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北宋大丈夫 > 第823章 总有聪明人

北宋大丈夫 第823章 总有聪明人

作者:迪巴拉爵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8: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赵宗谔给人的感觉就是浪荡子,当年他曾经不知天高地厚犯错,结果被夺了一项虚衔,可赵曙登基后依旧给了他。

他原先有些毛病,后来沈安开出了炒黄豆的妙方,他吃了颇为有效,不过缺点就是屁多。

“这东西……”赵宗谔拈起几粒炒黄豆丢进嘴里,缓缓的咀嚼着。

管家站在边上,不禁屏住了呼吸。

“有一粒黄豆不好,没炒熟,回头扣厨子一贯钱,令他下次尽心些。”

“是。”

赵宗谔喝了一杯茶,赞道:“吃了炒黄豆再来一杯热茶,那感觉很妙。”

“是。”

管家已经闻到了一些不大对劲的味道。

赵宗谔打个嗝,缓缓说道:“五服之后变成百姓,这不是玩笑,那些蠢货怎么说的?”

“郎君,那些宗室先是怒不可遏,后来又平静了下来,据说不少人都在买礼物……”

“知道这是为何吗?”

“小人不知。”

“那是因为他们都感到了切肤之痛,却无能为力。于是只能退而求其次……”

赵宗谔有些惆怅的道:“宗室要怎么做官家才满意?如今看来就是别添麻烦,自生自灭。既然如此,聪明人自然会为了子孙寻求后路……”

“求后路?”

“对。”

赵宗谔有些意趣阑珊的道:“子孙……人一死,子孙什么的都看不到了。但依旧要安排好他们。”

“郎君,您的意思是说要买入学资格?”管家觉得自己怕是理解错了。

“对,就是要这个资格。”

赵宗谔笑道:“官家都说了,五服之后不管。那就不是亲戚了。可子孙们怎么活?只能去做活,可做活会心疼啊!”

“那就多留些钱吧。”

千年来长辈都是这么做的,为了子孙辛苦挣钱,临死前把这些钱留给他们花用,最后大多变成了纨绔。

高调的话谁都会说,等面对子孙时什么想法都忘记了。

“钱……留多了就是祸害,你看看史书上那些从小就过得豪奢的,最后有几个有出息?”

“有啊……”

管家想起了好些,可却捂住了嘴。

主人说东你说西,这个习惯可不好。

“杂学……”赵宗谔叹道:“原先某对沈安也有些不满,觉着他太年轻,而且在朝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很突然的感觉。可现在不同了。”

他拈起黄豆却不吃,就在手心里颠着。

“某的子孙就算是读书上进考中进士,可怎么为官?至少要多年后,那些五服之外的人子孙成长,习惯了自己就是百姓的日子,朝中才会接受赵家人为官。所以,现在去读书,那就是白费劲。”

管家只觉得耳边一阵轰鸣,然后茫然道:“郎君,以后……以后就没了吗?这些尊荣和富贵,以后就没了吗?”

“没了。”

赵宗谔的话让管家不禁绝望了,“小人以为好歹能读书为官,可……可竟然不能吗?”

“丑态百出!”

赵宗谔皱眉道:“去取钱来,要一万贯!”

“郎君。”

管家失色道:“一万贯出去,府里的日子不好过啊!”

“熬几年就是了,速去。”

赵宗谔活动了一下脖颈,起身笑道:“沈安和某有些交情,如今看来却是及时雨。明日就去送钱,某的子孙……就要学杂学!”

管家心有不甘的问道:“郎君,那杂学能学到什么?”

“能学到怎么养活自己,能知道这个世间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一日汴梁城中的宗室们在躁动不安。

这一日那些觊觎三司使职位的官员们在彻夜不安。

……

太学依旧是那个模样,早操,上课,午休,下午继续上课……

周而复始的日子让成年人会沉迷进去,完全丧失进取心,随后成为一棵枯木。

但学生不同,他们把这样的日子看做是学习,认为迟早有一天能脱离这样的日子。

可终究有人忍不得,于是在早操的时候跑路了。

太学的后面,两个学生从围墙上跳下来,拍拍手后,得意的道:“走,去边上走走。”

作为学生,逃操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觉得无趣,觉得围墙外面的世界才自由,哪怕只是在围墙外面走一走,他们都觉得空气无比的新鲜。

两人绕到了前面,往右边看了一眼太学大门,然后低头往前冲。

“闪开!”

两个倒霉蛋刚好跑到街道中间,再过一瞬,他们就能冲进对面的小巷里,从此天高任鸟飞,海空任鱼跃……

可一声大喝就让他们的打算落空了。

正在吃油饼的太学门子闻声抬头,看到两骑过来,他笑了笑,这里是太学的地盘,再牛叉的人物也得下马。

他拿着油饼等待着,可这两骑却一直过去了。

“毛病!”

门子正准备低头继续吃油饼,却看到了两个鬼鬼祟祟的家伙,那熟悉的衣服让他不禁心中一喜,就喊道:“站住!”

