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宋枭途 > 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求订阅!)

大宋枭途 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求订阅!)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9:39 来源:平板电子书

金军攻克中京,辽主不知道逃到哪去了,耶律淳在燕京称帝,辽国国内接连发生的这三件大事,赵佶君臣其实都已经获悉。

面对这一情况,赵佶与王黼、郑居中、蔡攸、李邦彦等大臣反复商议。

再结合蔡仍“轻而易举”就打下了云南。

赵佶君臣得出了一个结论——辽国亡定了,已经不堪一击。

这同时也给了赵佶君臣一个错觉,蔡仍可能没有那么能打,他之所以能这么快就打下了云南,不是因为他能打,而是因为现在的辽国太虚弱了。

恰在此时,和诜奏报,说耶律淳派来的两个使者已到达雄州,请示如何处置?

王黼认为,耶律淳称帝是篡位之举,大宋绝不能承认,应该将这两个所谓使者驱逐出境。

蔡攸、郑居中、李邦彦都支持王黼的看法。

于是,赵佶给和诜写了一份手札,上面写道:“辽主还在,燕王安得擅立?此乃不义之举,大宋拒绝接受,立即让那两个所谓的辽使返回。”

面对辽国四分五裂的局面,赵佶再也等不下去了,他准备让已经准备得七七八八的童贯立即率军北上。

王黼通过梁师成洞悉了赵佶的想法,遂向赵佶建议道:“陛下,根据谍报所说,现在女真人在辽国的攻势很凌厉,所向披靡,冠军侯在云地的攻势也很顺利,必能牵制云地的辽军,收复燕京之事,已经迫在眉睫了。”

赵佶压抑着心中的真实情绪,故意问道:“现在时机成熟吗?”

王黼回答说:“臣以为时机已经成熟,如果再不出手,恐怕燕京也会被女真人所占领。”

赵佶一拍桌子,说:“和诜传回来消息说,燕京现在混乱不堪,燕民人心惶惶,大军北上压境,说不定燕京百姓真会箪食壶浆,夹道相迎,朕决定了,由童贯挂帅,大军北上巡边!”

王黼眼珠动了动,提醒说:“陛下,童太师此次北上,将带去咱们大宋的大半之兵,有些事,您不得不防啊。”

对于王黼的话,赵佶嘴上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在心里很感谢王黼的提醒。

沉吟了少许,赵佶说道:“朕对童太师还是放心的,正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过,童太师毕竟已六十八岁高龄,确实应该给他安排一个副手,嗯……爱卿看谁比较合适?”

王黼早就想好了,脱口说道:“在臣看来,蔡节度担任宣抚副使最合适。”

王黼知道,蔡攸是赵佶最信任之人,他深入揣摩赵佶心里,并及时提出建议。

顺便一说,这是王黼快速提升的一个秘诀。

所谓,财有财路,官有官道,自古至今,皆是如此。

宋哲宗驾崩,赵佶继位不久,便赐蔡攸进士出身,拜为秘书郎。

从那以后蔡攸就鸿运当头,官位不断高升,赵佶对他宠信有加。

事实上,赵佶与蔡攸已经不仅是君臣关系,二人私交也非常好,私下里二人时常不拘君臣之礼。

甚至,就连蔡攸的妻子宋氏也跟着沾光——她进出皇宫就像在自己家一样,很随便。

现在,王黼提议让蔡攸去给童贯担任副手,赵佶觉得很合适,于是下诏书任命少保、镇海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蔡攸为河东河北宣抚副使。

蔡攸未曾担任过军职,他对于此次任命有些兴奋,又有些不安,他来到崇政殿,对赵佶说:“臣去河北边防,不知如何行使职务,还需陛下明示。”

赵佶笑说:“童太师年老昏耄,行为时有乖谬,真相常常隐匿不闻,一旦边事有变,朝廷害莫大焉。卿是朕所依靠之臣,无人能比,所以,卿名义上为副宣抚使,实际上可行监军之职,但军旅之事,卿不必参与,只专任民事,以及监察童贯之所为。”

蔡攸恍然大悟,随后道:“陛下请放心,臣定会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

蔡京闻听大儿子蔡攸被皇上任命为副宣抚使,即将出征北上,急忙赶到崇政殿,垂泣顿首,对赵佶说:“陛下,北伐大事,臣都不敢胜任,自甘闲退,蔡攸更是无知懵懂之辈,让其挂帅,岂不误了陛下恢弘大志?万万不可,愿陛下保全老臣。”

赵佶微微一笑,说道:“蔡太师过虑了,大公子英才俊爽,到边界磨砺一下,对他是有好处的。”

蔡京跪地不起,流泪说道:“那么,臣请仿效扩母,请皇上赦臣无罪。”

扩母,即赵括之母。春秋时期,赵括之母听说赵王要让儿子赵括带兵作战,立刻上书劝谏说,不能让赵扩担任大将,赵王不听,扩母便上殿对赵王说:“将来如果他带兵失败了,你可别怪罪我。”

赵佶当然明白蔡京的意思,知道蔡京是怕蔡攸出征失败连累他。

赵佶也知道蔡攸并不是将帅之才,但用蔡攸秘密做监军,估计蔡攸还是能够胜任的。

不过赵佶不想把事情的真相告诉蔡京,所以对蔡京所言只是一笑了之。

……

蔡攸很快便做好了出征的准备,这天他很得意地穿着一身戎装,来到延福宫向赵佶辞行。

赵佶正在挥毫泼墨,他抬头看了看蔡攸,说:“一身戎装,不错,果然像个出征的统帅,朕等你凯旋而归。”

蔡攸笑着问:“臣若凯旋,陛下有什么赏赐?”

