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宋枭途 > 第二百七十章 蔡仍就是大都督(求订阅!)

等赵佶、王黼等人得知,落梅堂早已经人去楼空了,他们如何还能不知,童贯所凑十有八九是真的?

赵佶在第一时间就将王黼、郑居中、李邦彦、白时中等重臣找来商量对策。

赵佶还将蔡京给叫到来,然后将童贯的奏章扔给蔡京看。

蔡京颤颤巍巍的捡起奏章一看,眼神顿时就变得阴沉不定起来——他怎么也想不通,拥有大好前程的蔡仍为什么会走这一步?

是为了女人吗?

虽然蔡京知道蔡仍有些好女色,但在蔡京看来,这是人之常情,世间有几个真男儿不好女色?

因此,在蔡京看来,这不足以让蔡仍犯这么大的错误。

而且,从目前的情况上,还无法断定,蔡仍是先捉了耶律延禧,还是先将家眷取走的,也就是说,还无法断定,蔡仍是临时起意,还是蓄谋已久。

蔡京的政治斗争经验何其丰富,他立即就做出了取舍,道:“蔡仍那孩子,虽然来京三年,但他大多时间都在外面征战,老朽又年老精力不济,以至与他接触不多,对他疏于管教,老朽有罪,请官家责罚。”

王黼看了蔡京一眼,心道:“老狐狸倒是够果断,可你以为这样你就能摆脱关系了吗?”

果然!

赵佶怒声道:“疏于管教?养不教,父之过,他父早死,你身为大伯,没将他教好,那就是你之过!”

赵佶又道:“朕带你蔡家如何?你蔡家就如此回报朕?奸佞!”

蔡京道:“老朽回去就将蔡卞那一支逐出族谱,永不承认他们那一支是我们仙游蔡家之人。”

蔡京知道这样不足以消除赵佶心中对他的怨恨,他语气一转,亦真亦假又道:“老朽如今已远离朝堂,不问世事,与寻常老人无异,实在是无法责罚这个逆侄,老朽甘愿接受官家的责罚。”

听蔡京这么说,赵佶觉得也是,蔡京都快八十了,已经致仕快两年了,哪里还能管得了蔡仍这个权柄滔天的风云人物?

加上,蔡京再怎么说也是赵福金的公公,与赵佶是亲家。

再加上,蔡京再怎么说也是他好友、他重臣蔡攸的父亲。

所以,气消了一些之后,赵佶厌烦的冲蔡京摆摆手,让蔡京去一边站着。

深吸了一口气之后,赵佶看向王黼等人,问道:“都说说吧,怎么处理蔡仍擅捉、擅放辽主和霸占辽国皇室之女?”

李邦彦如今算是太子党的扛旗人物,而蔡仍与太子赵桓又是连桥,这时候不能不站出来做些补救。

因此,想了想,李邦彦出列,说道:“陛下,如今蔡仍独领大军在外,又恰逢收复燕云的关键时刻,是不是……慎重一些对待蔡仍,最不济,也不能将他逼到契丹人一方,增加契丹人的力量……”

李邦彦此言一出,赵佶和不少人的神色都变得凝重起来。

要知道,前线新败,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蔡仍转投了辽国,那可就不仅仅是无法收复燕云的事了,说不准双方有可能会联合起来,然后一同南下。

那样一来,大宋有可能就危险了。

见赵佶和其他人意识到了这中间的问题,李邦彦又道:“其实,不论是擅捉、擅放辽主,还是霸占辽国皇室之女,都可以等以后再做计较,现在当务之急是如何将此事对咱们大宋的影响降到最低。”

李邦彦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先别声张,先别计较,先别逼蔡仍,免得蔡仍走极端,反而损害了大宋的利益,至于蔡仍,可以等他们准备好了再慢慢炮制蔡仍。

迟疑了一会,赵佶说道:“朕相信,蔡爱卿也许是一时处理不当,一时鬼迷心窍,并不是真有别的心思……”

就在这时,内侍突然来禀报:“陛下,开封府府尹王大人求见,他说有重要之事禀报。”

被打断的赵佶,眉头一皱,问道:“王时雍有什么事?”

内侍道:“王大人说,有一个自称是冠军侯管事的人有要事要当面凑禀陛下。”

皇帝哪是什么人都能求见的?

