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虎贲郎 > 第500章 呼噜如旧

虎贲郎 第500章 呼噜如旧

作者:中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1: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冬月十二日,秦直道上。

高奴南五十余里,夜半时分,前锋杨秋宿营地。

杨秋难以安眠,走出营帐观察晴朗夜空,望着头顶星辰推算此刻的时间。

还未到午夜,营中携带的猎犬时不时发出吠叫。

总攻即将发动,他们首先要进攻的就是聚集于高奴的一支羌胡。

这是当年作乱的先零羌别部,东迁的诸羌可以统称为东羌,先头部落甚至蔓延到了上谷郡。

桓帝时东羌中最强盛的先零羌最先作乱,几乎先零羌就能代表整个东羌联盟。

东羌所谓的覆灭,自然不可能是杀戮殆尽,多数分支、杂羌以投降的方式得到了保存。

毕竟朝廷已经无力对抗日益强盛的鲜卑,留着诸羌,总好过这些地方被鲜卑侵占。

客观上来说,遗留的诸羌与南迁的匈奴的确挡住了鲜卑人南侵的步伐。

虽说主要原因还是鲜卑大首领檀石槐壮年暴毙,以及其子和连侵入北地时被守军射杀,使得鲜卑内部出现分裂,部族力量无法统一行动。

即便这样分散行事的鲜卑各部,依旧压迫着乌桓、匈奴。

此刻,杨秋却一点都不敢疏忽大意,他与北三郡诸羌,以及凉州东部诸羌打了太多的交道,很清楚这些人并不好对付。

这些羌人此前受雇于董卓、李傕等人,不仅熟悉汉军战法,其部落内也有大量的汉边军、失势官吏效力。

这么大的军事行动,杨秋不认为能完全保密。

总攻在即,他很担心遭遇诸羌联军的反攻。

就在他担忧之际,外围据点纷纷点火,营内守夜的吏士当即吹响号角。

一队斥候狼狈奔逃而来,营内宿夜吏士在号角声中涌出帐篷,备用的营火纷纷点燃。

杨秋也是快步返回大帐,戴好头盔后走出,许多军吏已汇聚到帐前。

斥候队长吐着大口白气:“将军!敌袭,不知来敌多少!”

“固守营垒,等待救援!”

杨秋大声呼喝:“此战胜负,就在今夜!”

“喏!”

军吏纷纷呼喝,各引本队吏士前往壁垒处,他们也是环车为营。

刚做好防御准备,许多羌骑就举火从北面山梁呼啸而来。

迎接他们的就是二十步内的强弓劲弩数轮齐射,羌骑落马数十骑,纷纷调转马头从两侧撤离,后方是举着大盾推进而来的乱羌步兵。

看不清楚他们的铠甲旗帜,行军纵队改为大横阵后,就立刻前推。

双方都是历战老兵,甚至都不需要中级军吏临场指挥。

杨秋登上高台探头观望,见大横阵后面还有举火而来的羌人步骑,具体看不清楚多少,仿佛源源不绝,望不见尽头。

“点燃左右烽火!”

杨秋呼喝之际,与寒冷北风一起压过来的羌人弓弩手就开始随意射击,瞭望塔附近箭矢破空飞过,杨秋双手一松立刻顺着梯子滑落。

瞭望塔上的神射手端弩还击,一人射击,另一人横卧踏张专心上弦。

求援用的两座盛大烽火被点燃,杨秋拿起塔下备用盾牌斜举在头顶。

战况还没到激烈时,他率领亲兵留在这里就可以了,没必要贸然参战。

后方十里处,张郃营地也在第一时间得到斥候警讯。

张郃所部两千人也快速集结,刚集结完毕就见两座烽火点燃,张郃还没等到南路都督段煨的军令,当即果断率军涌出营地,雪橇队伍拉着重装步兵逆着北风向前推进。

秦直道上注定了战斗方向有限,张郃依旧担心遭遇侧面偷袭。

虽说降雪后山坡不易攀爬,但他还是往两翼派遣骑士。

一些绕过前锋营地的羌骑踩踏积雪,而张郃派出的骑士不与交战,纷纷后撤。

数百名羌骑乘风而来,与北上的张郃本队撞在一起,顿时就被乘橇而进的强弩、重弩近距离射溃。

前锋营南二十余里处,南路军大本营。

得闻前锋遇袭,段煨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

虽然他判断诸羌必然有所应对,还会拿南路军开刀,可多少有些侥幸心思。

如今遇袭,说明诸羌后方空虚,东路军必然能快速掠地,重创诸羌据点。

南路护军是张奂次子张昶,以幕府长史来行护军之事。

张昶很想摆脱军事家族的固有印象,可赵基派他来,他就必须来。

只有他能调解河北兵、关中兵的纠纷、配合问题。

张昶快步来见段煨:“都督,如今可要增派援军?”

