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宋枭途 > 第十五章 从零开始

大宋枭途 第十五章 从零开始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9:39 来源:平板电子书

蔡京与童贯,就像是一对欢喜冤家,套用后世的一个词就是:相爱相杀。

童贯的出身并不好(好也不能去当太监),虽然他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当了神宗时期著名军事太监李宪的徒弟,但李宪其实并未给童贯铺什么路。

当然,因为李宪的关系,童贯对西北地区非常了解,这也是他之后能飞黄腾达的原因之一。

童贯之所以能从一堆普通太监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他结识了蔡京。

那一年,也就是建中靖国元年秋,四十八岁的童贯以内廷供奉官之职来到杭州,主持明金局,为赵佶收集散落在民间的文玩字画。

而蔡京,则遭到台谏大臣弹劾,被曾布排挤出朝廷,闲居于杭州。

在杭州,蔡京开始了与童贯之间的交往。

蔡京除了是有名的政治家以外,还是有名的书法家,他在赵佶即位之初担任翰林学士承旨时,就是满朝公认的大才子。

听说有机会见到赵佶的童贯来到了杭州,蔡京立即前去拜访。

二人一见如故,从那以后便成为了密友。

蔡京在文化上的素养,的确是高人一等,有他帮童贯出谋划策、帮童贯收集鉴定文玩字画,童贯屡屡得到赵佶的嘉奖,尤其是蔡京帮童贯搜罗到的南唐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一画,让赵佶当成天下至宝,爱不释手。

童贯对蔡京很感激,作为对蔡京的回报,童贯也经常把蔡京的一些书法精品呈送给赵佶,并替蔡京说些好话。

不久,朝廷政局发生变化,蔡京东山再起重返政坛。

又过不久,蔡京打败韩忠彦和曾布,成为独揽大权的宰相。

这时,青唐羌政权发生变乱,蔡京觉得这是个积极拓边的好机会,于是向赵佶建议趁机出兵西征,收复青唐羌,恢复西北故疆。

当时,蔡仍的父亲蔡卞任知枢密院,赵佶问蔡卞:“鄯州、湟州可复否?”

蔡卞认为可以,并推荐王韶之子王厚为大将。

蔡京则大力推荐童贯出任监军,理由是,童贯在宋神宗时期曾跟随监军李宪十多次出入西北前线,对边境地区山川地形和西北军各将帅的才能与特点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公平说,蔡京推荐童贯既有公心也有私心。

从公心来说,蔡京推荐的理由是成立的,是符合实际情况的,童贯担任监军的确很适合。

从私心来说,蔡京这也是还童贯一个人情。

去西北前线担任监军,这是童贯人生命运的一个重大转折。

从此,童贯终于踏上了飞黄腾达之路。

崇宁二年四月,童贯以本路勾当公事职衔离开东京,来到熙州(后世甘肃临洮)。

六月初,王厚踏着父亲王韶的足迹,童贯踏着师傅李宪的足迹,他们亲领大军出发了——他们此次作战目标是收复湟州。

宋军兵分两路向湟州进发,沿途不断遭遇羌军抵抗,但大军所向披靡。

兵临湟州城下后,王厚和童贯下令两路大军合兵进击,要求一鼓作气拿下湟州。

经过昼夜激战,黎明时分,大军挺进城内。

不久,湟州地区面积约一千五百余里,人口约有十余万,城寨约有十几座,全都在宋军掌控之中。

赵佶闻讯大喜,厚赏百官,童贯也被提升为入内皇城使。

崇宁三年三月,童贯和王厚又发起收复青唐战役,他们率十万大军从熙州出发,兵分三路,继续西征。

宋军在宗哥城(后世青海平安)附近与羌军展开激战,羌军大败。

宋军攻占宗哥城并乘胜前进,直奔鄯州城下。

唃厮啰国主溪赊罗撒孤身单骑逃跑,其母龟兹公主以及其他大首领开城门投降。

消息传回京师,举国欢腾,朝野轰动,童贯与王厚威名远扬。

朝廷诏令改鄯州为西宁,取西方安宁之意。

自中唐以来,陷入吐蕃之手已达三百年之久的青唐地区,终于被宋朝收复。

此次开边幅员广阔达三千余里,招降将领两千七百余人,户口七十余万,宋朝边境西过青海,直至龟兹国界。

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件事让童贯在军中名声大噪。

事情发生在西征青唐的行军路上。

一天,大军行进到湟川时,童贯忽然接到快马传来的赵佶御笔手诏,令其回师,起因是太乙宫失火,赵佶担心出师不利。

童贯看后,不动声色地将手诏折叠起来塞进靴筒。

王厚问:“官家有何旨意?”

