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北宋振兴攻略 > 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人智短,三人计长

克鲁伦巴尔露天铁山,是露天矿,铁料比大宋国境内的铁料质量稍微好了一些,不过好在产量极为丰富。

后世某个苟延残喘的弱国,还在依靠这铁山活着,可想而知,储藏量有多大了。

赵桓报这个数字,随口一报,不用等到那时候,自己的大军已经将契丹全境,给全部征服了,还能留给他一百年不成?

耶律斜从袍子里拿出一封书信,说道:“官家,这是国师的手书,还有铁山开采的一些建议,国师果然慧眼,已经提前知道了官家要铁山了。”

赵桓摇头,说道:“朕的子民为你契丹人戍卫,是要付出血的代价,这个代价是昂贵的,远高于矿山的价值。你要知道,朕也是体谅宋辽两国的友谊,才做了这样的决定。”

赵桓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当的越来越合格了,这谎话说起来,看起来有理有据。

大宋军卒哪里是给他契丹人血战?目的只是保证大宋的云中路的军事安全罢了。

事有不对,战况紧急的时候,脚底抹油,转进如风这都是基本操作。赵桓绝对会明面的写到诏书之中,防止王禀等将领生了误会。

“谢官家仁义,官家的仁慈,如同自亘古以来悬挂在天上的太阳一样,照耀着大地。官家的才能,如同汉河银河的繁星一样,将永远闪耀在星空之中。官家的智慧,将保佑汉契两族的友谊万古长青。”耶律斜高声诵道。

“难为你了。”赵桓摇头,这么恶心的话,他都听不下去了,也不知道耶律斜是怎么面不改色的说出来的。

赵桓看了看台谏坐着的数名言官,看着他们快吐了表情,就知道他们肚子里已经有了一车轱辘的话要说。

可惜,当着外臣的面顶撞皇帝,他们还没那么没品,喷皇帝是他们的职责,但那也是关起门来喷。

耶律斜说完之后,看着朝堂之内的众多官员的表情,就知道自己这话说的不合时宜。

他这个说话的习惯,是因为他本身就是辽国的官员,辽国朝堂,大家都这么说,他也习惯如此。

林幼玉也有说排比的习惯,都是跟辽国人学的。

大宋的朝堂和辽国的朝堂不同,大宋的朝堂喜欢骂皇帝。

耶律斜赶紧说道:“官家,除了铁山还要什么吗?”

赵桓听到耶律斜的话,一口水差点喷出去。

自己收了钱,还要了人一座最大的铁山,就觉得自己挺苛刻了,其实心里已经,有些过意不去了。

结果耶律斜居然问自己还要什么!

看来契丹人在草原上的日子,真的风雨飘摇。

“算了,契丹人自己日子也不好过。朕再要就是赶尽杀绝了。”赵桓想了想,不再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毕竟他不能真的把契丹人赶尽杀绝,大宋练兵这几年,还需要契丹人吸引金人的火力。

维护自己仁义的形象!

“国师还给官家几份礼物,这是七千人的马倌,可以帮官家在云中组建马军。这是两万匹种马的提单,可在榷场提马。”

“这是三箱宝石的礼单,玛瑙、翡翠、玉石各一箱,重三百多斤。”

“还有草原上最漂亮的女人三百名,已经随臣来到了汴京,献给官家。”

耶律斜一封书信一封书信的往外掏,最后袖子里空空如也之后,说道:“国师交代臣,若是官家没要更多,就把这些都拿出来,送给官家。”

“国师说,世上有无数的伪君子,道貌岸然,却喜欢落井下石,在别人最苦难的时候,得寸进尺。”

“若是官家只要矿山,那是应有之意,不再要求更多,那就是世上还有的真的仁君。”

“国师教导我们看人论迹不论心,不管官家的目的是什么,没有对我契丹人赶尽杀绝,那就是真的仁善。”

耶律斜行了一个拜礼,说道:“万谢官家拯救契丹人于水火。”

“国师还有个个人的不情之请,还望官家成全。”耶律斜站了起来,完成了使命的他,脸上说不出的轻松。

果然,这个老狐狸,送这么多礼,不是没有理由。

“说说看。”赵桓并没有预先答应。

“国师连年征战,国师痛失四子,仅仅剩下一名幼子,今年刚八岁,希望能送到汴京就学。还望官家成全。人已经带来了,就在驿站内。”耶律斜说道。

赵桓没有言语,他眼神有些空洞,在思考耶律余睹这个老狐狸的目的。

这是质子。

一个七岁的孩子,能做什么?

