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虎贲郎 > 第434章 很识时务

虎贲郎 第434章 很识时务

作者:中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1: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吕布向许都东郊大营移动之际,陈留圉县的宋宪则迟疑不定。

按着预定的军令,夜里他如果没有遭遇进攻,那他在天亮后就该向雍丘进发。

圉县是陈留的大县,城邑完好。

可雍丘不一样,当年曹军攻破后不仅仅是屠城,更是焚烧了城邑,这才几年时间,雍丘城墙失修坍塌,墙皮掉落,虽然比野战营垒坚固,可城内骸骨累积,井水也不干净。

这样的雍丘城,防守起来更危险。

宋宪引着几名亲兵巡查城中各处,隔墙隐约听到宅院内几个军吏的讨论声。

亲卫将见状本要喝斥里面乱说的吏士,宋宪见状赶紧抬手打断,侧耳仔细听了听,对左右亲信感慨说:“吏士也知,妇翁打女婿,这道理说不通。”

亲卫将见宋宪神情不似作假,略犹豫就说:“还是文远将军果决,避开了这场乱战。”

宋宪闻言瞪过去:“若非是他率军出走,大将军又怎么会如此紧迫?大将军也不是有意要交恶大司马,这是要立威,立个规矩!”

“是,大将军要立威……可大司马又怎么可能退让?”

亲卫将声音越来越低,宋宪猜到他要说什么,就抬手拍了拍对方肩膀,算是警告。

随着天色渐亮,从雍丘返回的斥候也带来沿途安全的消息。

宋宪再无奈,也只能出兵向北。

他也效仿魏越,更进一步将军队分为三部。

前锋千人先行,中军三千人跟进,随后是殿后、留守圉县的一千人。

更是广派斥候,侦查陈留县邑方向,预防赵基的突然出击。

既担忧赵基聚集优势骑兵大股冲杀而来,也担忧赵基现身阵前,命他调头南撤。

鸿沟东岸的宋宪就这样疑神疑鬼出发,扶乐驻屯的成廉也督率五千军队向宋宪空出的圉县进发。

成廉北上后,吕布的前锋进驻扶乐。

而鸿沟西岸,李通也开始北进,汇合之前各军,合兵一万两千。

陈留东城,赵基登城观望,已经能看到宋宪的斥候几次侦查到城外十几里处。

可赵基迟迟没有出兵的意图,他的斥候侦查部队也一直咬着宋宪,双方几乎是明牌。

斥候相互往来,也不做对抗。

甚至遭遇后,还能凑到一起交流一番。

赵基在城头吹风之际,关尚引着一名吕布的使者登城:“大司马,此大将军使者,奉命前来。”

赵基回头打量这个其貌不扬的信使:“何事?”

双方双手捧着黄色粗帛裹起来的葡萄藤,低头:“卑职奉大将军令,前来赠送此物。大将军又命卑职返回时,务必向大司马讨要回礼。”

粗帛裹着的葡萄藤,给赵基一种熟悉的感觉,仿佛是从徐州发来的树苗快递。

不见赵基反对,关尚上前接住,并解开布帛,将翠绿叶子焉了的葡萄藤拿起来反复观察,确认就是一条普通的葡萄藤后,就递给赵基:“大司马,这是何意?”

“可能是想用藤条鞭笞我吧。”

赵基嘴上随意说着,拿起葡萄藤看了看,转手递给关尚:“找个擅长种植的人,让他种活。带着这位使者一起去,遇到桑木就斩一条类似的枝条,交给使者带回去。”

“喏。”

关尚应下,神情依旧疑惑,也不好多问。

使者见能拿到回礼,也就对赵基拱手长拜,后退几步跟着关尚离去。

赵基抬手嗅了嗅沾染的葡萄叶气味,依旧不敢放松,望着城外等候消息。

他理解吕布的意思,意思是大概就是葡萄藤需要顺着架子才能很好的成活、生长;简单来说就是大树底下好乘凉。

大树,就是朝廷这个平台。

回赠桑树枝条,就是类似的意思……可这又有什么用?

这不是几百人的冲突摩擦,而是双方数万人的碰撞。

两人摔跤,友谊竞赛的情况都有失手摔死的可能性,更别说这么大规模的碰撞。

吕布即便暗示、表达了这些东西,赵基可不敢留手。

宁肯打崩一切,也不能去考虑什么大树、朝廷之类的大局。

没有自己的大局,大局不能让自己舒服,这样的大局还是早些完蛋比较好。

就现在的形势,自己就是撤回西州,效仿袁术,压住内外第一波反扑后,谁又能奈何自己?

朝廷?

天子百官这才吃饱几天饭?

