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北宋振兴攻略 > 第六百一十二章 生活不止有诗和远方

赵桓走到烘干车间的时候,看到了进进出出的工匠们,搬着一摞摞的木材,放在了空地上。

板材、龙骨、桅杆、甲板分门别类整理的非常干净整齐。

“是不是因为范嵊通知到了,大扫除了一番,所以才这么干净整齐?”

“朕又不是傻子,当初刚登基,就参观过军器监,也在广备攻城作里待了一整个月,工坊什么模样欺负朕不知道吗?”赵桓看着干净整齐的工坊,摇头说道。

赵英点了点头,看着范嵊和陪同正在范嵊旁边的船坞的少丞,这就是弄巧成拙。

官家又不是那种待在宫里不出门,不知民间疾苦的人,这样收拾,反而不美。

“臣罗礼参见官家,官家安泰。”船坞的少丞无奈的说道。

皇帝巡视,当然要好好收拾一下,才好迎检,这要弄的哪里都是脏兮兮的,怎么让贵人巡视?

赵桓也没有为难范嵊和罗礼的打算,他指着这些木头,问道:“为什么要用蒸汽烘干,这蒸汽是怎么烘干的?不会越烘干越潮湿吗?”

罗礼指着已经做好的板材,说道:“这是王重阳告诉臣的。在此之前,大宋都是用自然风干的杉木,本身杉木紧密,但是在风干时候,很容易就开裂,变形。”

“尤其是长枝料,更容易弯曲,所以想弄一块船舶用的板材,除了时间和工艺外,还需要运气。”

“而且动则几年才能风干,耗时颇长,大宋之前的船坞在销毁通济号和康济号的时候,将存了百年的木料,都一并烧毁了。”

赵桓看了赵英一眼,赵英无奈的点了点头,之前官家开始兴建津口船坞的时候,赵英特地去搜了下当年留下的档案,他带着无奈说道:“从市舶司,到康济,通济,到板材,到工匠,一并处理的干干净净。”

“工匠也杀了?”赵桓目瞪口呆的问道。

赵英赶忙说道:“那倒没有,迁到汴京,造河船去了。”

罗礼无奈的说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有工匠没有材料,我们也没办法造船。”

“没有木料,官家要木兰舟又要的急切,就是我们有图纸,也造不出,因为板材的问题,我们在江南走访了数十家造船的的船坊,也不太够官家要造的木兰舟。”

“王三品就告诉了臣这个法子,说可以用蒸汽烘干,臣在磁州呆了三个月的时间,才确定了可以用这个法子。”

赵桓跟着罗礼,好好参观了下大宋的船坞的木材处理工坊。

经过加工的板材,放入窑中,整整齐齐的放好,封住窑门之后,煤炭开始烧水,蒸汽很快就蔓延在了整个窑内。

罗礼看着窑火通红感慨的说道:“湿木经过切割,放在窑中至少要整齐熏上三到五天的时间,开始的时候,我们直接开窑,窑内的木料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炸裂。”

“现在都是等一整天的时间,等里面自然冷却之后,再打开旁边的小门,再等六个时辰,将窑门打开半尺的高度,再等六个时辰,才开始出窑。”

“出窑后,将出现弯曲的板料和长枝料,加上夹子,或者配重或者悬空,平整木料,最后放在向阳的仓库里,继续回水。”

赵桓听的晕乎乎的,这种专业造船上的工序,他听的不是很明白,罗礼也有些无奈,这种技术上的事,很难说清楚。

别看这么几句话,是他们这个木料处理工坊,这两年最主要的成果。

“虽然朕不是很明白,这是为何,当然朕知道,这工艺上的事没有丝毫偷懒的可能,都是一步步试错而来,朕懂你们的辛苦。”赵桓笑着说道。

听不懂没关系,知道他们还在精益求精,那就够了。

“这边是上漆的工坊,那边是装配工坊。”罗礼继续带着赵桓参观着漆器工坊和小件组装的工坊。

将已经阴干好的长枝料和板料,用这种赵桓看不懂的手段组合在一起,全程居然一个钉子都没有,就完全契合在了一起,浑然一体,仿若这些木材,本来就长的这个样子。

“铆钉也是有的,但是都是铆在里面,外面看不到罢了。这都是些小技巧,哪怕锈了,也能用上几十年,再更换。不过因为铁器会生锈,我们很少会用钉子。”罗礼脸上带着一丝骄傲的说道。

赵桓其实很想问问,没有钉子,会不会松动?这玩意要是撞了……

【历史事件提醒:朱棣兴建燕京宫城的时候,因为金丝楠木已经没有了粗料可以做柱子,只好用榫卯将木材拼接,刷上一层麻和灰,然后抹了红漆,沥粉贴金就和正经的金丝楠木没有任何的区别了。】

