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宋枭途 > 第一百二十七章 米已成粥(求订阅!)

大宋枭途 第一百二十七章 米已成粥(求订阅!)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9:3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因为是冬天,蔡仍随小太监入宫的时候,天才蒙蒙亮,内廷在沉酣的好梦中,到处寂静得没有一点声音。

张迪见蔡仍被带进来了,用着猫儿般柔软的动作,轻轻打起珠帘,让蔡仍进去。

一股浓郁的香气,从兽炉中喷射而出,弥漫在整个殿堂中。

透过这一道氤氲的屏风,蔡仍才看清楚偌大的睿思殿,除了赵佶以外,只有两名宫女远远地伺候在御案之侧,显得异常空阔。

赵佶已退下龙袍换上了洁净而明朗的白色锦服,内松外紧十分合身,发丝用上好的无暇玉冠了起来。

蔡仍又看了看赵佶的相貌,发现他算得上是这个时代少有的美男子,鼻若悬梁,唇若涂丹,肤如凝脂,三缕墨髯,儒雅淡漠,让人如沐春风。

张迪将蔡仍一直引到御前,低声唱道:“蔡观察宣到!”

此时,赵佶正俯身在御案上,吮毫拂纸,草拟一道诏旨。

听见张迪的话,赵佶并没有拾起头来,只是微微地动一动下巴,表示“知道了”,接着又去写他的诏旨。

看在平时蔡仍给他送得各种各样的宝物的份上,张迪给蔡仍递来了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

蔡仍轻轻点了下头,表示收到。

赵佶很专注,就像他写的不是一道诏旨,而是在创作一件艺术品一般。

在这个过程当中,蔡仍始终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表现出了充足的耐心。

这让暗中留意蔡仍的赵佶,在心里点点头,心道:“虽然有些急功近利,但好在性子还算沉稳,不会犯大错。”

写完最后一笔,赵佶让执玺太监用完玉玺了之后,才对蔡仍道:“爱卿来看看朕的字。”

蔡仍应道:“诺。”,然后就向赵佶走来。

蔡仍如此干脆,倒让赵佶一怔!

在赵佶想来,蔡仍怎么都该推脱一下,要知道,他让蔡仍看得可不是普通字画,而是圣旨。

赵佶甚至都想好了,在蔡仍推脱的时候训斥他胆敢不听自己的旨意,以彰显他的皇权。

可不想,蔡仍竟然直接就过来了,这让赵佶心里有点堵得慌!

蔡仍在看赵佶的圣旨之前,想了一大堆夸赞赵佶字的词。

然而,真等到蔡仍看清了赵佶写的圣旨之后,他顿时就将想好的词全都忘了,只剩下惊愕!

这一刻,蔡仍心中如翻江倒海一般,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朱伯良这一路都像是老太人看女婿一般,为什么他说什么朱伯良都痛痛快快的答应,为什么朱伯良会说让他照顾好他女儿!

蔡仍心道:“敢情这老家伙已经知道赵佶要给我赐婚一事了!”

蔡仍用脚后跟都能想到,此事必定是太子党运作的。

只是,蔡仍有些想不通赵佶为什么要答应?

蔡仍心道:“难道赵佶认为我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

这么一想,蔡仍不禁有些唏嘘:“没想到,我如此努力,竟然还入不了赵佶的眼。”

赵佶用好玉玺才让蔡仍看圣旨,说明此事米已成粥已再无更改的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蔡仍如果硬刚着不同意,绝不是明智的选择。

而且,蔡仍仔细想了想,娶朱慎也有娶朱慎的好处,朱伯良如果真能源源不断的给自己招来文人,也足以弥补那些权臣在政治上给自己的帮助了。

所以,蔡仍在心中权衡了一下利弊之后,就一拜在地,道:“谢陛下恩典!”

见蔡仍终于不再像之前一样从容淡定了,被他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赵佶扶须一笑,道:“爱卿免礼平身。”

蔡仍直起身,道:“陛下恩典,臣不敢辞,只是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赵佶和颜悦色道:“爱卿但说无妨。”

蔡仍“苦口婆心”道:“陛下春秋鼎盛,很多事实不宜过早安排啊!”

虽然娶朱慎为妻一事已经无法改变,但蔡仍还是得跟赵佶说一声:“我是娶了朱琏的妹妹,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就是赵桓一边的,我是忠于你赵佶的,是你让我娶朱慎,我才娶的。”

蔡仍这并不是多此一举,而是非常重要的表态。

否则,蔡仍娶朱慎,有可能就会给自己带来意料不到的影响。

事实上,赵佶并不想答应赵桓的请求,也就是为蔡仍和朱慎赐婚。

这与蔡仍(也包括朱慎)无关。

虽然蔡仍招安了宋江,表现出来了杰出将来的才能,但在赵佶眼中,蔡仍只是一个比较有潜力的年轻人,只是他夹带当中无数人才中的一个,他不必更不值得在蔡仍身上花过多的心思和精力,他的心思和精力得花在更值得的地方,像收复燕云,像艺术研究,像修道成仙,等等……

