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宋枭途 > 第三百一十九章 为高丽做出一些牺牲(求订阅!)

龙孙十二(王)尽,更有十八子(李)。

这是高丽西京最近传得沸沸扬扬的一句谶语。

高丽西京,历史悠久,是高丽人的发祥地,在半岛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传公元前两千多年前,天帝庶子桓雄与熊女所生的檀君(又称王俭)建立朝鲜国,其都城阿斯达就位于此,因此此城又有“王俭城”之称。

中国商朝灭亡后,殷商贵族箕子来到朝鲜,以此城为都城,是为“箕子朝鲜”。

当地民众十分崇敬箕子,把他作为朝鲜民族的始祖,因此此城的地位也显得神圣起来,被称为“箕城”。

随着历史发展和历史变迁,此城已有数千年历史(中间也多次推倒重建),早已被建成了一座防御设施极其完善的都城。

加之,城中有十万大军和五十几万民众以及充足的粮草,还有拓俊京这样经验丰富的名将统治。

以至于,辽东要想将这里打下,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好在——

高丽西京中的人也不是铁板一块。

这些人中:

有人主张,想办法让王楷复辟。

有人主张,王楷无能致使高丽遭此浩劫,又年幼无法服众,该拥护一个老成持重素有威望的人为高丽王带领高丽人渡过这个难关。

有人主张,靠金人打败辽东强盗,还高丽一个太平。

还有人坚决反对金人进入高丽——他们认为,辽东人是虎,金人是狼,别因为拒虎,而引狼入高丽,那样,前有狼后有虎,一定会加速高丽的灭亡。

这些人争吵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

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威望不足以称王的拓俊京,也只能勉强维持这个局面,不能带领高丽人走出这个困局。

拓俊京觉得,现在能带领高丽人走出眼前困局的,只有李资谦——王楷实在是太年轻了,势力也实在是太小了,不足以带领高丽人走出眼前这个艰难的局面,只有从政经验丰富威望又够高的李资谦才有可能带领高丽人走出眼前这个艰难的局面。

也正是因为如此,拓俊京一直在帮李资谦造势,那句谶语也是拓俊京派人放出去的。

不过——

拓俊京能做的,也就这些了,剩下的,还得靠李资谦自己——如果李资谦不能从开京逃到高丽西京,那不论拓俊京做什么,都是没用的。如果被王楷先从开京逃到高丽西京,那不论拓俊京有多看好李资谦,拓俊京都得因形势而选择王楷。而如果李资谦和王楷都不能从开京逃到高丽西京,那拓俊京恐怕也维持不了现在的局面了,到那时,拓俊京要么选择一个宗室立之,要么就只能等着高丽灭亡了。

李资谦和王楷也知道,现在正是高丽的关键时刻,也是他们彼此之间对决的关键时刻,甚至就连他们的支持者也知道,胜负就在这段时间了。

因此,李资谦和王楷两派的人可以说是绞尽脑汁公关蔡仍……

……

掐指一算,蔡仍占领高丽开京已经半年多了。

虽说,进入开京没几天,为防止高丽王氏复辟,为防止别人滋生挑战自己的野心,蔡仍就已经宣布了,将高丽王氏的男子全都软禁起来,将高丽王氏的女子全都纳入自己的后宫之中,不过,截至到目前为止,蔡仍一直都没有动高丽王氏之女,也包括李资谦送给自己仁川李氏之女。

蔡仍如此,自然不是因为蔡仍变了,变得不好女色了,而是:

首先,蔡仍真是太忙了——先不说,高丽南部地区,一直到五月中旬,才完全平定,也不说治理这些陌生的地区有多难,只说让他们这些外来人在这些地区站稳脚跟,就有够蔡仍忙的了。不夸张的说,来高丽这半年多时间,蔡仍几乎没有一天不加班的,尤其是在李纲、赵鼎等人没过来的时候,那段时间,蔡仍几乎天天都忙到亥时,有时甚至得忙到子时。

其次,蔡仍原来的妃嫔也不少,关键很多都是好久没见了,像梁红玉、王三娘、方百花、陈进姑、赵三十六娘、将勤儿,她们想蔡仍,蔡仍也想她们,自然得先可着她们来了,否则,本来就因为蔡仍女人越来越多而生闷气的她们,就更得郁郁寡欢了。