两个倒霉蛋被抓住了,然后被送到了郭谦和陈本那里。

“翻墙逃操?”

陈本板着脸道:“父母送你等来太学是来逃操的吗?”

一个学生嘀咕道:“可别的书院和学堂里也不见出操啊!”

“放肆!”

陈本起身,怒道:“这是太学的规矩……”

“以前没这个规矩。”

年轻人总是觉得自己能秒天秒地秒空气,所以怼一下司业也是随口而为。

“出去站着!”

陈本指着外面怒吼道,见学生不动,他拿起桌子上的竹条就抽打过去。

两个学生被抽打的惨叫起来,然后被赶到了外面去站着。

“站到下午!”

瞬间秒天秒地秒空气的勇气消失了。

陈本回来,气呼呼的道:“如今的学生也开始不听话了,这是为何?”

一直在旁观的郭谦说道:“少了精神。”

“少了精神?”陈本不解的道:“很精神啊!”

郭谦摇头,有些遗憾的道:“沈安走了之后,太学就渐渐的有些死气沉沉了,每日按部就班的读书做题,学生们木然了,教授们也木然了……若是沈安在,他定然能想到办法来提振大家的精神。”

“他如今在弄自己的书院。”陈本想起邙山书院报名的盛况,不禁就后悔。

“不必担心,太学还是有办法的。”郭谦笑道:“宗室要建书院,可谁能去教导他们?”

“是啊!”陈本一拍大腿,欢喜的道:“整个汴梁就数我太学最为出色,舍我其谁!祭酒,某断言书院的选址就会在太学附近,方便我太学的教授去教学……”

郭谦皱眉道:“淡定,遇事要稳重,你高兴什么?此事……还差钱呢!”

“总会筹集到的。”

陈本觉得这个不是问题。

包拯也觉得不是问题。

他坐在值房里,几个官员在计算。

“这里能挤出四百余贯来。”

“这里有十余贯。”

“这里呢?看看这里。”

他们在想办法从各处挤钱出来,可挤来挤去,到现在才挤出来一千余贯,和十多万贯的总造价相比,那就是过家家。

“别算了!”

包拯丢掉手中的账簿,说道:“他们定然会来。”

“包相……此事还是咱们自己挤吧。”

“是啊!那些宗室都是抠门的,想让他们掏钱,那就是妄想。”

包拯闭上眼睛,有官员劝道:“此事是官家对您的考验啊!若是办好了……收益无穷。”

这是好心提醒,但包拯却摇头道:“看吧。”

他也有些没底,但终究还是不动声色的坐在那里。

这群官员一直在算账,一个时辰后,他们成功的挤出了三千多贯。

“包相,有人来了。”

包拯睁开眼睛,眼中多了冷色,喝道:“去看看。”

有官员出去,然后外面传来问话,“包相可在?”

能直接到这里的,至少得是郡王,否则包拯就敢治他一个擅闯三司的罪。

“在,包相在里面。”

包拯没有起身,外面的脚步声渐渐近了,少顷进来一人,却是赵允良。

“见过郡王,不知郡王来此何事?”

包拯起身行礼,赵允良不敢托大,还礼后说道:“老夫来买入学资格。”

“什么?”

有官员沉不住气,脱口而出道:“买几代?”

卧槽!

这个问话若是不知道缘由,大抵会打架。

赵允良含笑道:“三代。”

“一万贯?”

在场的官员们都欢喜了起来,众人看向包拯,想起他先前的淡定,再看到他此刻依旧沉稳,不禁心中暗赞。

竟然不见欢喜之色,一切仿佛都在掌握之中,果然是包相啊!

包拯的左手放在身后,在众人看不到的地方,他的左手握拳,用力的捏紧……

“包相,还请收下!”

赵允良拱手含笑,态度之好,让人惊讶。

包拯说道:“郡王识大体,老夫自然会禀告给官家,只是这一万贯给了,郡王府的日子可还能维持?”

这是在撇清:这可是你自愿的,别到时候说什么被逼着买入学资格,如今府上粥都喝不起了。

赵允良淡淡的道:“老夫父子一心修道,只是为了那些孩子罢了。若非如此,什么钱财权势,那只是过眼烟云……”

“福生无量天尊。”

他打个稽首走了,外面冲进来一个官员,狂喜道:“包相,外面来了好些宗室的人,都说是要买入学资格!”

所有人都在看着包拯,这是三司扬眉吐气的时刻,让他们不禁兴奋欲狂。

“包相,有钱了呀!”

“华原郡王一出手就是三代,那些人呢?就算是一代也有五千贯……包相英明啊!”

英明只能用于帝王,这个……

这特么犯忌讳了都不知道,可现在官员们都在狂喜之中,谁也没关注这个。

包拯站在那里,负手出来,干咳道:“要淡定……”

“到了此刻,包相竟然还这般淡定,这份气度无人能及啊!”

在众人的眼中,此刻包拯的形象无比高大,大抵韩琦等人都比不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