设计不仅火力强大,装甲防护能力也相当优秀,并且航速极快。

在满载的情况下,这艘军舰以10节的航速可以行驶7000海里的距离,换算成公里接近1.3万公里,差不多是西班牙前往菲律宾殖民地的总距离了。

对于这艘新的军舰设计,海军最满意的就是关于速度的提升了。复兴级铁甲舰虽然各项性能都很优秀,但在航速方面只能达到13节左右,速度和其他欧洲主力军舰还是有差距的。

而这艘最新的军舰已经抹平了速度的差距,哪怕是和英法这样强大国家的主力军舰作战,也不用担心在速度方面会落于人后。

甚至如果西班牙能够大量装备这种全新的军舰,还有希望挑战英国海军霸主的地位。

只不过英国人对于西班牙大量建造主力军舰的行为肯定也不会无动于衷。如果西班牙执意要大量建造军舰,肯定会挑起和英国甚至整个欧洲的海军军备竞赛。

因为已经好长时间没有建造过主力军舰,海军部门向内阁提交的提案中包括了四艘主力军舰的建造。

和成本不超过50万英镑的复兴级铁甲舰不同,这艘军舰的预估成本高达53万英镑,再加上造船厂造舰的成本,每艘军舰的售价是不可能低于70万英镑的。

这还得是造船厂对西班牙政府的内部价格。要是出售给其他国家,还得在70万英镑的价格上再增加一大笔收入。

从复兴级铁甲舰无人问津的局面就足以了解到,目前想要对外出售铁甲舰还是很困难的。

铁甲舰的造价太过昂贵,大国都有自己建造的能力,自然不需要对外购买。

小国的财政吃紧,也不可能拿出大几十万英镑来建造一艘军舰。

毕竟军舰的成本除了建造军舰本身之外,还要考虑到海军的组建以及后续的维护费用。

一艘军舰的总计成本加起来至少也得百万英镑起步,想要建造一支舰队,花费就得高达数百万英镑起步。

说白了,不是大体量的国家是根本玩不转现在的舰队的。

西班牙的海军实力在极度衰弱时期都保持在世界前八,真正原因也正是欧洲国家除了列强之外,基本都没什么像样的海军舰队。

按照每艘军舰70万英镑的造价来看,西班牙每建造一艘最新的铁甲舰,就需要花费1820万比塞塔。

海军部门请求建造四艘铁甲舰,光是军舰的造价就高达7280万比塞塔。再加上海军士兵的训练以及后续的维护费用,光是海军提出的计划,就需要西班牙政府为此支付接近1亿比塞塔的资金。

这还只是四艘主力舰。为这四艘主力舰配齐舰队所需要的各种辅助军舰,至少还需要5000万比塞塔的投入。

哪怕是西班牙的财政已经明显好转,对于这动不动就过亿的投入也是十分头疼的。

7000字二合一章节,求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