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北宋大丈夫 > 第687章 包场,你不配

北宋大丈夫 第687章 包场,你不配

作者:迪巴拉爵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8: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杂学在大宋的名声不彰,大抵就是门躲在墙角里的学问。

若非是沈安在太学里教授这门学问,估摸着没几个人知道。

杂学之名,大部分人都觉得在儒学的浩大映衬下,沈安自惭形秽才取的这个名字。

“杂学杂学,多,杂,但却不是杂乱,而是真的多。”

面对这些跪在身前的学生,沈安侃侃而谈,说着自己的真实看法。

杨彦抬头和其他人面面相觑,都欢喜不胜。

这是答应了!

“有人吹嘘自己的学问包含了天文地理,包含了万千大道,那是吹牛的。可杂学可以。”

沈安说道:“所谓的大道,在某看来就是和世间万物紧密相关的技能。比如说杨彦在弄的那个切削床子,若是弄出来了,以后要制造东西谁不用?谁敢不用!?”

杨彦兴奋的道:“待诏,这个床子弄出来之后,工匠们都用得上呢!”

沈安傲然道:“不是工匠用得上,是大宋用得上!不管是兵器还是各等器物,切削都是加工的最重要手段。所以某说了,和儒学比起来,杂学才是正道!”

十三名学生先是面色惨白,觉得这是在向一个庞然大物挑战,旋即又面带喜色。

“儒学修身,杂学强国!”

沈安的声音在室内回荡着,杨彦低头想着,喃喃的道:“儒学少不得,要学,传之千古。而杂学也少不得,大宋要用它来强壮身体,这样的杂学会不断进步……待诏,若是能看到那一幕,学生死都瞑目了。”

他哽咽道:“学生自诩聪慧,可却突然丢弃了儒学,家中父母喝骂学生不悔,可太学里的同窗们却有些微词,那些人和我等渐渐疏远,孤独啊待诏。我等在太学就像是孤儿,无人理会。”

沈安低头,“这是某的疏忽。那些学生的目标是科举,学杂学只是附带,所以他们觉得你们是发疯了。他们不想和疯子打交道,所以就疏远了你等。”

怪不得今天郭谦说什么这些学生的目光倨傲,这哪里是倨傲,分明就是被孤立后的冷傲而已。

你们看不起我们,没事儿,大家走着瞧。

这是一种抗争的态度,倨傲毛线!

郭谦老眼昏花了吧?

这一刻沈安生出了弄掉郭谦的心思,让太学换个掌门人。

“起来。”

他叫起了学生们,说道:“你等整日窝在太学里不像话,今日听某的安排,闻小种!”

门外闻小种应声,沈安吩咐道:“去潘楼,告诉那些人,今日,沈某要来。”

“是。”

闻小种的脚步声远去,沈安笑道:“今日你等可放下手中事,去樊楼享受一番,不过你等还是学生,女人是没有的,有的只是美食和美酒。去吧,今日尽情享受,不醉不归。”

杨彦有些恍惚的道:“许久没出去玩了,有些怯呢。”

这都要成宅男了啊!

“赶紧去吧。”

沈安坐在屋里,看着他们出去,笑道:“这个世界,终究还是有人愿意为了杂学舍弃了功名,这才是我最大的倚仗!”

杨彦等人走在太学里,路过学堂时,那些同窗见他们往外走,就好奇的猜测着他们的去向。

难道是被除名了?

太学最近进行了一次辩论,就是进来读书是为了什么,最后科举以压倒性的优势成为大家进太学的最高选项。

杂学是不错啊!大家也在努力的学。可杨彦等人却把儒学丢掉,专心去研究杂学,这种行径在大家看来大抵就是疯了。

不和疯子做朋友,这是人的本能。

“下课了!”

这时正好下课,学生们都放弃了留在教室里刷题,蜂拥而出。

“你们去哪?”

他们一路追到大门处才追上了杨彦等人,有相熟的就问了杨彦。

杨彦大抵满脑子都是各种材料和床子的构造,所以有些懵,闻言说道:“不知道,好像是吃饭。”

“吃饭?”

“对啊!待诏说吃饭。”

对于学术痴汉来说,在哪里吃饭都是一个样,关键是别吵闹。

那些学生们都失望的看着他们走出了大门。

“待诏竟然请他们吃饭?这是什么意思?”

“这是要力挺杨彦他们,肯定是。”

“应当不会吧,王雱都没回来了,杂学就是一门学问而已,大家学过就好。”

“咦!那是什么?”

马蹄声突然传来,接着一辆马车缓缓驶过,最后停在大门处。

车夫下车躬身:“请郎君上车。”

杨彦有些懵逼:“这是什么?”

“接你等去的车,上车吧。”

沈安缓缓走出来,学生们赶紧行礼问好。

乱哄哄的一片中,沈安指指马车,一个学生木然上去,随即马车离去。

这时第二辆马车又来了,车夫同样下车行礼,请学生上车。

那些太学学生们依旧在笑,觉得很有趣。

当第十辆马车驶来时,没有人笑得出来。

“待诏这是……这是要给杂学做脸呢!”

“咱们说杨彦他们是疯子,可待诏却在力挺,这是什么意思?”

