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虎贲郎 > 第465章 无益之战

虎贲郎 第465章 无益之战

作者:中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1: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入夜,射犬城。

文丑坐在火塘前静静等候,没有前部督度沮授的命令,文丑根本无法调动军队去袭击即将乘夜渡河的赵云。

比起颜良,文丑的出身更低。

说他是前锋大将,不如说是前锋斗将、牙将。

除了亲兵外,文丑对其他吏士缺乏影响力。

因为这不是什么冀州常备兵,对广大的河北兵吏士来说,战争总有结束的时候。

他们一年中大多数时间都生活在县里、乡里或庄园里,文丑固然勇冠三军,却跟他们的生活没有多大的关系。

他们就算立功,军功登记、考核,也不是文丑能插手、做主管理的。

而河北兵各部中,不管是部曲,还是编户征兵……其实普通士兵的功勋赏赐,也一直很成问题。

简单来说,部曲士兵临阵斩获,都是记录在主家身上的,主家获得赏赐后,再决定怎么犒赏这些部曲。

编户征兵就更简单了,他们的头目、县吏就要吃掉一茬。

除非你的功勋特别的显目,大到了其他人无法抢夺的地步,各种赏赐才能直接作用你本身。

因此河北的军制,既不像袁术那里那么疯癫,多少还保持着秦汉征兵特色。

结果就是军队依旧被大姓把持,如文丑这样以军功升上来的寒门武将,只能沦为专职的斗将、冲阵之将。

也就临阵之际,还能有一定的战术指挥权。

其他时候,文丑麾下的军吏也是敷衍行事,不会听从文丑擅自发布的军令。

全军的真正指挥权,一直留在前部都督沮授这里。

沮授虽然不在文丑军中,却牢牢抓着文丑的军权。

文丑固然是袁绍的爱将,越是信赖文丑,那文丑就被传统大姓防备、压制的越狠。

因此,文丑也只能在正常军令授权范围内行动。

这种压制也是不断发展、妥协而来的,河北这么大基业,军权这种关乎生死的大事,自然反复争夺、倾轧,才勉强维持了目前的均衡。

尤其是袁熙、高干被赵基全歼、俘虏,另一个寒门骁将牵招也被赵基歼灭俘虏后,袁绍自身掌握的军权份额,实际上是下降了的。

文丑就相当于袁绍培养的军权抓手,文丑也乐意为这样的出头机会而拼命。

袁绍还会给他一个出头的机会,河北大姓们恨不得世卿世禄,卿将一体。

放任文丑这类寒门武将出头,已经算是很大的让步了。

毕竟文丑这样掌权的寒门武将多了,是真有可能配合袁绍,抄灭河北大姓的。

“将军,焦将军、马校尉已到城外。”

亲兵来报,文丑起身抄起头盔,戴在头上:“我去迎接,立刻备酒宴招待。”

“喏。”

属吏应答一声,文丑则阔步走出房间,系好盔带。

焦触是中山国人,大姓出身,近枝中有青州刺史焦和。

这位焦和迷信道法,企图以‘陷冰丸’在决战时令河水冰面消解,以杀伤黄巾军,结果陷冰丸无效,青州官军重创,自此失去压制青徐黄巾军的能力。

焦和治理青州时喜好虚名、清谈,道士、占卜者不离左右;正是在他治下,青徐黄巾军合流,做大难以制衡。

而焦和之前,是黄琬担任青州刺史,考政第一,青州大治,从黄巾之乱中迅速恢复。结果焦和接任,政治混乱,徐州黄巾军入境时难以压制,结果弄的青州各处起火,直接成为中原四州中最先凋亡的那个,失去了对外扩张的机会。