【立了几百年丝毫没有形变,请不要小看榫卯结构,钉钉子,很多时候是为了省力而已。】

【在眼下的环境里,榫卯结构去造船是最优解。毕竟你没有不锈钢…】

赵桓拿起一个三接头的木料,组合在一起,轻轻一扣,就组合在了一起,用再大的力气也无法分开。

“这是双榫粽角榫,专门做拐角用的。这是高束腰抱肩榫,可以做花纹,还有很多,官家这里摆的几个,都是很简单的东西。”罗礼不再解释其中的关键。

毕竟官家不太懂这些。

赵桓拼了几个,想到了以前的时候,家里买的那些乐高积木。

论复杂,乐高积木绝对的复杂,但是论精巧结实,那些乐高积木几乎一碰就碎。

有一年过年时候,赵桓买的那些乐高积木橱柜,就被熊孩子玩了个遍。

等到赵桓知道的时候,很多乐高积木都已经拼不起来。

当时赵桓最讨厌的就是爹妈反复挂在嘴边的那句话:那都是些孩子,跟他们置什么气?

这要是能用上这种榫卯结构做积木,给熊孩子吃十斤龙骨壮骨颗粒,都拆不散。

赵桓将自己的想法跟赵英说了说。

赵英犹豫的问道:“这能卖得出去吗?一堆木头拼在一起,会有人买账吗?”

赵桓非常肯定的点了点头,拼装,是男人的浪漫啊,一盒积木,能坐在桌前玩上一整个下午。

“先试试,做一下批,卖得出去就卖,卖不出去,就当给朕做了。”赵桓交待了一声,看着硕大的龙骨静静的躺在船坞里。

这里是大宋梦想的起点啊,没有巨船,海贸从何而来?

一百多米榫卯结构拼接出来的龙骨,静静的摆放在工坊的底部,工匠们乘着挂篮,在工坊里上上下下,组装这大宋的远洋巨船。

清新的草木香气和海腥味,时刻告诉这赵桓,这就是大宋未来的去向。

一望无垠的大海。

“木兰舟五千料,定远,就是那艘万料大船,还有长远号等十数艘三千料大船,正在建,木兰舟一个级别的五千料大船,也有三艘在计划中。”

“预计明年开春的时候,会有一艘万料大船,四艘五千料大船,十八艘三千料大船,大概就是这样,官家。”罗礼指着一眼看不到头的船坞,感慨的说道。

赵桓稍微换算了下,一千料约为六十吨,这8.4万料的大船,吨位高达五千吨。

赵桓点点头,指着面前的数十座工坊,说道:“每年都要定出计划,向朝廷报备,同样不要忘记,造越来越大的船,越大越好!当木制龙骨支撑不住的时候,就试着铁龙骨、钢龙骨的巨船!”

“那不会锈掉吗?”罗礼失神的问道。

“那就想办法,让它不生锈就是。”赵桓笑着说道。防锈的手段那么多,也没听说谁用不锈钢造船体的。

遇到一个问题,克服一个问题,终归有一天大宋的船舶,会到达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赵都知,把这个写到常例中,不得废除海政。”赵桓让赵英记下来此事。

大宋需要海贸,因为海贸有巨额的利润和关税,不管是国帑和内帑,都需要这笔钱。

当这笔钱变得越来越重要的时候,变得越来越多的时候,不管是谁在中原王朝这个地方当家做主,都无法小看这笔利益。

那么海贸,就不会被阻止。

不过赵桓的感慨,很快就被一阵喧闹声给打断了。

生活就是如此,不仅仅有诗和远方,还有各种龌龊。

“我要见官家,你们凭什么拦着我!放开我,我要见官家!”一个人被壮硕的亲从官拦在了人群之外,他被架在空中,手舞足蹈,却依然不愿意放弃这个机会。

“得亏是在我大宋啊。”赵桓摇摇头说道:“让他过来。”

这要是放在螨清,就不是亲从官的双手,而是冷冰冰的兵器,一刀划过,人头落地了。

毕竟铁齿铜牙纪晓岚和康熙微服私访记只是电视剧,现实的螨清是连说话都会掉脑袋的朝代。

赵桓好奇的看着面前的男子,问道:“你找朕做什么?”

“刘崇!你不要在这里闹事!”罗礼看到来人,面色大变的呵斥道。

“官家,草民冤枉啊。草民上有老下有小,若是被赶出了船坞,草民就只能跳海了。”这个叫刘崇的男子,大声的喊着。

“你为什么会被赶出船坞?”赵桓疑惑的问道。

大宋正是用人之际,怎么就好端端的被赶出船坞了呢?

刘崇面色发苦的说道:“草民病了。”

搜狗阅读网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