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宋枭途 > 第六十四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

大宋枭途 第六十四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9:39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两军交战,兵临城下,将领最关心的不是打败了多少军队,斩首了多少敌人,而是看能不能攻下对方的城池(堡寨)。

一旦城寨失守,那么基本上也就意味着战争失败了,根本没有再打下去的意义了。

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像城寨一般都修在交通要道绕过去得多花出许多时间进而贻误战机什么的就先不说了,只说一样,如果不拔掉城寨,那城寨中的守军就可以出城(寨)对敌军进行骚扰,比如切断敌军使其首尾不能相顾,比如攻打敌军的粮草辎重使之断粮不攻自破,等等……

这也是蔡仍始终都没让马都出战的原因,蔡仍就是在告诉宋江义军:如果你要是敢不拔掉我箕山寨,你们不仅要多走两三天才能绕过我箕山寨,我金吾军的马都还会是你们的恶梦,我金吾军的马都会一直咬着你们,你们不付出惨重的代价是绝不可能到达梁山泺的。

宋江义军显然是读懂了蔡仍的意思,因此才拼命攻打箕山寨。

然而——

宋江义军只攻了一天一夜,就不再攻打,而是果断退走了。

这是怎么回事?

难道是宋江义军见我金吾军精锐,知道不可能轻易攻下箕山寨而选择绕道?

可这样的话,宋江义军不怕被我金吾军的马都给咬上,不怕因耽误行军速度而被官军团团包围,进而被剿灭?

这种事,猜是没用的。

蔡仍很快下令:“去探探叛匪往哪个方向退走了。”

踏白出寨了以后,蔡仍又对王德下令道:“马都做准备吧。”

昨夜那场大战没参与上的王德,此刻正憋着劲呢,听蔡仍准备派他们马都出战,他立即领命道:“诺!”

言毕,王德就下去了,准备率领马军出战。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踏白就回来禀告说:“禀将军,叛匪向北撤走了。”

“向北?”

宋江义军的动向出乎蔡仍等所有人的意料。

蔡仍让人拿过来地图,众人围了上去。

张哮看了一会地图,说道:“叛匪要去黄河?”

王胜道:“叛匪应该是要渡过黄河,然后进入河北地界。”

张哮有些难以置信道:“这怎么可能,他们这不是自投罗网吗?”

张哮说得没错。

河北可是有乾宁、永静、保定、信安、安肃、永宁、广信、顺安等八支大军,总兵力超过十五万,而且这还仅仅是禁军,不算厢军和乡军。

而且,因为要防御辽军南侵,河北可是修建了众多的军州和堡寨。

所以,在绝大多数人看来,宋江一伙北上,那无疑是自找死路。

这么说吧,如果宋江一伙真被蔡仍逼得北上河北,那蔡仍可就要立下大功了。

因为,几乎在所有人看来,一旦宋江一伙进入河北,那他们就将是瓮中之鳖,剿灭他们也就是迟早的事。

只有一人不这么看。

这个人就是蔡仍。

蔡仍比任何人都清楚,河北虽然有十几万宋军,但这十几万宋军因为宋辽百年无战事已经快烂到根子里了,宋江义军如果进入河北,那有可能真会置之死地而后生。

蔡仍往上再往上看了看,心就是一动:“他们该不会是想去太行山吧?”

太行山形势险峻,历来被视为兵要之地,从春秋战国直到明、清,甚至是到了抗战时期,太行山始终战火不断。

而且,这里乃是打游击的圣地,抗战时期,我军就创建了太行区(晋冀豫边区),发轫于太行山的游击战,迅速发展到西起同薄、汾河,东至渤海,南靠黄河,北沿正太、沧石路的广大地区,先后形成许多重要战略区。

换一种说法吧,如果宋江一伙能进入太行山,那他们无疑就是猛虎进山、蛟龙入海了。

蔡仍心道:“如果真是这样,那未来的变数可就大了……”

王德打断蔡仍的思路道:“将军,那我们马都还追不追这伙叛匪了?”

蔡仍连犹豫都没犹豫,就道:“追!给我金吾军造成了这么大的伤亡,我如果这么轻易就让他们跑了,怎么对得起那些战死的兄弟?”

