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北宋大丈夫 > 第380章 老夫就问还有谁(为‘烟灰黯然跌落’白银大盟加更2)

大宋谁做主?

你若是问百姓,大多会说是官家。

——官家仁慈呢!

你若是问读书人,十个里面有八个会说是官家和宰辅相公们。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并非是虚言。

宰辅们的的好名声四处流传,每一次有新宰辅上任,不管是朝中还是民间,都是赞誉有加,都说是大宋的庆幸。

而皇帝在此刻却隐身了。

若是换在汉唐,这样的宰辅就是权臣,该宰杀了祭天。

可大宋却是习以为常,后来司马光从洛阳东上汴梁,一路上军民都在欢呼,那些人都在额手相庆……

大宋有救了!

大宋朝野都沸腾了,都说司马公总算是出山了,大宋有救了。

这些是造势还是什么不得而知,毕竟当时的党争已经渐入白热化,保守派需要司马光这个大佬出山来镇压改革派。

那时保守派的力量空前强大,改革派成了过街老鼠。

司马光所到之处,那声势……当真是旌旗招展,锣鼓喧天。

人人都在说大宋得救了,不知道宫中的高滔滔那时在想些什么,大抵是复杂的吧。赵仲鍼英年早逝,让她白发人送黑发人,悲痛是必然的,但朝中却暗流涌动,她必须要有所选择……

她选择了司马光。

然后大宋的颓势就再无挽救的余地……

不知道那些欢呼雀跃的军民和文武官员们在想些什么,数十年后,当金兵的马蹄踏破黄河时,那些已经化为冰凌的欢呼声变成了哀嚎。无数鲜血和生命,以及无数残垣断壁为这段历史做出了备注。

神宗孤注一掷的革新失败了。

保守力量的强大出乎了他的预料,王安石并不能完成他心中的那个宏图。

而此时的赵祯就处于君权衰微的阶段,宰辅们空前强大。

幸而宰辅们并不是铁板一块,内部矛盾重重,才给了他一个掌总的机会。

不,应当说是他有意识的在宰辅内部培育不安分力量,让他们不能抱成一团。

比如说韩琦,这人跋扈,甚至敢逼迫君王,可却也会在宰辅里闹腾,让他们无法聚力。

若是没有这个作用,朕岂会让韩琦在政事堂里坐稳了!

赵祯微微一笑,说道:“陈挺果真如此?”

包拯点头道:“陛下,臣不敢妄言。”

老包拯的话还是可信的。

赵祯点头,然后问沈安:“为何动手?”

沈安说道:“臣气不过,觉得那人像是个妇人般的,整日就在御史台里碎碎念,若是不动手,臣心中憋屈,念头不通达,自然无法为陛下好好的效力……”

“好了好了。”

再让沈安说下去,他出手打人的动机就变了,变成为了大宋,为了他这个皇帝。

这动机太崇高,朕受不起。

群臣都在看着他,韩绛却在看着沈安,心中在为对方惋惜。

这是个不错的年轻人,只是做事跋扈张扬了些,所以大概要被冷落一段时日了。

司马光依旧是板着脸,看不出任何情绪来。

作为知谏院,他的任务不轻,每年必须要递交一定数量的奏疏,否则就是失职。

他只是微微垂眸,等待着官家降下责罚,然后沈安自然会得到教训。

他依旧还记得在太学的那件事。

就在考试前,沈安强硬的护住了苏晏,让他威严扫地。

那一刻他的心脏在抽搐着,丝丝作痛。

赵祯在上面对这些臣子的反应一目了然,他淡淡的道:“为君之道在于赏罚分明,为臣之道在于尽职尽责,御史之责在于拾遗补漏,监察天下。国子监说书之责在于教导学生……”

这是前奏,群臣在仔细听着。

“若是觉着不对,御史就该弹劾,而不是在背后说话,那是御史还是……什么?”

韩绛的脸一下就红了。

那是市井泼妇!

你发现沈安有问题,那就上奏疏弹劾他,而不是在背后说他的坏话。

官家的评判没问题,众人无异议。

赵祯看着沈安,见他一脸纯良,就笑了笑,说道:“国子监说书……今年国子监发解试一鸣惊人,你倒是立功了。”

沈安谦逊的道:“陛下过誉了,臣只是……尽力而为。”

我奋斗了啊!这才取得了这个好成绩,陛下,你可别忽略了我的功劳。

这个不是谦逊,而是领功了。

群臣都为之侧目,连包拯都握紧了拳头,心想这小子当真是不要脸,哪天要教训一番才是。

不要脸!

