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宋枭途 > 第二百八十八章 从今以后燕云姓蔡了(求订阅!)

彻底占领了燕京之后,蔡仍任命岳飞为东路军都统制、任命韩世忠为西路军都统制,分别埋伏在辽军回军的必经之地。

耶律大石大败宋军之后,带着所辖辽军凯旋。

行至良乡北部地区,杨再兴看准时机率领背嵬军果断出击。

背嵬军中有三千重甲骑兵。

关键,背嵬军以逸待劳,而耶律大石的军马可是追杀了宋军一天一夜早已筋疲力尽。

结果不言而喻。

耶律大石率领的辽骑,在匆忙迎敌之下,被背嵬军瞬间击溃,然后一点一点收割着性命。

耶律大石见此,果然率领残军败将往东逃窜。

可耶律大石的残军败将刚逃了不到一里,岳飞就亲自指挥两万大军将这残兵败将包围了。

耶律大石不甘大败,亲自率兵冲了上去,想要擒贼先擒王击杀岳飞。

只可惜,耶律大石太累了,结果被岳飞一枪就扫下了战马,然后被生擒活捉了。

见耶律大石被金吾军生擒活捉了,耶律大石手下大将萧斡里剌,只能带着仅剩的不到两千辽军将士下马投降。

另一边,萧干也在高粱河北岸遭到了韩世忠的伏击。

萧干的军队先被踏白军击穿,然后被各军的骑兵分割再收割。

比耶律大石稍好一些的是,高粱河那里的地形无法做到全歼辽军,萧干仗着熟悉地形,趁乱带着近千人马成功逃了出去,然后一头扎向了平州路。

击溃了萧干和耶律大石的主力了之后,又留下一些善后的兵马,然后岳飞率军去攻打易州城,而韩世忠则率领剩余兵马去攻打涿州。

宋军大败的时候,原本驻扎在易州的何灌,因怕被困在北边成为孤军选择弃城而逃了。

因此,岳飞几乎兵不血刃就收复了易州。

涿州的郭药师和杨可世的情况也跟何灌差不多。

见辽军势不可挡,郭药师和杨可世连夜带着常胜军撤离了涿州,然后向雄州退去。

韩世忠到涿州的时候,涿州几乎空了。

韩世忠也几乎兵不血刃就收复了涿州。

岳飞和韩世忠在第一时间向处于燕京的蔡仍报捷。

与岳飞和韩世忠的捷报一块送到燕京城的,还有关胜和张清送来的捷报——他们内外夹击收复了紫荆关。

短短不到两天时间内,蔡仍就一连收复了居庸关、燕京、易州、涿州。

这个战果不可谓不辉煌。

辉煌到,蔡仍都有点怀疑这个战果了,蔡仍感觉自己可能是在做梦。

其实——

取得这个战果很正常。

要知道,目前北辽真是虚弱到了极点——北辽目前能动用的人马,一共也就两万多,这还包括守卫居庸关和紫荆关的辽军。

而就这两万多人马,还全都被萧干和耶律大石带去与宋军决战去了。

在这种情况下,蔡仍率领七八万大军杀过燕山,要是还取得不了这样的战果,那蔡仍干脆找块豆腐撞死,别再提问鼎天下、拯救靖康之耻了。

击败了萧干和耶律大石,蔡仍亲自布防:

首先,岳飞和韩世忠率领大军一直推到了白沟河、范村一带。

然后,由翟进率领金吾后军守卫居庸关,由张清率领金吾左军守卫紫荆关,由关胜率领金吾右军在白沟河布防,由在牛皋率领金吾中军在范村一带布防。

至此,宋军之前所取得的一切战果,荡然无存,而蔡仍成为燕地的新主人,从今以后燕云姓蔡了。

当然,蔡仍要想将燕地彻底收入囊中,还需要一些时日。

毕竟,燕地共七州,也就是燕、易、涿、顺、景、檀、蓟七州。

如今,蔡仍才只得了一小半,而且就这一小半,还没有完全成为蔡仍的。

另外还有平滦营三州,那里地势险要,关山要隘很多,是从东北南下华北的重要通道,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只有将平滦营三州也收复了,蔡仍才能彻底将胡人关在关外,进而高枕无忧……

……

大宋的五十多万大军被辽军击溃,死伤近半。

击溃了宋军的辽军,又被金吾军轻而易举的歼灭。

大宋在此之前取得的一系列战果顷刻之间就全都变成了蔡仍的了,甚至就连燕京城也成为蔡仍的了。

大宋千谋万划想将蔡仍锁在云地不让蔡仍出来的战略,如今彻底落了空。

不仅如此,兵多将广又野心勃勃的蔡仍,还彻底成了大宋的临邦。

事情似乎是向着最不利于赵宋的方向发展了。

知道了这一切之后,赵佶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再也不复之前的风流了。

刘延庆因此声名扫地什么的,赵佶管他去死。

让赵佶忧心忡忡的是,经此一战,宋军战斗力低下的真相彻彻底底暴漏了出来。

这让他赵佶和大宋丢尽了颜面暂且不说,关键是将来他赵佶用什么来保卫大宋这广袤又富饶的疆土?

更关键的是,他赵佶拿甚么来扼杀蔡仍那勃勃的野心?

