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北宋振兴攻略 > 第二百七十五章 童贯自缢

北宋振兴攻略 第二百七十五章 童贯自缢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2:03: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蔡攸听到之后,脸上不是惊讶,也不是多么的失落,反而是一种如释重负般的解脱。

官家越英武,那他这个枢密使就越难做,少师加知枢密院事,却只是个人行图章。

他这几个月过的有多么的辛苦,只有他自己一个人知道。

整个朝堂没有一个人和站在一起,都知道他马上要倒了,可是什么时候倒,还是要看官家什么时候举起屠刀。

“谢陛下隆恩。”蔡攸俯在地上大声的谢恩。

他很害怕赵桓会杀了他,在处理结果未出来之前,他一直是生活在惶恐之中,听到了审判的结果,如释重负一般松了一口气。

而蔡京脸上露出了笑容,本以为入朝以后就是个死,没成想,官家真的如此仁义。

“谢陛下隆恩。”童贯也是如此,自己在太原做下的罪孽深重,以为死罪难逃。

“官家,臣送太上皇回艮岳宫吧。”童贯提出了最后的请求。

他这一生都跟赵佶绑在身上,此次被罢黜出京,肯定没有再相见之时。

“去吧。”赵桓挥了挥手,示意童贯去送送也好,毕竟赵佶现在情绪不稳。

赵佶一直在发抖,特别是听到童贯和蔡攸被逐出京城之后,更是惶惶而不安。

赵桓没有给他留一丝一毫的面子,把他现在唯一能够依仗的三个人,一个不留的全部逐出了宫。

童贯扶着赵佶回到了艮岳宫,这个宫殿是他和蔡京建的,钱是他们从百姓手中巧取豪夺而来。

九曲回环的走廊,还有各种假山奇景,人间仙境也不过如此。

童贯一边走一边说道:“官家,老臣走了以后,晚上睡觉的时候,掖好被角,太官家这个老寒腿,让御医院给官家看看。江南走了一遭,累了一身病出来。”

“现在不比从前了,太子殿下有强臣辅佐,又有军心,倒是能够保大宋的安危社稷。官家也不用天天担心朝政,写点字,画点画,让师师姑娘给您送到宫外装裱下。”

“还有啊,官家现在这应奉局,生辰纲都被太子殿下给停了。太子呢,不是一个好商量的人,官家没事也别从宫里用钱,老臣啊,给官家藏了一笔钱,没多少。官家省着点花,别让太子殿下为难。”

赵佶拍了拍童贯的手,摇了摇头,说道:“你的钱你带走,朕还能没了钱过日子不成?赵桓怎么说也是我儿子,他还能不给我吃穿用度不成?”

童贯想了想,还是说道:“手里有个钱使着方便不是,这儿大不由爹,太子殿下如今看着整个大宋,四处都要用钱,官家平日里开销无度,问太子要钱,也要张嘴不是?”

“钱在官家榻下的机关里,这笔钱,是老臣给官家最后的钱了,可不能让宫女啊,还有师师姑娘知道了。”

赵佶一愣,问道:“师师姑娘也……”

他已经彻底明白了,李师师到底到江南去做什么了。

赵佶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说道:“朕知道了。你到英州之后,万分小心,那地方听说都是猪婆龙,一个都有一丈那么长,凶的很,你万分小心。”

童贯看到了等在艮岳宫门前的李师师,还有无数的宫女,俯首说道:“老臣告退了。”

赵佶也知道这一走,就是再也不见了。

他点了点头,说道:“路上且小心点。”

“臣知道了。”童贯俯首说道。

赵佶负手前行,走路的姿势依然是威风凛凛,仿若自己依旧是那权倾天下的皇帝一样,走进了艮岳宫,笑嘻嘻的将李师师搂在了怀里。

人会下意识的忘记悲痛,甚至会自我欺骗,虽然赵佶知道自己已经不再是皇帝了,但是他依然要骗自己。

这样,他才不会为臣工离去而悲愤,不会为近妾欺骗而伤怀。

他当然清楚,自己在骗自己。

但还能怎么办?记得那些,只能徒增伤感罢了。

人生得意须尽欢。

童贯俯首了很久,才站起身来,看着艮岳宫外面甲胄不离身、弓弩上弦的亲从官,就知道,自己的太上皇,这辈子都不会接到外面的任何消息。

而艮岳宫里的消息,也就赵桓能够知晓了。

童贯忽然想到了太上皇离京的时候,亲从官们跪在雪地里,山呼海喝的样子,这些武人,现在却成了禁锢他的手段。

不过,这样不更好吗?

