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 第四百四十二章 皇帝天生的权术本能(第二更)

漆黑的夜空之下,无数骑兵手举火把,从玛积雪山山道而下。

整整三万骑兵。

在雪山的映照下,如同洪流一般。

一道身穿黑色战甲,头戴铁面,骑马在狮象大纛之下的笔挺身影,随着大军而下。

山道尽头,大非川。

大纛轻轻挥动。

一股上万骑兵直接朝着鄯州的方向直扑而去。

一股上万骑兵西行,前往吐谷浑国都伏俟城。

一股五千骑兵东行,朝着黄河河道的方向而去。

沿黄河河道,可下河州。

这一路虽然崎岖难行,但若是有成,攻陷河州,洮州,便可直接威胁兰州西南,甚至切断兰州和长安的联系。

狮象大纛之下,黑色身影目光冰冷的抬起。

直接看向来长安方向。

……

长安,两仪殿。

烛火明亮。

杨务廉步入殿中,对着御榻之上的李承乾拱手道:“启奏陛下,一万弩弓,六万弩箭,这个月最后一批刚刚已经全部送走了。”

李承乾放下手里的奏本,抬头道:“西北各州刺史已经相继返回,防备吐蕃,调运粮草,兵员和军械……爱卿,你说这一战,大唐能赢吗?”

“陛下!”杨务廉拱手,说道:“臣不懂什么军战之事,但臣知道,二十年来,大唐无一战落败,百战百胜,天下敬服,这一战也是一样,必将破敌大胜,为陛下荣耀,为大唐荣耀。”

“好了!”李承乾笑着起身,然后摆摆手道:“告诉各坊工匠,这些日子忙碌一些,一旦大战落定,朕给他们放一个月的假。”

“谢陛下!”

“另外,从今日起,每人薪俸以三倍计。”李承乾直接摆手。

“陛下英明。”杨务廉感激的拱手。

李承乾看向内外诸卿,说道:“诸卿也多辛苦一些,轮番值班,时刻关注西北情况,这些日子,每人薪俸都以三倍计。”

“多谢陛下!”群臣齐齐笑着拱手。

李承乾起身,说道:“好了,该忙的忙,该歇的歇,朕也得去了。”

“恭送陛下!”群臣全部躬身。

李承乾笑着朝偏殿走去,刚走到偏殿门口,李承乾停下脚步,侧身道:“告诉刘仁轨,他到了军前之后,盯着点军械调动。”

“喏!”窦德玄站出拱手。

李承乾点点头,然后走出两仪殿。

殿外,天空黑暗,空气清冷。

四周的屋檐下,大红灯笼高挂,金漆写就的福字被烛光照到了地上。

有的甚至照到了李承乾的身上。

李承乾轻轻笑笑,然后走下金阶,坐到御辇上,朝着立政殿而去。

献春门上,李承乾不由得看向了甘露殿的方向。

这一战,是他和松赞的战争。

他没有想到这一战会来的这么早。

李治和吐蕃的战事,最后以一场大非川之败,奠定了未来一个甲子的劣势,但那是在李治登基二十年之后的事情了。

在那二十年里,李治灭高句丽,灭西突厥,老将和堪战的士卒损伤殆尽,后续补充又严重不足。

再加上对高原反应估计严重不足,最后导致一战而败。

但如今一切不同。

曾经主持灭吐谷浑的李靖,还有当年那一战的不少老将和锐士还在,他们对高原反应有着充分的了解。

这一战,李承乾有把握获胜。

但是战争从来不是一时一刻的事情,战场会延续到哪一步,以什么方式收场,都是需要小心思索的。

历史上,那些先胜后败的事例从不少见。

……

献春门从头顶慢慢的移动到李承乾的身后,前方立政殿清晰可见。

西殿已经彻底陷入黑暗。

苏旖经常会帮助苏淑带孩子,所以经常她也会住在立政殿中。

李承乾步入东殿,苏淑坐在短榻前读书,看到李承乾进门,她立刻起身道:“陛下!”

“皇后!”李承乾微微抬手,然后张开双臂,任由苏淑和侍女帮他脱下外套,然后才走到短榻上坐下。

“陛下今日可还好了?”苏淑接过一杯热茶,放在李承乾面前的矮几上。

“嗯!”李承乾轻轻颔首,说道:“这一战,朕准备了将近半年,最怕的就是松赞不来,而如今他来了,剩下的就是交战了。”

“前线有那么多大将,此战一定获胜的。”苏淑转身摆摆手,身后的侍女无声福身,然后退了出去。

“没有那么容易,大军作战,一点崩溃,很有可能就会造成全面失败。”李承乾稍微靠后,说道:“尤其是军将相互之间的配合,若是有谁不服谁,慢走半步,不仅会让已经进入圈套的敌人逃走,甚至还会反过来被敌人利用,击溃我们。”

略一停顿,李承乾眼神微冷,开口道:“这种事情,史书上并不少见。”

“陛下可是在担心他们不服卫国公。”苏淑在另外一侧坐了下来。

“一般人不担心,但有很多人都是东宫的老人,所以朕将刘仁轨调过去震一震。”李承乾摇摇头,说道:“好了,不说这些了,你看看这个。”

李承乾从袖子里面取出一封圣旨递了过来。

苏淑有些诧异的打开,朝政的事情,皇帝一向不跟她细说的。

“升中书舍人柳奭为吏部侍郎。”苏淑皱皱眉,看向李承乾道:“陛下,这个柳奭,是兰妃的亲舅舅。”

“嗯!”李承乾点头,说道:“在洛阳的时候,舅舅曾经跟孤说,让江夏郡王出任益州大都督,空出礼部尚书的位置,然后给内外朝臣,留出升迁的空间,他提了杜正伦,卢承庆和杜凤举这三个人的名字。”

“他们不都是陛下的亲信吗?”