而焦触虽然跟着袁熙吃了败仗,可他从赵基手里活着逃出去了。

本来意志消沉,背负着很大的舆论指责与压力。

可随后赵基、吕布合军在陈留大破曹操,几乎全歼曹操中军;今年又是接连摧破李傕、郭汜二贼,又举护国讨逆大旗,冒暑气出虎牢关,横行于中原,直接打的袁术势力瓦解。

所以焦触的舆论指责立刻就消失了,甚至连乡党都原谅他了。

败在赵大司马手中,焦触能活着逃出来,已经算是一时之良将了,不应苛求太多。

另一个马延是赵国人,看姓氏就知道是马服君赵奢之后,也是赵地传统大姓出身。

目前家族实力虽然不如焦触,但焦触经历过无极之败,双方部伍实力相近,都是两千余部曲规模。

作为领兵的大族子弟,焦触、马延还是相对敬服文丑这类寒门猛士。

他们的族老或许很不喜欢文丑这种挑战秩序的人,但与赵基、吕布、公孙瓒、孙策这样的强横人物做邻,文丑这样的寒门武将多一些,那焦触、马延这类人也就安全一些。

越是亲临一线作战的大族子弟,其实越能包容文丑这类人。

当然了,如果强邻消解,那彼此作为直接的竞争者,最不能容纳文丑这类人的,也是焦触这种领兵的大姓子弟。

不多时,文丑昂首阔步引着焦触、马延进入庭院,进入屋舍后各自解下头盔。

文丑端坐主位,就问:“二位可知这赵子龙何等人物?”

焦触、马延互看一眼,他们来时就讨论过,赵云也是他们的同龄人,也不是陌生人。

都能算是一郡之翘楚、英杰,早年怎么都有数面之缘。

论出身,赵云出身比文丑还要高,比马延差一等。

焦触回答说:“赵子龙早年投公孙瓒,后追随刘玄德赴任平原,后其兄阵殁,赵子龙辞别刘玄德,返乡治丧。去岁赵大司马挟持天子出井陉口,遣使游说,常山国众多有响应,举赵子龙为郡将,领常山国中尉之职。”

说着焦触去看马延,马延就接过话题:“赵子龙勇武异常,据说不亚赵大司马,赵大司马亦视之为兄。此人文武兼备,乘夜渡河而来,想来有诈。”

文丑听了点着头:“我也以为此乃赵大司马所设诡计,欲要引我奔袭。去岁常山一战时,彼全军撤离时,大司马持弓,赵子龙持矛,两人并骑为大军断后,我军吏士多生敬畏之情,遂不做追击。此事,常山国人也视为一时佳话,多有传播。”

焦触听明白了,文丑不想去奔袭渡河、立足不稳的赵云。

哪怕前部都督沮授传来相应的军令,文丑也会采取十分谨慎的打法,不可能全军压上。

见文丑如此谨慎,焦触、马延都松了一口气。

文丑败绩,死的也是麾下配属的豪强部曲居多,而他们跟着败绩,死的不是亲族乡党,就是家中仆僮、部曲。

所以对外战争,他们风格更趋向于保守。

公孙瓒不一样,那是真的来抢地盘的,必须要强硬还击。

现在赵大司马从中原退军,只是要借道河内西部;如果不是他们进屯射犬,想来大司马麾下吏士连怀县都不会涉足。

事情发展到眼前这一步,的确是河北兵挑衅。

做出挑衅、试探决定的是沮授,可负责执行的却是他们。

这多多少少有一些不公平,如果沮授带着部曲从淇水口向西开赴,一同参战的话,那焦触、马延就是另一种态度。

这时候焦触从怀中取出一卷军令,沉容双手递给文丑:“末将亦以为赵子龙渡河,实乃诱我奔袭之诡计。以末将对大司马的了解,他或许也从敖仓渡河,随赵子龙而来。”

论交手经验,焦触的确可以理直气壮的表示他很了解赵基。

其他交过手的人,基本上不死也是被俘。

文丑从焦触手中接过军令,确认是沮授所发后,也是收敛最后的笑意:“既然都督已有计较,那我等只好遵奉。我自领本部为前驱,二位以做接应。”

中规中矩的回答,挑不出什么错来。

可焦触、马延已经会意,文丑不会发动什么像样的猛攻。

也会是试探为主……作为前锋大将,文丑这点临阵决策权还是有的。

稍稍试探察觉不妥,那就能理直气壮退兵,不怕沮授追究。

文丑都能全身而退,自然不需要焦触、马延拼命接应。

他们三个加在一起也就八千步骑,虽然这是一股能令河内变色的军事力量。

可跟赵大司马的中军集群比起来,依旧显得单薄、孱弱。

奔袭野战之际,一旦前锋稍稍失利,连层层连锁败坏之下,八千步骑能撤回来机会?

冀州目前无法对外有效进取,各家部曲人口规模增长十分有限。

是一种存量竞争的状态,真的是折损一批就很难快速补充。

文丑反而不怕麾下士兵牺牲,焦触、马延哪个舍得牺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