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宋枭途 > 第二百六十八章 正是侯爷奋进之时(求订阅!)

尽管将耶律延禧放走有一些纵虎归山之意,但不看以后,只说现在,好处绝对是显而易见的。

自从耶律延禧带着愿意跟他走的辽人走了以后,云地的人心终于安定了下来——忠辽君爱辽国的人全都走了以后,剩下的绝大多数都是想过安稳生活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蔡仍推出的政策相对公平公正,让他们可以安居乐业,他们是不会叛乱的。

而蔡仍有远超这个时代的见识,关键他还有仍城那个试验田。

蔡仍将仍城已经得到证实的改革,全都一股脑的搬到了云地,像印花税、增值税、遗产税,又像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还有以军票取代固有货币,等等等等等等……

李纲等人皆是这个时代少有的人才,虽然在推广的过程当中,他们跟蔡仍也有过激烈的讨论,但在被蔡仍说服了之后,他们都将他们的才智发挥到了极致,将蔡仍的想法全都推广下去,使这些良策在云地这里扎下了根。

可以说,在云地,是君明臣良,政策先进。

除此之外,蔡仍也耍了不少小花招。

比如,蔡仍将已经在台湾得到证实并且已经大力推广的水泥、球轴承、四轮马车、自来水、抽水马桶、自行车、先进的兵工厂以及最简易的蒸汽机在云地也大力推广,让云地的人震撼于这种立竿见影的转变。

比如,在蔡仍的示意下,宣传部的频频出击——他们宣扬蔡仍的伟大,讲述旧社会的黑暗,展示现在的美好,忆苦思甜,诉苦大会,更是常常举办。

比如,蔡仍鼓励甚至是强迫民族通婚,加速民族融合。

再比如,蔡仍已经开始谋划六年义务教育——在蔡仍的规划中,不分汉人,还是契丹、溪、渤海、阻卜人,只要是云地的孩子,只要适龄,都必须免费上六年基础教育,而他们所上的课中,最重要的一门课就是思想品德教育。

当然,这一切的一切的基础,都建立在蔡仍准备得非常充分上——蔡仍不仅准备了大量的粮食,还在攻打云地的过程当中,缴获了大量的粮量、牲畜。

再加上,蔡仍一打下云地,就开始极力恢复生产,并在这个过程当中推出了秧马、曲辕犁、筒车等先进的农耕工具大大改进了农耕技术,使得今年的种植数量远远超过从前,给云地的人以希望。

如此,不论是汉人,还是契丹、溪、渤海、阻卜人,都渐渐开始接受蔡仍的统治……

……

宋军大溃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云地。

不等蔡仍相招,蔡仍手下的重臣,如李纲、陈遘、吴用、陈箍桶、赵良嗣、吕将、陈公辅、李光、赵开、萧昂、刘子羽、包康、颜顺等就聚集到了云中府。

不仅如此,岳飞、吴玠、韩世忠等大将也纷纷给蔡仍上奏折,请求回京赴阙。

蔡仍于是将李纲、岳飞等人召集到了集英殿开了个朝会。

朝会一开始,蔡仍就冲李纲示意了一下。

跟蔡仍越来越有默契的李纲,见状,道:“咱们大宋退兵遭袭,吃了一场不小的败仗,侯爷召集吾等,就是想讨论一下,咱们云中该如何应对?”

陈公辅第一个站出来,说道:“大辽已经日薄西山灭亡在即,如此境况,还敢对我大宋用兵,实属自找死路,下官以为侯爷可以立即发兵燕京,以助朝廷收复燕京。”

吕将听言,站出来,毫不客气道:“让我云地之兵出生入死,为赵宋抢夺燕地,陈大人觉得合适吗?将士们愿意吗?陈大人不免太过异想天开了吧?”

