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虎贲郎 > 第429章 一北一南

虎贲郎 第429章 一北一南

作者:中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1: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邺城,袁绍独处高阁,坐在窗边眺望城西田野,那里有西门豹祠。

手里抓着酒壶,时不时饮一口,神情阴郁。

曹操之死,给了他巨大的打击。

他比曹操大九岁,曹操年四十二岁被杀,今年的袁绍也就五十一岁。

而吕布三十二岁正值壮年,孙策二十二岁,赵基二十岁,还有刘备今年三十六岁。

袁术那里乱搞,即便活过今年,很快也要被吕布、刘备联手弄死。

也就刘表是个同龄人,可袁绍看不上刘表,不屑于跟刘表做类比。

现在曹操死亡,这让袁绍倍感孤独,有一种独木难支的窘迫感。

已经有一种特别明显的落寞感,一代新人换旧人,他们的时代正在快速衰落,被新一茬的青壮年取代。

曹操还在的时候,袁绍并无这种窘迫感,依旧感觉自己能把握时代的变化,是叱咤风云的领袖人物。

可小九岁的曹操就这么死在赵基这里,这是袁绍很难接受的事情……仿佛,预见了自己的灭亡。

这种祸及同龄人的感同身受,袁绍哀伤自己胜过曹操。

主簿耿苞端着一壶酒趋步而来,奉上烫好的酒,低声:“明公,曹子修使者又至。”

袁绍抓起酒壶吸一口,也不回头:“又是何事?”

“曹子修汇合鄄城、范县留守各军,合兵三万余人驻守濮阳,欲与赵基一战,请求明公遣兵助战。说是愿听明公节制。”

“子修纯孝。”

袁绍点评一句,思索片刻:“你自去濮阳当面告知曹子修,今吕赵二贼锐气正盛,不宜交锋。他若真心实意听我节制,就率部渡河,暂做休缓,以待良机。今袁术造逆而失势,黄河以南以吕、赵二贼最为强盛,此二贼秉性刚强,素无远谋。无有外敌,其祸必生于内。待二贼反目,操弄权柄欺凌天子恶名传于四海之际,便是我等讨伐贼臣,匡扶社稷之时。”

“喏。”

耿苞拱手长拜,追问:“曹子修若是不肯听,执意为曹孟德复仇,又该如何?”

“那你就回来,吕赵联合,我军纵然取胜,也是惨胜。”

袁绍做出安排,这次连田丰、沮授、郭图、许攸这些人的意见都不听了,听来听去又有什么用?

谁敢去跟吕赵联军硬碰硬?

本土防守是一种心态,主动去打大司马赵基、大将军吕布,又是另一种心态。

袁绍虽然有感年老,大有紧迫之意,可这种时候更要稳住,要耐心等待势态的变化。

理智上,稍稍有些见识的智谋之士都明白,曹操死后,就现在中原的格局,吕赵反目只是个时间问题,或早或晚而已。

不能因为他们维持表面的和睦,就心生急迫、焦虑,这种时候一定要有耐心。

等到两人之间的矛盾无法调解、缓和时,自然能借力打力,甚至谋求一方的中立,营造一种己方联合各方,围攻另一方的局面。

理智告诉他要有耐心,可本能的感性又会生出无限的焦虑。

袁绍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稳定情绪,他不能乱,他这里若乱了,下面人更乱。

就吕布那种道德修养,哪怕再克制,只要天子越发年长,那吕布与天子之间的矛盾也会越来越尖锐。

天下就这么大,各方都在谋求发展、壮大,这个过程里肯定会发生吕赵二人部属相互挤压、倾轧的事情;吕布一方与天子近臣的仕途也会发生碰撞。

只能等,等到战机出现。

能做的事情也不多,无非就是暗中引导,加剧矛盾,使之难以调解。

耿苞正要退下时,袁绍又嘱咐一声:“将陈令史传来,孟德终究是我友伴,不该尸首两分。你让陈令史润色奏表,为孟德陈情喊冤,以期从朝廷讨得孟德首级。”

“喏,臣告退。”

耿苞行礼,这下袁绍没有其他嘱咐的事情,耿苞后退到楼梯处,脚步轻缓下楼,免得惊扰袁绍。

而袁绍继续望着西城外的原野,脑海中思索自己的年龄问题。

五年内必须剿灭公孙瓒,不然河北基业传承都是一个大问题;曹操死就死了,还有自己托底,能照顾曹操的妻妾子女。

可自己呢?

不管是败亡在赵基、吕布或公孙瓒手里,这些边郡出身的武人,绝不会手下留情。

袁绍规划自己余生之际,耿苞下楼阁就见许攸迎上来。

许攸正要高声说话,耿苞赶紧做展臂示意引着许攸出了庭院,就问:“子远先生此来何意?”

“欲拜谒袁公,陈述对中原战事的见解。”

许攸正要简单阐述自己的观点,就见沮授也引着一名属吏走来,两人目光碰撞,俱是谦和做笑。

随即,许攸侧身对耿苞询问:“袁公与曹孟德自幼相交,感情莫逆。今伤感缅怀不能自已,不知具体如何了?”

“袁公只是浅饮,不曾烂饮。”

耿苞简单回答,不愿意在这个事情上多做回答。

这时候沮授也引着属吏走到近处,这属吏端着木盘,盘中是许多竹简。

就见沮授说:“河北政务已积压两日,急需袁公批示。”

耿苞也不好阻拦,就说:“仆这就遣书吏通报袁公,是否同意还要看袁公心意。”

见耿苞不去自己通报,沮授神情不快:“卿欲何为?”

