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 第四百二十五章 皇帝,你去见见李淳风(第三更)

转眼,一月时间已过。

太上皇东巡骊山。

温泉宫,长生殿中。

李君羡叩首在地,惭愧的说道:“臣有罪,未能查清谶言之事。”

李世民靠坐在软靠上,看着李君羡微微皱眉:“皇帝调任你为左金吾卫将军,左金吾卫将军掌京畿道治安,你以前也是做过做金吾卫中郎将的,为何此事查不清楚。”

“臣追查诸人,最终好不容易查到一处源头,谁知道那人在一个月前就已经离开长安前往蜀中的,臣派人到蜀中察查,到现在也没有回信。”李君羡满眼无奈。

对方明显是朝着他来的,在散布完谶言童谣之后,立刻就让人离开长安。

让他之后的调查,戛然而止。

“皇帝,此事你怎么看?”李世民转头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坐在御榻边缘,看着李君羡,轻叹一声:“南昌郡公,朕问你,金吾卫详细排查一个月,你有什么怀疑对象没有?”

站在一侧的长孙无忌看了李承乾一眼,目光微微垂下。

何止金吾卫,雍州府,长安万年二线,大理寺,刑部,李君羡几乎能调用的力量全都调用了。

更甚至于整个长安,不知道多少百姓,不知道多少权贵,全部都在盯着这件事情。

当李君羡查到一个地方的时候,没有人去阻碍,更多人是去帮忙。

可最后的结果,却是什么都没有查出来。

“有些怀疑对象,但不是很确定。”李君羡抬头看向李承乾,硬着头皮说道:“臣查过,在那些人出现的地方,曾经有那么一些人出现,说的是正常的官话,但是他的腔调都有怪异,所以臣怀疑是异族人,臣早年和突厥人……”

“好了。”李承乾忍不住的打算了李君羡,直接问道:“想来你是查过在京中的突厥贵族的,怎样,有结果没有?”

“臣有罪!”李君羡低头。

“你啊!”李世民在一旁接口,摇摇头,说道:“你想过突厥人,难道就没想过吐蕃人吗?”

李承乾,李君羡,还有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全部都惊讶的看着李世民。

“不必如此。”李世民摇摇头,道:“外族,无非就是东西突厥,高句丽和吐蕃人。

东西突厥虽也有野心,但是他们的部落被盯的很死,现在在长安便是有一些人物,能做到这一点点很少,高句丽太远,而在长安有能力操纵这一切的,只有吐蕃国相禄东赞。”

禄东赞是吐蕃国相。

一句话,众人全部肃然起来。

国相,那便是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在朝中的位置。

“这样的人物在长安城一待就是几个月,甚至还待到年底的封禅之时,这种人本来应该是被严格盯着的,但他却低调到被所有人忘掉。”李世民转头看向李承乾,问:“皇帝,人是你盯着的吧?”

“是!”李承乾点头,说道:“禄东赞很少出门,一直待在驿站当中,偶尔出门也是陪同文成皇妹一起出门,至于其子噶尔·钦陵,他到如今也没有通过国子监的考试,在外面依旧被盯着。”

“他没有通过国子监的考试吗?”李世民惊讶的看着李承乾,问道:“朕记得他很有能力啊!”

“是有能力!”李承乾点头,说道:“除了最后一项策论,其他部分,他答的都很不错,但唯独最后一项策论,他写的总是不好。”

“这题不会和你有什么关系吧?”李世民微微皱眉。

“是儿臣让人出的题,不过没有刁难,只是让他站在一个大唐子民的角度,为朝廷想一些大策。”李承乾摇摇头,道:“若是他肯用心,写出一些东西来,儿臣便让他入了国子监,但他不肯。”

噶尔·钦陵是吐蕃国相禄东赞的儿子,将来必然要在吐蕃多为尽心,你让他现在写有利于大唐的东西,他自然不肯。

而且他也没有老辣到禄东赞的地步,能够出一篇欺天欺地的文章来。

毕竟李世民还在。

“那么你觉得,这件事情,究竟是禄东赞安排的,还是噶尔·钦陵安排的?”李世民问的很直接。

“是禄东赞!”李承乾眼神微微眯了起来,神色严肃的说道:“噶尔·钦陵去国子监读书,这件事情,恐怕本身就是一个障眼法,禄东赞在长安城应该还有其他不为人知的力量,这一次果断动手,便是为了南昌郡公的事情。”

“没有证据,说什么都没有。”李世民看着李承乾,接着问道:“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继续查吗?”