赵佶不想答应赵桓的请求完全是如蔡仍所提醒的那样,他现在完全没必要帮赵桓建立登基的根基。

其实,与哪哪都不让他满意的赵桓相比,赵佶真的更喜欢哪哪都跟他极为相似的赵楷,他甚至动过要换掉赵桓让赵楷当太子的念头。

可一来,赵桓虽然不讨赵佶喜欢,但赵桓在当太子期间并无大错,没给赵佶换太子的借口,二来,赵桓的太子之位当得太久了,身边已经聚集了一股不小的政治力量,如果冒然换掉赵桓,势必要引起这股政治力量的反抗,与大宋的江山社稷不利,三来,赵佶太年轻了,而且,赵佶心情一直都非常愉悦,又注重保养他自己,以至于赵佶的身体非常好,因此,赵佶不着急处理这些事,在赵佶看来,到底让谁来继承他的大宝,他可以慢慢考虑。

所以,赵佶并没有着急表态,也没有要培养赵桓扶植赵桓的意思。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蔡仍在赵佶眼中并没有那么重要,赵佶也没必要将蔡仍推给赵桓,壮大赵桓。

可随着时局的发展,事情有点不受赵佶控制了。

当初,蔡京在位之时,既不站边太子赵桓,也不站边郓王赵楷,赵佶可以不表态,可以玩平衡。

但蔡京致仕了,换上了由梁师成推上位的王黼当宰相,梁师成支持的赵桓无疑就要盖过赵楷一头。

这种事,赵佶可能并没有感觉到——赵佶还不知道,王黼和梁师成是穿一条裤子的,是里应外合从他身上获得大宋最高权力的。

王黼做得也很隐秘,他只是在一个恰当的时机跟赵佶说:“官家,现在是收复燕云的关键时候,稳定大于一切。”

然后,赵桓再跟赵佶一顿哭诉他自己的处境有多艰难,想要请辞太子之位。

赵佶自己就会去考虑:“这时候储君不稳,会对时局有着巨大的影响,不利于收复燕云,为了我大宋的百年大计,不如暂且先对桓儿好一点,等收复了燕云之后,再去慢慢考虑谁更适合当太子也不迟。”

于是乎,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赵桓求赵佶为蔡仍和朱慎赐婚,赵佶也就答应了。

可赵佶虽然答应了,但却并不是心甘情愿的。

如此一来,蔡仍的表忠心,顿时就让赵佶龙颜大悦了。

不过赵佶并没有接蔡仍的话茬,而是说道:“你蔡氏一门,忠胆义肝,你伯父和你父亲都曾是朕的肱骨大臣,为大宋立功甚伟,你又为朕招安了叛匪宋江,朕不能不为你计深远。”

顿了顿,赵佶又道:“我让人打听过了,那朱慎不仅人长得漂亮可人,难得的是一个好性子,是一个贤女子,娶妻当娶贤,不能只看家世,再者说,朱家也是名门望族,配你蔡家,也不算委屈了你,唯一有些差强人意的是,朱伯良是庶出,朱慎不算朱家嫡女,可有朕赐婚,娶个庶女,也不算辱没了你。”

蔡仍道:“陛下日理万机,能在百忙之中为臣之婚事费神,臣万死无以为报。”

赵佶的笑容更灿烂了,觉得蔡仍很识时务、很会说话。

赵佶道:“朕可是听很多人说过,你是当今第一文学大家,朕让你即兴作一首诗,不算难为你吧?”

蔡仍立即大拍赵佶马屁道:“陛下才是当今第一文学大家,臣哪里当得起如此谬赞。”

赵佶大笑道:“少恭维朕,朕只给你七息时间作诗,现在只剩三息了。”

蔡仍听言,心思电转,很快就道:“日月尧天大,璇玑舜历长。侧闻行殿帐,多集上书囊。”

赵佶一听,心道:“尧天:太平盛世……璇玑:舜帝时测天之器……舜历长,谓朕在位时间像舜帝那么长……侧闻:间接听说……多集上书囊:以汉文帝集书囊作宫殿帷帐的故事来颂朕节俭……”

想明白了蔡仍诗中的意思,赵佶既喜爱蔡仍的急智,又忍不住打压蔡仍道:“爱卿也是一阿谀奉承之辈,朕哪里节俭了,朕怎么不知道?”

蔡仍当然不能说:“这诗是李清照歌颂你儿子赵构的,我为了显示我的急才取得你的好感直接照搬过来的,因为没有时间细想,所以也只能歌颂你节俭。”

蔡仍心中一动,强加解释道:“臣听说,陛下不久前下过一道圣旨,宫中各种用度酌情裁减,陛下如此,不是节俭吗?”

赵佶是下过这么一道命令,可那只不过是走个形势罢了,宫中并没有哪里真的裁减,赵佶和他的后宫佳丽三千照样铺张浪费,艮岳也照样如火如荼的建设。

可赵佶总不能跟蔡仍说:“我下那道圣旨,就是向那些反对出兵收复燕云的臣子表明我收复燕云的决心,并不是真心节俭。”

赵佶只能主动差过蔡仍歌颂他节俭一事,转移话题道:“既然爱卿说起收复燕云一事,爱卿又是一个懂兵之人,那不知爱卿对收复燕云一事,怎么看?”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