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北宋大丈夫 > 第1738章 畏惧大宋

北宋大丈夫 第1738章 畏惧大宋

作者:迪巴拉爵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8: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就在学生们走出书院的那一刻开始,不少人都在关注着这一次赴任。

“书院的学生最先进入的是三司,这谁也没办法反对,因为书院的学生计算的太快了,而且更准确。”

司马光坐在窗户的侧面,光明就从眼前透射进来。

文彦博在泡茶,他的动作很稳。

茶筅缓缓搅动,丰富的泡沫浮了起来。

“就像是……云彩!”文彦博给自己此次弄出来的泡沫命名为云彩,然后把茶水递给了司马光。

他的手臂就从窗户外透射进来的光线中穿过,看着有些耀眼。

他喝了一口茶水,赞道:“让人回味无穷。”

“老夫就喜欢弄这个。”文彦博用就像是放弃了一切的那种姿势坐了下去,很是舒坦,这让司马光有些艳羡。

“别太为难自己。”文彦博劝道:“老夫老了,活的够久,所以才知道人在许多时候的痛苦煎熬,实则都是我们加以自己的。放开些,人就活这么数十年,你纠结什么?纠结了也无用,所以放开,你会更从容。”

司马光缓缓喝了一口茶水,眯眼感受着,“文相,书院学生第二次是去了钱庄,这依旧是三司。”

“嗯,此次去御史台就是另一个开端,让不少人警惕,甚至是厌恶。”文彦博放下茶杯,“所谓的厌恶,一是对杂学的警惕和反感;其二是反感沈安和王雱交给学生们的那些,让那些学生成为了新政的坚定支持者。”

“所以今日会有不少人在看热闹。”司马光抬头,“某其实也想。”

“谁都想。”文彦博叹息一声,“沈安弄了这个书院出来,一直默默无闻,大家都忽略了,哎!”

“相公!”

外面有人在敲门。

“闲暇总是片刻,让人无奈。”文彦博笑了笑,说道:“进来。”

门被推开,一个官员走了进来。他先看看司马光,再用询问的目光看看文彦博。

“说吧。”

文彦博对司马光微微颔首,表示歉意。

官员说道:“御史台那边已经结束了。”

文彦博笑了笑,“没闹出大乱子吧?那沈安最为护短,若是他的学生被御史台的人刁难的太过,说不得会发火。”

司马光木然道:“吕诲应当知道分寸。”

文彦博是带头大哥,司马光是二头领,吕诲就是先锋大将。

那官员向前一步,声音放低了些,“那些学生到了御史台之后,有御史黄桦出面问了个案子……二人打斗……”

“……一个学生出来,说是破伤风,把死者的症状说的一丝不差……”

“黄桦哑口无言,在场的无人能辩驳。那些学生整齐过去,御史台噤若寒蝉!”

噤若寒蝉这个词用的不对,因为那些人不会害怕学生们。

但也从侧面说明了学生们此次砸场子大获成功。

司马光苦涩的道:“文相,这是……沈安哪里去弄了这些学识来教授学生?”

文彦博淡淡的道:“你忘记了他是邙山神医的传人。”

“可笑的传人!”司马光深吸一口气,“他曾说过自己是邙山神射手的传人,可他的箭术糟糕的连某都不如!”

“失败了。”文彦博微笑道:“吕诲布置的刁难……他事前信心十足,以为能给书院一巴掌,谁知道这一巴掌却打向了自己。关键是学生们借此打响了名头,邙山书院里教授的学识让人震惊,更让人憧憬。

以后会有更多的衙门要书院的学生,有更多的读书人会去报考书院,那么……我们得到了什么?”

“一无所获!”司马光喝了一口茶水,起身道:“沈安此刻定然在家中狂笑,老夫知道,他定然在得意洋洋,甚至会请人来家里饮酒庆贺……老夫告辞了。”

文彦博知道他终究是失望了,起身道:“此事你暂且别管。”

司马光点头,“北伐不远,沈安定然会立功归来,若是他借此生事,只要不大,官家和朝中只会叫好。”

他缓缓回身,“文相,你说……这以后的史书该怎么写?”

文彦博无奈的道:“安少年,遂以断腿偿功。”

司马光哈哈一笑,“少年!好一个少年!”

……

“破伤风?”

赵曙得了消息就令人去查证。

“官家,没错。”

陈忠珩亲自去督促,回来后一脸大汗。

这是个忠心的。

赵曙见了心中微微感动,说道:“小心着凉了。”

陈忠珩感动的热泪盈眶,“臣不凉,不,臣不冷。”

赵曙笑了笑,“书院的学生并未让我失望,御史台今日丢人了。”

见他欢喜,陈忠珩小心翼翼的说道:“官家,就怕那些学生四面楚歌。”

“怕什么?”赵曙漫不经心的道:“那些官吏都习惯了安稳的日子,让这些学生们去折腾一下也好,让他们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平庸之才也敢自诩诸葛亮,朕那日听闻后差点被笑死。”

陈忠珩这才知道官家同意学生们去各处衙门的另一层用意。

官吏们太懒散了,得用一批新人去刺激他们一番。

随后赵曙处理政事,陈忠珩悄然出去。

一个宫女等在外面,见他出来就笑道:“陈都知,那姜汤可还好喝?”