陈公辅也不恼怒,他直接无视吕将,道:“侯爷,生死事小,名节事大,下官不能左右您的决定,但希望您能慎重考虑,名垂千古,还是遗臭万年,皆在侯爷您一念之间。”

不等别人说话,蔡仍就道:“我的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定,现在不必拿来说事。”

陈公辅听言,叹了口气,然后就退了下去。

其实,蔡仍的心迹早就暴露了。

可李纲、李光、陈公辅这些还忠于赵宋的人,还是对蔡仍有所期待——他们希望蔡仍能够回心转意,至少像蔡仍之前所说的那样,效仿府州折家、麟州杨家、丰州王家那样,接受具有浓厚藩镇割据、羁縻部族色彩的省地正州执政体制机制,这也不失为是一个还能接受的结果。

也正是在这样的期待下,李纲、李光、陈公辅这些还忠于赵宋的人,才接受蔡仍的领导,帮蔡仍打造云地。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李纲、李光、陈公辅这些还忠于赵宋的人,见识到了蔡仍英明睿智的一面,蔡仍让他们这些人全都各展所长、学以致用、找到他们各自的人生价值,进而让云地这个刚刚收复没多久的地方焕发了新春。

这使得不少人都生出了成就感,这其中又以李纲、李光、陈公辅这些极为受蔡仍重用的人为最。

李纲、李光就不说了,他们现在相当于蔡仍的宰执,感触最深,只说陈公辅。

陈公辅崇尚气节,忠鲠直言,从不看别人的脸色行事,可以说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陈公辅臭硬到了什么程度,臭硬到了他的朋友都受不了他。

可在蔡仍这里,虽然每天陈公辅都会上凑一些给蔡仍填堵的事,有时候甚至是怤得蔡仍也有些恼怒。

然而——

即便是这样,蔡仍却从未因为陈公辅所凑之事而迁怒陈公辅。

不仅如此,蔡仍还逐步增加了陈公辅的权力。

陈公辅参加上舍考试得了第一名(宋朝一度采用“三舍”考试法,“上舍”为最高档次考试,第一名相当于进士试的状元),这样的人,哪能是一个笨人?

很快,陈公辅就看出来了,蔡仍这是让他组建御史台。

简单一点说,御史台属于国家级“监察机构”,职能范围为全国范围的“专重大活动、科举考试、司法审判、行政事务、日常着属装、行为规范等”监察监督、弹劾建议。

这本应该是一个极有权力的部门。

但在宋朝,尤其是到了宋徽宗这一朝,御史台几乎就等于是形同虚设,不仅皇帝不听、宰相不在乎他们,甚至连有点权力的大臣都不将他们放在眼里。

一天,蔡仍将陈公辅找来,与陈公辅推心置腹道:“大宋之所以会走到今天这一地步,跟监察机构失灵有很大的关系,我知道你论事剀切、疾恶如仇,所以,这监察机构只有交给你,我才最放心。”

蔡仍又道:“我希望你能当我的魏征,当天下人的魏征。”

不等陈公辅说话,蔡仍就让陈公辅下去了。

在陈公辅即将出门的那一刻,蔡仍又道:“你放心去做,自我以下,你和你手下人可以弹劾任何人、任何事,我保证你们全都不会有事。”

陈公辅什么都没答应蔡仍。

但从那日开始,有什么看不惯的,陈公辅立即就给蔡仍上奏折。

(这个时代还没有奏折,(奏折始用于清朝顺治年间,以后普遍采用,康熙年间形成固定制度),但是没关系,蔡仍可以“发明”。)

对于陈公辅的奏请,蔡仍每一个都认真批阅,有道理的,他一律立即更正,当然,蔡仍不认可的,也会立即驳回。

如此,陈公辅便负责起来了蔡仍这个政权的行政监察机关,也是中央司法机关之一,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这让曾经不受重用的陈公辅,隐隐找到了他的人生价值。

所以,在蔡仍与赵宋的问题上,陈公辅虽然依旧会在恰当的时间提出来,但已经不像之前那样揪着不放了。

当然,陈公辅如此,也是因为他已经知道了,在此事上,蔡仍是绝不会听他的。

这么说吧,陈公辅如今更多的像是在走个形势,尽一尽义务。

见陈公辅被蔡仍挡了回去,陈箍桶出列,道:“宋军连被金军打得节节败退的辽军都打不过,赵宋收复燕京,绝无可能,如此,侯爷若是不取燕京,燕京势必会被金人所占,恁地时,咱们云地将被宋金团团包围,恐怕难以继存,所以燕京必须取之。”

