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宋枭途 > 第三百一十五章 交接(求订阅!)

大宋枭途 第三百一十五章 交接(求订阅!)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9:3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正如蔡仍之前所预料的那样,因为踏白军的速度够快,打了毫无防备的平州守军一个措手不及。

结果,王德派人化妆成高丽百姓夺下了平州城的城门,随后派精兵冲入城中,一战而夺下至关重要的平州城。

在那之后,王德一边驻守平州城、一边分兵收复平州的其它地区。

等李彦仙率领新八军赶到平州时,王德已经收复了平州的大部分地区。

李彦仙从王德手中接过平州的防御之后,跟李彦仙一块到平州的政工干部,立即对平州的奴婢进行了解放、并对平州的权贵阶层进行了公审。

在这之后,政治部和新兵部的人,从高丽奴婢和高丽良人中招募了一万五千高丽兵,并展开政治教育和新兵训练。

数日之后,拓京俊率领五万高丽西北军南下。

王德和李彦仙依托平州的防御工事将这五万高丽西北牢牢的挡在了平州以北,甚至还在第一战中重创了高丽西北军。

另一边,刘锜和韩世忠率领东西两路大军南下了之后,轻而易举就攻占了城门被宴广孝他们卸下、城墙被宴广孝他们扒掉的不少州县。

不久,蔡仍派仇悆、郭永、唐重、陈康伯、胡世将、张克戬、李石、高履、萧容、曹勇义等一大批能官带着一大批经验丰富的干吏、政工干部、新兵训练员分别追上刘锜和韩世忠,前往他们攻占的地区,然后在那些地区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奴婢解放运动和权贵公审运动,再然后从那些地区招募高丽奴婢和高丽良人组建奴婢兵。

如此一来,东西两路大军,一路打下去,不仅没有越打越少,反而越打越多。

后来,刘锜和韩世忠不约而同选择分兵收复高丽的南部地区。

这样一来,刘锜和韩世忠收复高丽南部地区的速度又增快了不少。

这一日,赵鼎、宋江、张悫等台湾方面来的官吏以及王三娘、梁红玉、方百花、陈进姑、赵三十六娘、蒋勤儿等蔡仍的几十房妻妾和蔡仍的八个儿女来到了高丽,跟他们同来的,还有三万精兵。

(顺便说一句,台湾的事,蔡仍交给蒋兴祖了——蒋兴祖是最早跟蔡仍的人之一,又是蔡仍的岳父之一,关键此人一身正气,对蔡仍也忠心耿耿。)

至此,蔡仍的心才算是放了下来。

蔡仍大手一挥,直接就将民事和政事全都交给赵鼎了,将政治部的事全都交给宋江了,将财务的事全都交给张悫了,自己只负责军事上的事。

这让之前军、民、政、财什么都一把抓的蔡仍,终于可以松了一口气。

赵鼎、宋江、张悫等人一来到高丽,就受到了蔡仍的绝对重用。

关键,蔡仍已经今非昔比,已经是一地之王了,并且有望收复已经脱离中原王朝好几百年的高丽,成为一个真正的君主,而他们现在水涨船高了,全都成为一国的重臣了。

所以,赵鼎、宋江、张悫等人全都卯足了劲,准备大干一场。

不久,张悫就给蔡仍提交了一份长长的缴获清单:

“……金大约三百七十五万两,银大约一千九百四十七万两……法驾大驾之属五辂副辂卤薄仪仗、王后以下车辂卤薄仪仗、王子诸王以下车辂卤薄仪仗、百官车辂仪仗、礼器、法物,礼经、礼图、太乐轩架、乐舞、乐图、舜文二琴、女娲笙、孔子冠、图识、竹简、古画、教坊乐器、乐书、乐章、祭器、明堂布政图、闰月体式、八宝九鼎、元圭郑圭大器、浑天仪、铜人刻漏,共计五千余件……真珠六百二十三斤,玉一千六百十三斤,珊瑚一千二百斤,码瑙一千五百斤,北珠一百一十四斤,西海夜珠一百三十六个,朱砂一万九千斤,水晶二万五千斤,花犀二万九千八百四十斤,象牙一千四百六十坐,龙脑一百七十斤,金砖四十叶,王先生烧金、陈抟烧金、生金、甲金头盔各六副,金鞁、金马杓、金杵刀、金作子一百二十五副,玉作子一百副,花犀带、金带、金朿带、玉朿带、镀金带、金鱼袋等一百二十余条,高丽王合分金钱二十贯、银钱四十贯,王后合分金钱十一贯、银钱二十二贯,银火炉三十只,金火炉一只,金桌子三十只,银交椅一百一十二只,金合大小七十八只,金水桶四只,金盘盏一千二百副,金注碗八十副,金银匙筯不记数,金汤瓶五十二只,琉璃盏一千三百只,琉璃托子一千六百只,珊瑚托子六百只,码瑙托子九百只,真珠扇子一百合,红扇三十合,蓝扇三十合,行鸾扇五十合,大扇二十合,扇车二十辆,红铜古器二万五千余件,精美陶器八万三千余件……绢布五百一十九万三千余匹……战马四万三千七百余匹……各类兵器三十六万余件,各类甲胄十三万八千余套……粮食一千七百多万石……”