活在江南惶恐而不安,到了这汴京,在现在的陛下手下,至少能够颐养天年。

童贯猛的转身,他似乎想到了自己当初刚进宫的样子,将腰板挺直,一步步的向外走去。

他走在路上,就看到了赵英急匆匆的跑向了艮岳宫。

童贯就等在外面,直到赵英从艮岳宫里出来,赶忙上前去,拦住了赵英。

“老祖宗。”赵英一看是童贯拦他,赶紧行礼。

赵英记得自己入宫没多久,童贯就做了入内内侍省都知,成了宫里的所有太监的祖宗。

童贯赶紧把赵英扶了起来,说道:“现在咱家已经失了势。赵都知,这样喊,别人会误会的。”

“看老祖宗说的哪里话,宫里的宫女、太监哪个不念着老祖宗的好?”赵英打着哈哈说道。

现在他是宫里的老祖宗了,他当然清楚,当然客气话他也会说。

“老祖宗拦着我,是要问艮岳宫的事?”赵英向后看了看,脸上漏出了笑容。

童贯从怀里抽出一张纸,不带一丝烟火气的放在了赵英的手中,说道:“这太上皇刚送进去,你这后脚就到了,是出了什么事吗?”

赵英瞥了两眼,看到是一处汴京的宅子,放在了袖子里说道:“老祖宗问话,我怎么能不回答?”

“没出什么事,官家觉得师师姑娘,跟着太上皇有名无分的不好,就册封了师师姑娘为艮岳宫女管,算是封了个女官,算是名正言顺的留在了宫里,侍奉太上皇。”

童贯才舒了一口气,原来是这事,理所应当。

否则宫内一直留这个不明不白的人,会给民间留下笑话。

“还有一事。”童贯将手中的一张纸递给了赵英,笑着说道:“还请赵都知不吝赐教。”

“看老祖宗说的哪里话。老祖宗问话,我肯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什么说什么。”赵英美滋滋的接过了纸,这也是一处汴京的宅子。

以前都是赵英向童贯行贿,现在反了过来,赵英喜气洋洋的收了起来。

“赵都知,李太宰劝说官家不要杀太上皇,都说了些什么?”童贯这一手行贿,完全是为了知道赵佶是否真的安全,哪怕知道只言片语,也可以了却心中的一点念想。

赵英的脸色猛的一变,将袖子中的地契,还给了童贯,冷冰冰的说道:“我什么都不知道。”

赵英如同脚底抹了油一样,撒开脚丫子就跑,这事他当然知道,但是这事不能说出去一句。

他赵英是笨了点,办事不利,但是并没有蠢到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的地步。显然童贯已经得了信儿,那更不能从自己嘴里说出去一句话。

童贯一把抓住了地契,三步当两步走的追上了赵英,抓着赵英说道:“赵都知且慢走。”

“既然是机要的事,咱家就不问了,这话还没说完,先别走。”

赵英可不是童贯,童贯能做得了监军,自然是武技了得,他可比不了,但是他依旧坚持的说道:“老祖宗要是再问,我是一句不能多说,立刻扭头就走。”

童贯笑着说道:“真的不问了!我童贯什么时候自食其言过?我童贯的名声已经这么臭了吗?”

赵英这才停下了脚步,看着童贯。

童贯左右看了看,问道;“官家对宫里的宫人可还好?特别是咱们这些五体不全的宦人们,官家可能肆虐,暴打过?”

赵英一愣,随即笑道:“怎么可能,官家怎么可能是这样的人啊。官家以仁慈闻名,打我们这些宦人做甚?”

“倒是带着到河东路的几个太监,最近升了小黄门,还有押班。在河东路的时候,官家吃的都和我们几个宦人一样,对宫人并没有太过暴虐的地方。老祖宗多虑了。”

赵英知道童贯在担心什么,他叫童贯老祖宗,自然是因为童贯担得起这个名声。

宫里嫔妃众多,稍有不慎就是因为嫔妃们的内斗,吃一顿内侍省的板子。

童贯当了老祖宗,遇到这种事,就会给入宫的宦人们平事。

当然不是省板子,而是那一手打得响、却不会打死人的廷杖手段。

他们是仆人,仆人就是替主子受过的。

赵英的打板子的技巧,就是和童贯学的。

“那就好。”童贯这才满足的笑了笑,擦了额头一把汗,他将手中的地契从新塞到了赵英的手里,说道:“你拿着。”

“这不是说好了不问太上皇的事了吗!这是做甚。”赵英哭丧着脸问道。

童贯摇了摇头,后退了两步,慢慢跪下,给赵英磕了个头。他磕完头才说道:“赵都知,你以后就是宫人们的老祖宗了,万事多担待点,都是些可怜人,有办法谁会进宫?”