吴玠道:“如今宋军败北,辽军亦受到重创,正是咱们出兵之时。”

闾勍道:“臣打探到,因为宋辽之间百余年无战事,河朔将兵骄惰,从不操练战阵,堪用者百中无一。粮食储备严重不足,又多在远处,运来费时费力。军器缺口极大,虽然可以从太原、大名、开德运一些过去,但也是费时费力,至于攻城器具,更是绝无。从这些上,不难看出,赵宋根本无法收复燕京。”

闾勍又道:“臣还探听到,赵宋这次率军北上,并非是真要与辽国开战,只是显试一下军威,震慑一下辽国,期望能不战而收复燕京。”

吴用接过闾勍的话,说道:“如今宋军大溃,其所望,必然落空,如果辽国不是内忧外患,趁机杀过河北,那赵宋必将面临灭顶之灾,所以,赵宋如今自顾不暇,怎能收复燕京,此正是侯爷奋进之时,收复燕京,平息燕云战火,横扫天下!”

吴用一拜在地,又道:“侯爷,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还望速发大军,杀过燕山,收复燕京,还天下一个太平!”

韩世忠见状,出列道:“末将来之前,军中上下皆让末将转达,只要侯爷一声令下,他们愿意立即杀过燕山,为侯爷收复燕京!”

吴玠也出列道:“末将这里亦是如此,军中上下皆想让辽人知道,宋军代表不了中原人,中原并非没有能战之人!”

见韩世忠和吴玠都站出来请战了,再想到他那里的战将的热切请战,岳飞也站出来,道:“末将那里亦是纷纷请战,皆盼望侯爷能杀过燕山。”

李纲、李光等人这时侯别提有多怨赵宋不争气了,如果赵宋能一举收复穷途末路的燕京,然后以大胜之师逼之,那么蔡仍也只能是老老实实的俯首称臣。

可现在,赵宋的孱弱完完全全的暴露出来,蔡仍手下的人哪能不劝蔡仍锐进?

而如果蔡仍真将燕京也占领了,那蔡仍可就真有跟赵宋逐鹿的资本了。

而且,两相一对比,李纲、李光等熟悉两方虚实的人,都不太看好赵宋。

李纲、李光等人有心出来阻止蔡仍,可形势如此,让他们怎么阻止。

关键,李纲、李光等人在赵宋,只是无足轻重的小人物,而在蔡仍这里,他们都是重要人员,这也让他们有些犹豫,要知道,水涨船高……

就在李纲、李光等人犹豫不决的时候,蔡仍终于出声了,他道:“先将儒、妫二州攻下,然后伺机攻取居庸关和紫荆关,至于要不要增援宋军,要不要攻打燕京,静观其变吧。”

“幽州之地,沃野千里,北限大山,重峦复障,中有五关,居庸可以行大车,通转飨。松亭、金坡(即紫荆关,在今河北省易县)、古北口止通人马,不可行车。外有十八小路,尽兔径鸟道,止能通人,不可行马。山之南,地则五谷、百果、良材、美木无所不有。出关来才数十里则童山水浊,皆瘠卤,弥守黄茅、白草,莫知亘极,岂天设此限华夷也。”

正是由于居庸关在拱卫燕京的五关之中交通最为方便,因而也就成了进攻燕京的最佳路径。

紫荆关虽然不如居庸关那么宽敞,但也可以过人马。

只要蔡仍能得居庸关,退一步说,哪怕蔡仍只能得紫荆关,那攻不攻打燕京,什么时候攻打燕京,就都由蔡仍说得算了。

从蔡仍下的这个命令就不难看出来,蔡仍窥视燕京的野心。

李纲、李光等人,不禁暗想:“陛下!您可千万别再给蔡仍机会了,否则,这天下恐怕就要易主了!”