虽然明知道此次的缴获绝逼会多到难以想象,可蔡仍怎么也没想到竟然会多到这种程度!

不过,细想想,其实也很正常,这可是高丽二百余年的积累,关键还不只是高丽朝廷的积累,还有高丽贵族的积累,有这些真是太正常不过了。

顺便说一句,这还只是罗城一城的所得,还不算高丽南京、高丽东京以及其它各州县的所得。

上报完这些之后,张悫就跟蔡仍请求,由户部派人去已收复之地去查证、封存并运回各军的缴获。

蔡仍大手一挥,便同意了,而且,蔡仍还将自己的亲军派了三千给张悫,以防万一。

作为一个君王,那是不可以没钱的。

不说正常的国家开销,就是平时的赏赐,都得不少钱物。

当然了,夺了辽国和高丽两国十几代人数百年积累的蔡仍,这辈子应该不会缺钱的。

可话又说回来,谁又嫌钱多。

更何况,蔡仍有钱归有钱,但女人和孩子也不少——目前来说,蔡仍的妻妾已经超过三百,如果再将他的女官、女侍卫、宫女都加上,他虽然没有佳丽三千,但一千佳丽绝对是有的。孩子也已经有三十四个了,而这还没算那四五十个还在娘胎里的。这些也算上的话,蔡仍差不多都可以盖过赵佶了。关键的关键,蔡仍现在才二十一岁,未来,不论是女人的数量,还是儿女的数量,肯定还会再增加。

另外,蔡仍还有文武百官、数百内侍、上万亲兵、数十万军队、数百万百姓。

总而言之,蔡仍的开销极大,甚至可以说,没有上限。

在这种情况下,蔡仍多积累一些,总不会有错。

军事方面,虽然蔡仍一直亲自掌控,但为了保险起见,蔡仍还是将陈遘调了过来,让他将枢密院的架子搭起来,辅助自己掌管这场纷杂的大战。

其实——

蔡仍不仅将枢密院从燕云调回来了,其他部门也陆续从燕云调了回来。

宣和四年末,第一批从燕云过来的民众登陆礼成港。

这批民众共有十万,大约全都是从朔州、应州、蔚州过来的,他们也是最忠诚蔡仍的一批民众。

蔡仍特意叮嘱,这批民众全都安排在开京地区,成为自己统治的基础。

这批人中:

愿意进城的,蔡仍就派人将金吾军查封的高丽贵族的房子拆分开,以低昂的价格卖给他们——这里的城,指的是开京周边的县城,而不是罗城。罗城的皇城,蔡仍留给自己的子孙居住。罗城的内城,全都被蔡仍赏赐给自己手下的文武百官了。就连罗城外城权贵的房子,都被蔡仍拆分开赏赐给金吾军将士的家属了。

不愿意进城的,各地的官吏会陪同他们择地建立他们自己的村庄。

而不论进城与否,都能得到蔡仍所许诺的,不分男女老幼,均能分得十亩土地——前几批来的,分到的,全都是开京地区高丽贵族的良田。后面来的,选择在开京附近居住的,只能自己开垦荒地。否则,就只能去其它地区分得高丽贵族的良田。这也能保证,燕云来的人,不会集中在一个地区。

宣和五年初,云地愿意跟蔡仍走的人,要么已经去了高丽,要么已经到了蓟州准备登船,最不济的也已经撤到了儒、妫二州,准备从居庸关前往燕京,然后从燕京前往蓟州,之后再从蓟州坐船前往高丽。

顺便说一句,为了保证军票的信用,蔡仍下令,在钱庄撤走之前,将散落在燕云地区的军票用真金白银收回来,带不走的粮食也分给了燕云地区的民众。

这也使得蔡仍在燕云地区的名声更好。

而这时,赵宋的局势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因为白沟、良乡那两场大败,童贯已经失去了赵佶的信任。