这种事,王时雍不可能不知道。

因此,赵佶敢断定,这个所谓的蔡仍的管事,所想禀报之事必定不小,至少是让王时雍觉得有必要带他来面见皇帝。

再结合已知的蔡仍的消息。

赵佶初步推断,这个所谓的蔡仍的管事,有可能是来举报蔡仍想要自立的。

不仅赵佶这么猜测,王黼等人也这么猜测。

王黼进言道:“陛下不妨先见见此人,知己知彼,方能找到合适的应对之法。”

赵佶觉得王黼说得不错,便让王时雍将人带来。

不多时,王时雍便带来一人。

王时雍到来之后,凑禀道:“启奏陛下,此人来臣开封府鸣鼓告秘,臣听了之后,觉得此事极为严重,又涉及朝中重臣,因此不敢受理,遂将此人带来,请陛下圣夺。”

王时雍话音一落,众人都看向跪在他身边的一人。

这人很激灵,他恰到好处的说道:“小人蔡全,见过陛下。”

赵佶还没说什么,一旁站着的蔡京,便诧异道:“蔡全?”

赵佶看向蔡京,问道:“太师知道此人?”

蔡京禀报道:“他的确曾是蔡仍的管事,可很久以前好像就被蔡仍撵回仙游老家了,在那之后,老朽就再也没有看到过或是听到过他。”

蔡京这其实是在告诉赵佶:“此人应该不是蔡仍的亲信。”

赵佶听了,不禁有些大失所望!

不想,蔡全却转向蔡京,道:“太师说得不错,小人是在三前年被蔡仍那个逆贼给赶走回仙游了,不仅如此,自那时起,小人其实就已经离开了蔡家。”

可紧接着,蔡全语气一转,又道:“可正是因为如此,才叫小人知道了一件大事。”

王黼问:“什么大事?”

蔡全一字一顿道:“蔡仍狼子野心想要自立。”

蔡全以为,他这话一说出来,必定会让众人吃惊不已。

可蔡全偷眼看了看,见自赵佶以下竟无一人对他这话感到吃惊。

蔡全心道:“难道他们已经知道了?”

王黼皱眉道:“你知道什么,速度说,如果真有用,陛下会不吝升赏,如果没用,哼!”

蔡全一听,不敢再卖关子,他忙道:“小人离开蔡家之后,便四处访友,后来,方腊叛起,小人也被裹挟,加入方五相公的叛军,因为小人自幼饱读诗书,方五相公便让小人当了一个小头目,睦州大败了之后,小人本想找个机会逃离方五相公的魔掌复为良民,可不想,方五相公竟将小人带去了台州,在那里他投靠了一个自称“大都督”的人,不久之后,那个大都督便派人将方五相公的残部全都接走,小人也是其中之一。”

顿了顿,蔡全接着说道:“我们来到海边了之后,见到了数千艘大船,很多原属于方腊叛军的人都登上了那些大船,还有不少东南的乱民,也登上了那些大船。”

蔡全偷眼看了看,见赵佶等人不再像之前那样对他所说的无动于衷了,他大受鼓舞,继续说道:“那数千艘大船载着我们行驶了一天一夜之后,来到了一个地方。”

蔡全忍不住卖关子道:“你们猜那是什么地方?”

王黼冷声道:“你确定要让陛下猜吗?”

蔡全一激灵,忙道:“那是一座岛,很大的岛,他们管那里叫台湾,后来小人多方打听后得知那里是流求。”

赵佶皱眉道:“流求?”

李邦彦赶紧给赵佶普及道:“流求西隔海峡与东南相望,春秋战国时期称那里为“岛夷”,秦朝称“瀛州”,三国时期称“夷洲”,隋朝时起称“流求”,本朝初期,已经有人在流求前面的澎湖生活,真宗朝有人想过要将流求划归咱们大宋统治,但流求上瘴气极为严重,非当地土著不能在其上生活,此事便告罢。”

蔡全接过李邦彦的话,说道:“流求初时的确像这位大人所说的,瘴气极为严重,可是他们在岛上放了一把大火,大火烧过之后,瘴气的问题就没那么严重了。”

蔡全又道:“他们先后移民百在流求上建了七座城……”

“什么?有民百万?还有城七座?”

这回自赵佶以下无不感到震惊!

王黼追问道:“你所言,可当真?”

蔡全发誓道:“小人所言,句句当真,如有半句虚假,小人甘愿受那千刀万剐之刑!”

赵佶君臣相互看了看,白时中问道:“你是说,这上百万人,都是方腊叛匪?”

蔡全道:“一部分是,另外一部分是东南乱民。”

得了蔡全的肯定答复,赵佶君臣无法形容他们此刻的心情。

王黼反应最快,他道:“这么说来,当初蔡仍并没有平定东南之乱,而是将东南的叛匪和乱民全都移到流求去了?”

赵佶君臣一听,无不反应过来,他们齐齐看向蔡全,希望能从蔡全那里得到证实。

见所有人都向他看来,蔡全深吸了一口气,道:“这位大人猜得不错,蔡仍就是大都督……”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