“奉袁公命令,将驰往濮阳面见曹子修。”

说着耿苞对沮授、许攸拱手长拜,两人也是回礼,目送耿苞阔步离去。

耿苞不愿耽搁,虽然他是冀州大姓,可也不想卷入本地、外地士人之间的争斗中。

能被袁绍选为典掌机密的主簿,一来是耿苞年龄相对小一些,适合做这种昼夜值班的高强度工作;第二就是耿氏一族有灵活的立场,袁绍的立场就是耿氏的立场。

耿氏家学深厚,在意的只是袁绍能否在一场场战争中取胜,并不在乎主导者是河北士人,还是外州士人。

只有赢到最后,拥有的一切地位才有传承的意义。

至于眼前沮授、田丰、审配与许攸、郭图、辛毗、逢纪等人的争斗……在耿苞看来有些小家子气。

这也没办法,这些人固然是一方名士,或者族大兵强,但论底蕴,与耿氏这种两汉勋贵传承的家族没法比。

为了避免陈琳为难,耿苞也是悄悄传达袁绍的授意,让令史陈琳早作奏表相关的工作。

有了相应的草稿后,袁绍那里状态调整好后召见陈琳,陈琳也能当场完成工作。

现在河北人、外州人都急于见到袁绍,想对袁绍倾诉己方的意见,偏偏此刻袁绍谁都不见。

谁都不见,反而能维持均衡。

只要袁绍不调动军队、物资,即便见不得袁绍,这些人也能继续等待。

可若是见了其中一方的人,那另一方的人就急了。

所以耿苞谁也不帮,贯彻袁绍的意志,保持中立。

身为冀州大姓子弟,他的中立看似美好,本质上不讨河北人的喜欢,外州人也不会信赖耿苞。

这注定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工作和立场,可也没办法,耿苞若有了倾向性,他的主簿也就做到头了。

比起外放县令长或郡守,还不如留在袁绍身边做个主簿,主簿典掌机密,对全局拥有影响力。

就在耿苞在孤臣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之际,淮南战场之上,简雍也开始劝谏刘备。

此刻刘备大军沿淮水进击并沿途扎营,他本阵位于涡水汇入淮水处的义成。

前军关羽正围攻上游三十里处的当涂,不拔掉南岸的当涂,则后方补给、粮道不安全。

同时也只有层层推进,拔掉沿途的叛军据点,才能收获军资,以维持军队。

而这里的周边,未来叫蚌埠。

刘备此刻意气风发,拔掉寿春外围当涂等五个县邑后,他就能从容围攻寿春。

寿春这里的地形,远比下邳、彭城更适合水攻,堪称事半功倍。

只要摆出水攻的架势,叛军自己就溃散了。

因此就最终胜利而言,不需要强攻寿春,难点就是周边几个县邑。

拿下寿春后,他将扬名于海内,受朝廷重用。

这么大的功勋,已经不是赵基、吕布能压制的了,天子、公卿都知道他刘玄德善战、忠诚于朝廷。

以后有机会时,肯定优先会想到他。

只是随行的简雍倍感焦虑,又不好当众警醒刘备,这样会驳、打击刘备的威严。

两人乘马外出巡营时,见左右没有外人,简雍突然就问:“自主公纠合刘子台破张勋以来,与大司马可有联系?”

“前后也就十二日,宪和何故如此询问?”

刘备皱眉,右手甩着马鞭,意气风发模样,语气轻快:“我也知道宪和所虑,是担忧这样得罪大司马。可若遣使与他交涉,他若传令调动我军,我军难以建功,吏士滋生不满,非我能压制。”

不是怕赵基乘机传令调动他们去其他战场,而是大概率赵基会安排他们打辅助。

攻破寿春这样的巨大功勋,足以弄出几个县侯,赵基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刘备一伙人攻夺?

因此从刘备这边来看,以他们对朝廷历任权贵的了解来说,肯定会下令、督促他们去打辅助,甚至使绊子,搞破坏。

刘备乱世浮沉那么多年,没少被上司坑,最惨的一次在平原战场上装死,还是有人来战场收尸,才将他从叛军眼皮底下偷走。

所以保持对外静默,反而能保证全军吃到独食;也只有吃到独食的情况下,他才能维持对刘勋、陈国兵的短暂控制。

尤其是刘勋、陈国兵,几乎是赵基策反的。

目前就处于游离状态,真让赵基军令传达过来,这些人极有可能脱离,自成一股,成为平级的竞争者。

见笑容满面的刘备仿佛年轻了七八岁,有轻佻之状。

简雍长叹:“主公啊,明知这样会招惹大司马、大将军不快,难道他们就会坐视我军独立大功?”

刘备敛容,但还是说:“宪和你是多虑了,大司马总不会刻意放纵袁术。再者纪灵、张勋大败,刘勋反戈举义,袁术大势已去,他就是回来,又能有何作为?往年他倚仗门第,甚是轻我。如今不过是乱国反臣,人人得而诛之,我又何虑之有?”

是的,刘备信心洋溢,真的不怕袁术。

甚至巴不得袁术突围回来,这样能建立更大的功勋……就他的出身而言,封王也并非不可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