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 第四百七十八章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第二更)

贞观殿中,李世民靠坐在长榻上,看向李承乾:“怎样,事情都处理妥当了?”

“差不多吧!”李承乾点点头,说道:“剩下的,就是多杀几个人而已。”

“杀人虽然不是最好的办法,但杀人却是最有效的办法。”李世民点点头,李承乾这个时候杀人是没有问题的,换做他,他也会这么做。

“杀人能够喝阻一些胆小的人不要再行此事,一些做了的人,也会抓紧时间退赃,但也有一些人彻底回不了头,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只会稍微收敛。”李承乾微微摇头,叹息一声。

“那就再杀人呗。”李世民笑了,说道:“每隔一两年,就杀一个贪腐的大臣,然后从他的身上抓住一连串的人,这样就能空出一连串的位置来,这对你治国有利。”

“儿子想的,是能不能彻底的杜绝贪腐之事?”李承乾眼神有些祈求的看着李世民。

“不能!”李世民很直接的摇头,说道:“吏部的贪腐实际上并不是最严重的,真正最严重的在户部,太府和少府,还有地方粮仓,银库,这些都是能直接接触到大量钱粮的地方,甚至就是你查,他们都有办法遮掩。”

李承乾沉默了下来,许久之后,他神色平静的说道:“说到底,还是人心贪婪,若是逼不得已,那还有宽容的余地,但若是欲壑难填,那就只有杀,只有死亡,才能够彻底震慑人心。”

“这话是不错,但有的时候,杀戮太多,反而容易让人心动荡。”李世民一句话,让李承乾直接惊愕的抬头。

李世民摇摇头,道:“不是说不要你杀,而是要你杀的安静一些。

很多事情,严苛处置,后患太大,杀一些高官震慑就足够了。

至于地方小官,往滇黔那样的地方流放,越偏远越好。”

“儿子明白了。”李承乾点点头,流放到瘴气深重的地方,然后流放至死,这样的事情,没有人比他更熟悉了。

“眼下这件事情,你就不要多管了,让下面的人去处置就行了。”李世民转口,说道:“现在,吏部侍郎的位置空缺了出来,你想要用谁替代没有?”

李承乾摇摇头,说道:“此事让舅舅去处置吧,经过了柳奭的事情之后,舅舅想必能够选一个清廉正直的官员上来。”

“嗯!”李世民点头,说道:“你舅舅是你最好的帮手,你清楚这一点就好。”

其实李世民最担心的,就是李承乾要对长孙无忌下手。

因为一旦李世民离世之后,这个世界上,唯一愿意无条件站在李承乾面前,替他来面对这个世界的,只有长孙无忌。

但是长孙无忌也很容易在群臣眼中的威望超过皇帝,那个时候,局面就危险了。

不管是关陇派系的有意无意,还是河东世家的推波助澜,最后局面都会发展到不可控的地步。

现在逐步削减长孙无忌的威望,但是又能让他的威望维持在足够高的地步,这对李承乾和长孙无忌都有好处。

这是长久之道。

……

“对了,新城的婚事定在了哪一天?”李世民对着侧边招了招手。

“六月初九,洛阳。”李承乾抬起头,看着张阿难将一只丹盒送了过来,李承乾这才问道:“父皇,这是第二轮了吧?”

“道门和佛门在丹方上都做了微小的调整。”李世民打开丹盒,一只黑色的丹丸出现在眼前,他轻声说道:“张御医和他们双方都相互检查过,殿中省也详细勘验,没有什么问题,而且道门的丹药已经服完三日了,这是佛门的丹药。”

“嗯!”李承乾点点头,目光紧紧的盯着丹丸,他心底还是想劝,但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只能就这么看着李世民将丹药直接放进嘴里,然后温水送服。

李承乾紧紧的盯着李世民,唯恐他服丹之后,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然而李世民在服丹之后,整个人并没有什么异常。

李承乾侧过身,看向一侧的尹文操和玄奘,还有张宝藏,三个人的神色都很平和。

李承乾稍微放心一些,如果说李世民有事,那么他们三个,都将跟着一起陪葬。

“皇帝要是有事,就自己忙去吧?”李世民对着李承乾轻轻抬头。

“儿子没有其他的事情,诸事舅舅和房相都能够处置妥当。”李承乾平静的摇摇头,说道:“儿子还是在这里多陪陪父皇吧。”

“也好。”李世民笑笑,目光看向殿外,说道:“你们都下去吧。”

“喏!”尹文操和玄奘,还有张宝藏,三个人齐齐拱手。

等到三人下去,李世民这才看向李承乾,问道:“刚才说到了吏部侍郎,你打算将吏部侍郎交给你舅舅去任命,你不会那么老实的,说说吧,有什么想法?”

