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宋枭途 > 第五十七章 全军先锋

大宋枭途 第五十七章 全军先锋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9:3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将金吾军训练成跟后世的我军精锐一样,蔡仍可是花了不少精力和时间。

军事技能就先不说了,只说精神文明建设,就花费了蔡仍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比如说,让金吾军将士牢记蔡仍制定的那些仿照后世我军规范又结合当代实际情况而弄出来的规章制度就让蔡仍绞尽了脑汁和花了蔡仍近四个月时间。

士兵不识字,记忆力参差不齐,因此,蔡仍得一个字一个字的教他们,让他们全都认识这些规章制度,遵循这些规章制度行事。

他们的被子,都是蔡仍亲自手把手教的,蔡仍在教他们的时候都会说:“整整齐齐,平四方,侧八角,苍蝇飞上去—劈叉!蚊子飞上去—打滑!”

蔡仍还尽量将这些规章制度融入到他们的训练和生活当中,让这些规章和制度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毕竟这样才最深刻——这是上一世蔡仍当了好几年教官带了好几届新兵才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而且,蔡仍有意识的培养他们时刻记住自己是金吾军这个集体中的一员,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金吾军整个集体,反之,金吾军集体中的成员也会注意到其他人的行为,这有利于培养士兵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集体精神。

蔡仍常挂在嘴边的语录就是:

“不抛弃,不放弃!”

“以后要常相守了,常相守是个考验,随时随地,一生。”

“……”

另外,蔡仍制定的惩罚制度,很少针对个人,几乎都是一人犯错全什受罚,有的惩罚甚至牵连到都头,同样奖励也是如此。

有一次,三都和四都的人因为琐事打起来了,最后甚至演变成了混战。

蔡仍虽然在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消息,可蔡仍却没有立即赶去,而是等到他们打完了,蔡仍才到场。

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的是,蔡仍根本不问谁对谁错,直接就将三都和四都的士卒分成了三部分——打赢的,打输的,和没动手的。

打赢了的,罚跑三千步。

打输了的,罚跑五千步。

没动手的,负重一万步。

三都都头负重一万步(三都打赢了),四都都头负重两万步(四都打输了)。

蔡仍还当众解释了一下,打架是违反军纪的,所以参加打架的都要受处罚,不过当兵的打架就要打赢,打输了就是罪,所以打赢了的跑三千步,打输了的跑五千步。

蔡仍同时还宣布凡是与友军打架的都将被关禁闭,打赢了禁闭一天,打输了禁闭两天,看见自己战友打架没伸手帮忙的禁闭三天。

没参与打架的士卒不干了,问蔡仍:“我们没打,怎么也受处罚,而且比参与打架的受罚还多?”

蔡仍当即眼睛就是一瞪,骂道:“看到自己战友在那里挨打,都不上去帮忙,你们还有理了!”

自那以后,金吾军的士卒就牢记一个教训——打架,一定要打赢,要打,就一定要一起上!

慢慢的,这就成了金吾军的一个传统,一代传一代一直传了下去。

这也就导致金吾军的士卒就是一群狼,就是将一只羊放进去,最后也会变成凶狠的恶狼,而且是集体感极强的恶狼。

数十营禁军在一起,不可能没有一点摩擦,械斗这种事,时常就会发生,各个指挥全都因为械斗之事头疼不已。

只有蔡仍没有这个烦恼。

这除了是因为金吾军的军纪好金吾军的士卒从不主动惹事以外,更主要的是,在刚来的那几天,找金吾军士卒麻烦的其他禁军的士卒,全都被金吾军的士卒给干翻了。

而且,其他禁军的士卒总结出了一个有关金吾军的铁律,那就是,只要一跟金吾军的士卒开战,金吾军的士卒有一个算一个,全都会毫不犹豫的冲上来拼命,然后自动三人一组进退有据的跟其它禁军的士卒混战。