童贯笑了笑回答说:“官家敦促咱们速取成功罢了。”

占领青唐城后,在庆功宴席上,童贯慢悠悠地将那份御笔手诏拿出来,给诸位将领传看。

王厚一看大惊,道:“要是这次出兵失败了,怎么办?”

童贯微微一笑,道:“我已算计好,肯定大获全胜。万一失败,当然由我童贯一人承担罪责,与诸位无关。”

对童贯的胆量和胸怀,众将领无不感叹佩服。

童贯抗旨,不仅没被赵佶怪罪,反而深受赏识,破例将童贯晋升为景福殿使、襄州观察使。

这件事,不仅让童贯在军中树立了形象,也在赵佶心里树立了形象。

两年后,王厚病逝。

从那以后,宋朝西北边疆军事局面,主要依靠童贯来支撑。

童贯也成为北宋王朝不可缺少且无可替代的军事柱石。

童贯之所以在西北军队中威望很高,除了职务因素,还有两点也很重要:

一是童贯舍得花钱,他给阵亡将士发的抚恤金很丰厚。

二是童贯很重情义,他把阵亡将领的儿子收为义子,给他们提供衣食住行,让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并安排合适的工作。

另外,童贯也很舍得给自己铺路——他性格很豪爽,为人很有度量,能仗义疏财,出手慷慨大方,无论是后宫嫔妃、宫女宦官,还是道士近臣,都可以从他那里得到好处,他从不吝啬。

更关键的是,童贯心细如发,极具洞察力,很善于揣摩赵佶的兴趣和意图,因此,他干事情总能干到点子上去,让赵佶对他很满意。

慢慢的,童贯羽翼逐渐丰满。

四年前,西夏又挑起事端,赵佶决定予以狠狠打击。

童贯衔命来到西北前线,立即作出部署,对西夏展开反击。

熙河经略使刘法率步骑十五万出湟州,秦凤经略使刘仲武率步兵五万出会州,童贯亲率中军驻兰州,策应两路大军。

刘仲武至清水河筑城,留兵屯守。

刘法在古骨龙与夏军展开激战,斩敌首三千级,大获全胜。

西夏的嚣张气焰被打了下去。

赵佶大喜,继而下诏,任命童贯总领宋朝西北边疆的环庆、秦风、泾原、河西、永兴、鄜庆等六路经略安抚使,统一指挥西北边防军队,伺机灭掉西夏,收复故土。

经略安抚使,是因与西夏作战需要而首先在陕西设置的,是路一级的帅臣即军区司令长官。

赵佶将西北这六个军区委任童贯总管,目的是提高军队的协同作战能力,以掌握战争主动权,同时也体现出对童贯的高度信任。

从那以后,宋朝整个西北地区的精锐之师尽在童贯的掌控之中。

童贯也开始摆脱蔡京对他的控制。

童贯开始侍功骄横,对西北军政将领官吏的选拔,完全撇开朝廷,绕过蔡京,直接奏明赵佶。

这既伤害了蔡京的自尊,也破坏了朝廷的制度,因而引起蔡京极大的不满,两人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

后来,赵佶念及童贯在西北开边战功显赫,下诏授予童贯开府仪同三司。

开府仪同三司,是一个显示皇恩和崇高社会地位的荣誉官衔。

对这个诏命,蔡京坚决反对并且拒不执行,他忿忿而言:“童贯是一个宦官,让他担任节度使都有些过分,怎能再授予他使相呢?”

童贯听说此事后也非常生气,他暗中秘密联络御史中丞石公弼、侍御史张克公等大臣上朝弹劾蔡京,然后他又鼓动郭天信进宫对赵佶说:“太阳中出现了黑子,主在斥退大臣,否则不详。”

蔡京因此而罢相。

后来,想立更大功的童贯,打起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主意。

可当时代替蔡京主持朝政的何执中和张商英,在童贯眼里全都不堪大用——童贯认为,无论是张商英,还是郑居中与何执中,都比蔡京差远了,蔡京胆子大,处事果断,只要看准了的事情他就毅然敢为,毫不退缩。

童贯想:“如果要在北方对辽国开战,没有强有力的朝廷做后盾是万万不行的。”

于是乎,童贯又暗中助蔡京复相,他对赵佶说:“臣去辽国时,辽主对臣说,南朝不用蔡京,不能致太平。”

