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宋枭途 > 第一百零八章 长江后浪推前浪

大宋枭途 第一百零八章 长江后浪推前浪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9:3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时隔大半年再回到鸣銮堂,蔡仍突然发现,鸣銮堂变得冷清了许多,颇有点人走茶凉的意思。

而鸣銮堂的一众下人,也不再有以前那种高高在上的气势,见到蔡仍后,各个都低声下气的跟蔡仍叫“六公子”。

蔡仍有些不解的看向出来迎接自己的蔡绦,问道:“他们……”

蔡绦道:“咱们蔡家不比从前了。”

蔡仍诧异道:“不至于吧?伯父虽然致仕,不是还有大兄,还有三……”

不想,没等蔡仍说出“还有三兄”,蔡绦就打断蔡仍道:“休提那个小人!”

蔡仍不解,道:“小人?大兄?”

蔡绦深吸了一口气,道:“除了他还有谁,六弟你在前线打仗,不知道家里都发生了什么。”

说话间,蔡绦将周围的下人都驱散了,然后才道:“自从官家准备让王黼那个妖人取代我爹成为宰相,那个小人就变了,不仅对我父亲再无往日的恭敬,还处处与我父亲为敌。”

蔡仍有些难以置信道:“这……不太可能吧?大兄不是一向对伯父非常恭敬吗?”

蔡仍这话并不是无的放矢。

虽然蔡京儿孙众多,而蔡攸又不学无术,但蔡京最喜欢的其实还是其长子蔡攸,这从蔡京给他的一众儿子们所起之名就不能看出来——“鯈”,“翛”,“絛(绦)”,“鞗”,“脩”,全都是“攸”字头。

而之前蔡攸对蔡京这个父亲也是尊敬有加,甚至是处处维护。

这也不是无的放矢。

不久前,赵佶一度欲罢蔡京相位——他先罢去蔡京的党羽刘昺、刘焕等人,指令御史中丞王安中弹劾蔡京。

蔡攸听说此事,立刻跑到赵佶那里百般恳求,赵佶才改变初衷,否则蔡京早就罢相了。

蔡绦愤愤道:“我还能骗你是怎地,算了,你也不是外人,我就跟你说一事吧。”

接着,随着蔡绦的讲述,蔡仍知道了一件让蔡仍叹为观止的事。

不久前,赵佶已经明确露出了要罢免蔡京的意思。

为了不让蔡攸这个宠臣跟他父亲蔡京搅和到一起去使他束手束脚,赵佶特意给蔡攸赐了一座独立的宅院,其规模甚至比鸣銮堂也不差多少。

蔡攸充分理解了赵佶的意思,果断的搬出了鸣銮堂。

要说,这也没什么,蔡攸如今已经四十三了,又已经开府仪同三司,自立门户也没什么问题。

可仅仅做到这种程度,蔡攸也就不是赵佶的第一宠臣蔡攸了——除了跟他父亲划清界限以外,蔡攸还要向皇帝赵佶表现出他的忠心。

因此——

有一天,蔡攸突然到蔡京的府第。

当时正赶上蔡京与客人谈话。

只见蔡攸一进来就急着上前抓住蔡京的手做诊脉之状,说:“大人脉势舒缓,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吗?”

蔡京说:“没有不舒服的地方。”

于是蔡攸又说:“宫中还有要事,我先回去了。”

说罢转身就走了。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把客人弄了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客人就问蔡京:“公子为什么不多停一刻呢?”

蔡京无可奈何地说:“你一定不明个中缘由吧,其实这个逆子是想因为老夫有病而罢了老夫啊!”

过了几天,赵佶果然以蔡京年老身体不好为由下诏命蔡京致仕。

换而言之,蔡京罢相,蔡攸也是帮凶之一,至少蔡绦是这么认为的。

听了蔡绦所言,蔡仍不禁感叹权力的诱惑之大,竟然能大到让父子倾轧的地步!

在蔡绦的带领下,蔡仍再一次见到了蔡京。

蔡仍随即大吃一惊!

这才短短大半年时间没见,蔡京竟然须发全发、满脸鸡皮、步履蹒跚,像极了行将就木的老人,与之前那个精神饱满、气度不凡、处之泰然的大宋宰相完全找不到半点相似之处。

蔡仍忍不住道:“伯父,您这是……”

蔡京不在意道:“生老病死人生常态,我比你父大近两岁,他已去世三年,我有些老态,也很正常。”

蔡京又道:“我听说,你在前线打得不错,还独闯五马山擒了匪首宋江逼得宋江接受招安?”

蔡仍恭恭敬敬道:“伯父所听乃是有人夸张后之说,事实上,小侄并不是独闯五马山,而是带了五个部下,没有他们帮助,小侄不可能擒住宋江。”

蔡京点点头,道:“你倒也诚实,不据部下之功为自己所有,难得。”

蔡仍道:“伯父谬赞了。”

蔡京也没再继续这茬,他又道:“听说你拒绝了太子和郓王的邀请,直接来我这里了?”