赵佶反问:“卿家想要什么?”

蔡攸见赵佶身旁有两位美女,便嬉笑着说:“陛下,如果臣讨燕成功,就把这两个美女赏赐给臣吧。”

赵佶只是哈哈一笑,既没答应也没拒绝。

蔡攸又拿出一首诗,交给赵佶。

老懒身心不自由,封书寄与泪横流。百年信誓当深念,三伏征途曷少休。目送旌旗如昨梦,心存关塞起新愁。缁衣堂上清风满,早早归来醉一瓯。

赵佶看了看,问:“这是谁写的?”

蔡攸回答说:“是我老父亲写的。”

蔡攸走后,赵佶停下笔,反复品味着蔡京这首诗。

过了一会儿,赵佶让张迪去传旨,请蔡京到崇政殿来一趟。

蔡京接到圣旨后,很纳闷,他猜不出赵佶要对他说什么话,但他明白这肯定跟出兵北上有关。

对于出兵北上收复燕京,蔡京以前是支持的,甚至还很积极,可是后来他态度发生了转变。

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政治家,蔡京已经察觉到大宋军政腐败不堪,如果此时发生战争,胜败真不可预料。

因此,蔡仍曾多次劝赵佶放弃燕云之梦,但赵佶不以为然。

赵佶觉得,蔡京随着年龄增长,胆子变得越来越小。

有一次,赵佶对蔡京说:“当年,太师一再劝朕收复青唐,结果一出兵就把青唐给收复了。可现在,太师怎么变得缩手缩脚了呢?”

蔡京苦笑一下,说:“陛下,不是老臣变得胆小,而是形势不同啊,如果当年也是今天这样的形势,老臣也不会主张收复青唐的。”

听了这话,赵佶脸上有些挂不住了。

从那以后,赵佶便不太愿意搭理蔡京了。

后来,明白了赵佶心意的蔡京,只能自请致仕。

赵佶来到崇政殿,对等了许久忐忑不安的蔡京说:“太师,你写给蔡副宣抚的送别诗,朕已看过。朕以为,“三伏征途”不如改为“六月王师”,你以为怎样?”

蔡京的脸色顿时就一会儿灰一会儿白,神情很尴尬。

蔡京没想到蔡攸这个逆子竟然把这首诗交给了赵佶。

蔡京心想:“诗中可是流露出很明显的反战情绪啊,所幸皇上很大度,并没怪罪自己。”

赵佶将蔡京的诗还给了蔡京,然后就让蔡京回去。

蔡京闷闷不乐地回到太师府。

蔡京的心情很沉重,在庭院里走来走去,泪眼婆娑的。

这时,蔡京最喜欢的一个名叫小桃红的歌姬跑过来,搀着蔡京的胳膊问:“太师,您这是怎么啦?”

蔡京停住脚步,仰望着天空说道:“吾将哭师矣。”

哭师的典故,出自春秋时期的秦国老臣蹇叔。秦穆公不听蹇叔劝阻,执意要出兵进攻郑国。蹇叔预料秦军将一去不回,于是哭送秦军,结果秦军果然在崤山遭到晋军伏击,全军覆灭。

……

不久,在朝廷一遍又一遍的催促之下,种师道毅然作出决定:

让杨可世率领全军精锐的泾原路主力一万五千人作为选锋军,火速出发。

让熙河路经略使姚古统率各军区酌留的部队共三万人留守西北,全面负责西北的防务,同时也给西军留下点种子——毕竟,这是国战,谁又敢保证他们这些出征之人一定还能回来?

姚古本来就懒着出动,又不愿意受种师道节制,这一决定,完全符合他的心愿。

倒是姚古的养子姚平仲一向以勇锐自任,坚决要求去前线作战。

种师道满足了姚平仲的要求,让他率领熙河军一万人赶赴河北。

熙河路距离河北最远,种师道估计这拨人马要最后才能到达前线,因此,种师道把它作为后军,给了他接应全军的任务,实际上是想让熙河军做全军的总预备队。

种师中率领所部秦凤军,刘延庆率领环庆军和鄜廷军分别作为左、右两军,比杨可世晚些出发。

种师道自己带领统帅部和余下来的泾原军作为中军。

考虑到大军出发了之后,粮草辎重以及其它军需物资的供应与补充势必要和朝廷及地方上的转运部门打交道,种师道特意委派了童贯的亲戚王渊和童贯的爱将辛企宗为护粮将——名为护粮,实际上,种师道是要利用他们跟童贯的关系,使全军的军需供应得到保证。

由于出征日期过于匆促,从而产生了各式各样的实际困难,导致将士们怨声载道。

又由于某些命令下得不当,有的相互抵触,有的前后矛盾,从而造成某些人或某些部队之间冲突不断。

总之,是出师不顺——大多数将士都带着消极甚至是抵触的情绪。

说穿了,西军在西北待得太久太久太久了,他们已经将这片土地当成了他们的家,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有他们的家小、有他们的眷恋,因此,在这里怎么打都行,死也行,只要不出去就好,再加上有环庆军和鄜延军出去之后就再也回不来的例子在(出去的环庆军和鄜延军后来被编入了胜捷军),所以他们跟这支军队的统帅种师道一样不愿意去河北打仗。

尽管如此,这支军队节制有素的纪律还是把各种消极因素统统都克服了,接到种师道的命令之后,各部队尽快做好了出征的准备,并且一般都能够按照命令中规定得十分匆促的日程准时向前线出发。

已经沉寂了多年的八万西军,带着对西北深深的眷恋,穿过广阔无垠的西北原野,穿过山区,向河北前线聚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