不久,蔡京复相。

虽说,童贯致使蔡京丢了相位,又帮蔡京复了相,看似两顶了。

可账不是这么算的,这次蔡京可是离开了朝堂整整三年时间,对蔡家绝对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更关键的是,童贯翻手让已经位极人臣的蔡京丢了相位,覆手又让被一贬到底的蔡京复了相位的能力,让蔡家人深深的忌惮。

而且,蔡京三起三落,再反观童贯,始终在北宋王朝权力的巅峰,这不能不让蔡家人思考。

对此,蔡家人其实已经有了定论,那就是,赵佶离不开掌控着北宋王朝最精锐军队的童贯,所以童贯才能如此。

这也让蔡家人动了插手军队的心思。

可中央禁军被赵佶的绝对亲信高俅所牢牢掌控,西北禁军被童贯牢牢掌控,而河北禁军现在又名存实亡只剩一些打着河北禁军名头的乡军,蔡家根本就没有插手军队的机会。

更为关键的是,以诗书传家的蔡家,从未接触过军队,因此始终也没有往军中发展的合适人选。

所以,蔡家向军方发展的事便被搁置了。

如今,蔡仍主动请缨,让蔡翛心中一动。

不过——

蔡翛很快就摇摇头,道:“军队不比旁的地方,不是咱们给六弟谋个官职,六弟就能掌控军队的,更何况,六弟才多大,十七岁,这样的年纪,在军中充其量也就能当个中级军官,别说牵制童贯那个老匹夫,他就是独领一军,恐怕都做不到。”

在明代小说《水浒传》中,童贯是个无能的草包形象,他率领几十万大军征讨梁山泊,结果中了梁山好汉的埋伏,被打得丢盔卸甲,只身逃回京师。

但真实的童贯却并非是这样的,他率军攻打过吐蕃,攻打过西夏,战功显赫,威震西北。

在蔡翛看来,这样的童贯,绝不是蔡仍这个黄口少年能撼动的。

蔡绦悠悠地说道:“你不能只看眼前,父亲今年已经七十二了,就是童贯那个老匹夫今年都已经六十五了,他们还能执掌大宋多少年?五年,十年,十五年?而咱们这些人还年轻,还有蔡衎、蔡术、蔡同他们,他们更年轻。”

蔡翛这回彻底明白蔡绦是什么意思了,他道:“如此……让六弟去军中发展,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蔡绦道:“咱们蔡家,已有十一个学士(蔡京的六子、五孙全都是学士),不缺文官,倒是像六弟这样能上战场的,就只有他一个。”

蔡翛明白蔡绦的意思的是,他们应该笼络好蔡仍。

已经当上正二品大元的蔡翛,也不是那种没有决断之人,他稍稍一沉吟,便道:“六弟想去哪里?”

蔡绦道:“他说了,他不挑,西北,河北,中央禁军,哪怕是乡军都可以。”

蔡翛皱眉道:“这也太儿戏了吧?”

蔡绦道:“我话还没说完,六弟还有三个条件。”

蔡翛略带诧异道:“他还有条件?什么条件?”

蔡绦道:“第一个条件,他要独领一军。”

蔡翛道:“这个不难。”

蔡绦又道:“第二个条件,此军他要自己建。”

蔡翛道:“自己建?他这是何意?”

蔡绦道:“他说:西北禁军现在完全被童贯那个老匹夫所掌控,他去那里领一军,也指定会被童贯架空。而河北禁军,因为多年不打仗,现在只剩一群混吃等死的**,不堪大用。至于中央禁军,他们修园林的手艺要比他们打仗的本事强百倍。所以,咱们蔡家要想掌控一支军队,要想让这支军队听命于咱们蔡家,唯有从零开始。”

蔡翛听了,一叹,然后说道:“六弟对军中之事知之甚详啊……好吧,这条我去与大兄商量,官家最近有意让他去担任枢密副使,应该不会驳了他建军的请求。”

蔡绦张了张嘴,想说:“他何德何能,也能担任枢密副使,官家如果让他担任此职,早晚会误国。”

可话到嘴边,蔡绦又将这话咽了回去,然后改口道:“第三条,六弟希望咱们能多给他争取一些出战的机会,他说,强军都是打出来的,没有练出来的。”

蔡翛听了,道:“六弟的野心不小啊。”

蔡绦道:“他才十七岁,怎么可能没点野心?”

蔡翛一想也是,然后说道:“你让他做准备吧,我会尽快安排好他的事的。”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