而在遥远的雒都,正淅淅沥沥下着清冷秋雨。

门下省内,五位侍中齐聚。

因赵基的庇护,侍中刘松躲过一劫,此刻也跻身其中,因他有父亲太尉刘宽传承下来的乡侯爵位,出身公卿门第,又是宗室。

故而刘松侍中资历最浅,却也成了门下省内影响力最大的那个人。

许汜、王楷二人,也格外尊重刘松。

台崇是京兆尹上雒人,对弘农刘氏的刘松也很是敬重;种辑是河南尹人,因原太尉刘宽之故,也不愿主动交恶刘松。

也不是说刘宽的影响力真就那么大,而是门下省几乎是吕布、赵基双方的傀儡,官位的调整自有大将军、大司马幕府的东曹掾经手。

这五位侍中待在雒阳,干的就是调和人事调动时发生的冲突。

他们最大的好处,就是面对一些棘手的官位,可以举荐自己的门生故吏去干。

大致上赵基只要司州、凉州、并州与徐州的官位,不涉及朝中公卿百官,偶尔要几个不限员额的议郎职务用来征辟、安置官员。

冀州、幽州方面,赵基也不做干涉,最多就是对幽州代郡各县做些调整,这里是赵基的半实控区域。

吕布管的可就多了,兖豫二州以及南阳本来就归吕布,并时不时调整荆州下面一些县的县令长,在挑衅、试探并挤压刘表的底线。

袁术造逆后,吕布也对扬州插手,赵基也跟着插手。

自赵基出兵讨逆以来,门下省主要需要调解的人事矛盾就以扬州为主。

如赵基策反刘勋、刘偕兄弟给出的九江郡守、庐江郡守;以及路过雒阳时以原侍中刘艾外放扬州牧。

吕布也在做调整,他才与诸刘交恶,实在是找不到合适的人顶替刘艾。

所以早早就对扬州下面各郡做出安排,与赵基策反刘勋、刘偕的安排起了冲突。

而现在最大的冲突就是青州牧、后将军、齐侯孙策的相关任命提议。

这是来自大司马幕府的提议,经过种辑之口提出来的,台崇是支持的,许汜、王楷没有得到吕布的同意,也不敢同意,但也没有反对。

刘松却激烈反驳,认为赵基这是在割裂汉土。

与往常一样,处理了其他人事议案,五个人又坐在一起讨论青州的事情。

刘松脸色很是难看,他已经深深得罪了吕布,现在再这样极力反驳赵基一方的提议,那失去赵基的庇护后,天子又势弱,岂能护持他?

即便这样,刘松还是坚决反驳:“孙策功勋不足以转封齐侯,齐乃尊号,岂能轻授外姓臣属?”

许汜、王楷垂目不语,有刘松在前冲锋即可,他们没必要跳出来。

现在也要等兖州归于平静,形势明朗后再表态。

台崇内心也不认同孙策担任齐侯,可赵基那里已有安排,只能退而求其次:“既然乌程侯功勋不足,那就暂不论齐侯一事。子乔公,就牧守青州,拜后将军二事如何看?”

刘松不语,侧目去看许汜、王楷,没想到这两个吕布、陈宫的傀儡木偶此刻依旧装聋作哑。

种辑也随台崇一起表态:“子乔公,袁术造逆于南国,袁绍据有河北,今又跨河兼有青州,实为国家之隐患。孙策骁猛,其父子尽皆忠烈,使之镇守青州,可绝袁绍窥伺社稷不臣之望。”

“有理,刘某附议。”

刘松语气干哑,反正尊号侯爵是不能轻授的,这是他的底线。

五位侍中里就他是宗室出身,必须坚守这个底线,可不能学那个追随王莽的刘秀。

刘松妥协后,与台崇、种辑一起去看许汜、王楷,结果这两个人依旧不肯表态。

两票否决,就能阻止议案。

可王楷、许汜都不想站出来做得罪人的事情,台崇、种辑对推行这条议案的心思又不是很强烈。

这种沉思、静默中,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五个人离开议事的偏殿,台崇与种辑走在一起,低声表达自己的忧虑:“大司马所表刘勋、刘偕一事至今无所成,刘氏兄弟又举义追随刘玄德进讨淮南。若其不满,反投袁术,此祸追究下来,门下省诸公俱是难逃。”

种辑闻言也是无奈,孙策这边的任命被卡住,刘勋、刘偕也被卡,他有什么办法?

他也想平静执政,稳定发展三省制度。

三省制度设计用意很是精妙,天子夺权也很是方便。

只有门下省、尚书省是无法走完公文程序的,天子掌控的中书省稍稍卡一下,赵基、吕布就无法发布什么朝廷的诏命。

正是中书省这里配合着,所以内外政令通畅,大有中兴之望。

不管赵基还是吕布,强夺中书省控制权,那就坐实了权臣之名。

天子、公卿最后的期望被打碎,自然会采用最后的暴力手段。

三省制度又是赵基推出的,所以赵基不可能主动破坏三省的均衡与默契。

难的是吕布,再过三年天子年满二十,忍了这么久,到时候肯定要亲政。

首当其冲的就是吕布,吕布敢不敢信任天子,将手中这份执政权力交割给天子?

台崇、种辑忧心之际,赵基的信使开始向雍丘城内的宋宪传令。

命令宋宪天明时分撤回圉县。

宋宪就仿佛是风箱里老鼠,拿着赵基的大司马令来回踱步,这就是给他最后的通牒。

不撤,赵基会将他当叛军来打。

撤回去,运气好的话,吕布再给他传令,让他北上重新进驻雍丘。

运气不好,吕布真会砍了他。

犹豫再三,宋宪对传令的使者说:“末将自然遵循大司马令,明日四更时分,就拔营向南!”

“善。”

使者略感意外:“还请将军出示手书,以做字据。”

宋宪咬牙:“好!”

心中也打定主意,风向不对就带着部曲逃亡,去投奔张杨,让张杨来向吕布求情。

躲过这一劫,后面肯定还有他用武之地。

吕布这里缺乏可靠的带兵将领,宋宪即便算不得一流,但节制七八千规模的部队还是可以胜任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