可以说,蔡仍好不容易才将自己的地盘和自己的女人们稳定下来,自己也终于可以闲下来了。

尤其,随着蔡仍登基,又升赏一大堆人,让大家各司其职之后,蔡仍真是可以闲下来了。

没了那么多的事,蔡仍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在自己的妃嫔身上耕耘,消了自己妃嫔们的怨气。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高丽水养人,这几个月时间,蔡仍战果斐然——后宫之中频频传出喜讯,几十个女人因蔡仍耕耘,而暗结珠胎。

也正是因为如此,蔡仍的后宫中,损兵折将,战力大减,而蔡仍也终于有时间消化高丽王氏之女了。

所以,吃饭的时候,蔡仍就随便问了已经成为自己尚寝女官的吉祥和如意一嘴:“高丽王氏之女是不是都在后殿?”

……

后殿。

高丽王氏之女生活的地方。

起初,这里人有很多人——不仅高丽王氏之女在这里,还有大量的宫女在这里。

后来随着蔡仍的赏赐与结婚都监和寡妇初女推考别监的建立,那些相貌差一些的宫女陆续都离开王宫嫁人了,相貌较好的宫女也陆续被蔡仍赏赐给自己的妃嫔做使女了。

再后来,蔡仍又下了一道命令:三十五岁以上的高丽王氏之女(不论是王室,还是宗室),全都搬去王宫角落当中的慈宁宫中居住。

到现在,这里就只剩下了一百多年轻的高丽王室之女(也包括王俣和王楷的妃嫔和高丽宗氏之女)和一些特殊的高丽女子——像投靠蔡仍的高丽大臣送给蔡仍的高丽美女和礼部给蔡仍从民间挑选的一百名高丽美女,比如郑克永的两个女儿,比如蔡孝的两个姐姐。

提到皇室、王室之女,人们往往想到的都是其光鲜亮丽的一面,都会忽略她们所要承担的。

像有的朝代,在帝王死后,无子嗣的妃嫔得殉葬——有些殉葬的妃嫔才十三四。

像有的朝代,在帝王死后,没有帮帝王生下一儿半女的妃嫔会送往冷宫亦或是强迫出家——武则天还是“武才人”时,就在李世民死后被送去当了尼姑。

像有的朝代,一些不受宠的妃嫔不得不利用自己在闺房中练就的刺绣功夫赚些钱来贴补,很多妃嫔甚至活得都不如宫女太监。

这些都不说了,只说如果运气不好遇到皇王城被打破她们全都被抓的情况,那她们有可能就会生不如死,就像靖康之耻之时的赵佶和赵桓的嫔妃和女儿。

蔡仍已经是很文明的了,虽然他也将不少高丽女人赏赐给了辽东军的将士,但蔡仍强令辽东军的将士必须纳娶,得有正式的仪式,如果是娶妻不是纳妾,王庭还为高丽女人陪送二十元的嫁妆,并且明令辽东军的将士不许迫害高丽女人,并且还要出台相关的保护法——蔡仍此举主要是为流汗又流血的辽东军的将士成家,这里面婚配的意思大于赏赐。

虽然蔡仍已经很文明了,但对于什么都不知道的高丽王室之女而言,蔡仍和辽东军仍是很可怖的存在,尤其见到那些宫女相继被带走了以后,她们更是无不担心她们自己的命运,她们一直在想:是否哪一天她们也会被陌生人带走?

可让这些可怜的高丽王氏之女没想到的是,她们左等,没有人来处置她们,她们右等,也没有人来处置她们。

后来,又有不少高丽女人(即投靠蔡仍的高丽大臣送给蔡仍的高丽美女和礼部给蔡仍从民间挑选的一百名高丽美女)来到她们这里。

从这些后来的高丽女人那里,高丽王氏之女知道,高丽亡了,现在已经改朝换代,变成辽东国了,而她们这些人,全都成为辽东王蔡仍的妃嫔了。

这让高丽王氏之女很伤心,她们中甚至有一些选择为高丽殉葬。

可这些为高丽殉葬的女人,就像是扔入大海里的几粒小石子,连点波澜都没能击起。

慢慢的,这些高丽王氏之女,也就不在做这些无用的牺牲了,她们自然而然的选择了在这种她们不逼自己就没人逼她们的环境中生活下去。

很快,这些高丽王氏之女就发现,这么生活,除了枯燥一点,也没什么,不缺吃,也不缺穿,她们就是有什么需求,跟管理她们的女官说,也大多都能满足她们。

似乎,现在的生活,比从前那个尔虞我诈的生活,还要好一些。

这种情况下,令很多本来很僵的关系也缓和了下来。

比如,敬和太后李氏与承德公主和兴庆公主。

承德公主和兴庆公主都是李资谦的女儿所生(她们分别是李资谦的大女儿和二女儿所生),说起来,她们二人还是延德王后李氏(李资谦的三女儿)的外甥女,也算是半个仁州李家的女人。