赵英一看童贯跪下了,刷的一声,给童贯磕了个头,说道:“老祖宗使不得啊。”

两个人互相磕了几个头,童贯才扶住了还要磕头的赵英说道:“宫人们,都交给你了,善待他们。还有太上皇那里,一切都拜托赵都知了。”

赵英点了点头,童贯真的没有问太上皇的事,扭头到了延福宫前,一转头,向着东掖门走去。

他对汴京非常熟悉,七拐八拐,走到了太宰府前,重重的在门口给李纲磕了三个头。

“谢谢太宰为太上皇美言,万谢。”童贯说完,就站了起来。

他掸了掸膝盖上的土,向着城外走去,随意找了一家城外的客栈,住了进去。

童贯待在房间里,看着汴京城的方向,摇头自嘲的笑道:“我这一辈子,也算是值了。一个五体不全的人,叱咤风云十几年,南征北战,也算是历史留名了。”

“不过这青史上,绝对不会写我一句好话罢了。”

“官家,保重。大宋,永昌。”

童贯说完,踢翻了脚下的凳子,三尺白绫猛的绷直,童贯长着嘴。眼睛瞪得老大,看着汴京的方向。

……

赵英回到了文德殿,将两份地契放到了赵桓的案牍之前,说道:“官家,臣刚才在路上遇到了童贯,他跟臣说了半天话。”

赵英把遇到童贯的事,从头到尾的说了一遍,没有一句隐瞒。

赵桓摇头,这个童贯是对赵佶真的忠心耿耿啊。

不过他看到赵英脸上的忐忑,摇了摇头,说道:“童贯即使敢问,说明这事能问。你该跟他说了的。省的他到河内的时候,也天天挂念汴京。”

“河内?”赵英一愣。

童贯不是被贬黜到了英州吗?英州可是在岭南。而河内县却太行山脚下。【注1】

赵桓点了点头,拿出一份圣旨说道:“朕觉得呢,韩世忠守着平州的山海关,岳飞就去北古口守着,这样互为犄角,才能保证万无一失。”

“你还记得王禀那三千捷胜军吗?”

赵英猛的点头,那三千捷胜军,给他留下了太多的印象,原来大宋的军卒是如此的悍勇。

从那时起,赵英才从新认知了大宋的军卒。

赵桓点了点头,笑道:“童贯带的军队军纪不怎么样,但是挑人眼光还是极其准确的。他到了河内时,他选出来的军卒,一定没差。”

“先让他训练着一阵,他那个督战队,就弄得不错。朕觉得,童贯还是有点用。就把他降为了节度副使,只要他肯做事,就行。”

“只是跟错了人而已,太上皇不适合做人主啊。”

赵英笑了笑,说道:“这样啊,那我去追上童贯,给他说一说。”

“你那么开心干什么!本来这事,朕打算交给你办的,你看看你,狗肉不上桌的。能办得了吗?”

赵桓当然知道童贯并非自己心腹,那是太上皇的忠心的狗腿子。

但是谁让自己的狗腿子不给力呢?

而且现在自己抓着狗主人,也不怕这狗咬了自己。

“知足常乐,知足常乐。给官家烧烧菜,把官家伺候的舒舒服服的,那就够了。”赵英憨厚的笑了笑,抓着桌上的圣旨,一溜烟的跑了。

赵桓笑着摇了摇头,看着艮岳宫的方向发了一会儿呆,继续批阅札子,正值多事之秋,即使太宰再能干,大事还得他自己来处理。

他觉得如果有内政这个技能的话,他现在的熟练度已经很高了。

“官家,官家,不好了,童贯在城外客栈上吊自杀了!”一个小太监突然跑了进来,大声的呼喊着。

这是宁愿死,也不肯为朕所用吗?

赵桓皱着眉,将手中札子摔在了御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