蔡仍道:“小侄父母皆已过世了,伯父就是小侄唯一的长辈,小侄回京自然要先来拜见伯父。”

蔡京道:“难得你有此孝心。”

蔡京语气一转,又道:“官家春秋鼎盛,这时候的确不适合站储君的队,而且,你的情况还有些特殊,你所掌握的金吾军,是京师左右少有的能战之军,你如果冒然站队,官家有可能会将你调防。”

蔡仍神色一凝,道:“小侄也是这么认为的。”

蔡京语气一转,又道:“不过,你也不用太担心,官家事多,有些小事未必会注意得到,所以,你做事也不用太过畏首畏尾,这样也是成不了事的。”

蔡就一点,蔡仍就透。

蔡仍瞬间就明白了,蔡京所说的是,赵佶未必会知道金吾军可能是京师左右最能打的军队。

有人说,这怎么可能,中央禁军的战斗力之差,不是人尽皆知嘛,赵佶这个皇帝怎么可能不知道?

这么想的人,还真错了。

当初,蔡仍的外公王安石,为了富国强兵,改制变法,推行了很多新政,将兵法就是其中之一。

将兵法是兵制改革,就是把禁军的厢、军、营、都四级编制,改为将、部、队三级编制,这样可以有效缓解将不知兵、兵不识将的弊端。

作为强兵的措施,王安石一方面精简军队、裁汰老弱,合并军营,另一方面实行将兵法。

将兵法的实行,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素质,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王安石实施将兵法首先对全国的军事部署进行了调整——他在京畿设三十七将,鄜延五路设四十二将,东南六路设十三将,全国计设九十二将。并派“尝经战阵大使臣专掌训练”,“早晚两教”,“日夜按习武艺”。

(宋时一将,其级别大概相当于后世的一个军,但将的人数不等,往往从三千到一万不定。)

从军事部署上看,力量最强的是鄜延五路,直接面对西夏,明显带有主动向西夏开战的意图,次之为京畿(即京师),三十七将“拥卫京师”,主要用于防范北辽南侵。

自熙宁七年始,王安石在北方各路陆续分设一百多将,每将置正、副将各一人,选派有武艺又有战斗经验的军官担任,专门负责本单位军队的训练,凡实行将兵法的地方,州县不得干预军政。

后来,即便随着历史的变迁,各地各将均有调动,但京师附近其实还是有十几万大军——其中,开封府界有兵马大约四万,京东约有五万,京西约有两万。

在赵佶的角度来看,金吾军只不过是这十几万甚至是这百万大军中之五千,蔡仍只不过是这上百将之一,而且,金吾军的驻地虽然离京师不远,但也远没有另外十数支被赵佶视为亲军的军队离京师近,更何况,东京汴梁城里本就有御龙直、天武等步军,内殿直、捧日等马军,还有从宿卫、宫廷宿卫、总领护卫等等一大批军队。

所以,赵佶不可能像别人一样看重金吾军、看重蔡仍。

事实上,赵佶的视角也不难推测——如果赵佶不是这样的视角,他心得有多大,才能在这种情况下,发动对辽的战争,他还不赶紧将所有精力用在巩固京师的防御上,要知道这可是保卫他身家性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蔡仍冲蔡京恭恭敬敬一拜,道:“谢伯父提点。”

蔡京点了点头。

蔡仍迟疑了一下,又道:“小侄有一事相求,万望伯父能帮一帮小侄。”

蔡京道:“我一赋闲在家的老人,还能帮到你吗?”

从蔡京的话中不难听出一丝落寞,由此可见他有多舍不得那个相位、那个权力。

蔡仍道:“伯父虽已不再是宰相,但伯父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不在庙堂之中也仍就是咱们大宋最有权势的人之一,谁敢小觑伯父?”

蔡京玩味一笑,不置可否道:“那你说说吧,想让我帮你什么忙?”

蔡仍道:“小侄想跟伯父求一个人。”

蔡京看了蔡仍一眼,道:“是去你金吾军任知金吾军给你当傀儡?”

蔡仍也没否认,他道:“小侄就是想做些事,又不想被人指手画脚。”

虽说按照将兵法的规定,没有人能干涉蔡仍训练金吾军,但知金吾军如果真跟蔡仍刚起来,那蔡仍在金吾军中可就会处处受到知金吾军的掣肘。

这当然是心有反意、将金吾军视为自己的禁脔的蔡仍所不能容忍的事。

因此,蔡仍这次回京的目的之一就是解决这个后顾之忧。

蔡京当政,最是强势,也最讨厌别人掣肘,因此,蔡京是可以理解蔡仍的想法的。

但蔡京并未就此一口答应下来,而是说道:“就算我有合适的人,我现在也没有办法将他安排进金吾军中去。”

蔡仍听了,很自信道:“只要伯父肯借人给小侄就行,其它的,小侄会自己去想办法。”

见蔡仍自信满满,蔡京不禁暗中感慨:“他已经不是一年前那个刚刚来京需要我蔡家庇护的官场新人了,现在,他的人脉已经建立了,就算没有我蔡家的庇护,他也已经不可小觑了……才一年多时间,他就已经成长到了这种地步,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