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北宋大丈夫 > 第1603章 二选一 (为新盟主‘ NH48丿郭德纲’贺,加更)

天下如何才能稳?

百姓吃饱了,这个天下也就稳住了。

这是许多人的共识。

“此言大谬!”

富弼有些恼怒的道:“若是弃之不顾,那怎么能行?”

包拯点头,“老夫也知晓,可冗官呢?多少冗官是由此而弄出来的?”

富弼无言以对。

大宋的冗官已经成了一个大问题,让君臣头痛不已。

如今怎么处置这些官吏,安稳人心是一回事,但不能冗官啊!

“让他来说话!”

赵曙进来了,宰辅们行礼。

“包卿说说。”

赵曙坐下后,神态悠闲的就像是来串门。

包拯说道:“此事臣以为一体两面,若是安置了,看似平息了怨言,可随后怎么办?那些人就此安稳了下来,再去调动他们,臣以为定然会引发矛盾,到了那时,他们会生出怨怼之心……”

赵曙眯眼看着政事堂里的摆设,“这么说,你是支持沈安的办法?”

包拯艰难的点头。

为官你要有政治立场,没有立场看似左右逢源很舒坦,可这样的人最被大家看不起,墙头草说的就是此类人。

但包拯的点头更多的是在为沈安背书。

他和沈安的关系不是父子,却胜似父子,在这个关头,他不会舍弃沈安上岸。

但选择了这个立场,就是选择了站在天下官吏的对立面。

赵曙看了他一眼,问道:“诸卿以为如何?”

“此事臣以为值得商榷。”韩琦的态度并未出乎包拯的预料,他木然看着,知道此刻自己在政事堂成了孤家寡人。

“那些人不容易。”韩琦看着是动了感情,“可陛下更不容易!所以臣以为,那些官吏还是去别处为好。”

韩琦竟然站在了老夫和沈安的这一边?包拯心中一惊,就看向了韩琦。

韩琦淡淡的道:“希仁以为老夫是墙头草吗?”

这一刻包拯心中生出了暖意,拱手致谢。

曾公亮叹道:“是啊!百姓艰难,若是不管不顾,以后就是大麻烦,冗官引出的事不少,各处办事拖沓,耗费大,臣附议。”

富弼笑道:“当年庆历新政时,范文正和臣等议定了大宋的问题,第一就是冗官,导致*****比比皆是,范文正只能拿着笔,一一勾选那些庸官……”

他目露回忆之色,有些伤感的道:“当时臣就在范文正的身侧,见此就劝了他,说这一笔下去,将会一家嚎哭。”

范仲淹的回答妇孺皆知。

“他说……一家哭何如一路哭!”

——以不合格官员一家的嚎哭,换取一路百姓的欢颜!

这就是范文正。

刚到的沈安在门外听到这话,不禁说道:“可惜了范公!”

范文正此举得罪了天下官员,于是新政被群起而攻之。

赵曙见他来了,就问道:“此事你如何看?”

沈安行礼,说道:“此事臣以为当循序渐进。陛下难道忘记了西北那边收复的地方吗?”

赵曙捂额,“是了,那些地方缺少官吏,有的是位置。只是西北偏僻,怕是无人愿意去。”

沈安笑道:“为官者去何处难道能任由他们决断?这里不能去,那里不愿去,这样的官员有何用?臣以为,不愿去的尽可归去。这便是臣的第二个法子,给钱。”

“给钱?”赵曙不解,“如何给?”

“按照年限给。”沈安从容的道:“官吏任职了多少年,职位是什么,这些列出来,一年给多少钱,不愿去西北的,只管领钱去,不管你做生意也好,种地也罢,此后和朝中再无瓜葛,而且此等人以后不可为官吏。”

沉郁的政事堂里突然变得轻松了起来,赵曙笑了笑,“朕对此事焦头烂额,谁曾想你却有主意,这年轻人就是心灵手巧……”

官家看样子是太欢喜了些,竟然用错了词。

沈安一脸便秘,却不能反驳。

“两条路,第一条就是去西北,第二条就是拿钱回家……”韩琦一拍大腿,“妙啊!这等法子你是如何想到的?”

沈安谦逊的道:“做梦时想到的。”

赵曙看了他一眼,觉得这厮又在糊弄人了。

沈安见大家开始沉思,就拱手告退。

出了大门后,陈忠珩跟在后面低声道:“官家本来有些恼火你和大王,如今看来这火气多半是消了。”

老陈果然够意思啊!

沈安低声道:“辣酱可还有?”

陈忠珩犹豫了一下。

最近天气转暖,有些潮湿,他浑身都觉得不舒服。后来仔细一琢磨,原来是没吃辣酱的缘故。

不吃辣酱的话,他觉得屁股很舒服。

可吃了辣酱,除去屁股之外,他觉得浑身舒服。

所以很为难啊!

