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剑走偏锋的大明 > 第七百二十七章 一拍即合

剑走偏锋的大明 第七百二十七章 一拍即合

作者:郁雨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1: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潘筠道:“蔡晟肯定当不了县令了,但下一任县令什么样,谁也不知道,但秋后算账应该不至于,我就是防着衙门有事没事找你们麻烦。

你们这些人里,至少有四百人在他们的名单上,但剩下的一千多人,他们肯定不知道是谁,不过是以防万一,你也和宋大林说一声,叮嘱好大家,回去后好好做人,收着点脾气,可别逞凶斗狠,最后害了兄弟们。”

王小井应下,问道:“那在名单上的兄弟们怎么办?”

潘筠:“要么老实窝着,祈祷上苍连着给你们来两任好县令,如此,时间可淡化一切,五六年之后,一切都过去了;要么你们搬走,到另一个地方去。”

王小井:“都不现实。”

“最后一个办法是,你们这些造反的人离开,你们不回家,当死了一般,时日久了,他们自然当你们是分开的,不再是一家人。”

王小井立即道:“我们也想走!”

潘筠挑眉。

王小井凑近她小声道:“小师叔,兄弟们就是为了赚钱才去矿场干活的,家里的地不够种,我们回去也得另外找活干。”

王小井家以前算是富农了,但家里的田地也不多,养着一头牛,爷爷奶奶和父母都能下地,挤一挤,就能省出两个劳动力来。

所以他才和二叔出去学艺的。

而其他人的情况比他差远了,家里大多是佃租土地。

王小井道:“……累死累活一年,赚的还没吃的多,三天两头的饿肚子,别说娶媳妇,家里父母兄嫂看着都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所以大家才出来讨生。”

潘筠若有所思:“竟然都是次子和幼子?”

王小井点头:“家里只要留一个儿子养老就行,他们也只给长子娶妻养孩子,女儿可以嫁出去要聘礼,至于其他儿子,都是自生自灭。不仅江西如此,江南一带皆如此,听闻福建一带尤甚,所以我们得自己找活路。”

潘筠:“你们想找什么活路?”

王小井眼睛微亮,小声道:“小师叔,你手上有什么活路?您就直说吧,有什么用得上我们的,只管说,我们兄弟的命都是您救的,我们愿意为您上刀山,下火海!”

潘筠挑眉,上下打量他:“其他人也就算了,你现在可是家中独子。”

王小井:“我还有妹妹呢。”

潘筠不语。

王小井就咬咬牙道:“我爹娘还年轻,待我回去就让他们去山神庙求子,再生一个。”

潘筠:“……你倒是会给我找事。”

王小井:“我是二当家,我本来就不能留家里,不然县衙三天两头的上门找麻烦,我家哪顶得住?还不如跟兄弟们一起走,说不定还能在外面闯出一条生路来。”

潘筠垂眸,沉吟片刻后道:“我手上倒有一条路。”

王小井急切的问:“是海贸吗?”

潘筠不由笑:“是宋大林让你来探我口风的吧?”

王小井低头不好意思的笑。

潘筠点头道:“是海贸,我手上有三条海船。”

王小井挠了挠脑袋道:“可是,不都说朝廷禁海,连渔民都不能下海,商船可以下海?”

“别人或许不行,但我行,”潘筠道:“我在倭国有一个半的港口,我可以和水师合作,光明正大的来往两地。”

王小井呆住:“你,你在倭国还有港口?”

“是啊,你去问问宋大林,他们愿不愿意跟着我……跟着璁儿干。”

王小井眼睛大亮:“是跟着王璁哥干的?”

潘筠点头:“你是知道的,我们三清山的这些俗务一般都是璁儿在管。”

王小井想也不想道:“我们跟!”

“你还没去问过宋大林呢。”

王小井跳起来:“我这就去问。”

宋大林倒是答应了,只是疑惑:“不对啊,就因为在倭国有港口,水师就跟潘道长合作,允准她自由来往两国了?”

王小井傻乎乎的点头:“对啊。”

宋大林皱眉:“感觉不对,倭国有港口关我大明什么事?朝廷禁海,不是因为不想其他人做海贸生意吗?怎么会因为潘道长在倭国有港口就答应她?”

王小井一呆:“朝廷禁海不是因为倭寇吗?”

宋大林横了他一眼道:“现在海禁了,我也没觉得倭寇少多少。”

王小井疑惑的挠着脑袋。

宋大林挥手道:“算了,不管这些,我信得过潘道长,你跟潘道长说,上刀山,下火海,只要她能给兄弟们一口饭吃,我们都跟着她!”

王小井小声问:“四百多人,我们全带上?”

“这事不强求,一会儿潘道长走了,你把兄弟们叫来,我们谈一谈,愿意走的走,愿意跟着我们的,就跟着我们。”宋大林道:“毕竟海上很冒险,尤其我们都没出过海,大多还不通水性,我听说,在海上生活久了,会得病。”

王小井点头。

“你再去问问潘道长,我们多少人她都能收吗?三条船,一条船也要不了多少人吧?”

潘筠却是想在倭国打造出一股自己的势力,银山的事,朝廷到现在都还没拿定主意,唉,官府的办事效率一如既往的慢。

但他们拖得,她却不愿意拖。

不管他们之后怎么弄,她势必要把七尾港和那半个温泉津町港牢牢把握在手里的,银山,她大可以自己先开采!

所以不管来多少人,她都吃得下!

从民间招募,她怕他们去了不安定,但从不得不背井离乡的叛军里挑人,来多少,她就可以收多少。

这也是她不愿意让于谦登记造册名单的原因之一。

真的统计在册了,她还怎么把人呼啦啦带走?

果然,宋大林一统计,矿场里的三百多人全都选择跟他走,除此外,曾被衙役找上门,知道自己在名单上的人也有三分之二选择跟着宋大林。

而不在名单上的一千多人里,亦有一百多人选择跟着宋大林。

他们都是回家了,也待不下去,不得不另寻生路的人。

第二天中午,宋大林最后交上来的名单有六百四十八人。

潘筠收下了单子,和妙真道:“你跟着钱粮一起过去,让他们明天直接到三清山的东侧面去,那里有大片的山洞,也有水源,让他们先在那里待两天,等于谦走了,我再去把他们送走。”

妙真应下。

潘筠又写了一封信交给陶岩柏,道:“派人送去广信府,交给璁儿的管事,让他立刻带上手底下的人过来。”

陶岩柏应下。

妙和凑上前,急切的问道:“我呢,我呢,小师叔,我做什么?”

潘筠点了一下她鼻子,笑道:“你跟我去县衙清点朝廷补贴下来的赈济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