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宋枭途 > 第一百一十四章 璞玉

大宋枭途 第一百一十四章 璞玉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9:39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只金丝雀想飞出去看看外面的天空过分吗?

当然不过分。

可问题是,这只金丝雀是当今世上最有权力的人养的,带她去放风有可能会引火烧身,进而坏了自己的大事。

更为关键的是,这只金丝雀跟自己毫无关系,自己甚至上手摸一摸、逗一逗都不行。

这种情况下,自己又何必去干这费力不讨好还有可能让自己陷进去的事呢?

所以啊,蔡仍果断以进为退将李师师这个麻烦甩开,并打定了主意以后尽量不再来樊楼了。

……

次日,蔡仍应邀去李邦彦家拜访李邦彦。

鉴于李邦彦本人好玩、好新鲜事物,蔡仍给李邦彦带去了一只望远镜。

李邦彦见识到了望远镜的神奇之后,对望远镜爱不释手。

突然!

李邦彦灵机一动,然后问蔡仍:“子因啊,此物可有别人知晓吗?”

蔡仍答道:“除了我金吾军的将士以外,应该无人知道此物,右丞有所不知,下官发明此物是为了在对敌时占得先机,怎肯轻易泄露给别人?”

李邦彦一听,心下就是一喜,道:“子因啊,我想以你之名将此物献给官家,不知你意下如何?”

这就是李邦彦这个人的特点了,他特别喜欢给赵佶献一些小东西。

就像不久前,李邦彦路过一个名叫“篦子匠庄”的小村庄,见那个村所生产的篦子特别好,于是就将那个村的篦子进献给了赵佶。

赵佶用着不错,下令篦子匠庄的篦子为特供篦子,还奖励了李邦彦。

据说,篦子匠庄的村民为了感谢李邦彦,还将他们的村名改为“李邦彦村”。

事实上,李邦彦官之所以升得这么快,也跟他这个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如今,让李邦彦得了望远镜这么神奇的东西,他怎么可能不想将之献给赵佶?

蔡仍大方道:“此事全凭右丞做主。”

李邦彦笑道:“好好,对了,那个一条鞭法……”

蔡仍于是继续昨天的给李邦彦讲解一条鞭法……

……

转天,李邦彦一大早便兴高采烈的将蔡仍送给他的那只望远镜献给了赵佶。

事情的发展果然跟李邦彦所预料的差不多,赵佶对望远镜惊奇不已,也爱不释手。

把玩了好久,赵佶才问李邦彦:“李爱卿从何处得到这宝贝的?”

李邦彦倒也没有隐瞒望远镜的出处,他直说道:“此物乃是济州观察使蔡仍所发明,蔡仍跟我说,他上战场以后,发现料敌机先对于战果的影响非常大,所以他才发明了望远镜,用以为己军争取先机。”

让李邦彦诧异的是,赵佶并没有为大宋得一制胜之宝而欣喜,反而有些腻味道:“又是蔡仍?”

李邦彦不解,可他又不敢问啊,只能等赵佶自己说。

好在,赵佶并没有卖关子,很快就主动道:“李爱卿跟朕来。”

说话间,赵佶就将李邦彦引到了一块一人多高五尺多宽、被一块黄布罩住的东西前。

李邦彦不明所以。

赵佶示意张迪将黄布揭开。

张迪领命,指挥两个小太监小心翼翼的将黄布揭开。

李邦彦很好奇:“什么东西能让官家如此小心翼翼?”

因此,等张迪他们将黄布揭开以后,李邦彦立即就向黄布后面的东西看去。

“啊!”

李邦彦大吃一惊,那黄布后面竟然有一人!

李邦彦仔细看看,更惊——那人竟然跟他有些相似!

赵佶在一旁哈哈大笑,道:“李爱卿第一次这么清楚的看见自己的相貌吧?”

李邦彦震惊道:“这里面真是臣?这是一面铜镜?”

赵佶道:“这是镜子不错,但不是铜镜,而是琉璃镜,你应该已经发现了,琉璃镜比铜镜清晰多了,它甚至可以完全映照出人物的本相。”

李邦彦有些难以置信道:“不想世间还有这样的宝物!”

赵佶悠悠地说道:“是啊,朕第一次见到琉璃镜的时候,也被琉璃镜的神奇震惊到了。”

李邦彦忍不住问道:“不知官家从何处得到此等宝物的?”

赵佶不答反道:“你猜。”

李邦彦何等聪明,他立马猜道:“是蔡仍献给官家的?”

赵佶道:“差不多,是高俅献给朕的,不过,这琉璃镜是蔡仍送给高俅的,跟你一样,高俅也不敢享朕所没有之宝,便将这琉璃镜献给朕了。”

李邦彦诧异道:“又是蔡仍,他哪里来得这等宝物?”

赵佶道:“也是蔡仍发明的,听高俅说,蔡仍是为自己的侍妾们发明的。”

李邦彦不无嫉妒道:“天纵奇才啊!”

不想,赵佶却道:“现在就说蔡仍天纵奇才,还为时过早。”

李邦彦瞬间猜到赵佶是什么意思,他问道:“蔡仍还发明了其它宝物?”