“要不……来些吧。”

陈忠珩心中想着自己的辣酱,回去后就听到韩琦在夸赞沈安。

“……臣等渐渐老去,后续谁能接任?臣看好王安石,可王安石之后是谁?陛下,沈安就不错。”

“所谓名臣,不可只顾着自己的名声,要目光长远,韩卿可为表率!”

赵曙对韩琦真是不能再满意了,“朕纵观史册,但凡稳固的时期,朝堂之上必然是名臣云集,且一代接着一代,不会中断,只需三代名臣,即可为盛世。朕如今有诸卿,下面还有王安石等人,无忧了。”

“等王安石他们老了时,朕定然也差不多该去见祖宗了,到了那时,也该轮到皇子和他们这些年轻人出头了。”

赵曙显得极为豁达,韩琦心中欣慰,“是啊!一代有一代的事,咱们这一代若是能解除了北方的威胁,后面的就是盯着国中的弊端,一一改进,如此大宋江山自然可以千年稳固。”

“千年啊!”赵曙有些憧憬,“若是大宋能传承千年,朕死也甘心。”

“陛下,唐仁有奏疏。”

“拿来。”赵曙的心情很好,笑吟吟的。

他看了一眼奏疏,笑道:“是请示朕的奏疏,说是准备去书院看看,招些人手进钱庄。”

韩琦心动了,“陛下,今日天气真是不错啊!”

“是不错。”赵曙还没察觉韩琦的意思。

韩琦干脆赤膊上阵,“臣在想,何不如出去走走?”

这是上衙时间,你韩琦竟然想出去走走,这算是什么?

可赵曙却点头道:“如此也好,朕也想去走走。”

陈忠珩在边上旁观者清,知道君臣都想出去溜一圈,只是需要个借口。

于是君臣换了便衣,浩浩荡荡的就去了武学巷。

唐仁已经在邙山书院外面等候了。

边上的太学那边有人在看热闹,等看到赵曙等人时,有人说道:“是官家和相公们。”

“他们竟然又去了书院,为何不来太学?”

消息传进去,太学里的气氛马上就变得低沉了下去。

而邙山书院里却喜气洋洋的,赵曙每到一处都会引发欢呼。

看着那一张张兴奋的脸,赵曙很是感慨,“看着他们这般年轻,朕就想到了自己的当年,那时候朕可没他们那么轻松,读书也读的头疼。他们如何?寻个问问。”

唐仁招手,几个学生跑了过来。

“看看,上次去太学时,那些学生看着扭扭捏捏的,就没有书院这般的大方。”韩琦的偏心实际上不差于包拯,赵曙听了只是笑。

“见过官家!”

几个学生行礼后站好,看着身姿挺拔。

“我问你等,如今读书可觉着烦躁吗?”

一个学生说道:“官家,学生读书不觉得烦躁。”

“为何?”

“因为书院教授的大多是格物之学,趣味盎然,学生从中知道了这个天地是什么样的,觉着自己恍如沧海一粟,恨不能时刻苦读。”

“这是渴求学识的,不错。”赵曙很满意,问道:“那太学那边我记得也是很刻苦吧?学生们也是心甘情愿的学。”

包拯说道:“官家,太学那边是刻苦,可他们刻苦是想考科举,想为官。”

这边是想学习学识,隔壁的太学是想做官,高下立判啊!

韩琦看了包拯一眼,微微颔首。

老包下手够狠啊!

若是他的这番话被太学的听到了,以后包绶别想进去攻读。

不过有沈安在,包绶哪里会愁没地方读书?

韩琦不禁微微一笑。

赵曙更满意了,就说道:“如此就开始吧。”

唐仁走到前方说道:“此次钱庄革新,掌大宋财政诸事,可缺乏了不少人手。官家垂青书院,让你等有机会去钱庄做事……”

“官家万岁!”

这是政治正确。

赵曙颔首微笑,很是满意。

“此去要的是金融学识,以往测试在前一百名的出来。”

教授们拿出了册子,一一核对。

一百个学生出列。

赵曙突然打断了他的程序,走过去问了一个学生,“一国财政,以何为重?”

韩琦低声道:“这个题目很大,官家算是刁难了。”

后面来的太学的人都很欢喜,觉着这算是一个利好。

那学生没有犹豫,“官家,一国财政,学生以为当是规矩为重。”

唐仁在笑。

邙山书院崇尚思想交流,每天都有各种辩论会,那些思想在不断的碰撞中渐渐成熟。

这样氛围出来的学生,怎么会让这种题目给难倒了?

等着看吧。

……

感谢书友:‘NH48丿郭德纲’的盟主打赏。

第五更送上,大家晚安!

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