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超维科技纪元 > 第三百零七章 前进一号

超维科技纪元 第三百零七章 前进一号

作者:岭南仨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9: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海峡航天基地。

几乎每天都有十几枚运载火箭进入外太空,但是对于近地轨道的运输量,仍然是杯水车薪。

化学能运载火箭的上限太低了,特别是在蓝星这种大气浓厚、引力相对较强的星球上,化学能运载火箭更是被卡死了上限。

米国在公元1962年公布了一款非常激进的火箭设计,并将其命名为“海龙”(SeaDragon)的火箭。

这个庞然大物有150米长、直径达23米,迄今为止人类造过的最大火箭土星五号,和其比都相形见绌。

海龙的运力更达到了惊人的566公里蓝星近地轨道单次550吨,大约为土星五号的四倍。

起飞重量约为18000吨的海龙火箭,到今天为止仍是有完整设计论证的化学能运载火箭中,质量和运力最大的。

问题这个燃料载荷比高达32.7,鸡肋到了极点,加上那可怕的造价。

用长五—D不香吗?可以重复利用的长五—D,成本比海龙低了几百倍,大不了多发射几次,都可以凑够550吨的运载量。

因此在发展大吨位化学能运载火箭方面,科学委员会显得兴趣乏乏,主要是这路线在蓝星使用,会吃力不讨好。

别看光明会在月球搞出了土星八号这种巨无霸,问题是月球和蓝星环境不一样。

现在科学委员会也是非常头疼。

长五—D有效载荷一般般;而大吨位化学能运载火箭又性价比超低;核动力运载火箭不能在大气层内部使用;质量投射器暂时没有超长真空轨道;太空电梯也是材料没办法。

从长远来看,新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倾向于外太空自给自足,但短期内蓝星依旧是最重要的工业中心。

比如核聚变反应炉、生物计算机、精密仪器、农产品和食物,这些东西严重依赖于蓝星,这不是短时间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除非新人类不做人了,和神罗联邦残部一样全体机械化;或者像蜥蜴人一样,体表覆盖一层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

不然需要吃喝拉撒的人上外太空,单单是食品的方面就不在少数。

根据服务委员会的统计数据,目前在外太空长期生活(超过一个月)的新人类一共有1248人,流动性太空人在500~800人之间。

这个数字正在不断的刷新之中,预计到新纪元2年一月份,外太空常住人口可能突破3000人。

太空人每天需要消耗相当多的食物,随着时间推移,需要消耗的食品将越来越多。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关系到新人类殖民外太空的进度。

……

秦经纬看着一旁的显示屏,上面正滚动着航天发射的安排表,海峡航天基地的24个发射场,几乎被排满了。

“秦主任,这是刚刚宇宙飞船研究院送过来的发射清单。”

接过工作人员的文件,秦经纬头疼的吩咐道:“调整一下发射,将后天的发射班次拿出一个来。”

“可是后天的发射班次都非常重要……”发射排班办公室的负责人一脸郁闷。

秦经纬无奈的说道:“必须在后天发射,宇宙飞船研究院的东西优先级是8.7,你懂的。”

“优先级8.7!那好吧!”

新人类的内部有优先级评估系统,优先级为0~10之间,人工智能进行评估,优先级指数越高,接到任务的单位、企业、个人,就必须优先执行优先级指数高的任务。

任务的优先级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人工智能会根据时间和实际情况,进行动态修正。

一般而言,优先级指数8以上,基本属于非常紧急的任务。

吩咐完成了这件事之后,秦经纬正打算去仓库,他通信器却弹出一条信息。

“麻烦事情又来了。”

他抱怨了一句,匆匆忙忙赶到港口。

一艘航天科工集团的运输船,正停泊在港口,龙门吊将一枚运载火箭从运输船上吊起,缓缓放在一辆超大电动运输车上。

李国庆从船上下来。

“经纬,给我们安排一个发射场。”

“老李,这几天没有发射班次,可能要等下个星期。”秦经纬没好气地回道。

李国庆急躁地将发射申请递过去:“我这个非常急。”

“其他单位的发射任务也非常急。”秦经纬摊摊手,一副爱莫能助的样子。

“看看。”李国庆一把将发射申请单塞过去。

看了一眼申请单的秦经纬,顿时瞪大眼睛来,优先级指数9.3?仔细翻看了一下,他不得不拿起通信器:

“国豪。”

“收到,秦主任。”

“立刻清空一个发射场出来,有急用,优先级指数9.3的任务。”

“好的。”

半个小时之后,17号发射场被快速清空,准备好了发射程序。

一枚高度70米的运载火箭,被竖立在发射场的发射塔楼上。

从外观来看,这枚运载火箭和长五家族不太一样,特别是那四个副助推火箭,头部竟然不是尖头型,而是内凹沙漏型。

涂装的代号是:前进一号—A型

……

忙好了发射准备的秦经纬,急匆匆说道:“老李,发射程序已经完成,可以发射了。”

“那就发射吧!”

秦经纬对着通信器喊道:“前进一号进入发射倒计时。”

“收到。”

前进一号和一般化学能运载火箭发射有很大区别。

那四个助推火箭头部的开始强制吸气,然后将气体压缩进入电离腔里面,核聚变反应炉用最快最狂暴的电能,直接电离压缩空气,然后从发动机喷口直接喷射出去。

运载着200吨测试物品的前进一号运载火箭,被等离子体推上天空。

而且随着火箭飞行速度提升,那四个助推器启动了主动加被动吸气模式,大气浓度非常浓密的对流层、平流层,给运载火箭提供了庞大的加热工质。

随着高度提升,空气越发稀薄起来,前进一号开始使用内部储备的固体粉末工质。

“报告,前进一号突破卡门线。”

“芯一级分离成功。”

“准备回收……”

在发射指挥大厅的李国庆,连忙和助手一起查看着一系列数据。

其实前进一号,采用的方式就是喷气式发动机,不过不是将这些压缩空气用来点燃化学燃料,而是要核聚变反应炉的电能直接电离压缩空气。

这是为了压低运载火箭的燃料载荷比,利用大气层的空气作为工质。

前进一号的总重量为850吨,有效载荷为200吨,其中工质为420吨,工质载荷比为2.1。

设计的用途,就是用于蓝星—近地轨道—中轨道运输。

这一次前进一号的测试,便是运载200物品前往新酒泉卫星城,将一批原材料运送过去加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