蔡仍这话其实就有些不讲理了。

是。

昨天两场战斗下来,金吾军死伤了近二百。

可宋江义军的伤亡更大,昨天两场战斗加一起,他们至少折损了一千人,而且这还不算前天张宪、王德他们伏击歼灭的那五百多人。

所以说,蔡仍如此,更多的是心疼、是泄愤。

当然了,蔡仍也没有失去理智,在王德率马都出发之前,他又嘱咐了王德一句:“千万不要贪功,事可为而为之,不可为则弃之。”

王德前脚带率领马都离开,后脚就有乡军来报:“将军,牛都头身上滚烫,如果再不找医师医治,他怕是就挺不过去了。”

蔡仍一听,赶紧下了城墙,然后往牛皋处疾奔。

昨夜那一战,蔡仍防守的这一段寨墙,并不是敌人最主攻的方向,敌人最主攻的方向是牛皋防守的那一段。

为了守住那段寨墙,牛皋浴血奋战,结果身上大小战伤十几处,他的亲兵说他的血流了有一盆之多。

战后,牛皋成了金吾军将士中受伤最重的几人之一。

好在——

牛皋人如其姓壮得像牛一般,才没有像另外几个重伤员一样先后死去。

可虽然牛皋没有死去,但蔡仍还是担心牛皋挺不过去,这个本来可以成为名将的男人在这时就结束了他的一生——这个时代可是没有青霉素的,受了这么重的伤,挺不过去是正常,挺过去了才是奇迹。

见张宪等人也跟了过来,蔡仍对张宪吩咐道:“你亲自带人去济州府一趟,将那里最好的医师带回来,要快,对了,别忘了将药也一并带过来。”

张宪领命:“诺!”,然后就下去了。

蔡仍见到牛皋时,牛皋正拼命的往嘴里塞大饼和牛肉。

见蔡仍来了,牛皋含含糊糊的说:“我知道,我如果不吃东西,可能今天都挺不过去,将军拦住了叛匪使之不能东进逃入梁山泺,立下大功,必然要受到朝廷嘉奖,金吾军也必然要壮大,我不能就这么死了,我还要随将军南征北战。”

虽然牛皋的意识看着挺清楚,可蔡仍从牛皋那苍白的脸上和滚烫的身体上还是判断出来了,牛皋怕是挺不住了,他这有可能是回光返照。

蔡仍心道:“牛皋失血太多了,这样的话,他怕是等不到医师来了。”

蔡仍心思急转!

过了一会,蔡仍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为牛皋输血。

虽然这么做,有很大可能会造成牛皋因输入的血型不对而出现严重的溶血反应加速牛皋的死亡。

可如果不给牛皋输血,牛皋必死无疑。

念及至此,蔡仍对王胜吩咐道:“去给我找一根鹅毛来。”

王胜不明所以,可因为蔡仍对他的培养,他还是没敢多问直接去照办了。

王胜走后,蔡仍对牛皋说:“伯远你听我说,古时候,一个将军身中刀箭无数,失血过多而昏厥,太医于是命令剖开一匹马的肚子,然后把将军抱入马腹中,让数十人摇动,不一会,将军浴血而立……”

蔡仍说的这事,史书上的确有过记载,但这不是宋朝以前发生的,而是发生在一百多年以后元朝的。

这个方法也有人假设过,他们解释为:马腹里血多压力大,将军血少压力小,通过无数伤口完成了输血。数十人摇动,血就不会凝固了,还加速了流通。

蔡仍继续说道:“你现在失血太多,不赌一赌,你指定是活不了了。”

牛皋一笑,道:“死而已,牛皋只有遗憾,没有害怕,将军尽管尝试。”

不想,蔡仍却道:“那太医之法,我不会,而且,我觉得那个方法风险太大。”

牛皋听言,不免有些失落,他道:“罢罢罢,一死而已。”

蔡仍道:“伯远不用灰心,我虽然不会那太医之法,但略懂另一种输血之法,不过,此法只有一成几率救你性命,你可敢一试?”

牛皋道:“将军但试无妨,生死由命成败在天。”

这时,王胜抓了一把鹅毛回来。

蔡仍见状,从中挑了一根,然后拔出靴间的匕首,再然后一边削着鹅毛、一边说道:“伯远,你儿子多大了?”

牛皋的眼皮有些长了,他无精打采的答道:“大的十岁,小的六岁。”

蔡仍继续仔细的削着鹅毛,同时说道:“你若是死了,他们孤儿寡母,如何在这个世上生存?还有你老母,你还要奉养他,所以你不能死……”

虽然蔡仍竭力激起牛皋的生存欲望,可牛皋的情况还是越来越差。

见此,蔡仍心知,刚刚那的确是牛皋的回光返照,再不给牛皋输血,牛皋只怕就要完了,一棵将星将就此陨落。

想到这些,蔡仍不再犹豫,他将削尖了的鹅毛管准确无误的插入自己胳膊上的动脉中,血瞬间就从鹅毛管中流淌了出来。

众将一见,同时惊呼:“将军!”

蔡仍道:“再大喊大叫的,就全都给老子滚出去!”

众将听言,全都将自己的嘴捂上。

然后,蔡仍将鹅毛管的另一端插进了牛皋的静脉之中——当初,蔡仍在看到用马输血的那个故事的同时,还看到了一个故事:英国的一个医生,将一条濒于死亡的狗静脉,与另一条健康狗的动脉用鹅毛管连接起来,受血狗竟奇迹般的起死回生。

“将军随帝征剿宋江,死战不退,重创一十八处,失血临亡,帝以己血输之,将军乃立。”——《中纪》·牛皋传。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