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 第四百五十七章 李世民:叫天竺法师来(第二更)

甘露殿中,长孙无忌跽坐在御榻之下。

他对着坐在御榻上的李世民拱手道:“圣人,臣以为到时由圣人下诏,免禄东赞和噶尔·钦陵死罪,然后令噶尔家族献一女为皇帝后妃,如此,诸事可解。”

“让禄东赞嫁一个女儿给皇帝?”李世民有些惊讶的看向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点头,说道:“陛下心中对禄东赞恨意极深,加上禄东赞对松赞极为忠诚,所以陛下是不会用他的,哪怕圣人降旨,让陛下留禄东赞一命不死,陛下也会将他永远囚禁,不会放过他的。”

李世民轻轻点头。

“但是,对于噶尔·钦陵,陛下对他就没有那么多深仇,所以愿意用他。”长孙无忌摇摇头,说道:“可若是禄东赞始终为陛下囚禁,噶尔·钦陵如何又愿意全心为大唐效力呢,所以,臣以为婚约之事,是可以两全其美解决此事的唯一方法。”

李世民看向长孙无忌,问道:“你还是想用禄东赞。”

长孙无忌点点头,说道:“禄东赞虽文记浅薄,但性情明毅,讲兵训师,雅有节制,松赞吞并诸羌,雄霸吐蕃,多赖其谋,此人若是能为大唐所用,那么便能够效仿圣人,延续贞观盛世。”

李世民坐在御榻上,轻轻琢磨,最后他看向长孙无忌,认真问道:“皇帝想要的,是禄东赞的忠心,如此种种最后,他能够给皇帝忠心吗?”

“能。”长孙无忌很肯定的点头,说道:“陛下英明勇略,灭吐蕃不过是时间而已,吐蕃夷灭,禄东赞没得选,而且他的家人很快也会被送到长安来。”

李世民深深的看了长孙无忌一眼,然后闭上眼睛,最后他轻叹一声,说道:“一个不够,让噶尔·钦陵想办法,多送几个女子给皇帝,妹妹也好,女儿也罢,那么是族人也好,起码要消磨掉皇帝心中的所有恨意。”

“臣明白。”长孙无忌拱手,起身之间已经带起来一丝轻松的笑意,然而他却没有听明白。

李世民在所有恨意四个字上,话音重了许多。

……

李世民微微低头,然后转口说道:“好了,不说这些了,朝堂上的事情,皇帝决断就好,朕已经闲散了,等下个月十五之后,朕就要再去翠微山休养了。”

“如今吐谷浑战事已了,臣会让工部和少府抓紧时间将吐谷浑的树木运到长安来。”长孙无忌稍微停顿,然后笑着说道:“西昌州和廓州之间有大片山林,以前碍于吐谷浑不好开采,如今都入大唐领地,正好可以开采下来,运到长安修大明宫。”

这一战,大唐击败了十万吐蕃大军,同时将东吐谷浑的一半纳入了大唐领土。

群臣之间没有多少反对的。

一来是素和贵部实在太恶心了,这么多年和大唐作对,大唐屡次要出手对付他,却都被慕容氏给挡了下来,这一次他们直接攻入鄯州,正好给大唐借口,将他们一举剿灭,整个朝中人心畅快。

二来便是素和贵所在兴海,那是玛吉雪山之下最肥美的一块草场,还有和河州廓州交接之处的大量矿山。

那里紧邻黄河,只要运下来,就能顺着黄河运往兰州。

到了兰州,上岸,过百里抵达定西,然后就可以顺渭水而至长安。

不管是木材,矿产,还是盐,牛羊马匹,都能源源不断的运到长安来。

大战胜利之后,户部,少府,太府的那些人,几乎全都要乐疯了。

连带着整个中枢,整个长安,所有百姓都无比欢喜。

这一切都意味着到了年中秋后,长安百姓的生活成本,将降低一大截。

“等到大明宫修好之后,陛下便不用再在来回奔波了。”长孙无忌看向李世民满脸诚恳。

李世民看着长孙无忌,心中却是不由得暗暗叹息一声,说道:“皇帝初登基,虽说天下稳定,但是今年还是有必要到洛阳去一趟的,你记得提醒一声。”

“是!”长孙无忌低头拱手,虽然心中有所不解,但还是习惯性的回去再想。

“对了,舅舅前些天过来,说了四郎的事情。”李世民笑笑,说道:“皇帝登基,东宫不少人都调入朝中,而他却依旧还是太子通事舍人,心中颇为有些烦躁。”

“陛下对他另有想法吧。”长孙无忌眨了眨眼睛,说道:“四郎他从太子通事舍人,调任太子舍人,根本没有几年,资历还差的很远,陛下现在让他在东宫留任,也是想多给他几年资历,急着调任做什么。”

“年轻人嘛,总是好高骛远。”李世民摇摇头,说道:“过些时日,你找个人,让他去劝劝四郎。”

“是!”长孙无忌拱手。

……

李世民站在甘露殿前,看着长孙无忌的身影消失在甘露门下,心中不由得叹息一声。

一阵“吱呀吱呀”的声音在后面响起。

武媚娘推着轮车在李世民身后停下,李世民这才顺势坐了下来。

“朕刚才和赵国公的对话你都听见了吧?”李世民侧身看向武媚娘。

武媚娘躬身道:“是!”