李承乾稍微苦笑,低头道:“知道什么都瞒不了父皇。”

李世民微微抬头。

李承乾这才说道:“吏部侍郎是朝中最紧要的位置之一,便是舅舅,也不能够轻易忽视。

他如果要找人安排,那么必然是他最能够信任的人才,而且想要说服儿子,就更不容易。

所以,这个人现在他所任的位置,也是极其重要的,儿子要的就是这个位置。”

李世民恍然了过来。

退而求其次,但也差不到哪里去。

“那么若是你,这一个空缺出来的位置,你会用谁来替代?”李世民盯着李承乾,问道:“李义府,戴至德,李义琰,总不能是刘仁轨吧,他现在已经到了扬州?”

“他们这些人,才能的确足够了,但在这个位置还不确定的情况下,儿子还不想动他们。”李承乾摇摇头,道:“而且想要让舅舅也认可,这个人便不能差了。”

“谁?”

“父皇可还记得,前太子通事舍人,洛阳县令刘应道吗?”李承乾轻轻抬头。

“故吏部尚书、幽州都督、乐平县男刘林甫的儿子,不过刘应道的夫人是闻喜县主吧。”李世民皱了皱眉头,说道:“这个人选,你舅舅怕是不会同意的。”

闻喜县主李婉顺,隐太子李建成和隐太子妃郑观音之女。

“父皇弄错了。”李承乾笑笑,说道:“儿臣要调的,是礼部郎中刘祥道,刘祥道在父皇嵩山封禅时便多有建言,于诸礼完善有大功,这个人,舅舅是不会拒绝的。”

上一次天下封禅,还是在后汉时期,前隋杨坚的时候,也不过是东巡祭祀泰山而已,并没有封禅。

诸般礼仪欠缺很重。

所以去年封禅的时候,礼部,还有太常寺,鸿胪寺,忙碌了很长一段时间。

刘祥道这里面做了很多的事情,极大的完善了整个封禅的过程。

所以,以他的这个功劳,长孙无忌怎么都不可能拒绝。

“你将来也是会用刘祥道来做吏部尚书的吧。”李世民直接越过吏部侍郎,盯上了吏部尚书。

“他还差的很远,地方履历不足,能做一两任地方刺史,再说吏部尚书的事情吧。”李世民轻轻点头,说道:“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的这句话,是历来君王执政的典范,能行于此,天下必不大乱。”

“是!”李承乾点点头。

“怪不得你不希望柳奭任吏部侍郎,他在地方所任缺失的厉害。”李世民抬头,道:“所以才会被手下的一个吏部郎中所欺。”

“是这样的。”

“所行有道,你这个太子朕还是没有选错的。”李世民忍不住的笑了起来。

“儿子所行,都是在效仿父皇。”李承乾轻轻躬身。

“哈哈哈……”李世民忍不住的大笑了起来,片刻之后,他才收敛笑容,说道:“午膳你就在朕这里用罢,午后一起去北苑走走,这一趟去洛阳几个月,回来就秋后了。”

“是!”李承乾恭顺的点头。

……

午后,等到阳光终于温和了一些,李承乾这才陪同李世民一起坐着御辇朝北苑而去。

玄武门上,薛仁贵手持长戟肃立。

两侧城墙之上,还有门上门下无数的禁卫将士,全部垂首躬身。

李世民看向薛仁贵,嘴里却在对着李承乾说道:“薛卿是勇猛的战将,将来你记得要将他用在战场上。”

“儿子明白。”李承乾认真的点点头。

薛仁贵的事情,不用其他人交代,李承乾也会好好用的。

毕竟在老一辈的程知节和尉迟敬德老去之后,真正适合在战场厮杀的,只有薛仁贵。

其他人,不管是苏定方,裴行俭,还是王方翼,其实都差一些。

他们都更加的倾向于智将。

薛仁贵,只要不让他做一方主帅,他做的比谁都好。

不知不觉中,御辇已经出了玄武门,进入了西内苑。

远处,可以看见一亩亩交错纵横的麦田出现在视线远方。

微风拂过,一阵清香已经掠过鼻尖。

李世民坐在御榻上,满意的吸了口气,然后才转身看向李承乾,问道:“皇帝,禁卫诸田,一直是你在掌管吧?”

“是!”李承乾点头,说道:“这些年,司农寺对于农田改良有什么想法,第一时间就会用在禁军诸田中,虽然偶尔也有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总体都是好的,这些年禁军诸田所存的粮食之多,已经足够长安百姓食用一月。”

李世民惊讶的看着李承乾,点头道:“不错。”

“北苑诸将士家室富足,加上宫中赏赐,也都安定满足。”李承乾轻轻笑笑。

“嗯!”李世民点点头,说道:“记得多从禁军中,往十六卫调人。”

“是!”李承乾神色郑重。

将最忠心于皇帝的北门将士,调入十六卫任中下层的军官,是皇帝控制十六卫最直接的手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