也正是因为如此,上面将金吾军这支新军跟另外几支禁军劲旅一块编入选锋军,所有人都默认了。

说到底,军队到底还是一个讲究实力的地方。

……

说到宋江起义,大多数人会联想到明代小说《水浒传》中水泊梁山起义的桥段。

然而,这到底只是故事,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事实上,宋江一伙之所以起义,是因为赵佶穷奢极欲花费实在是太大了,蔡京等人为了满足赵佶的穷奢极欲从赵佶手中得到权力,绞尽脑汁想尽了办法帮赵佶弄钱,其中一些人就将主意打到了鱼税上,他们对外宣布:将梁山泺(又称大野泽,又名巨野泽、大泽、广野泽,它就在后世巨野县北)收为公有,禁止平民百姓擅自打渔、采藕,打渔、采藕为生的渔民要按照船只的多少向北宋朝廷纳税,船只越多,纳税越沉重,违者则将处以重罚。

宋江是山东郓城人,他性格豪爽,乐于助人,《水浒传》称他为“及时雨”,也没有说错,正因为此,宋江接纳了不少江湖好汉,在当地老百姓心目中叶颇有威望。

只不过,此宋江并非《水浒传》中那个一心渴望朝廷招安的忠孝黑三郎,而是一个一心反了北宋王朝、胆大妄为的江湖豪客。

这可不是冤枉宋江,事实上,宋江一伙攻城略地,将声势闹大了以后,北宋朝廷也可以说是皇帝赵佶就已经纳知亳州侯蒙“赦过招降”建策,颁旨招安,想以此来平息这场农民起义。

然而,宋江根本就没有受招安的心思,继续我行我素的攻城略地大闹特闹。

由此就不难看出,宋江到底是一个什么人。

将话再说回来。

北宋朝廷在梁山泺颁布了禁渔令之后,百姓们怨声载道。

在有心人的传播之下,“打破筒(童贯),泼了菜(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的声音便传了出来。

宋江借此登高一呼,活不下去了的渔民纷纷响应。

梁山泺虽然不像《水浒传》小说里描写得那样八百里水泊,易守难攻,但梁山泺为古济水所汇,济水中流在此通过。该泽西通雷泽;西南纳济水连通菏泽;东北出济水,再东北经济南流入海;东南出黄水入菏水、通泗水、入淮、入海。因交通之便,水产丰富,自古便是先民生存争夺之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而且,梁山泺这里向来就是起义军的摇篮。

像秦末,梁山泺就是彭越起义反秦的根据地。

像五代时期,黄巢余部便在梁山泺潜伏待机而起。

所以说,梁山泺这里的人,造反是有传统的。

宋江一伙在起义之初,借着梁山泺的有利地形,数败官军。

名气打响了之后,宋江更是开始直接招募义军,如滚雪球般迅速壮大。

不久,宋江就聚集了三十五个核心人员,加上他自己共三十六人。

这三十六人分别是:

呼保义宋江;

智多星吴学究;

玉麒麟卢俊义;

大刀关胜;

活阎罗阮小七;

尺八腿刘唐;

没羽箭张清;

浪子燕青;

病尉迟孙立;

浪里白跳张顺;

船火儿张横;

短命二郎阮小二;

花和尚鲁智深;

行者武松;

铁鞭呼延绰;

混江龙李俊;

九文龙史进;

小李广花荣;

霹雳火秦明;

黑旋风李逵;

小旋风柴进;

插翅黑虎雷横;

神行太保戴宗;

先锋索超;

立地太岁阮小五;

青面兽杨志;

赛关索杨雄;

一直撞董平;

两头蛇解珍;

美髯公朱仝;

没遮拦穆横;

拼命三郎石秀;

双尾蝎解宝;

铁天王晁盖;

金枪班徐宁;

