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虎贲郎 > 第410章 无言以对

虎贲郎 第410章 无言以对

作者:中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1: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随后一整天的时间里,孙策、赵基调整营区。

赵基占据陈县西北、西面,孙策本部调到西南面。

各种攻城器械开始分类列发于各营,双方军中的俘虏、苦力三万余人也开始进行土木工作,在陈县外围正式挖掘壕沟,板筑壁垒,为工程做前期土木工作。

同时,赵基正式向曹操下达督促公文。

信使快马驱驰于鸿沟西岸,沿途经过张杨驻守的扶乐城,还能更换马匹,得到张杨增派的护骑。

使骑纵马轻驰,天黑时赵基的督促军书就明晃晃摆到了曹操桌案前。

油灯昏黄,曹操抚着胡须,他的胡须并不浓密,他更舍不得修剪。

荀彧规劝下,他才率全军逆济水而上,可来到陈留浚仪后,他又迟疑了。

最初荀彧的用意就是进入陈国,激化矛盾,然后伺机而动。

可兵势无常,往往一天时间就能形势大变。

更别说过了这么长时间,陈国前线战局变化,跟离开巨野泽时完全是两种,怎能同日而语。

曹操静静等候,不多时荀彧、郭嘉、程昱与丁斐一齐抵达。

四人落座在大帐左侧,荀彧坐在最前排,就见曹操举起赵基发来的军书晃了晃,语气嘲讽:“文若,这是赵大司马发来的军书,意在督促我军快速前往陈国参战。”

身后当值的典韦接过帛书,转递给荀彧。

荀彧捧着军书阅读,赵基想干什么,已经不需要细想。

逼迫曹军快速行军,等待曹军的命运也几乎安排好了。

只要抵达陈国,就会被赵基逼着参与攻坚;若是行军迟缓,那么措辞会越来越严重,直到派遣不怕死的使者来曹操军中当面喝斥或抓捕曹操。

几乎是明牌了,只要伸头,这一刀已无法避免。

可若再退回去,那赵基就会指责他们内通袁术,来陈国助战也是居心不良。

那么大概率会放过袁术的中军,调头来打己方。

至于吕布……寿春城中的财富、诛讨逆贼袁术的功勋、威望,足以让吕布做出妥协。

当吕布、赵基这对组合各取所需的时候,那就是最头疼的时刻。

这一刻,曹操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谁能想到,赵基竟然能放着袁术现成的脑袋不要,来啃他这个没肉的硬骨头。

谁也不敢去赌赵基的真正意图,赌输了就要死全家。

现在撤军,那赵基立刻就会通过朝廷,坐实己方内通袁术,出兵陈国意图不轨;迟缓进军,等待己方的,只能是赵基严阵以待的军队。

真按着赵基的要求,急行军去陈国……赵基要脸的话,会强迫他们猛攻陈县;不要脸的话,半路设伏击败己方,到时候自然能从缴获的军书、俘虏口供中获取己方通贼谋反的罪状。

找公卿疏通关系,谋求天子的庇护?

怎么可能?

司空张喜、太尉杨彪都没好下场,杨琦、杨众更是病死、老死遭受隐诛。

现在朝中兖豫籍贯的公卿势力衰弱到了极点,就剩下陈纪、荀攸,陈纪又是个见风使舵的人,最擅长趋利避害,怎么可能为曹操冒险去疏通天子的门路?

荀攸的腿养好没几天,赵基第一次动手也只是敲断腿,再动手的话,敲断的可就不仅仅是腿,也不仅仅是荀攸一人的事情了。

就算陈纪、荀攸豁出性命,肯为己方疏通天子门路。

可天子会出手?

袁术造逆,公然称号建制策封公卿百官,结果最急的是赵基,朝廷这边呢?

