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 第一百七十七章 免魏王泰雍州牧之职(第一更)

洛阳,魏王府。

书房之中。

柴令武看向刘孝孙,认真拱手道:“今日若不是司马想要办法,一旦让诸王诸公主,诸相诸尚书,见到北洞的情况,恐怕后果难以预料。”

今日,李泰单独请皇帝去了宾阳北洞,虽然挨了皇帝的一顿骂,但终究保住了脸面。

皇帝出洞之后,立刻下旨,将宾阳北洞继续封闭,择日再开。

诸王公贵戚虽然心中疑惑,但更多的还是将赞美的心思用在了宾阳南洞上。

否则,一旦让他们看到宾阳北洞的真实情况,恐怕无数的指责立刻就会落在李泰的头上。

刘孝孙微微摆手,看向李泰说道:“这是下官该为之事,只是殿下,诸事为何如此急迫,稍微缓一缓,等到一切完美之后,再呈现陛下,岂不是更好?”

“还不是太子那边逼的太急……”柴令武话刚说到一半,李泰直接打断了。

坐在主榻上神思有些不属的李泰,直接抬头看向刘孝孙,抱歉道:“今日让司马操心了,其实龙门石窟的事情,根本还在于钱财不足。”

长叹一声,李泰说道:“原本本王估算着,用自己手上的那座金佛,加上太子手里那座金佛,还有其他王叔,王妹捐赠一些应该就足够了,谁成想,皇兄竟然固执的用来修建太乙青华观,再加上这边岳丈突然离开,才弄的虎头蛇尾。”

刘孝孙深深的看了李泰一眼,如果他之前不是御史中丞,或许真的可能被李泰给骗了。

太子的金佛赠予楼观道,还在魏王说要修龙门佛龛之前。

毕竟楼观道就在终南山上,而魏王的龙门石窟却在洛阳,而且太子的动作可比魏王快多了。

至于阎立德,那是正经的朝中重臣,广州都督。

难道让他放着广州都督的位置不去就任,反而留在洛阳帮他争储?

开什么玩笑。

阎家终究是阎立德在做主,他的态度清晰可知。

没看到这半年,就连阎立本都少来魏王府了吗?

“其他人,勉强倒还好说,但是陛下,还有赵国公那里,殿下还是需要好好的去请罪。”刘孝孙稍微停顿,对着李泰拱手道:“此事殿下终究做的差了,陛下和赵国公那里,难免对殿下有怨气。”

“舅舅那里,本王去一趟认错便是,倒是父皇那里,父皇虽然不会怎么责怪本王,但本王明早就去宫中请罪便是,当然还需要准备些礼物。”李泰脸上露出一丝自信,他对说服皇帝有足够的自信。

毕竟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是父子。

李泰笑笑,看向柴令武道:“另外,《括地志》和龙门石窟的事情已经完了,魏王府终究需要再做些什么,才能让父皇龙心大悦。”

“臣听说……”柴令武的话刚开口,外面突然传来一阵高喝声:“陛下有旨,魏王接旨!”

书房中的三人同时一愣,随即柴令武和刘孝孙全都转头看向李泰:“殿下。”

“本王好像还没有到宫中请罪吧。”李泰脸色不由得凝重起来。

一时间,他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这不会是父皇的降罪诏书吧?

“殿下,先去领旨吧。”刘孝孙稍微后退一步,认真拱手。

“好!”李泰勉强的笑笑,然后起身走出书房。

……

“……免魏王泰雍州牧之职,领相州都督职,授魏州刺史,督相、卫、黎、魏、洺、邢、贝七州军事;免杜楚客魏王长史职,领相州都督长史,相州刺史职;任魏王司马刘孝孙为魏王长史,领魏州长史职;任魏王录事参军柴令武为魏王司马……”

张阿难宣完圣旨,然后面色肃穆的看向李泰:“魏王殿下,接旨吧。”

“儿臣……”李泰抬头,看着圣旨,然后沉沉的叩首道:“儿臣领旨。”

“臣等领旨。”刘孝孙和柴令武同时叩首。

张阿难将手里的圣旨放在李泰手里,然后开口道:“陛下口谕,魏王收拾妥当之后,进宫谢恩,然后便启程吧!”

“喏!”李泰嘴角微微抽搐,但还是再度沉沉叩首。

皇帝这一句话的意思,是这件事情已成定局,再没有了任何回旋的余地。

等到张阿难离开之后,李泰这才有些艰难的起身,刘孝孙和柴令武上前要搀扶,李泰直接摆手。

身体站直,李泰看向大院之中,然后侧身看向刘孝孙,说道:“长史,本王之前之所以能够留在长安,便是因为身上有雍州牧的职司,如今没有雍州牧,父皇又催促启程,本王该怎么办,才能继续留在父皇身边?”