扑天雕李应。

宋江一伙的核心人物,也就是以宋江为首的三十六人,虽然不像《水浒传》小说里一样全是武艺高强、神机妙算、身怀绝技的好汉,但他们也都还有其不凡之处,甚至其中还有几个杰出良将,比如关胜,历史上,在金兵南侵济南府时,接受招安的他,就曾率领着当地的官兵英勇作战,曾多次击败金军,如果他当时的顶头上司不是两宋时期第一卖国贼刘豫,那他也许也能成为一个响彻古今的名将。

而宋江一伙当中,最厉害的那个人无疑还是宋江。

宋江此人虽然文不成武不就,但他拥有很强的驭下手段和很不错的大局观,套用《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的作者龚开对他的评价——“识性超卓,有过人者”、“为盗贼之圣”。

在宋江的带领下,宋江一伙先是在梁山泺聚众起义,然后旋率众攻打河朔(泛指后世黄河下游一带)、京东东路(治青州,后世山东省益都),转战于青、齐(后世山东济南)。

他们攻陷十余郡城池,惩治贪官,杀富济贫,声势越来越盛。

到了现如今,他们已有近万人,而且声势浩大,大到北宋朝廷也不得不加强了对他们的围剿力度。

京东东路甚至是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只等宋江一伙落网。

宋江精猾,见势不好,果断带着他的人从他们与官军周旋了近一年的沂州(后世山东临沂)撤回梁山泺,然后又向京西北路挺进,企图在这里继续壮大。

这时候北宋朝廷的掌权者,也不全都是酒囊饭袋。

宋江一伙刚进入濮州境内,早已准备多时的信阳军和广济军就切断了宋江一伙反回梁山泺的后路,形成关门打狗的局面。

另一方面,北宋朝廷又命令濮州知州曾孝蕴率大军从西往东讨贼。

这才有了蔡仍率领金吾军出征一事。

现在,宋江一伙就在临濮一带徘徊。

那一带,地处山东、河南两省交界处,北枕黄河,东通梁山泺,河流纵横,丘陵起伏,极利于防守,这里也是古代军事要地之一,历史上有名的晋楚之战,史称城濮之战,就是在这里打的。

从濮州包围临濮,有两条线最佳——一条是绕道南华从西往东攻打临濮,另一条则是绕道雷泽从东往西攻打临濮。

曾孝蕴、梁方平、傅察等人一商量,决定西中东三线作战——其实是两线,中线和西线走得是一路,都是先去南华。

曾孝蕴、梁方平、傅察等人商量过后决定,由曾孝蕴亲率西中两路走南华,确保宋江一伙没有机会向西逃窜,而东路名义上由亳州知州侯蒙统领,实际上则由梁方平统领——侯蒙年纪太大了,根本折腾不起,所以只能由“知兵”并参加过宋夏大战的梁方平代为统领。

顺便一说,因为西中两路主要是防守,所以选锋军被安排到了东路军。

西中两路暂且不说,只说东路军。

虽然这一路之上闹出了很多笑话,但东路大军最后到底还是到了雷泽,并与在这里驻扎的广济军合兵一处。

梁方平将众将聚集到一块商量此战怎么打?

商量来商量去,最后由梁方平的心腹爱将田师中提出了一个还算靠谱的战略计划。

计划定好了以后,梁方平开始调兵遣将。

选锋军打头,这是无疑的。

虽然已与蔡仍已经和解了,但梁方平还是安排了新军金吾军为选锋军的先锋,也就是全军的先锋。

说完之后,梁方平为表示自己公平,还特意强调金吾军是全军第一,所以才把最强之军放在刀尖上,希望金吾军为全军作出表率。

虽说梁方平的话说得好听,可会说的不如会听的。

蔡仍怎么可能听不出来,梁方平如此,不仅仅是给金吾军派了一个最艰难的任务,还捧杀了金吾军,甚至有促成其他禁军孤立金吾军的嫌疑?

尽管蔡仍不惧怕担任全军先锋的任务,甚至还很期待,可蔡仍到底还是没能忍住暗骂了一句:“死太监,小心眼!”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