“是,但是朕初登基,不想将他们调回来,所以最后和舅舅决定,调桂州都督李袭志为礼部尚书,过个一年就允他致仕,他的年龄到了。”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之后,凉州刺史许智仁调任桂州都督,他是谯国公许绍次子,安陆人,适合南方天气。”

苏淑微微点头,说道:“之后呢?”

“吏部侍郎崔仁师调任凉州刺史,而中书舍人柳奭,调任吏部侍郎。”李承乾声音平静的说完一切。

“陛下的意思,是说赵国公本身的目的就是让柳奭任吏部侍郎?”苏淑皱皱眉,说道:“可柳奭是兰妃的舅舅啊,他任吏部侍郎,对陛下没有坏处啊!”

“是如此,于内,他是兰儿的舅舅,于外,吏部官员任命朕心中有数,不合朕意,朕有的是办法收拾他,但朕担心舅舅这一次动作的目标不是朕。”李承乾抬头看向苏淑,眼神担忧。

“妾身吗?”苏淑顿时惊讶,随即她摇头道:“兰儿虽然是陛下的太子良媛,但她没有子嗣啊!”

“四妃:贵妃,淑妃,贤妃,德妃。”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爱妃是皇后,那么郑妃必然是贵妃,淑妃是魏妃,那么贤妃和德妃呢,爱妃想过没有?”

“贤妃和德妃。”苏淑稍微犹豫,但还是直接说道:“旖儿起码得占一个吧,剩下的,是兰妃?”

“还有崔妃,舅舅这是在帮兰儿争一个贤妃,毕竟太原王家的家世可比武功苏氏强太多了。”李承乾抬起头,严肃的说道:“一旦兰儿做了贤妃,那么反过来便会支持柳奭这个吏部侍郎,这下子一旦有事,柳奭就会偏向舅舅。”

李承乾转过身,看向苏淑说道:“朝政的事情,朕有把握控制,但是,朕担心,他们针对不是朕,而是爱妃,甚至是国丈。”

“阿耶!”苏淑顿时满脸惊讶。

“岳丈这些年在地方政绩相当不错,便是朕直接将他提升为礼部尚书也合适。”李承乾点破了这其中的关键。

“赵国公是担心陛下将阿耶调回来任礼部尚书,所以试探陛下的心思,最后拿到了吏部侍郎,这样即便是阿耶回京,他也能够制衡。”苏淑瞬间想明白了一切,她的脸色沉了起来:“可是他难道不知道陛下对阿耶另有任用吗?”

“他不知道,这些事情,朕只对皇后说过。”李承乾笑笑,说道:“舅舅是在为日后布局,以免岳丈在朝中势大,这便是高明的手段,因为舅舅看的很清楚,朕的确有用岳丈来制衡舅舅的想法,只不过,朕想让岳丈多打几年根基。”

“嗯!”苏淑立刻点头,说道:“只要阿耶在地方根基足够深,到了朝中,也没有什么的。”

“大体就是如此。”李承乾笑笑,说道:“其实这是几年后的事情,岳丈和舅舅暂时都没有太大的损失,眼下损失真正大的只有一家人。”

苏淑一脸愕然,她现在满脸迷茫。

“博陵崔氏。”李承乾直接出口,摇摇头道:“崔仁师丢掉了吏部侍郎的位置,崔妃也没有成为四妃之一,舅舅对山东大族还是深深忌惮啊!”

苏亶虽然是国丈,未来也有威胁到长孙无忌的可能,但他终究是关中门阀的一员。

但崔家就不一样了,崔敦礼现在是兵部尚书,加上崔仁师一个吏部侍郎,在后宫还有一个崔妃。

如果崔妃成了四妃之一,那么崔家的势力必然大涨,那才是长孙无忌真正担心的。

“但是郑妃也是山东大姓啊?”苏淑有些不解。

“那不一样,宿松县公毕竟是秦王府的老将,玄武门的功臣,隐太子妃那一脉才是荥阳郑氏的嫡系。”李承乾摆摆手,说道:“所以朕打算,将贤妃和德妃空出来,先不置,等她们有了儿子再说,正好也让她们在外面的家人用心效力些。”

“陛下!”苏淑有些好笑的看着李承乾。

“不说这些了,明晚便是大年三十,大战将起,父皇已经传话过来,明夜除夕夜宴就不忙了,防备有事!”李承乾起身朝着床榻走了过去,准备歇息。

苏淑自己走出去吹灭火烛,然后走到床榻上,靠进李承乾的怀里,脑海中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殿中一片黑暗。

……

黑暗的夜色下。

大年三十。

除夕夜。

鄯州,日月堡。

城头上的士卒尽管还有些警惕,但是过年的气氛,仍旧让人不由得有些放松。

就在城堡巡逻而过的黑暗角落里,一把把铁钩突然钩了上来。

下一刻,一名名穿着古怪兽皮衣,脸上画着三色油彩,手里叼着弯刀的士卒无声的翻了下来。

瞬间,刀光一闪,血色溅起。

血珠中倒映出四十里外的湟源县城,还有二百里外的鄯州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