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北宋大丈夫 > 第692章 朋友比对头多

北宋大丈夫 第692章 朋友比对头多

作者:迪巴拉爵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8: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邙山书院?”

杨彦听到邙山两个字就激动,其他人也是如此。

“待诏,咱们此后就算是邙山一脉了吗?”

眼前的这位待诏传闻就是邙山一脉的传人,从雄州到汴梁,他的人生就像是作弊一样,而背后的最大仪仗就是杂学。

十三个学生都敬仰的看着他,一种荣誉感油然而生。

沈安说道:“没错,此后你们就是邙山一脉了。”

沈安在大宋从未以邙山一脉的名义收过弟子,如今算是破例了。

学生们就像是被打了鸡血般的兴奋,沈安趁热打铁的道:“书院肯定得要有地盘,你们也不小了,该承担的事也得去经历,这样,某进宫去为书院之事请示官家,你等去寻地方……”

年轻人喜欢承担责任,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所以杨彦毫不犹豫的就领命。

“待诏,要多大的地方,这里可以吗?”

他指指沈家。

沈家不算小,容纳数十人绰绰有余。

沈安淡淡的道:“不够大,先期按照五百人来安排地方。”

“五百人?”

学生们都兴奋了起来。

他们出了太学时有些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觉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将会孤军奋战。可没想到沈安竟然有那么大的胃口。

“五百人只是开始,去吧。”

沈安从不觉得太学是自己的终极目标,在那里他会受到限制,自己的意志无法完全得到体现,有些束手束脚的。

离开太学也不是世界末日,他留下的题海之法已经风行天下,那些人再也无法神话儒家,儒学真正的变成了工具,而不是近乎于宗教的东西。

而他留下的筛选法将会确保太学的中举率,有了这个中举率,后来的人不管有多牛叉,也只能憋屈在他之下。

沈安想到这里,不禁想大笑一声。

这次请见很顺利,沈安第一时间就被带了进去。

赵曙很好奇的在等着他,赵顼也在。

“为什么要离开太学?”

“太学……是束缚。”

沈安很坦然的道:“在太学,臣交给他们题海之法,于是天下人一半在骂臣离经叛道,有辱斯文,把儒学变成了考科举的东西,而非是要刻苦钻研琢磨的高深学问……”

“另一半呢?”

赵曙觉得这个年轻人很有趣,也很无畏,大有一人硬扛天下文人的豪迈。

“另一些人会感谢臣,因为是题海之法让他们找到了读书的捷径。这两边会冲突,会由此产生矛盾,这一点在太学里就已经很明显了,这也是臣撤出太学的原因。”

赵曙叹息一声,“为何?太学毕竟不少人都是支持你的。”

“是。”沈安坚定的道:“可杂学却需要心无旁骛的琢磨,没有牵制的去琢磨……”

赵顼说道:“爹爹,杂学需要专心。”

赵顼说道:“你接触过,以为杂学如何?”

他当着沈安问这个问题,实则就是有了立场。

赵顼说道:“杂学实用。”

四个字就足够了。

“实用。”

赵曙看着沈安,说道:“杂学并无治国方略?”

“没有!”

沈安很是认真的回答道,心中渐渐欢喜。

赵曙的意思很简单,杂学可以行天下,但是不能有掺和朝政的思想。

沈安的回答斩钉截铁,赵曙点头道:“如此你自去吧。”

沈安说道:“官家,臣想在城中建个书院,您看……”

赵曙摆摆手,沈安乐得差点蹦起来,告退时那喜悦之情都洋溢出来了。

赵曙等他走后说道:“他把书院建在城内,买地方就要花大价钱,你可知这是为何?”

这个是考教。

赵顼说道:“建在城中就是不隐瞒,坦荡无私。”

赵曙点头,说道:“我在想那些人都在期待着沈安反击,可他却出了太学,重起炉灶,这个怕是没人能想到吧?”

赵顼笑道:“连孩儿都没想到。”

“这是暴烈!”

赵曙叹道:“年轻人就是脾气大,不过也好。以后……书院里若是能教出好学生,也能酌情授官,这里面的道理你可懂吗?”

赵顼问道:“爹爹,当年庆历新政时,反对者众多,而赞同者却有些三三两两之势。您想想,沈安是个不肯循规蹈矩的人,他教出来的学生怕也不是善茬,以后真要再度革新,这些学生……还有太学的学生,都会是新政最坚定的支持者。”

他说这些话有些冒险,可赵曙却说道:“你长大了,好。”

赵曙没有就新政表态,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

沈安快出宫时被拦住了,然后被带到了政事堂,接见他的却是韩琦。

韩琦今日看着多了些肃然,“杂学出了太学,你准备如何做?”

这人竟然关心这个?

沈安说道:“开书院。”

韩琦仰头,良久说道:“如此也好,只是开书院耗费颇多,老夫这里有三百贯钱,你且拿去!”

呃!

沈安有些懵,心想韩琦这是啥意思?竟然站在我的这一边,这不科学啊!