“余下各军不动,诸羌不会仅从正面而来。”

段煨端坐主位不动,耐心讲述:“直道居于高处视野宽阔,却是狭路。我已再三告诫前锋小心警戒,乱羌兵马再多,也难以投入多少。”

张昶点着头,他自然清楚秦直道战场宽度十分有限。

杨秋所部也是全员重甲,只要防线稳固,士兵轮流搏杀休缓体力,可以支撑很久。

段煨也跟着段颎经历过许多山地战,很清楚山地河谷作战最重要的就是勇气。

杨秋其实没有退路,杨秋后面的继军是河北人,有督战、相互竞争的关系。

“报,一支敌骑绕小路来袭,朱将军率部截杀。”

军吏阔步而入,禀告后就退了出去。

这时候张昶也已经落座,去看段煨:“果如都督所料。”

“不止,最少还有万人要袭我后路,韩猛应能阻挡。”

段煨说着扭头看看令史董遇:“令朱灵分出一营兵,随时待命,以支援后军韩猛。”

“喏。”

令史董遇当即捉笔书写这道军令,一名军吏上前接令,看一眼张昶,不见张昶有什么其他意见,当即贴身收好,快步离去。

段煨又对张昶说:“护军,中军如旧休缓,如何?”

张昶就问:“贼众溃退,都督无意追击?”

“我之才能远不及我兄十分之一,今能击退贼众就该知足。若贪功追逐,败坏大司马谋划,连累吏士枉死,我还有什么面目见关陇之士?”

段煨意思很明显了,他不如段颎,张昶也不如其父张奂。

见张昶不做辩驳,段煨扭头看令史董遇:“传令四军,敌众若有溃退之势,追击三里即可。若追逐过五里,有罪无功。”

“喏。”

董遇应下,立刻书写这道命令。

他是弘农华阴人,三辅大乱时依附段煨,不同于他兄长一心屯种、采割牧草贩卖治理家业,董遇跟着干活的时候还会抓紧时间读书。

因此被段煨听闻后,就提拔到身边听用。

段煨见四道命令传达下去,也就起身来到火塘处,裹好斗篷侧卧,闭目浅睡。

各处军营选址是他精心选择的,如果敌众有许多器械,或许还能正面攻破。

可夜袭而来,诸羌能携带多少重型器械?

当夜袭失去突然性后,其实也就那么一回事。

段煨很快就陷入酣睡,呼声不绝。

张昶却怎么也睡不着,不由想到了皇甫嵩之子皇甫坚寿。

诛杀董卓后大封官职,皇甫嵩成了太尉、征西将军、光禄大夫;皇甫坚寿也被拜为侍中。

因皇甫嵩没有强烈反对过李傕、郭汜,于当年冬季病逝;皇甫坚寿也力辞侍中一职,皇甫嵩死后,皇甫坚寿没有像他的名字一样久寿,也跟着病死。

反倒是皇甫嵩的侄儿皇甫俪,早年劝皇甫嵩联合京兆尹盖勋攻杀董卓;后李傕乱政,皇甫俪也能维护天子,因得罪李傕出逃。

可惜的是大司马征辟皇甫俪,皇甫俪拒绝了。

如果这一战没有意外的话,大司马的军队攻入安定朝那,肯定会召皇甫俪问答。

莫名的,张昶有些担忧皇甫氏一族的命运,生怕重蹈扶风苏氏的歹运。

段煨的呼噜声中,张昶静坐不动。

一名军吏快步进入大帐,听到段煨呼声,就放低声音禀报:“护军,朱灵来报,已击退敌骑,斩首七十余级,得马匹五十余。”

张昶见段煨呼噜如旧,就温声回应:“命他不可疏忽,静待天明。”

“喏。”

军吏转身离去,张昶深呼吸两口气,等待新的军情变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