就是耶律余睹送到汴京的质子罢了,安定汴京皇帝对他耶律余睹的猜忌。

“朕准了,宇文少卿,你来安排此子。”赵桓尤不放心,交给了宇文虚中去处理。

宇文虚中是皇城司的理事,对于如何判定是否是间谍,有丰富敌后工作经验的宇文虚中,是不二人选。

“官家,世子身旁没有随从。仅留世子一人于汴京。”耶律斜赶忙说道,他到了汴京这两天,也在坊间打听过朝堂重臣的事,宇文虚中的事,他自然清楚。

赵桓听闻点了点头,说道:“耶律余睹也算是为了契丹族人,尽心尽力了,过去是做了不少的错事,但是也算是还回来了。”

耶律斜说道:“是耶律延禧亏待了国师,为子报仇天经地义。此事我契丹族人已有公论。”

赵桓沉默,耶律余睹这个家伙挺擅长洗脑的,看把这耶律斜忽悠成了这个模样。

当然赵桓觉得可能是文化不同,导致的认知误差。

自己觉得耶律余睹带着金人攻城略地,是绝对的错误!

但人家契丹人都原谅耶律余睹了,他一个外人,自然不好多说什么。

耶律延禧就是现在在金廷踢蹴鞠的天祚帝,这个人是个不弱于大宋三傻的昏君,生生把辽国玩没了的辽国末代国主。

“小孩子叫什么?”赵桓问道。

“刘程。没有契丹名。”耶律斜俯首说道。

“那就把这个刘程交给宇文少卿,驻军诏书,朕会在下朝后拟诏,在使者审阅过后,送到临潢。下去吧。”赵桓挥了挥手,让耶律斜离开朝堂。

赵桓看了一眼赵英一眼,赵英心领神会的喊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李纲、赵鼎几位重臣互相看了一眼,没动地方,朝会后的小常朝,公卿都要留下参会。

“官家,这契丹人真的这么难吗?都做到了这个份上,真的是穷途末路了吗?”柳成卿皱着眉发问。

“柳少卿,你忘记了耶律大石了,若是真的走投无路,契丹人,自然可以去西域投奔耶律大石,那是更好的出路。”

“之所以求到朕头上,耶律余睹显然有自立之心。就是不知道是他心中对权力的贪欲作怪,还是耶律大石的西域之行,让耶律余睹愤怒和绝望。”赵桓笑着提醒了一句柳成卿。

虽然柳成卿和自己政见不合,但是柳成卿的出发点并不是权力党争,而是为了大宋江山社稷,忤逆几句,违背自己的意志而已,只要说明白了就是。

自己又不搞什么一言堂,不要你觉得,要我觉得这种事。

一人智短,三人计长,为了大宋的繁荣昌盛,赵桓完全不介意朝臣们的顶撞和忤逆,只要出发点是为了大宋中兴。

那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官家,臣有一个不是很成熟的想法。”李纲叹了一口说道。

“哦?”赵桓看着李纲问道:“李太宰在想什么?”

“官家御驾亲征,驱鞑虏,平云中和燕京。臣以为大宋的子民已经能够坦然面对金国。但是今日朝堂,言议和之人居然超过半数。”

“朝堂尚且如此,民间呢?官家,臣忧虑的就是这个。”李纲叹气的说道。

大宋版本的中国人真的失去自信力了吗?

这个问题的确极为严重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