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 第三百一十二章 太子选人的目光是合格的(第三更)

内殿之中,李世民趴在床榻上。

李承乾接过张宝藏手里的银针,然后小心的挑破脓疮,然后用热巾小心的挤压。

片刻之后,皇帝长松了一口气,李承乾这才将热巾取下,然后又换了一块干净的热巾,仔细的擦拭干净之后,这才敷了膏药。

“如何?”李世民侧过身,笑着看李承乾和张宝藏。

张宝藏躬身,说道:“陛下的病情没有恶化,但也没有怎么好转,或许和北地的天气有关,能回到长安,环境适应了,就能逐渐的好转过来。”

“不说实话。”李世民转身看向李承乾,问道:“太子,你怎么说?”

“还是地方的问题。”李承乾沉吟,说道:“或许换一个温暖干燥的地方,更方便痊愈。”

“是这样的。”张宝藏赞同的点头,然后说道:“北地太冷了,对于伤口愈合不利。”

“看样子,朕得早点回长安了。”李世民有些好笑的摆摆手。

李承乾和张宝藏一个看法,这让李世民放心不少。

“陛下,臣告退。”张宝藏看没自己什么事了,对着皇帝微微躬身,然后缓缓退出殿中。

……

李承乾帮助李世民将衣服落下,皇帝这才稍微坐了起来。

看向李承乾,李世民松了口气,然后很随意的问道:“你的那份计划如何了?”

“还在写,不过大体构思也有了,不能盲目的铺开,儿臣想要倚靠府兵展开,但是却也有些担心一旦真的影响太大,恐怕会有大问题。”李承乾的神色严肃起来。

府兵是大唐的基础,如果府兵出了问题,那是动摇大唐根基的事情。

看到李承乾这般模样,李世民忍不住的笑了,他随即点点头,说道:“没有谁是万能,也没有谁能能够看透一切的,不管是你还是朕,都是一样的,有问题,然后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是!”李承乾认真的点头。

一直以来,在焦急的内心深处,他都有一种俯瞰历史的优越感,但是沉下心来,眼前却有太多的黑暗迷雾,是他看不到的。

所以最近开始,他已经变得谨慎许多。

即便他依旧有超越他人很多的目光和能力,但是他已经沉了下来。

行事也更加稳重。

“你说的很对,府兵如果出了问题,就会是大问题。”李世民点头,然后说道:“所以,干脆也不要在关中和陇右全面铺开,就选一个地方,比如兰州,席君买不是在兰州吗,让他在兰州试行吧。”

席君买如今是太子舍人,行兰州长史,那是实实在在李承乾的人。

兰州位于高原之下,如今的情况,吐谷浑和吐蕃都不敢下高原,所以兰州即便是出了问题,也是能够兜得住的。

“好!”李承乾认真点头,如果兰州真的能成,那么对于他的吐谷浑计划,就有极大的好处。

李承乾心中明白,皇帝选择兰州,怕也是跟他一样,盯上了吐谷浑。

“对了,昨日让你想东宫的官员补缺,你有什么想法没有?”李世民顺口将话题扯到了别的地方。

李承乾脸上顿时为难起来。

一个太子少詹事,一个太子中舍人,一个太子洗马,三个太子舍人,都是东宫极重要的人物。

现在一起空缺,对李承乾来讲,是很致命的。

李承乾很谨慎的拱手道:“儿臣想过,首先,让太子通事舍人高真行,封言道,调任太子舍人,剩下的一个太子舍人,儿臣想要调新安县令刘仁轨!”

“不行,刘仁轨朕有别的用处,不能给你。”李世民直接否了刘仁轨,这样的人才,不能留在东宫浪费时间。

李承乾想了想,说道:“太子洗马,儿臣想要调太子典膳令李延寿。”

“这个可以。”李世民点头,李延寿在编书上很有一些成绩,任太子洗马没有问题。

“至于太子中舍人!”李承乾看向李世民,说道:“儿臣想要调晋阳县令李义琰。”

李义琰任晋阳县令,原本是皇帝为李治准备的人才,但可惜,李义琰对李治并不感冒。

“换一个!”皇帝直接抬头,看向上方。

李承乾一时间感到有些牙疼,人是皇帝让挑的,但是他却又不肯给。

略微迟疑,李承乾说道:“朝散大夫韦弘机如何?”

“朕要调他任殿中丞。”李世民有些惊讶的看着李承乾,这些人才太子是怎么挑出来的。

“鸿胪寺丞萧嗣业!”李承乾再度提出了一个名字。

李世民看着李承乾,说道:“朕原本以为,你会调更多地方的官员呢!”