而李资谦原本想让延德王后李氏来继承王俣的顺德王后的王妃之位,这样这个王妃之位就还在他们仁州李家,可惜最后继承了顺德王后的王妃之位的人却是敬和太后李氏——李氏其实姓“王”,她是王俣的堂妹,高丽王氏为了名正言顺的乱抢,掩耳盗铃的颁布了一个法律,就是高丽王氏之女出嫁,不能随父姓王,要随母姓。

无疑,敬和太后李氏便与仁州李家成了死敌。

而承德公主和兴庆公主怎么说也是半个仁州李家的人,加上对敬和太后李氏抢了她们母亲的王妃之位的腻味,最主要的是有李资谦为她们撑腰,结果承德公主和兴庆公主与敬和太后李氏的关系非常僵。

不过那是从前。

现在大家都是待宰的羔羊,搞不好哪天还得被一个男人大被同眠,到那时就需要彼此照应了。

这种情况下,还斗什么斗?

再说了,静下来细想想,敬和太后李氏除了是承德公主和兴庆公主的继母,还是承德公主和兴庆公主的堂姑,也不是外人,大家完全没必要弄得这么僵。

关系挺复杂,也差着辈分,但实际情况却是,敬和太后李氏与承德公主和兴庆公主的年纪其实差不多大——她们三人之中,最大的是承德公主,然后才是敬和太后李氏,再然后是兴庆公主。

三个年纪相仿的女人暂时放下彼此之间的成见,才发现其实彼此之间竟然还可以成为朋友。

承德公主的住处。

敬和太后李氏和承德公主正在苦中作乐下着一种古棋,兴庆公主则站在一旁观看。

这种棋的棋盘是用浅线条刻画出四个四方形后再画出了对角线等。

这种棋的玩法是用自己的棋子逼死或吃掉对方的棋子,最终将对方的棋子全部吃掉,就算获胜。

眼见双方就要分出胜负。

门外突然传来了一个不大又急切的声音:“请问,承德公主可在此间?”

敬和太后李氏、承德公主、兴庆公主全都是一怔!

不过很快承德公主就道:“本宫在。”

门外之人又道:“奴婢是陛下派来的。”

承德公主犹豫了一下,问道:“不知是哪位陛下?”

承德公主说出这话之后,不论是她,还是敬和太后和兴庆公主,全都是一脸苦涩!

要是以前,说陛下,只能是高丽王,也就是王楷,可现在,说陛下,还有蔡仍,而且,敬和太后、随德公主、兴庆公主都觉得后者的面居多,要知道,现在这里可是后者的地盘。

门外之人并没有纠结承德公主的大不敬,而是直接说道:“奴婢是高丽王派来的。”

高丽王,就不能是蔡仍了,只能是王楷,否则就是辽东王了。

敬和太后、随德公主、兴庆公主互看了一眼,最后,还是敬和太后点了点头,兴庆公主才把门打开。

门开了之后,敬和太后、随德公主、兴庆公主才发现,门外之人是一个宫女打扮的二十岁出头的少女。

少女一闪身进入房中。

四下打量了一下,见敬和太后也在,少女赶紧给敬和太后请安道:“见过太后,奴婢是韩安人之女韩彩英,是陛下派奴婢来给你们送消息的,太后在这里正好,省得奴婢再去找太后了。”

敬和太后点点头,道:“陛下让你来找我们,所为何事?”

韩彩英道:“陛下说,现在是高丽生死存亡之际,希望太后、两位公主,还有其她高丽王氏和宗氏的人,为高丽做出一些牺牲……”

与此同时。

一个宫女也敲响了延德王后李氏的房门。

延德王后的妹妹(即李资谦的第四女)打开房门之后,那个宫女一边警惕的看着门外的动态、一边说道:“陛下今日有可能会临幸你们这里,李太师托我带话给你们,他说你们务必要把握住这个机会求得陛下放他北去,他还说这是为了仁川李家……”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