“你觉得高家四郎的事情,赵国公会找谁去劝?”李世民眼神微微眯了起来。

“要么是秘书监,要么是吏部的人。”武媚娘略微沉吟,说道:“吏部侍郎官位太高,某个吏部员外郎可能最合适。”

“那也是吏部侍郎的人啊!”李世民摇摇头,目光看向前方,也不知道想了什么。

突然,李世民转头看向武媚娘,说道:“明日去请玄奘法师和那逻迩娑婆寐法师入宫,朕心中有一些挂碍,想要听一听佛祖的看法。”

“喏!”武媚娘低身福身。

……

两仪殿中,长孙无忌从偏殿而入。

正坐在御榻上,和司农少卿相里玄奖说着什么的李承乾,立刻转身看向长孙无忌,问道:“舅舅,怎样,父皇答应了吗?”

“圣人已经答应。”长孙无忌拱手,说道:“三法司定罪之后,圣人会下旨特赦。”

李承乾稍微松了口气,叹声说道:“难为父皇了,别人构害于他,他还要为了国祚,宽容了他人。”

长孙无忌一愣,随即惊讶的抬头。

两侧殿中,“沙沙”落笔的声音在不停的响起。

今日值殿的是起居郎许敬宗。

“父皇仁德,是朕效仿的榜样。”李承乾笑笑,说道:“舅舅,朕正在和相里爱卿谈今日春种之事,舅舅也一起听听吧。”

“喏!”长孙无忌拱手,然后在李承乾的示意下,在一侧跽坐下来。

李承乾看向相里玄奖,继续说道:“相里爱卿,这几年太常寺在天下各地的农种改良虽然已经基本完成,但是几年下来,新的问题应该已经出现了。”

“是!”相里玄奖拱手,说道:“启奏陛下,不少地方的确呈送了不少的公文上来。”

“医家有言,十步之内必有解药。”李承乾抬手,说道:“农种之事出了问题,解决之法,必然是在常年耕作的百姓手里,所以,派人去地方统计搜选可用的解法,若是有效,朝中可赐予丝绢钱粮,甚至于天下有大用的,可赐予勋爵。”

“喏!”相里玄奖肃然拱手。

皇帝因农事赐予百姓勋爵并不罕见,秦时律法便是如此,到了前汉,汉文帝也多有此行。

不过之后随着世家侵田越多,这种事情反而少了很多。

前隋隋文帝和高祖皇帝,还有太上皇都有过类似的举措,不过极少极少。

“先从关中开始吧,毕竟关中农田改良之事做的最早。”李承乾看向一侧的长孙无忌,说道:“舅舅觉得呢?”

长孙无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有些走神。

不过李承乾一叫他,他就回过神,看向李承乾道:“臣觉得可以。”

“嗯!”李承乾点点头,对着相里玄奖道:“便如此做吧,对了,这样的小奖小励,告诉地方的州县,就不要欺压百姓了。”

“喏!”相里玄奖拱手。

“从关中开始,再到河洛,乃至于天下,农种改良的事情,再来一遍。”李承乾目光深深的看向相里玄奖。

相里玄奖心里一震,随即拱手道:“臣明白。”

李承乾淡淡的摆手,相里玄奖立刻拱手道:“臣告退。”

李承乾点头,相里玄奖这才躬身倒退着走出两仪殿。

……

等到相里玄奖的身影彻底消失在眼前,李承乾侧身道:“武水县伯。”

左千牛卫大将军常何站出拱手道:“陛下!”

“传令下去,让千牛卫盯着一点这些人,若是有人贪夺这里面的功劳,不必动作,记下名字,然后交给吏部,对这些人背后家族的州县官吏,全部加一等考核。”李承乾眼神微眯。

“臣领旨。”常何拱手,然后转身大踏步朝着殿外走去。

李承乾转身看向长孙无忌,平静的问道:“舅舅觉得如何?”

长孙无忌的目光依旧在大踏步的离开的常何的身上。

常何对皇帝命令执行的果断让他心惊。

听到李承乾所问,长孙无忌转身道:“陛下所言无差,有人敢谋夺他人的东西,依仗的还是父祖余荫,如此,他们的父祖便有管教不严之责,于他们父祖身上惩罚回来,正合其理。”

“朕还会以为舅舅会说朕行事不大气呢。”李承乾轻轻笑笑。

“陛下初登基,为了天下稳定,行事绵柔一些,也是在所难免的。”长孙无忌轻轻公审。

“那好,此事就劳烦舅舅和吏部多说一声了。”李承乾对着长孙无忌微微颔首。

“喏。”长孙无忌起身道:“如此,臣告退。”

“嗯!”李承乾平静的点头。

……

走出两仪殿,长孙无忌不由得的松了口气。

回过身,他轻轻看了两仪殿方向一眼。

皇帝的行事风格和太上皇很不一样。

说不好听点,是阴损。

说好听点,是绵柔,是润物细无声。

但不管怎样,皇帝有他自己的行政风格,甚至就连长孙无忌他自己,一个不小心,也会跌入到皇帝的算计当中。

当然,李承乾的算计对长孙无忌没什么伤害。

但是,他必须要承认,皇帝对整个朝堂的掌握,也在他没有察觉的情况下悄无声息的进行。

而且,长孙无忌忍不住的苦笑。

皇帝很记仇。

下面人行事,得警告他们小心一些。

不然什么时候连自己仕途断了都不知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