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北宋大丈夫 > 第679章 我们的身后就是汴梁

北宋大丈夫 第679章 我们的身后就是汴梁

作者:迪巴拉爵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8: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韩琦一怔,就问道:“怎么闹腾了?”

小吏说道:“不知沈安从哪找来的三个残疾的军士,那三人在州桥说了自己当年的厮杀之事,又说了是如何被砍断了手脚,被刺瞎了眼睛,那些百姓有不少都在哭……”

曾公亮起身道:“这是什么意思?”

韩琦冷冷的道:“沈安的手段罢了,他不直接弄,而是找人来诉苦,这样文武之间却不至于形成僵局。这是他惯用的手段,不过却很管用。”

“可谁想到这等手段了?”

欧阳修觉得韩琦说的太简单了些,“这等募捐本就是麻烦,若是一味说什么那些人家失去了独子的苦楚,能有多少人出手相助?可叫了几个残疾的军士来,百姓一目了然,这才是眼见为实。”

“是啊!百姓没见识过战阵,所以你说什么他们都以为是假话,唯有让他们看看那些惨烈才行。沈安怎么总是能想到这等手段呢?”

曾公亮觉得自己的脑子不够用了。

“去看看!”

韩琦起身道:“老夫的事做完了,若是有人问,就说……就说老夫去看病。”

这人把脱岗说的这般理所当然,让欧阳修不禁艳羡不已:“州桥离这里近,要不……咱们一起去看看?”

三人就这么悄然出了皇城,一路去了州桥。

等能看到州桥时,就见周围被围得水泄不通,压根没法进去。

三人好在有马,在外围坐在马背上,就能看到里面的情况。

“……那西贼一刀砍掉了某的腿,某一把把他从马背上拖下来,然后一拳一拳的打,那时某忘记了自己少了一条腿,只记着要杀敌……”

那个少一条腿的军士扶着边上瞎眼的军士,眼中多了恨色:“那些西贼在西北犯下了滔天大罪,多少人被杀,多少人被劫掠?那些女人一路哭嚎着被拖走……是男儿的可能忍?”

“不能!”

陈洛在人群中喊了一声,可这次他却不是一个人,无数百姓在愤然大喝。

这声音宏大,压住了一些文人的牢骚。

断腿军士眼中含泪,“是不能,所以某当时就想着要弄死他。弄死了他,说不定某的同袍就会少死一人,大宋的百姓说不定就会少被劫掠一人……”

人群在沉默,但某种气氛在蕴集着。

“西北苦,西北的将士更苦,可我等却没有后退半步……”

军士松开手,独腿站着,哪怕身体摇摇晃晃的,却依旧昂首:“我等一步不退,那是因为一旦被突破,对于西夏人来说,后续就是一马平川。也就是说,我们的身后……就是汴梁!”

军士说完后,就扶住了瞎眼的军士,另一个断臂的军士扶着他的另一边,三人就这么相互搀扶着出去。

人群默默分开了一条道,大家都在看着这三个看似很别扭,却让人心酸的组合。

“他是勇士!他们都是勇士!”

沉默的人群中,一个女人的呼喊显得格外刺耳。

“我们的身后就是汴梁!”

有人热泪盈眶的道:“我等在汴梁风花雪月,他们在西北为国戍边,谁敢说他们是贼配军?谁?”

“来,某这里有大车,某送你们回家!”

一个车夫赶着大车出现了,那军士笑道:“多谢,不用了。”

车夫不解的问道:“为何不用?”

独腿军士说道:“今日坐了你的车倒是方便,可明日还得自己走……自己走很辛苦,到时某会怀念坐车的方便……日子总是要习惯的,享受了自己不该享受的东西,不好。”

车夫愕然,看着三人相互搀扶着渐渐远去,渐渐的,一种莫名的感动升起,他牵着牛车过去,不由分说的道:“上来!都上来,以后要车只管说,某带你们,不要钱!”

那三个军士只是摇头,车夫喊道:“来个人,扶他们上来。”

“好汉子!”

有人夸赞着,然后过去把那三个军士架上了牛车。

“这……”

三个军士今日被沈安叫来,只想把自己多年的从军感悟说出来,为那些战殁的兄弟家眷尽一份心,可没想到竟然遭遇了热情。

他们不知所措的坐在牛车上,看着那些热情的脸,恍然如梦。

“某要捐钱!”

一个男子走过来,放了十多枚铜钱进去。

他抬头认真的道:“他们都是好汉子,不是贼配军。”

苏轼点头。

第二个上来的是个妇人,她的手粗糙灰黑,大抵是干粗活的。她抬头道:“奴却没多少钱……”

苏轼微笑道:“多少都是心意。”

妇人摸出了五枚铜钱,犹豫了一下后,她放了三枚铜钱进去,然后歉然道:“等明日……明日奴还能给三个铜钱。”

苏轼点头,此刻他没法说话,一种说不出的情绪堵住了他的咽喉。

接下来百姓们蜂拥而至,很快铜钱就装满了大木盆,随后铜钱满了出来,渐渐堆满了周围的地面。

钱堆越发的高大了。

“他们是好汉子!”