与此同时,李纲、李光等人也在考虑,不能再让赵宋朝廷的人蒙在鼓里了,得让他们知道,他们的敌人不只辽国,还有在一旁虎视眈眈的蔡仍。

……

跟李纲、李光等人有相同想法的人还有马扩。

一说动北辽称蕃,马扩立即就同北辽使者王介儒等人离开了燕京回返雄州。

马扩如此急切,除了因为马扩想告诉童贯和朝廷北辽准备称蕃这个好消息以外,马扩也急于将蔡仍的事禀报给童贯和朝廷。

不想,路上萧干竟然派耶律大石截住了归心似箭的马扩。

见到马扩,耶律大石质问道:“咱们两国通好已逾百年,你们大宋为何要举兵侵夺我大辽的土地?”

马扩道:“前些年女真人多次从海上派人来我国,说要把燕地献给我国,我国官家每次都以温和的话语回答他们,敷衍他们。近来我国又得到女真人的文牒,说他们已经占据上京、东京、中京,如果我国不要燕京,他们就将自己攻取。我国官家不得已,这才发兵来救燕地百姓。”

耶律大石听罢,怒气冲冲地说:“夏国曾经多次给我大辽上表,请我大辽出兵夹攻你们大宋,大辽每一次都将上表之书封存,派人送给你们大宋,从来不会见利忘义,听信间谍,可贵国才得到女真人一信,便举兵来犯,这是何道理?”

马扩说:“夏国虽然多次口出不逊,但数十年间何尝掠得过我大宋一寸土地?女真人就不同了,女真人所说之事,都已应验,大宋出兵,不单单是救燕地之民,也是为了保卫我大宋边疆。”

耶律大石看了能争善辩的马扩一会,说:“因为两国曾经和好,我不难为你,饭后你们就可以回去了,不过你要帮我带句话给童贯:欲和则和,不欲和,请出兵见阵。”

可以说,这时耶律大石其实就已经动了跟宋军决战的念头。

对于杨可世在兰沟甸遭到耶律大石伏击、种师道在白沟河遭到耶律大石袭击、辛兴宗在范村遭到萧干袭击,马扩始终不知道。

一直到回到雄州了之后,马扩才听闻这些事。

宣抚司的僚属们根据这三次对战推断,辽军的力量还很强盛不易攻取,因此打了退堂鼓。

马扩万分惋惜!

他觉得,如果没发生这几败,北辽很可能会成为他们大宋的藩属。

如今,这只能是痴心妄想了。

果然!

宣抚司不再提纳北辽为藩属自取其辱。

刘鞈、贾评、王麟、李宗振等宣抚司的官员,携带着金玉茶具来到驿馆看望王介儒等人,马扩陪同。

刘鞈对王介儒说:“宣抚司已经将情况奏秉朝廷,并且希望两国关系还像以前那样,但现在还没得到朝廷批准。”

已经从耶律大石那得知昨日大胜宋军一事的王介儒,态度也变了,绝口不再提称藩一事,而是略微有些强硬说道:“如果贵国真要出兵强攻燕京的话,我军肯定会决一死战,那样,两地的百姓可就要遭难了。”

王介儒的副手王仲孙说:“我们燕京有这样一条谚语:一马不备二鞍,一女不嫁二夫。为人臣不能事二主,燕京的士大夫们岂能没有这样的观念?”

马扩笑说:“如此来说,燕人先嫁契丹,今后恐怕又要改嫁女真了。”

王介儒与王仲孙无言以对。

随后,王介儒和王仲孙以客礼拜见童贯。

王介儒对童贯说:“女真背叛本国,不仅危害本国政权,对于大宋也是一个危害。现在,如果贵国为谋求一时之利,而弃百年之好,为结新起之邻,而埋下他日之祸,还自以为得计,是为不智。救灾恤邻,古今通义,希望贵国能好好考虑一下!”

不久,王介儒和王仲孙就回去了。

辽使前脚刚走,后脚马扩就迫不及待的跟童贯说:“宣相,可能出事了,冠军侯也许已有自立之心……”

……

……

PS:今天只有这一更。

跟大家稍微解释一下,因为实在是太入不敷出了,所以每周二(有时间周三也得耽误一天)我都跟一个读者去游戏里搬砖赚点外快,贴补一下家用,如此,周三、周四我有可能就得一更,希望大家见谅一下、担待一下,谢谢大家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