刘孝孙面色肃穆的上前,认真拱手道:“臣知道殿下心中想法,但是殿下,如今圣旨已下,陛下心中已有决断,如此不如先去相州,让陛下心中怒气稍散,同时在相州做出成绩来,赢得陛下欢心,然后以图将来。”

李泰缓缓的点头,说道:“龙门石窟的事情,父皇心中,还是在意了,是本王的错,自从去年岳丈离开之后,就再也没有去过龙门了,不然也不会有今日之事。”

转过身,李泰看向刘孝孙,说道:“有劳长史了,本王现在心绪纷乱,王府收拾之事,就麻烦长史操心了,等收拾好,本王去就皇宫和父皇陛辞。”

“臣领命。”刘孝孙稍微松了口气,然后拱手退出。

李泰看向柴令武,面无表情的点头道:“表兄,我们去书房吧。”

“喏!”柴令武神色肃穆起来。

……

书房,李泰站在窗口,看着院中的假山,轻声说道:“表兄,是不是在长安的时候,我们就做错了?”

“若仅仅是龙门的一件事情,臣认为不应该如此。”稍微停顿,柴令武拱手道:“之前在长安,在青华观的事情之前,殿下一直被禁足,剩下的便是年前的殿下遇刺之事,但那也已经很久了,陛下不会介怀那么久……或许的确有事,但臣实在想不出,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太乙青华观?”李泰微微点头,说道:“太乙青华观的事情,本王一直觉得很奇怪,明明是本王进献了《括地志》,可为什么之后,司马被调任国子司业,而之后,表妹更是被赐封太子良媛,一切就好像是皇兄吃了大亏似的。”

“太子!”柴令武稍微躬身,说道:“殿下,太子如今断腿重治,如果不出意外,起码大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他都不会出现在陛下和朝臣的面前……”

“我们不是说过,正是因为如此,所以龙门石窟的事情,父皇才不会怪罪,但是现在的情况,明显是我们错了。”李泰抬头看向柴令武,面色凝重。

很明显,皇帝并不是真正的宠爱李泰,而是在用他来平衡太子。

如今太子沉寂,皇帝自然不需要李泰来平衡了。

柴令武自然猜得到皇帝真正心中的想法,但是这些话,他不能用来对李泰说。

起码不是现在。

“殿下,或许正是因为如此。”稍微停顿,柴令武斟酌着说道:“太子如今养病,正是最虚弱的时候,东宫群臣,还有其他人,都感觉到了威胁,所以殿下此次龙门之错,才会被人抓住。”

“表兄的意思,是太乙青华观的事情,本王没错,问题出自了皇兄的断腿重治上,让父皇心生怜悯,这一次本王又出了错,所以才被东宫的人抓住机会弹劾,父皇这才决定将本王调往相州?”李泰有些不确定的看向柴令武。

“应该是这样的。”柴令武直接点头,然后说道:“殿下,问题是接下来怎么办?”

稍微停顿,柴令武认真的看向李泰道:“殿下,长史刚才说的没错,稍微退一步,然后在相州做出些事情来,重新赢得陛下的欢心……

臣刚才想说的也是这个,臣听说太子少詹事马周经常去武功和长安万年各县的司农寺农田,而这又是太子……”

“农耕之事。”李泰抬头,目光幽幽的看向柴令武,说道:“的确,东宫很用心的在做这件事情,但那是因为他们是东宫,他们做了这件事情,才能带来最大的效果。

若是本王做了,不过是一年丰收罢了,父皇最多夸赞一句,绝难动摇他的心思,而且……”

李泰苦笑一声,转身看向院外的假山,轻声道:“表兄,以前的时候,不管是李恪,还是李佑,在长安时,都颇受父皇重视,然而他们一旦离开长安,不管他们做的多好,再回来的时候,父皇便已经对他们冷淡许多。”

皇帝的儿子很多。

皇帝的爱是不会消失的,但它却是会从一个儿子的身上,转移到另一个儿子的身上。

“本王一旦离开了长安,那么再回来的时候,跟在父皇身边的,不是赵王和曹王,就是晋王。”李泰眼睛不由得眯了起来,眼底深处闪烁着浓重的警惕。

赵王和曹王倒也罢了,关键是李治。

李治今年虚岁已经十五,马上就要到参政的时候了。

如果皇帝再以他为雍州牧,那么李泰就再也回不去了。

“所以,本王绝对不要离开长安。”李泰目光凶狠的看向了柴令武,就像是要吃人一样。

柴令武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刚才的一番话,是他真的在劝解李泰,让他离开长安。

当然,这里是洛阳,不是长安。

但说到底,这不过是皇帝东巡的驻地,李泰随同皇帝东巡,所以他们心中认可,还是长安。

洛阳,不过是长安的附属罢了。

柴令武明白李泰的心思,但是,他是真的想要让李泰离开长安,前往相州任职。

因为皇帝刚才圣旨里面说的很清楚,任魏王录事参军柴令武为魏王司马。

原本柴令武想着找个机会调离魏王府,但是现在却成了魏王司马,想要离开更难了。

这样一来,他和这个越来越危险的李泰,绑定的越来越紧了。

……

“所以,表兄。”李泰神色平静下来,看着柴令武问道:“如何才能在父皇已经任本王为相州都督的情况下,留在洛阳,留在长安,留在父皇身边?”

柴令武深吸一口气,然后拱手说道:“殿下,以臣看来,殿下若是想要留下来,那么起码殿下要做到先离开。”

“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