出了值房,沈安依旧觉得有些晕乎。

三百贯对于沈安来说不算多,可这钱里代表的含义却让人振奋。

老韩依旧对庆历新政的失败而耿耿于怀?

沈安一路回到家中,庄老实已经等候多时了。他一脸纠结的问道:“郎君,您从太学出来了?”

“对。”

沈安被热成了狗,进来就嚷道:“去弄些冰水来!”

这个时候一杯冰水喝下去,能从嘴里一路冰到肚子里,那滋味太爽。

庄老实竟然没去,而是叫了别人。

咦!这个老汉往日最喜欢抢表现,今天这是怎么了?

沈安狐疑的问道:“这是……想要辞工?”

沈家的下人全是雇佣而来的,双方按照契约上的条款约束彼此,在年限满后,双方若是互相满意,那就再签一份。

这个和后世的雇佣制实际上并无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大抵就是没有五险一金。

庄老实急忙否认道:“没有的事,郎君,小人只是……想问问,出了太学,咱们家是不是就要蛰伏一阵子了?”

蛰伏一阵子是个委婉的说法,按照沈安的理解,庄老实是想问沈家是不是要倒霉了。

“小人是万万不肯辞工的,既然来了沈家,除非郎君要赶小人走,否则小人就会一直做下去……”

庄老实很认真的道:“小人只是想着郎君人好,为国为民做了那么多好事,可为何还有人要刁难您。小人也认识些人,若是需要,小人就把他们叫来,该闹腾就闹腾,绝不含糊。”

沈安定定的看着他,突然拍拍他的肩膀,“你有心了。至于蛰伏,咱们家不需要蛰伏,该怎么就怎么,无需忌讳。”

沈家哪里需要蛰伏,沈安巴不得有人来砸门,正好让新婚之后就乐不思蜀的陈洛活动活动筋骨。

家中安稳就是最大的支持,沈安的心情愉悦,等送来冰水时,几口就喝了,被冷的龇牙咧嘴的。

庄老实觉得沈安的话怕是有些安慰自己的意思,他有些愁眉不展的想着用什么办法来破局。

嘭嘭嘭!

大门突然被人重重的拍打,庄老实一个哆嗦,喊道:“来人!”

闻小种出来了,陈洛和姚链也出来了。

陈洛新婚,看着气色不错,他笑眯眯的道:“先前街坊有人说郎君被人从太学里赶了出来,身上唯一的实职都丢掉了,以后就是个空架子……如今果然有人来找麻烦了。”

闻小种已经准备好了,他走过去缓缓打开大门,右手一动,有短刃垂落下来。

门外是个大汉,见大门开了也不进来,而是喊道:“我家相公说了,沈安开书院是好事,只是书院靡费不小,我家相公想着沈安也不容易,就从家里的库房角落随便扒拉扒拉,扫了三百贯出来,给沈安开书院用。”

闻小种回身看着庄老实,不知道这位相公是谁。

外面是一辆马车,大汉一次两袋,没几下就搬运完毕。街坊有无事的在边上看,不禁赞道:“好大的力气。”

“敢问是哪位相公?”庄老实小心翼翼的问道,顺便指指里面,示意陈洛去禀告沈安。

大汉的嗓门很大,他昂首说道:“我家韩相公。”

“韩相公?”

庄老实看着那几个袋子,突然觉得这里面装的不是钱,而是毒药。

韩琦不是和郎君有仇吗,怎么突然就转变态度了?

这时陈洛回来了,他笑眯眯的道:“我家郎君说多谢韩相了,以后书院开起来,韩相就算是捐助人。”

大汉笑道:“如此就好,某告辞。”

他赶着马车离去,外面的街坊嘀咕道:“先前不是说沈安丢官了吗?可现在韩琦都派人来送钱,还说什么书院,可见沈安还是简在帝心的呢!”

人就是这样,你一旦获得了成功,不少人就会仰视你。但当你从高处跌落时,这些人就会从心底深处迸发出幸灾乐祸和得意。

街坊们自然也有些幸灾乐祸的意思,结果念头才将起来,韩琦就送钱来了。

“那韩琦据说抠门的很。”

“他是婢生子,钱财都是自己挣,自然要抠门。”

“那岂不是说沈家还在得意?”

“就是得意。”

“咦,又来了马车。”

一辆马车缓缓而来,边上有内侍策马而行。

“见过待诏。”

王崇年笑的让沈安牙痒痒的想揍人,他拱手道:“大王在读书,今日没法出宫,就让某送来了些钱,说是给新书院添砖加瓦。”

大王?

街坊们傻眼了。

“这大王还和沈安交好,什么蛰伏?沈家好着呢!”

“这是皇子呢,以后的官家,他力挺沈安,那沈安就算是暂时没落了,以后依旧会重新爬起来。”

“又来了马车……”

一辆马车缓缓而来,有随行的大汉喊道:“沈郎君,郡王来了,要好酒喝!”

蛰伏许久的赵允让来了,他用最霸道的姿态来告诉汴梁人:老夫力挺沈安这个小子!

沈安在微笑,可眼中却多了暖意。

我的朋友比对手更多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