群臣的心中同时闪过这句话。

而赵祯也为之莞尔,说道:“少年人就该有朝气。”

司马光终于忍不住抬头了。

陛下,你这话偏袒太过了吧。

赵祯仿佛没看到他的目光,说道:“少年冲动,该罚,不过事出有因……沈安。”

韩绛抬头,他需要一个好结果回去安抚那些御史们。

司马光忍住了不满,等着答案。

沈安出班:“陛下,臣在。”

很老实的一个少年嘛。

只是喜欢自作聪明,去闯祸来逃避封赏。

不过初衷却是好的,是不想让朕为难。

罢了!

赵祯说道:“打伤了人,伤药你要赔钱。”

沈安低眉顺目的道:“是,臣稍后就给钱。”

他不差钱啊陛下,你这是在想什么?

赵祯继续说道:“本来你此次立功不少,朕在想着怎么赏赐你,你却得意忘形,罢了,那些封赏都作罢,你回家去,闭门十日。”

群臣抬头,失礼的看着官家。

没人弹劾他们失礼,因为大伙儿都在看着赵祯。

赵祯淡淡的道:“诸卿都各自回去吧。”

这就完了?

韩绛心中憋屈,想说话,赵祯却已经起身了。

竟然只是赔药钱,外加禁足十日?

这是什么惩罚?

这是隔靴搔痒啊!

更是纵容!

司马光失态了,说道:“陛下,就这些?”

赵祯并未回答他的问题,因为包拯出头了。

老包皱眉道:“沈安的封赏都没了,你还想要什么?”

司马光看着他,眼中多了怒色:“沈安的功劳不足以加封。”

别以为封爵很容易,只有官位到了才行,或是权贵。沈安以军功封爵本就是异数,以后想继续,那就得等官位到了,或是再次立下大功才行。

包拯站在沈安的身前,宽大的身板挡住了沈安的视线。他冷冷的道:“大军若是出发增援河东,要耗费多少钱粮?去了之后才发现西夏人是在虚张声势,大宋多丢人?这些是何功劳?”

他拂袖道:“嘴皮子的却不是功劳!”

噗!

众人看着司马光,仿佛看到了他喷血三升的惨烈。

你司马光就会动嘴皮子,有屁的功劳,可依旧做了知谏院。

和沈安相比你差远了,你哔哔个啥!

老包的身板宽厚,动手的话司马光还真不是对手。

他往前一逼,司马光不禁退后一步。

包拯的眼中多了些轻蔑,然后转身对沈安说道:“陛下让你禁足,这十日但凡听到你出门,老夫打折你的腿。”

“是。”

沈安很老实的应了。

众人不禁绝倒。

包拯一人站在中间,目光俾睨,韩绛不敢接招,司马光被他说的无地自容。

还有谁!?

老夫就问还有谁?!

议事结束,宰辅们去吃饭,席间韩琦一直在默然。

富弼以为他在为御史台打抱不平,就说道:“此事陈挺却是做过了,沈安……沈安趁机动手,正好让陛下不再发愁怎么赏赐他,这是有来有往,所以……这事从开始咱们就错了。”

曾公亮放下筷子,说道:“陛下和沈安有了默契,别说是打了陈挺,只要没打死,估摸着陛下就会从轻发落,不当回事。”

“只是……下次沈安再立功劳呢?”

韩琦抬头,说出了自己的担忧:“他才十六岁,古往今来就没有像他这样的臣子,没先例。陛下不可能为他破例,那不是爱护,而是在坐视沈安坠入深渊。”

特立独行者多半没有朋友,而没有朋友,你就是独行者。

独行者能走多远?

所以赵祯不肯把沈安置于危险之中,这算是爱护。

韩琦苦笑道:“他……若是经常立功怎么办?”

这个假设很奇葩,但富弼却深深的为之忧郁了。

噗!

曾公亮一口羊肉汤喷了出来,幸而偏头,否则这饭没法吃了。

他笑着,笑声渐渐小了,因为富弼在看着他。

富弼面无表情的道:“此事并非不可能。可却没办法。若是坐视他一路封赏上去,二十余岁的宰辅,谁能接受?那非得乱套了不可。”

曾公亮说道:“他不能一直立功吧……”

富弼指指韩琦不说话。

韩琦大怒,心想你指着我作甚?

可转念一想自己和沈安的纠缠过程,不禁就悲从心来。

“那少年……立了许多功劳,他深谙对外之道,还会练兵,眼界还宽阔,可还记得他打压米商那一役吗?”

大家都点点头。那一次沈安是初出茅庐,大家都在等着看笑话。

谁知道那少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把那些粮商收拾的服服帖帖的,还趁机把汴梁的粮仓里的陈粮都换成了新粮。

这是一炮而红!

后来这厮就一发不可收拾了,让人无语。

“黄河改道之事大伙儿都同意,就他和欧阳修包拯等人反对,可最后如何?若非是他们,靡费无数钱粮不说,以后的河北路怕是没了啊!”

韩琦越说越觉得自己怕是遇到了个妖孽,心中的憋屈才好些。

……

第三更送上,晚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