“意思……意思就是,他们的前程,待诏力保了!”

沈安以后的前程自不待言,他答应为杨彦等人的未来背书,那就是给他们铺就了一条锦绣大道啊!

那些学生眼睛都要喷出火来,羡慕嫉妒的情绪让太学里有些发酸的味道在泛滥。

而那些学生从未经历过这等隆重的待遇,都热泪盈眶,此刻沈安让他们去死,大抵也不会考虑就去死了。

“待诏这般对待,学生无以为谢,此后定然全心于杂学,若有所成,皆是待诏的指点。”

杨彦擦去眼角的泪水,最后一个上车。

马车辚辚而去,太学的学生们都有些莫名的郁闷。

十三辆马车一路到了樊楼,下车后,杨彦纳闷的道:“不是说樊楼热闹吗?人呢?怎地没人?”

往日繁华的樊楼空无一人。

恍如鬼城。

“来了?”

“来了。”

一问一答间,一个男子和闻小种从里面出来,有人认出来了,就惊喜的道:“是子瞻先生。”

苏轼笑眯眯的道:“安北为了你等,今日包下了樊楼,来吧,这可是汴梁城从未有过的举措,你等出名了。”

十三个学生无措的看着苏轼,简直不敢相信。

后世这等行径也能让人惊讶,但却谈不上震惊。

可此时却不同,从未被人包下过的樊楼竟然屈服于沈安,而目的只是为了招待十三名太学的学生,这种行径堪称是疯狂。

学生们感动的不能自已,有人哭道:“待诏这般……学生粉身难报啊!”

杨彦含泪道:“此生就给了杂学!”

十三个学生起声道:“此生就给了杂学!”

苏轼看着这一幕,心中不禁艳羡不已。

这十三人以后就是杂学的中坚力量,邙山一脉总算是在大宋立足了。

他想起了杂学里的那些学问,不禁问了杨彦:“你等学会杂学了吗?”

杨彦摇头道:“待诏的杂学博大精深,别说是学会,学生只要能学了其中的一门学问,就能终身受用了。”

苏轼苦笑道:“那安北怎会学了那么多?”

杨彦茫然,“待诏就会那么多啊!”

然后他也懵了。

“是啊!待诏怎么会那么多学问?”

苏轼自诩大才,可此刻却也只能是苦笑道:“那是个奇怪的人,浑身奇怪的本事,让某羡煞,恨不能把他的学问都偷学了来。”

被苏轼赞为大才的沈安此刻就在樊楼外面的一家店铺里,和十余个商人在说话。

茶水是最高档的,小吃是最奢侈的,连身边伺候的少女都是最漂亮的。

上手的一个男子含笑道:“这些都是处子,待诏若是对谁有意,尽可取用。”

沈安没有看这些少女,而是皱眉道:“这是……鸿门宴?”

男子笑道:“待诏说笑了,今日您包下樊楼,这可是汴梁从未有过的举动,某猜测待诏是想为那些学生扬名吧?那是好事,只是这里也有一位,他想为自己的亲戚寻个扬名的地方,还请待诏一晤。”

坐在沈安对面的男子起身,拱手道:“某王知,见过待诏。”

沈安淡淡的道:“有事就说。”

王知笑道:“某家中有个少年亲戚,极为聪慧,只是却无名师,今日恳请待诏看在某的面上,让他进了太学吧。”

沈安笑了笑,对上手的男子说道:“某给出的菜谱不够吗?”

他包场的代价就是一些菜谱,他觉得已经够了。

上手的男子急忙起身道:“够,够,某只是想着……多认识些人,想来对待诏也有些好处。”

沈安淡淡的道:“某的事,何时要你来做主了?”

男子急忙束手而立,说道:“小人错了。”

对面的王知尴尬的道:“待诏见了就知。”

他对外面说道:“晋卿。”

房门被推开,一个沈安有些眼熟的年轻人走了进来。

“王诜见过待诏。”

“王诜?”

这个年轻人的姿态很是诚恳,甚至还笑了笑。

可沈安却依旧冷漠,“王诜……记得上次在皇城外……”

王诜笑道:“那时某不知事,倒是得罪了待诏。后来某归家后自省许久,却是要多谢待诏的教训。”

上次在皇城外,他和族兄王俭去寻苏轼的麻烦,却被沈安和赵顼暴打一顿。他们还想着有人主持公道,可后来此事却不了了之,让王诜愤恨不已。

随着时光的流逝,沈安的名气越来越大,王家觉得树这么一个对手不好,加上王诜想通过科举出仕,所以太学就成了最佳选择。

可要进太学得看沈安的眼色,于是今日的聚会就是一个机会。

世家……现在没有世家,只有家族。哪怕是有些传承的家族,他们都有一套为人处世的法子,特别是人脉的维系之法,更是不传之秘。

沈安是对头,可这个对头的手中有家族需要的资源,那么对头也是朋友。

这就是用利益来划分敌我阵营。

王家不差,所以樊楼的商人才敢为此谋划,都觉得沈安会欣然同意。

沈安看着王诜,用那种极度藐视的姿态说道:“你不配!”

……

第三更送上,晚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