李君羡抬头恳求的看着李承乾。

李承乾摇摇头,说道:“禄东赞一国国相,他在长安城用心,想要找到他的踪迹很难,除了栽赃陷害,继续查,恐怕只会是徒劳无功,所以儿臣想,暂时将南昌郡公停职,让他闭门思过。”

李君羡脸色微微一变。

李世民抬头,问道:“然后呢!”

李承乾转身看向李君羡,说道:“在南昌郡公府设一替身,让他在府中书房闭门读书,但是南昌郡公本身,却在宵禁之后,出城,直接赶往松州。”

李君羡目光一抬,神色严肃起来。

他是右卫将军,对于西北正在准备大战的事情,他是知道的。

禄东赞本身就是这一战的关键人物。

皇帝在太子的时候,对吐蕃就没什么好感,尤其是多年来,文成公主一直没有子嗣,更让整个长安百姓都心怀不满。

以为是吐蕃人故意不让大唐公主怀有子嗣,从而避免有大唐血脉的吐蕃王族出现。

皇帝尤其不满。

尤其如今,皇帝已经登基,而在吐蕃,松赞的独子又突然病逝,他只剩下一个孙子。

一旦吐蕃有事,皇帝一定会对吐蕃动手的,所以禄东赞以国相之身来长安就是为了捣乱长安的。

而他们也有了成果。

靠在软靠上,只有脑袋能转的太上皇,就是他们的杰作。

大唐自然要报复,对导致皇帝生病的那件事情,还在一步步的追查。

一旦查到禄东赞和噶尔·钦陵的头上,他们父子必死无疑。

他们父子一死,文成公主很有可能也会被扣在长安。

这种损失,就看松赞愿不愿意承受了。

如果他不愿意,最好就是发兵救人。

恰好在年底,皇帝要为太上皇在洛阳举办封禅嵩山的大典,天下最顶尖的权贵,那个时候都在洛阳。

军政松懈,反应不及,是松赞最佳的动手时机。

基于此,大唐布置了陷阱,李靖,郑仁泰,郭孝恪,李袭誉,席君买,薛万备这些人都在西北。

“西南虽然有裴行方在,但终究有些不足。”李承乾看向李君羡,道:“南昌郡公去松州吧,虽然说松赞在松州吃过一次亏,不可能再去,但也要防备万一,同时,他若是真的下了吐谷浑,那么就请南昌郡公,从松州,切断他的退路吧。”

妙招啊!

听完李承乾所说,在场的群臣眼底全部都忍不住的闪过一丝兴奋。

禄东赞在算计李君羡,但李君羡却悄悄的赶往了松州。

一旦松赞干布真的动兵,李君羡会彻底切断他的退路,甚至松赞干布都会死在他的手里。

想到这里,不少人都忍不住的咬牙切齿。

松赞该死,骗婚大唐公主。

“便如此去吧。”李世民平静的点头,看向李君羡,说道:“南昌郡公,当年灭吐谷浑你也参与了的,地形也熟悉,顺带从荆州调些山地兵,其他的便是小心一些,要耐住性子,等到鄯州大战开始你再动手,别让人回头先灭了你。”

李君羡嘴角微微抽搐,随即叩首道:“臣明白。”

在军事上,太上皇开口说话,没有人敢不听。

李君羡小心的瞥了李承乾一眼,皇帝在战场厮杀或许不如太上皇,但是这一层层战略布局的能力,却有青出于蓝之势。

“如此,臣告退。”李君羡小心的拱手起身。

“回去之后,别太兴奋了。”李承乾看了李君羡一眼,说道:“禄东赞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盯着你呢,家里人能瞒的也尽量瞒一些,替身的事情,左千牛卫将军、顿丘县公李安俨会联系你的。”

“臣明白,臣领旨。”李君羡神色顿时肃然起来。

李承乾摆摆手,李君羡这才拱手告退。

……

“不是他。”李世民看向一侧的长孙无忌,摇摇头,说道:“他的能力不足,心机又太差,那谶言之事,说的不可能是他。”

“圣人所言有理。”长孙无忌点头,说道:“这件事,要么李淳风做的预言不那么准确,要么就是这‘女武代唐’的说法,便如同那金刀谶一样,不过是一个长久的骗局罢了。”

李世民点点头,看向李承乾,说道:“皇帝,你过两日回京之后,去见见李淳风,看看这件事情,他怎么说?”

“是!”李承乾神色肃然起来。

见李淳风。

在李承乾的心底,一时间有些心绪翻涌。

《推背图》的事情他是知道的,但问题是现在李治已经不是皇帝了,皇帝是李承乾,未来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推背图》还有用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