不过——

因为赵佶还需要童贯收复燕京,所以暂时还没有动童贯。

可王黼和梁师成却看出了赵佶的心意,因此,他们联合举荐谭稹接替童贯担任河东、燕山府路兼河北路宣抚使。

谭稹的威望与势力根本无法与童贯相比,赵佶担心谭稹负责不了收复燕云这么大的事,便暂时只任命谭稹为河东、云中制置使(就是蔡仍原来那官),让谭稹负责收复云地。

也是谭稹运气,他刚上任不久,辽东政府就将朔、应、蔚三州愿意跟蔡仍走的人给撤走了。

谭稹得知此事了之后,赶紧跟蔡攸、蔡绦、马扩联系,请他们跟李纲商量交割朔、应、蔚三州。

不久,李纲就代表蔡仍同意交割朔、应、蔚三州。

谭稹大喜,立马就将此事报告给了赵佶。

赵佶闻讯,也很是兴奋,马上将朔、应、蔚州改名为朔宁军,令谭稹赶紧派兵前去镇守。

谭稹接到赵佶的命令之后,派河东将领李嗣本和耿守忠,率军前去守御。

这样,不费吹灰之力,谭稹便收复了朔、应、蔚三州。

这让谭稹感到很得意。

然而——

这时的云中地区形势很复杂。

金军已扩张到西夏边境,李乾顺感到西夏面临严重的威胁,他不敢继续收留不久前来西夏避难的耶律延禧了。

耶律延禧于是黯然离去,重新回到夹山,打算组织军队东山再起。

李乾顺为求自保,决定向金国称藩,金国表示同意。

西夏称藩后,金国答应将下寨以北、阴山以南、伊实伊喇图鲁泺以西的大片土地割让给西夏。

而西夏则保证不再救援耶律延禧。

为进一步落实与西夏之和议,完颜宗翰又派遣撒卢母秘密出使西夏,将答应割让给西夏的土地具体细化为:天德、云内、武州以及河东兜答、斯剌、曷董、野鹊、神崖、榆林、保大、裕民八馆,另外还有河西的金肃、河清二军。

完颜宗翰提出的条件是,西夏必须出兵进攻麟州(后世陕西神木),以牵制河东和云地之势。

完颜宗翰做出这样部署的目的,一是要张网擒拿耶律延禧,二是伺机对燕云动手和将水搅混,让宋、夏、燕云之间乱起来,金国好借此机会消化辽国的土地和民众。

金国与西夏之间的这些秘密交易,大宋并不知情。

谭稹并没把主要精力放在交割云中这件事上,他的心思主要用在国内。

在谭稹刚上任不久,便听说,常胜军和郭药师得到了重用,赵宋朝廷决定对常胜军进行扩军,将来用常胜军来驻守燕地。

谭稹听说这件事之后,向赵佶建议,在河东另外组建一支五万人左右的军队,主要招收云、朔一带的汉民,让他们分别屯守在各州县要害之地,号为义胜军,让李嗣本和耿守忠担任正副统帅,以此来驻守云地,并且可以用来抗衡常胜军,也可以使郭药师有所畏惧。

正准备建立新军的赵佶,觉得谭稹这个建议很好,很快便予以批准。

李嗣本和耿守忠都是河东守将,他们对云中地区的地形人口等情况都比较熟悉。

接到命令之后,他们立即展开招兵工作。

他们从“归朝人”中选拔那些少壮者,登记名号,建立军籍,发给军饷。

宋朝有所谓“归正人”、“归明人”与“归朝人”之说,这些人都是一些特殊的群体,是宋朝在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及其国家政权关系中形成的。

归正人,是指原是中原人、后来陷入番邦、而后来又复归中原者,是自邪而归正之人。

归明人,是指原不是中原人,是中原之外的少数民族,来归中原者,是自暗而归明之人。

归朝人,则专指原系燕云地区的汉人而归宋朝者。

由于连年战乱,燕云地区(包括河东、河北)产生了大量流民,他们现在基本都属于“归朝人”,符合招兵条件。

于是,他们纷纷前来报名,加入到义胜军的队伍中来。

由于义胜军士兵的优厚待遇,甚至还吸引了不少常胜军士兵偷偷跑来入伍。

郭药师对义胜军的建立很恐慌,特别是自己队伍中不断有军士偷偷前去投奔义胜军。

这也让郭药师很头疼。

而此事也使得未来在燕云地区常驻的两支军队(即常胜军和义胜军)从新建之初,就拥有了不小的矛盾。

不过——

不管怎么说,随着常胜军的扩军和义胜军的建立,大宋总算是拥有了两支“可靠”、“可战”的军队……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