“不错,那碗某放在花坛子边上了,你晚些去自取。”

等宫女走后,陈忠珩抹去额头上的汗水,得意的道:“某的手段就是高明啊!不过怎地有些熟?”

他想了想,“这是沈安的手段,奸猾!”

在路上喝一碗姜汤发汗,帝王见了自然会觉得他做事勤勉。

这就是手段啊!

……

沈家此刻很是热闹。

“你等不知道,那吕诲的脸色,啧啧!看着一会儿青,一会儿紫的,难看呐!”

苏轼举杯畅饮,然后仰天长啸。

几个哥哥在家里喝酒,果果就亲自出马,充当了小厨娘,端菜送酒。

她站在门外,皱眉道:“子瞻哥哥小心嗓子沙哑了。”

苏轼见她来了,就停了啸声,说道:“果果你不知道,某的长啸他们都说提精神,荡气回肠啊!”

边上被折克行揪住灌多了的王雱睁开眼睛,“果然是提精神,某醒了。”

果果把酒菜摆好,然后欢喜的道:“哥哥,管家说那些学生好厉害,以后我出门他们都得叫我师姑,都听我的话。”

众人不禁都笑了起来。

王雱打个酒嗝,“好,回头某告诉那些学生,让他们以后都听你的话。”

“多谢元泽哥哥。”

果果福身,喜滋滋的走了。

折克行仰头就是一碗酒。

旁人喝酒都是酒杯,就他用碗。

喝完之后,他起身道:“安北兄,诸位兄弟,某先回去了。”

苏轼想去拉他,“哎哎哎!遵道你往日得了饮酒的机会就不会放过,今日这是怎么了?”

折克行说道:“北伐在即,军中要抓紧操练。”

北伐在即,汴梁渐渐感受到了这股气氛。

各种物资从南方运送过来,旋即被转运去北方。

包拯亲自坐镇,召集了汴梁的豪商们,要求所有的物资都要登记在册,以防万一。

这是沈安的建议,包拯得分了。

赵曙对此赞不绝口,随后令宫中再度削减开支。

“这是国运之战,雪耻之战,朕哪怕每日只吃一餐也要坚持下去!”

他当然不能只吃一餐,但宫中的用度已经减少到了无法再减的程度。

年底了,各国的使者也来了。

汴梁依旧是那个汴梁,繁华依旧,人流依旧。

高丽使者站在御街上感慨道:“某在想,十年前这条街道上的人可是这些人……应当有些不是吧。生老病死,世间循环。万事皆是如此。”

身边的随从说道:“宋人在磨刀霍霍,辽人也是如此,双方的大战一触即发,不知谁生……谁死。”

“汴梁太繁华。”使者走到一个摊位之前,伸手拿起一把折扇,“这些折扇以前倭国的最好,可如今倭国人来了大宋也得买些回去。你可知这是什么意思?”

随从摇头。

使者打开折扇,店里的伙计看了他一眼,依旧坐着。

这是判断他不是真心来买东西。

“汉唐时中原总是有最灿烂的诗词文章,总是有最好的东西,让外藩艳羡学习,如今的大宋也渐渐如此,可见……”

他放下折扇,盯住了前方,“那是辽人吧?”

随从踮脚看了一眼,“对,就是辽人。”

“辽使来了?这都快大打出手了,他们竟然还来?”

辽使是来了。

而且一来就在街上转悠。

“别管!”

沈家,张八年来了,很是谨慎的提出限制辽使出门的建议。

“都要开打了。”沈安觉得张八年有些神经过敏了些,“辽人清楚,咱们也清楚,辽使为何出来游荡?只是想让咱们出手罢了。”

“什么意思?”

张八年深凹的眼中全是不解。

沈安在喝茶,很是悠闲,“辽使四处乱窜,就是想看看大宋的备战情况,顺带激怒咱们。各国使者都在看着呢!若是把辽人关起来,他们会怎么想?”

张八年皱眉,“大宋心虚?”

随即他就恼怒了,因为沈安正在用那种孺子可教的目光看着他。

他觉得沈安的分析纯属无稽,“大宋不会心虚,各国使者只会看热闹。再说了,辽使这番做作,难道不怕正好给大宋出兵的借口?”

沈安淡淡的道,“决定国运之战胜负的起因有许多,比如说士气,比如说舆论……大宋扣住了辽使,传回去就是心虚,就是胆怯,辽人会趁机大肆宣扬,军队会寻到对大宋战无不胜的曾经辉煌,这个价值五万大军。”

沈安指指对面,张八年坐了下来,随后又觉得自己好像有些太过于言听计从了。

“可那些藩国有何用处?”

他终究是深宫中的密谍头领,对这等大局没有研究。

沈安说道:“藩国也是舆论的一种,这块地方的霸主是辽人,但所有人都看到了大宋的强盛,他们也将会目睹新老霸主的交替。”

“那又如何?”张八年觉得这样更好。

“他们会畏惧。”沈安笑眯眯的道:“汉唐时,帝王高坐皇城,外藩使者虔诚呼喊天可汗。汉唐的军队俾睨四方,无人能敌……他们在畏惧这个。”

张八年问道:“他们在畏惧大宋成为曾经的汉唐,所以他们宁可让辽人继续成为霸主?”

“对。”

……

依旧四更,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