赵佶连夜将王黼、李邦彦等人叫来商量对策。

事实上,王黼、李邦彦等人早就知道,宋军大溃败,涿、易等州县先被辽军占领,然后又被金吾军夺去,蔡仍取代了辽国成为他们大宋新的临邦。

对于这些突发事件,王黼、李邦彦等人其实也有些措手不及,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

垂拱殿中。

赵佶一边走来走去、一边道:“童贯和刘延庆在平定内乱、镇压方腊之时,表现的很出色,也很勇敢,可这次在河北面对辽军时,为什么就如此软弱,如此无能?”

王黼也感到不解,他道:“是啊,的确令人费解,童宣抚,蔡副宣抚,还有刘延庆,他们为甚么要突然撤军?这不是糊涂吗?”

李邦彦悠悠地说道:“微臣早就说过了,这次出兵北伐是冒险之举,咱们就不该出兵,现在童贯、蔡攸和刘延庆丧师辱国,必须重重的惩罚他们!”

“如何处置童贯、蔡攸和刘延庆?”

“下一步该怎么办?”

“大宋不会因此而亡吧?”

“……”

赵佶实在是心乱如麻!

赵佶既不甘心燕地被蔡仍夺去,又担心蔡仍平定了燕地之后再打他们大宋的主意!

对童贯,赵佶实在是失望透顶,所以他提笔给童贯写下了一份手札,责备说:“今而后,不复信汝矣!”

梁师成自告奋勇去雄州亲自将这份手札交给童贯。

听闻梁师成亲自来雄州了,童贯赶紧与蔡攸一块出迎。

一见面,梁师成就压低声音说:“童宣抚,你这回可惹上大事了。”

童贯心中一凛,他隐隐猜到,应该是刘延庆兵败一事。

梁师成也不废话,他直接将赵佶的手札交给童贯。

童贯展开一看,随即身体就是一晃!

“今而后,不复信汝矣。”

这短短的八个字,对童贯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

童贯追随赵佶二十多年,还是第一次接到赵佶以这种严厉语气写下的手札。

看着这熟悉的笔迹,不用细心揣摩,童贯也能体会出赵佶在写这份手札时的愤怒和失望。

而一个宦官,如果不被皇上信任了,而且还被明确告知,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失宠,意味着一切都完了!

童贯大惧,额头上不知不觉地冒出了一层冷汗!

蔡攸没看见手札上的内容,但从童贯的脸色上,他差不多也已经猜到,肯定是赵佶知道了大军溃逃引起大败一事,因而大发雷霆。

对此,蔡攸并不害怕,他与赵佶有默契,知道赵佶不会因此而怪罪于他,他来这里,只是来看着童贯的,并不是来打仗的,所以他并不担心。

童贯赶紧向梁师成求助道:“太傅,您可得帮帮我,您是最了解官家的人,依您看,官家这是何意?”

梁师成朝童贯招招手,童贯赶紧来到梁师成跟前附耳倾听。

梁师成压低声音说:“现在你只有一条路可走。”

童贯赶紧追问:“哪条路?还请太傅赐教。”

梁师成道:“彻底解决蔡仍之祸,然后收复燕京。”

童贯听罢,苦笑不已,他若是有这个能力,形势又怎么会到这一步?

梁师成走了之后,童贯将赵佶的手札递给蔡攸,说:“你看看吧,官家这次真的生气了,咱们必须得想办法解决掉蔡仍,然后收复燕京,不然,咱们都会遭到弹劾。我老了,大不了致仕,可你还年轻,政治生命还很长,如果不能圆满解决此事,它有可能会影响到你今后的仕途。”

蔡攸不以为意的笑笑,然后说道:“官家生气也是应该的,五十多万大军,被两万多辽军打败,那刘延庆真是一头蠢猪,无能至极。以我看,还是等马扩从北安州回来以后再研究,怎么消灭蔡仍和怎么收复燕京吧。”

童贯表面点头同意,心中却在暗自苦笑:“咱们连辽军都打不过,怎么可能打败曾打败了金军和辽军的金吾军?”

童贯有一种预感,他的一世英名怕是要毁在了收复燕京一事上。

童贯的心情很沉重,以至茶不思饭不想。

宣抚司幕僚王环见状,对童贯说:“这次溃败,皆因刘延庆指挥无能才造成的,这事不能怪宣相您,您侍奉官家多年,又立下了许多战功,官家应该不会怪罪于您的。”

王环是登州知州王师中的儿子,曾经以副使身份跟随赵良嗣跨海去东北,与女真人签订了海上之盟,后来辗转成为童贯的幕僚。

童贯叹了一口气,说道:“你还年轻,还不懂其中的炎凉啊。”

王环想了想,然后向童贯献计说:“宣相,我看咱们不如直接派人去北安州,然后请金国皇帝遵守盟约,派军入关,与我们南北夹击燕京,这样或许能打败蔡仍,然后一举收复燕京。”

一旁的蔡攸,听罢,道:“我看这个办法可以,现在唯有和女真人南北夹击,才有可能打败蔡仍。”

童贯沉思了一会儿,然后对王环说道:“你曾去过金国,也见过金国皇帝,那你就再辛苦一次,去一趟北安州,然后代表我童贯,请金国皇帝择定日期,发兵南进,与我大宋一起夹攻燕京……”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