公卿也都集议过,孔融评价袁术为‘冢中枯骨’,意思很明白,那就是没必要跟一个发疯的傻子较真。

冢中枯骨,骂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已经后继无人开始衰落;评价袁术、袁绍不是人,连守户之犬都不如。

面对一条疯狗,真没必要去较真,等对方这股疯狂的劲头过去了,那离死也就不远了。

这不仅仅是孔融一人的看法,也代表着公卿、天子的主流意见。

袁术造逆,那个时候天子尚且不着急,更别说是现在叛军势头被遏制,并遭受赵基的重创,这种情况下叛军各部军心慌慌各思退路,已不足为虑。

所以天子、公卿们真不着急,又何苦冒着得罪吕布、赵基的风险,来出面斡旋、庇护曹操?

这次出手,不管成功与否,都会引发赵基、吕布的报复。

最可怕的是,当公卿、天子鼓足勇气尝试介入、调停战争时,却被赵基、吕布无视……这对天子威仪的打击是致命的。

调停之前,没人知道能不能成功,都默认天子有这个影响力,自然会敬畏天子、汉室朝廷的影响力。

可调停失败,对天子威望、朝廷影响力的打击是很沉重的。

易地而处,公卿们自然不乐意去赌,这种事情对他们来说不管输赢都是亏。

因而以曹操的理智来说,他不可能把希望寄托在公卿、天子那里。

对公卿来说,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稳定朝廷秩序,时间沉淀数年,公卿与朝廷的影响力就能快速恢复。

对天子来说更是如此,一个不具体执政的天子,自然不可能犯错。

这些年各地灾难再多,也不会有人迁怒、怪罪于天子。

因而天子虽然已经冠礼元服,可没必要急着夺权亲征,再拖三五年,天子的希望更大。

不能指望公卿、天子,也不可能求赵基抬手放过,总不能去求吕布?

荀彧心思百转,看完军书后转给郭嘉、程昱与丁斐阅读,这三个人也都是为难之色。

如今真的是进退两难,这一步退了,就等于政治死亡,还不如豁出去跟赵基拼一把。

这样就算输的再惨,也会让袁绍、天子、公卿、天下人知道己方敢于跟赵基这样的权臣作战。

就算军队元气大伤,遁回河北,袁绍依旧会视己方为肱骨、臂膀。

如果政治死亡,坐实了与袁术谋逆的罪证与舆论,就算带着军队全须全尾撤回兖州东部,那肯定会引发内部的动乱。

甚至就连袁绍都会嫌弃曹操恶名沉重,怕影响到自己,会主动与曹操切割。

这四人沉默中,曹操声音干哑:“形势危急,诸位是何看法?文若先说,出兵讨陈国逆臣本就是文若力荐,如今赵基存心不良,该如何是好?”

家属人质已经在袁绍那里送了一遍,现在就是想给吕布或赵基进献人质,也缺乏余地。

这个问题太难了,荀彧也卡在了那里。

如果没有袁术造逆这么一回事,他们也没有举兵讨逆……那么赵基派来的使者,直接杀了就行了,哪有这么多顾虑?

可袁术造逆了,而他们还距离赵基很近。

军队撤是可以撤的,可成本代价太高,高到曹操宁愿带着军队去赌赵基的勇气,以及不要脸。

其实,论道德底线……曹操这里做坏事,多少有一点点心虚。

而赵基真不一样,见多了两千年积累的道德破下限的烂事,虽然拥有高于平均线的道德;可他的道德上限高,下限也出奇的低。

例如眼前,赵基宁愿提前弄出‘莫须有’,也能心安理得的弄死曹操。

曹操有什么办法?

荀彧、郭嘉等人又有什么办法?

这也是朝廷在中原最大坏处,身为汉臣,自然要被朝廷一方的权臣拿捏。

赵基、吕布控制朝廷,跟你讲道理、按规矩办事时,你的那些计谋才能有施展的余地。

当吕赵二人宁愿耗费汉室社稷的公信力也要乱搞,那很多计谋也就成了无根之木,难以立足、施展。

曹操见四人沉默,感觉有人想出了破局主意,可能这个主意太过于阴损,不便于当众讲述。

曹操无奈,只能说:“吕赵二人擅权,我倒要看看,此二人究竟是何等猖獗模样。”

没办法,只能奉令,按着赵基安排的去做。

否则戴着内通叛贼的帽子,那就真完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