赵佶道:“爱卿随朕来。”

君臣二人离开了垂拱殿,来到了艮岳,最后两人到了赵佶最近最喜欢留宿的华阳宫。

一进入华阳宫,李邦彦就感觉到了华阳宫跟他以往来时不同。

李邦彦反应很快——他很快就反应过来了,华阳宫比他上次来时明亮了许多。

李邦彦四下一看,就找到了问题的所在——华阳宫的窗户竟然没了!

仔细看了看,李邦彦很快看出来,并不是华阳宫的窗户没了,而是原来的窗纸换成了晶莹剔透的琉璃。

李邦彦很诧异道:“琉璃能打磨得这么均匀剔透吗?”

赵佶道:“爱卿一下子就点出了问题的所在。”

顿了顿,赵佶又道:“朕找磨琉璃的匠人问过,他们说,只要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合适的原料,他们也能打磨出这样的琉璃壁来,不过他言之凿凿的说,这琉璃壁并不是打磨出来的,而是用其它工艺造出来的,具体什么工艺,他们也道不出个所以然来。”

李邦彦问:“这琉璃壁也是蔡仍献给官家的?”

赵佶道:“是蔡攸献给朕的,是蔡仍送给蔡攸的。”

李邦彦眼珠动了动,道:“官家若想知道这琉璃壁的造法,易也,将蔡仍叫来,一问便知。”

赵佶摇摇头,道:“朕怎能与臣子争利?”

李邦彦还想再劝,赵佶又道:“况且,蔡仍已经答应,对朝廷敞开了供应这样的琉璃壁,而且价格非常公道,一块这么大的琉璃,只要三千缗。”

李邦彦看了一眼那丈许见方的琉璃壁,也觉得三千缗一块并不贵,进而也就熄了再劝赵佶的心思。

李邦彦想了想,又道:“之前的琉璃镜有可能就是用这琉璃壁造的。”

赵佶道:“爱卿所猜,王黼早就猜到了,他还特意找匠人们试试,看看能不能将琉璃壁变成琉璃镜,为此他们甚至将高俅献给朕的一块琉璃镜的镜框打开了。”

赵佶随后语气一转,有些惋惜道:“只可惜,他们怎么试都试不出来将两者转换的办法,他们只能试出琉璃镜后面涂抹的东西中应该有水银和锡。”

李邦彦又提议道:“想知道其制作方法,易也,只需……”

赵佶李断李邦彦道:“蔡仍已经答应给朝廷特供琉璃镜了,像朕的那块那么大的,说是不易制作和运输,价格要贵一些,一半大小的,只要五千缗一块。”

李邦彦顿时就哑口无言了——在他看来,那么神奇的琉璃镜,才五千缗一块,实在是不贵,他甚至都动了要买几块的念头。

赵佶又领着李邦彦看了几物,边看边介绍道:

“这是眼镜,是梁师成献给朕的,是蔡仍送给梁师成的,戴上它以后,有目疾的人,就可以看清东西了……”

“这是放大镜,用它照东西可以放大物体,也可以用它取火,朕猜测你献给朕的望远镜跟这放大镜之间可能有所联系,它是吏部侍郎张邦昌献给朕的,是蔡仍送给张邦昌的……”

“这是琉璃珠,是兵部尚书薛昂献给朕的,是蔡仍送给薛昂的……”

李邦彦听完,皱眉道:“蔡仍跟这么多高官都有关系?”

赵佶没接李邦彦这个话茬,而是反问李邦彦:“爱卿是怎么认识蔡仍的?”

李邦彦立即照实答道:“臣是前日在樊楼与他认识的,臣与他并无深交。”

听了李邦彦的答复,赵佶暗道:“跟张邦昌他们的情况差不多,都是蔡仍最近才认识的……蔡仍如此结交权贵,是为自己的仕途铺路,还是因为朕召他入京又没有召见他而着急,才想靠朕的近臣接近朕?”

赵佶又暗道:“不论是哪个原因,都说明蔡仍还不够稳重,至少是不会压抑自己的野心,这样浮躁的心性,还需要好好锻炼和磨练啊。”

赵佶是不会去抑制臣子的野心的,因为这是臣子奋斗的动力,如果朝中的大臣都是那些对权力地位无欲无求的人,他赵佶靠谁来维持他的统治?那些无欲无求的人可是说撂挑子就撂挑子,而且他们满脑子都是皇权、相权并列,而不是皇权至上。

至于结党营私。

这已经是北宋王朝无法解决的顽疾了。

再者说,不论哪朝哪代,臣子都会结党营私,这是人之常性。

因此,赵佶不会因为蔡仍结党营私就讨厌蔡仍。

不过——

虽说如此,可赵佶还是决定要再晾蔡仍一段时间,尤其是在李邦彦跟赵佶讲了一条鞭法和这一条鞭法乃是蔡仍首创之后。

这就是赵佶的帝王之术了。

蔡仍已经表现出来了自己“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潜质。

甚至,在赵佶看来,未来的蔡仍,有可能会超越蔡京和蔡卞,成为大宋的顶梁之臣。

可正是因为如此,赵佶才更得晾着蔡仍,因为他要好好磨练一下蔡仍的性子打磨蔡仍这块璞玉。

而且,蔡仍还不到二十岁,进入官场才一年多时间,就已经是正六品的武官了,在赵佶看来,蔡仍走得实在是太快了,因此必须得打压一下蔡仍,免得蔡仍滋生出骄纵之心。

而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赵佶的目的都只有一个,不想伤仲永……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