“儿臣心里是有些人,但是直接任太子中舍人不合适吧。”李承乾眉头微微皱起。

“你说!”

“成都县令窦德玄。”李承乾抬起头,看向李世民说道:“他是爱州刺史窦德明的亲弟弟。”

“朕的表外甥!”李世民顿时就明白了过来,爱州刺史窦德明的曾祖,是皇帝的外祖父。

想到这里,李世民问道:“他怎么才是成都县令?”

李承乾微微摇头,说道:“兄长占了太多的恩荫,做弟弟的自然就差了许多。”

李承乾有句话没说。

窦德玄其实早年,是他的祖父高祖皇帝李渊的千牛护卫,要知道,这才过去没多少年。

吏部在任官道的时候,自然要考虑这一点。

不过皇帝不在乎便是。

点点头,皇帝说道:“好了,就他吧,在地方任职,又是窦家出身,而且这两年窦家也是需要提一提了。”

看着皇帝思索的模样,李承乾心中有种感觉,皇帝是在为未来布局。

……

李世民靠坐在床榻上,抬头说道:“好了,不说这个,说说你的太子少詹事,你有什么想法?”

“儿臣想过,用太子率更令来恒任太子少詹事如何?”李承乾摇摇头,说道:“儿臣想过很多人,最后单纯从能力而论,来恒是最适合的。”

“来恒,中书舍人来济的兄长。”李世民缓缓的点头。

“来恒没有来济那般机敏,但他为人稳重,儿臣觉得如今是最适合东宫的。”李承乾补了一句。

“可以。”李世民点头,然后说道:“如此,太子率更令又空缺下来了,你想要用谁?”

“秘书丞,弘文馆学士高智周如何?”李承乾抬头。

“还有其他人选吗?”皇帝不置可否。

李承乾咬咬牙,说道:“都水少监宇文仲方!”

“咦?”皇帝愣住了,想了想,说道:“右卫将军宇文歆的儿子?”

“是!”李承乾点头,然后说道:“儿臣曾经很是关注过一阵都水之事,宇文仲方能力不错,加上这两年天下风调雨顺,所以就调入东宫待上一阵吧。”

李世民看着李承乾,笑着说道:“说实话,你用他有什么用?”

皇帝是何等人,宇文仲方明显是李承乾看中的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但他却留在了最后才拿出来。

李承乾有些迟疑,但最后他还是说道:“父皇,儿臣其实一直在担心的,还是长安的人口。”

李世民顿时明白他要说什么了。

“这些年,长安的人口并不算多,所以还能支撑。”稍微停顿,李承乾看向李世民说道:“可即便是如此,父皇依旧要经常到洛阳去巡视,顺带减轻长安压力,但这种方法多是治标不治本。”

皇帝摇摇头,叹声道:“三门峡天险,徒之奈何?”

“但总是要想办法的。”李承乾看着李世民,认真说道:“所以儿臣想来,看看有什么地方,能够进行改善,他们改善不多,但凡每年多运那么一些粮草,后续就能有更多的人活下来。”

“你继续!”李世民点点头。

“还有就是玄奘。”李承乾目光看向长安方向,然后认真说道:“玄奘眼下是在长安,但他早晚是要传道的,所以儿臣想来,如果能够将他放置到三门峡附近,天下佛徒要去拜访,要去传道,或许不用朝廷的力量,就能够改善三门峡。”

“哦!”李世民有些惊讶的看着李承乾,李承乾的这个想法,着实有些东西。

利用佛门的力量完成自己的事情。

龙门石窟已经证明了佛门的力量不可小视。

“想法可以,不过具体得看。”李世民松了口气,说道:“你刚才说的这些名单,送到吏部,让吏部考核之后,能行就批准吧。”

“是!”李承乾认真点头,然后又补充道:“还有两个太子通事舍人的位置,儿臣想要用岑长倩和张大安。”

“岑文本的侄子和张大象的弟弟?”皇帝顿时就明白了过来,这两个人都是科举出来的官员,加上身份背景,入东宫也是合适的。

尤其岑文本和张公瑾都已经过世,算是安稳功勋,也是合适的。

“好吧,便如此,你去办吧。”李世民微微摆手。

李承乾立刻拱手道:“儿臣告退。”

……

看着李承乾离开的背影,李世民稍微松了口气,然后轻轻笑笑。

李承乾选的这些人选,多少都是有些才能的,起码是可用的,说明太子的眼光是合格的。

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些人是需要斟酌的。

就比如宇文仲方,马上就要杀宇文节了,让一个宇文家的人入东宫,也算是安抚了。

就在这个时候,殿下声音响起:“见过皇兄!”

“稚奴来了啊!”李承乾声音温和的响起。

晋王李治叩问圣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