苏轼点头:“是。”

当一个孩子拿着一枚铜钱过来时,苏轼有些意外。

孩子很认真的把铜钱放下,抬头道:“我爹爹就是武人,他不是贼配军!”

苏轼的眼中多了泪水,努力撇开嘴道:“好。”

他觉得自己受到了一次教育,经历了一次最震撼的体验。

韩琦等人全程看了这一幕,个个面色凝重。

“很可怕!”

韩琦策马回头,说道:“那些百姓被一番话就说的热泪盈眶……”

曾公亮吸吸鼻子,说道:“韩相,好像你的眼睛也红了?”

“没有的事,某只是……刚才风好大。”

韩琦喃喃的道:“老夫想起了当年……那些百姓拦着老夫,问他们的子弟呢,老夫无言以对,五内俱焚……如今看着这一幕,老夫不禁就想到了当年,那时的大宋虽然问题多,可却朝气蓬勃。如今……”

“如今暮气沉沉。”欧阳修自嘲道:“老夫就是暮气沉沉的一类人,对大宋没了信心,随便弄吧,只要能熬过这几十年,剩下的事谁知道呢?毕竟老夫读史,看着历朝历代,不管是英明的君王,还是昏君高居其上,最多也就是几百年罢了。谁能千年万年?”

曾公亮一直在回头看,闻言他回过头来,说道:“不一样了。此次击败西夏人之后,民心士气都起来了,看看那些百姓吧,连老妪都捐了钱,这在以往可能吗?不能!所以……这个大宋还有希望。”

这个大宋还有希望!

韩琦看着前方的宣德门,胸中涌起了豪情,“是,当今的大宋算得上蒸蒸日上,咱们作为宰辅,日后定然会青史留名!”

三人相对一视,都不禁哈哈笑了起来。

而在州桥那里,苏轼在喊钱够了,可依旧有人在继续投放。

直至太阳西斜,那个庞大的钱堆前终于没人了。

“三司的清点吧。”

苏轼很有使命感的站在边上,看着几个小吏在数钱。

这些钱都是零散的,这么一大堆,几个人得数到什么时候去?

“去求援!”

稍后三司又派人来了,这次人很多。

“那么多钱?”

“对啊!赶紧来数吧。”

一群人在边上数钱,然后把钱串好堆放在大车上。

苏轼很忙,来回看着各处的结果。

“三千六百二十七贯八十五文。”

“那么多?”

苏轼欢喜的道:“却是够了,够了!”

一百多户人家,每户能多拿二十多贯钱,加上抚恤,算是有底气了。

“赶紧运回去,回头按照名册发送……”

大车缓缓而行,老牛哞哞的叫唤着,从容不迫。

苏轼站在州桥边上,突然就笑了起来。

“笑什么?”

沈安此时才露面,苏轼回头道:“某笑那些人不懂民心……”

“那你认为民心是什么样的?”

苏轼这货就是个浪漫主义色彩浓烈的家伙,沈安一直认为他不适合做官,而适合做诗人。

苏轼拍拍因为数钱而弄脏的手,目光中有些憧憬,“以往某以为民心不足凭,一切还是要朝中和官家做主才好。可今日某却看到了民心的作用,垂垂老矣的老妪,手脚粗糙的妇人大汉,垂髫的孩子……也有大腹便便的商人,这些人以往不会为了一件事聚集在一起,可今日却都来了。”

这人倒是领悟了些东西。

“知道是为何吗?”

沈安诱导道,可苏轼却摇头。

这厮能想到这些就不得了了,进步之巨大,让人欣慰。

他看着沈安,“安北你狡猾些,给某说说。”

“这个和狡猾没关系,是天分。”

沈安和他缓缓步行回去,“百姓首要是吃饱穿暖,这是第一,朝中理事当以此为先。”

“人生在世,吃穿二字,能威胁到他们吃穿的有哪些?比如说灾荒,那么朝中赈灾,并妥善安置了灾民,这就是得了民心。比如说今日,百姓为何会群情激昂?”

苏轼摇头,“感动?”

“感动是有,但不是主因。”

沈安分析道:“大宋面临着危机,朝中的重臣们在装傻子,百姓也跟着装傻子,大家都当看不见。于是浑浑噩噩的,该喝酒就喝酒,该上青楼就上青楼,可此次西北大战却惊醒了他们的美梦,他们知道大宋有麻烦了。”

……

第一更送上,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